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耀明 夏军 +1 位作者 陈永瑞 李林 《江西科学》 200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以水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定量研究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与人类影响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与区域性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本区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2756.4×108m3,降水过程... 以水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定量研究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与人类影响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与区域性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本区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2756.4×108m3,降水过程满足了其中的81%,亏水量534.5×108m3,剩余水量1666.5×108m3;系统中水稻的有效降水量虽然很大,但水分满足率最低;薯类、豆类等作物的有效降水量小,但水分满足率较高。然后分析了历年水旱灾害记录与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证明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区 农田生态系统 水循环 水量平衡理论 生态需水量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规律初探 被引量:42
2
作者 周志田 成升魁 +1 位作者 刘允芬 李家永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7,共5页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 ,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杉木林、柑桔园、玉米地、水稻田四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年排放总量、排放速率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O2 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地 5 799k...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 ,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杉木林、柑桔园、玉米地、水稻田四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年排放总量、排放速率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O2 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地 5 799kg·m- 2 、柑桔园 4 1 76kg·m- 2 、水稻田 3 388kg·m- 2 、杉木林3 1 1 9kg·m- 2 。研究发现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排放速率均是夏季高于冬季 ,白天高于夜间。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对土壤CO2 排放速率的影响 ,发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 5cm地温存在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 红壤丘陵区 土壤 CO2排放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卢金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5-350,共6页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土地退化的形成,是由其生态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决定的。土地退化不仅表现为土壤退化,还表现为植被退化和土地状况恶化,其发展过程是植被退化-土壤退化-地表状况恶化过程多重循环的结果。据此。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亚热带 土地退化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区土地退化坡面分带性的成因 被引量:6
4
作者 卢金发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8-223,共6页
中国东部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坡面分带性。以安徽绩溪、浙江兰溪和广东五华为典型区,从坡地地貌及其所引起坡面侵蚀分带性入手,通过坡面不同部位地面物质及其理化性质、养分和水分状况以及植被、侵蚀地貌形态的分... 中国东部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坡面分带性。以安徽绩溪、浙江兰溪和广东五华为典型区,从坡地地貌及其所引起坡面侵蚀分带性入手,通过坡面不同部位地面物质及其理化性质、养分和水分状况以及植被、侵蚀地貌形态的分析,探讨土地退化坡面分带性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土地退化 坡面分带性 亚热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藤本植物生活型系统的修订及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分析 被引量:57
5
作者 蔡永立 宋永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8-814,共7页
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特征 ,修订并扩充了 Mueller-Dombois和 Ellenberg生活型系统中藤本植物分类部分。对本区生活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谱是以高位芽藤本占绝对优势 ( 72 .7% )其次为地下芽藤本 (... 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特征 ,修订并扩充了 Mueller-Dombois和 Ellenberg生活型系统中藤本植物分类部分。对本区生活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谱是以高位芽藤本占绝对优势 ( 72 .7% )其次为地下芽藤本 ( 1 7.5% )、地面芽藤本 ( 6.2 % )、1年生藤本 ( 2 .7% )和地上芽藤本 ( 1 .5% ) ,除地下芽藤本比例略高外 ,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十分接近 ,具有比较明确的生态学意义 ;地下芽藤本比例略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类藤本具有地下贮藏器官 ,因此有利于次年春天迅速的抽生攀援枝 ,较其他草质藤本更优先占领光合空间 ,这是对区域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藤本植物生活型是影响其在群落中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亚热带东部 藤本植物 生活型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65
6
作者 蔡永立 宋永昌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390-396,共7页
