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京剧“移植”到异国舞台——访中国京剧院演员孙萍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潇潇 《对外传播》 2009年第6期11-13,共3页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网民投票,评选出代表中国的20个形象符号,分别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网民投票,评选出代表中国的20个形象符号,分别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本刊拟从本期开始,不定期为读者解读这20种中国符号以及其他中国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演员 舞台 移植 《新闻周刊》 形象符号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下载PDF
群星璀璨:记中国京剧院三赴香港演出(下)——《袁世海自述》之二十
2
作者 袁世海 袁菁(整理) 《中国京剧》 2024年第9期61-67,共7页
(接上期)“那您见到了那位改演京剧的钢琴家邓宛霞了吗?”我未去中国香港之前,就收到中国香港邓太的来信和寄来的一份报纸,对宛霞有评论。孩子们都很清楚。“当然!她在欧洲那些年,就曾到过西班牙好几个城市。如今又爱京剧爱得一发不可收... (接上期)“那您见到了那位改演京剧的钢琴家邓宛霞了吗?”我未去中国香港之前,就收到中国香港邓太的来信和寄来的一份报纸,对宛霞有评论。孩子们都很清楚。“当然!她在欧洲那些年,就曾到过西班牙好几个城市。如今又爱京剧爱得一发不可收,现在正刻苦攻学京剧。原来,她每天要拿顶、下腰,练腿功、练把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袁世海 把子功 一发不可收 中国香港 群星璀璨 京剧 钢琴家
原文传递
群星璀璨:记中国京剧院三赴香港演出(上)——《袁世海自述》之十九
3
作者 袁世海 袁菁(整理) 《中国京剧》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接上期)1985年2月20日中国京剧院一团准备赴香港演出,怎能不忙一大阵子。事情本就够复杂的,要排戏,还要添服装、定图案、定戏报、选相片等。去香港不仅要演《群·借·烧·华》《龙凤呈祥》这样群星荟萃的戏,还要以高标准... (接上期)1985年2月20日中国京剧院一团准备赴香港演出,怎能不忙一大阵子。事情本就够复杂的,要排戏,还要添服装、定图案、定戏报、选相片等。去香港不仅要演《群·借·烧·华》《龙凤呈祥》这样群星荟萃的戏,还要以高标准挑梁主演像《九江口》这样的重头戏。对我这位68岁的老家伙来讲,的确不轻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袁世海 群星荟萃 群星璀璨 《龙凤呈祥》 演出
原文传递
菊坛俏立 赤情报国 回溯中国京剧院“老四团”(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连伦 王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名角荟萃、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京剧院团活跃在中国京剧舞台上,与此同时,他们还肩负使命,远行国外,以国粹艺术为纽带,连接着中国和世界的友谊。这个享誉海内外的院团就是中国京剧院四团,也就是广大老观众十分喜爱... 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名角荟萃、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京剧院团活跃在中国京剧舞台上,与此同时,他们还肩负使命,远行国外,以国粹艺术为纽带,连接着中国和世界的友谊。这个享誉海内外的院团就是中国京剧院四团,也就是广大老观众十分喜爱并亲切称呼的那个"老四团"。时光已经过去一个多甲子,也许今天的年轻观众要问,这个院团何以出类拔萃?何以闻名遐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国粹艺术 京剧院团 技艺精湛 年轻观众 京剧舞台 名角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2007京剧艺术进校园”巡礼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瑞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7-37,共1页
由中国京剧院组织实施的“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于2007年10月9日至30日,在南京、哈尔滨、杭州、上海4地的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大学举行。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演出17场,讲座18场,座谈会4... 由中国京剧院组织实施的“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于2007年10月9日至30日,在南京、哈尔滨、杭州、上海4地的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大学举行。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演出17场,讲座18场,座谈会4次,有2万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从而使欣赏、喜爱高雅艺术在校园蔚然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京剧艺术 校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高雅艺术 座谈会
原文传递
菊坛俏立 赤情报国 回溯中国京剧院“老四团”(下)
6
作者 刘连伦 王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3,共4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的马玉槐,曾多次担任文化外交使臣率艺术团出访。有一次他带团出访埃及,来自四团的团员们在演出前发现舞台太差会影响演出,于是马上动手堆土将舞台修缮,这一切被马玉槐悉数看到。从此,吃苦...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的马玉槐,曾多次担任文化外交使臣率艺术团出访。有一次他带团出访埃及,来自四团的团员们在演出前发现舞台太差会影响演出,于是马上动手堆土将舞台修缮,这一切被马玉槐悉数看到。从此,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四团就被他牢记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牢记在心 吃苦耐劳 艺术团 演出 雷厉风行
原文传递
祝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 中国京剧院推出大型京剧《坂本龙马》
7
作者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6-76,共1页