藤本植物是一类生活型特殊的非自然分类群 ,笔者从藤本植物的来源、类型、数量、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 :1本区计有藤本植物58科、1 64属、61 1种 (不包括蕨类藤本 ) ,分别占总被子植物科、属... 藤本植物是一类生活型特殊的非自然分类群 ,笔者从藤本植物的来源、类型、数量、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 :1本区计有藤本植物58科、1 64属、61 1种 (不包括蕨类藤本 ) ,分别占总被子植物科、属和种的 2 9.1 %、1 0 .3%和9.6% ,在种的丰富度上略高于温带森林区域 (7% ) ,而低于热带区域 (1 9% ) ;木质藤本占绝对优势 ,为 72 .3% ,草质藤本占 2 7.7%。 2主要由含少量藤本的科、属组成 ,含 5种以下的科占 67.2 %、属占 82 .9% ;但藤本种类的数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或属中 ,51 .9%的藤本属于葡萄科和豆科等 1 0个大科。 3两性花类占 60 .6% ,单性花类占 34.7% (其中雌雄异株类占30 .8% )和杂性花类占 4.7%。 4攀援类型分为 4大类、9小类 ;缠绕类 (Twining)占 56.6% ;卷曲类 (Curling)占 2 7.5% ,又可分出叶柄卷曲类 (PC)、卷须类 (TC)和小枝卷曲类 (BC) 3小类 ;搭靠类 (Hooking)占 1 0 .0 % ,又可分为枝搭类 (BH)、钩搭类 (HH)和刺搭类 (TH) 3小类 ;吸固类 (Adhering)最少 ,仅占 5.9% ,也可分为不定根类 (ARA)和吸盘类 (AA)两小类。 5藤本区系来源广泛 ,其中藤本属的分布区有 1 3个类型 ;热带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为 69.3% ,温带成分占 2 8.1 % ,特有分布类型占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亚热带东部 藤本植物 中国 分布 繁衍
下载PDF
全新世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气候变迁的古生物学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文 李保生 +1 位作者 孙丽 王丰年 《热带地理》 201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波动频繁,引起哺乳动物群的多次迁徙。该时期哺乳动物群的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仅少数种属如貘、犀、长臂猿和亚洲象等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中亚热带南部地区,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波动频繁,引起哺乳动物群的多次迁徙。该时期哺乳动物群的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仅少数种属如貘、犀、长臂猿和亚洲象等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中亚热带南部地区,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文章在确定中国东部全新世不同阶段此类动物群的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热带种的迁徙和分布特征,初步推断各阶段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迁状况如下:盛冰期之后的冰消期,温度逐渐回升,14 000―12 000 a BP时,热带种分布北界大致南移2°,指示1月平均气温较今低3~5℃;12 000―8 500 a BP为升温期,气候转暖,热带种分布北界达中亚热带南部,逐渐类似于现今气候;8 500―5 000 a BP为大暖期,热带种分布北界抵秦岭―淮河一线,北移约6°,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7~9℃;5 000―3 000 a BP为降温期,热带种分布北界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北移约4°,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5~6℃;3 000 a BP以来,气候逐渐变冷。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在全新世时期发生了多次较大的气候和生物气候带变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 热带种分布北界 气候变化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地形小气候与柑桔避冻栽培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寿波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6年第2期45-48,62,共5页
柑桔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冬季温度过低,易遭冻害。我国亚热带东部是我国主要柑桔产区。但该区域的北部及中部地区经常受冻害威胁,成为栽培柑桔的主要限制因子。防御柑桔冻害可采用多种措施,其中选举有利的地形(... 柑桔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冬季温度过低,易遭冻害。我国亚热带东部是我国主要柑桔产区。但该区域的北部及中部地区经常受冻害威胁,成为栽培柑桔的主要限制因子。防御柑桔冻害可采用多种措施,其中选举有利的地形(小)气候种植,这是成本低、效果好的措施之一。 所谓地形气候是在各种地形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与一般大气候不同的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主要是:大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和长度,地方海拔高度,坡地方位和地形形态。关于地形(小)气候的变化规律,国内外学者均作过不少报道。本文仅对主要地形因素对冬季低温的影响以及在柑桔防冻栽培中的作用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中国亚热带东部 避冻 地形小气候 栽培 地形形态 山体 秦岭山脉 冬季温度 围地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主要农用林业模式
9
作者 傅金和 傅懋毅 +1 位作者 方敏瑜 王安国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在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农用林业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的农用林业分类系统,并参照有关文献,对该区现有的农用林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的农用林业模式种类丰富,模式的组成成分多种多... 在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农用林业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的农用林业分类系统,并参照有关文献,对该区现有的农用林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的农用林业模式种类丰富,模式的组成成分多种多样。其中有些模式规模较大,历史悠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建议今后要加强对农用林业的研究,不断创立和优化适宜的农用林业模式。为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东部 农用林业模式
下载PDF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钢桥防腐设计
10
作者 陈涛 于睿智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24期115-115,共1页
1防腐等级的选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指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馁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 1防腐等级的选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指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馁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O℃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左右,东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较中国东南部最为典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气候区 防腐设计 亚热带 月平均气温 钢桥 中国东南部 热带海洋 中国东部
下载PDF
中国东部十三世纪温暖期自然带的推移 被引量:8
11
作者 满志敏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2-35,共4页
关于中国13世纪气候特征,前人已有过研究,认为这是个温暖程度不超过现代的短暂的时期。但据我们在工作中所见到的文献记载,认为以前的结论值得修正,资料显示这是一个自然带明显北移的时期。同时我们初步比较了公元7世纪至14世纪中国各... 关于中国13世纪气候特征,前人已有过研究,认为这是个温暖程度不超过现代的短暂的时期。但据我们在工作中所见到的文献记载,认为以前的结论值得修正,资料显示这是一个自然带明显北移的时期。同时我们初步比较了公元7世纪至14世纪中国各个气候期的温暖特征,13世纪可能是唯一的温度明显超过现代的时期,如果明清时期气候结论没有重大修正的话,那么这是近1400年以来中国唯一的一个温暖期。下面就我们掌握的资料讨论这个温暖期自然带北移的幅度,及其延续时间与转变特征。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期 中国东部 北移 气候特征 气候变暖 环流形势 科学出版社 寒冷期 亚热带北界 纬度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计划会议圆满结束
12
作者 程彤 《资源科学》 1984年第3期95-96,共2页
为加速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进程,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工作北京预备会议纪要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南方队)于1983年12月19—26日在广州召开了计划会议。这次计划会议是在各分队于1983年9... 为加速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进程,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工作北京预备会议纪要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南方队)于1983年12月19—26日在广州召开了计划会议。这次计划会议是在各分队于1983年9—11月在各自考察范围内进行了预察的基础上召开的。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区 计划会议 综合科学考察 考察研究 亚热带东部 圆满结束 东部丘陵山区 中国科学院 综合考察 泰和县
下载PDF
桂林三月岭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丙闯 蔡秋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利用采自广西桂林三月岭湘桂古道的马尾松树轮样本,建立研究区的标准树轮宽度年表。树轮气候响应分析发现:马尾松径向生长与当年6—9月平均温度(r=.0.51,p<0.01)和上年2—11月平均温度(r=.0.53,p<0.01)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降水... 利用采自广西桂林三月岭湘桂古道的马尾松树轮样本,建立研究区的标准树轮宽度年表。树轮气候响应分析发现:马尾松径向生长与当年6—9月平均温度(r=.0.51,p<0.01)和上年2—11月平均温度(r=.0.53,p<0.01)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当年6月、7月、8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显著正相关。说明生长季当年6—9月伴随高温产生的干旱胁迫抑制了马尾松的生长,上年气候对当年树木生长存在滞后影响。空间分析显示,研究区树轮年表与我国大范围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上年2—11月平均温度变化相关关系显著,与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当年6—9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1976—1977年前后树轮年表与海表温度空间相关型的变化,表明研究区夏季的温度气候要素与大尺度的气候驱动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中国东部亚热带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温度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
14
作者 黄石德 《福建林业》 2015年第3期9-9,共1页
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以下简称武夷山森林生态站)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华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杉木竹林地区一级分... 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以下简称武夷山森林生态站)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华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杉木竹林地区一级分布区内,处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和南部东西样带(WETSC)交错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最东端,区域位置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观测站 定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福建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 陆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严慈的长者 严谨的作风——回忆竺老二三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万 《经济地理》 1987年第2期103-103,共1页
竺老作古已经十多年了。然而每当我想起他,想起这位毕生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可亲可敬的长者,我总不能自制。我与竺老会晤不过两三次,可是,他的教诲,一直使我铭刻于心。1962年,我在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任教时,鉴于教学的需要,我写了一篇不成... 竺老作古已经十多年了。然而每当我想起他,想起这位毕生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可亲可敬的长者,我总不能自制。我与竺老会晤不过两三次,可是,他的教诲,一直使我铭刻于心。1962年,我在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任教时,鉴于教学的需要,我写了一篇不成熟的文章:论中国亚热带的范围。为了请教,我冒昧地给竺老寄了一份。当时,我的心情是希望竺老回信,但又估计象竺老那样大的科学家,工作那么忙,不一定顾得上处理。但是出乎意料,竺老很快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承你寄我的大作‘论中国亚热带的范围’一文,已阅读。你提出我国东部亚热带的南界应在南岭,而此界应以大巴山和江南丘陵地为限和东经104°以西垂直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慈 自然区划 中国亚热带 沙暴 西垂 我国东部 南岭 大巴山 两三次 科学事业
下载PDF
最南界的野生白皮松 被引量:2
16
《林业与生态》 1998年第1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白皮松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 植物区系 起源与演变 第四纪冰川 亚热带北缘 自然分布区 中国东部 原始次生林
下载PDF
浅谈沿淮水利工程混凝土抗冻等级设定与性能改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玲玲 《治淮》 2018年第10期31-32,共2页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以北属暖温带区,以南属北亚热带区,年平均气温为11℃-16℃,最高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因淮河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沿淮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设...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以北属暖温带区,以南属北亚热带区,年平均气温为11℃-16℃,最高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因淮河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沿淮地区水利工程混凝土设计一般不考虑抗冻性能,但近年受极端低温影响,混凝土被冻坏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设计 水利工程 抗冻性能 性能改善 月平均气温 中国东部 年平均气温 亚热带
下载PDF
武汉市黄陂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18
作者 张惠琼 《湖北植保》 2017年第3期44-46,共3页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武汉市北部,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平原丘岗,南部为平原湖区,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武汉市北部,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平原丘岗,南部为平原湖区,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全区面积2261km^2,耕地面积5.34万hm^2,地势北高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黄陂区 防控对策 农业有害生物 湖北省东部 丘陵区 平原湖区 日照时数 亚热带季风气候 鄂东北 公共植保
下载PDF
Respons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o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被引量:7
19
作者 Wenmin Man Tianjun Zh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31期4123-4129,共7页
The respons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to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a millennial simulation with the FGOALS-gl climate system model.The model was driven by both natural(solar irradiance... The respons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to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a millennial simulation with the FGOALS-gl climate system model.The model was driven by both natural(solar irradiance,volcanic eruptions)and anthropogenic(greenhouse gases,sulfate aerosols)forcing agents.The results showed cooling anomalies after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almost on a global scale.The cooling over the continental region is stronger than that over the ocean.The precipitation generally decreases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in the first summer after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Cooling with amplitudes up to-0.3°C is seen over eastern China in the first summer after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is dominated by northeasterly wind anomal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mmer rainfall exhibits a coherent reduction over the whole of eastern China.An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heat flux suggested the reduction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can be attributed to a decrease of moisture vapor over the tropical oceans,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EASM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after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火山喷发 亚热带地区 气候系统模式 火山爆发 硫酸盐气溶胶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原文传递
封面说明
20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92-3792,共1页
封面图片由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25°15’—26°39’N,118°08’—120°31’E),下辖6区6县,土地总面... 封面图片由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25°15’—26°39’N,118°08’—120°31’E),下辖6区6县,土地总面积11862 km2,海域面积10573 km2。该区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夏季多台风,年降水量1415 mm。近年来,福州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积淀了深厚的绿色家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总面积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域面积 闽江下游 封面说明 福建省东部 中国东南沿海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