1992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为此,中国京剧院在日本新制作座赞助下,于年初在京公演了大型京剧《坂本龙马》,为中国两国文化交流作了新的贡献,为中国京剧的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坂本龙马》是已故日本著名剧作家真山青果先生的杰作之... 1992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为此,中国京剧院在日本新制作座赞助下,于年初在京公演了大型京剧《坂本龙马》,为中国两国文化交流作了新的贡献,为中国京剧的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坂本龙马》是已故日本著名剧作家真山青果先生的杰作之一,我国剧作家吕瑞明将其改编成京剧,由著名京剧演员李光、吴钰璋、李欣、沈健瑾、徐美玲等联袂演出。该剧的艺术顾问和总导演是真山美保。她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戏剧家,而且一贯热心于中日友好,是中国人民敬重的、真诚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在酝酿和排练此剧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以真山美保为首的新制作座的艺术家们全力支持和大力合作。剧中的全部服装、道具和布景均由日方精心制作。《坂本龙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坂本龙马 吴钰璋 吕瑞明 中日邦交正常化 吴钮 艺术顾问 徐美玲 文化交流 山美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的艺术风格与马少波同志
8
作者 郑亦秋 《戏曲艺术》 1988年第3期19-20,共2页
任何一个表演艺术团体都有自己的风格。 中国京剧院不但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在相当长时间都为人称道,至今仍让人怀念不已并把它作为振兴剧院工作的一个标志来看待。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艺术风格 杜近芳 李和曾 袁世海 叶盛兰 新编历史剧 同台演出 演员阵容 一出戏
原文传递
继承前辈艺术 开创京剧未来──中国京剧院举行座谈会纪念张云溪先生逝世一周年
9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武生演员 李光 艺术 座谈会 继承 逝世 纪念 开创 吴江
原文传递
正是橙黄橘绿时——“五·一”首都舞台上的中国京剧院青年明星
10
作者 罗松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2-25,共4页
今年4月底的几个早上,北京人民剧场的售票处门前着实热闹了一番,排队买票的人形成了一条长龙。可是售不多时,便告全满,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甚至有些戏迷还与售票处的同志发生了争执。什么戏吸引了这么多的观众?人民剧场的大广告牌上... 今年4月底的几个早上,北京人民剧场的售票处门前着实热闹了一番,排队买票的人形成了一条长龙。可是售不多时,便告全满,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甚至有些戏迷还与售票处的同志发生了争执。什么戏吸引了这么多的观众?人民剧场的大广告牌上满满当当地写着11台剧目和参加演出的名角。这是中国京剧院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于4月30日——5月3日演出的节目。这次售票一抢而空的盛况,是出乎京剧院的意料之外的。很多观众都这样说:“中国京剧院拥有一大批名角,我们很爱看他们的戏,但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他们的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人民剧场 江其虎 “五·一” 于魁智 黄橘 叶少兰 杜近芳 于万增 龚云甫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举办建党80周年座谈会
11
作者 金梅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座谈会 传统 继承 纪念 革命 历程 党员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82位从艺五十载的老艺术家受到表彰
12
作者 阿龙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2-62,共1页
去年岁末,中国京剧院82名从艺五十载的老人欢聚一堂。文化部和中国剧协的领导贺敬之、高占祥、陈昌本、徐文伯和赵寻、张庚等向他们祝贺,并亲手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荣誉证书。他们当中有在剧坛享有崇高威望的导演艺术家阿甲、郑亦秋;有... 去年岁末,中国京剧院82名从艺五十载的老人欢聚一堂。文化部和中国剧协的领导贺敬之、高占祥、陈昌本、徐文伯和赵寻、张庚等向他们祝贺,并亲手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荣誉证书。他们当中有在剧坛享有崇高威望的导演艺术家阿甲、郑亦秋;有著名的老剧作家翁偶虹;有人们喜爱和熟悉的表演艺术家及著名演员袁世海、李和曾、杜近芳、张云溪、张春华、李金承、高玉倩、叶盛长、景荣庆、王鸣仲、茹元俊、骆洪年、江世玉、苏维明、曾世才、李世章、谷春章、江新蓉、曹韵清、是素英、赵永采等;有著名鼓师赓金群、著名琴师洗玉才等;有多年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夏虎臣、李殿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高玉倩 李和曾 杜近芳 江新蓉 袁世海 中国剧协 鸣仲 艺术管理 徐文伯
原文传递
部长化缘 奖励青年——文化部表彰中国京剧院青年团颁发奖金6万元
13
作者 晓耕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14,共1页
正月初七,文化部召开表彰大会,为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庆功。祝贺该团《承天太后》在全国青年团新剧目汇演中所获得的优异成绩。《承天太后》在8个优秀剧目奖中获唯一满票,誉满津门。荣获包括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在内的11项奖。青... 正月初七,文化部召开表彰大会,为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庆功。祝贺该团《承天太后》在全国青年团新剧目汇演中所获得的优异成绩。《承天太后》在8个优秀剧目奖中获唯一满票,誉满津门。荣获包括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在内的11项奖。青年团的另一获奖剧目《魂断巴丘》也喜得4个单项奖。当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把6万元现金支票交给青年团团长杜振宁时,与会的全体青年团演职员以及在座的中国京剧院前辈艺术家阿甲、袁世海、杜近芳、张云溪等热烈鼓掌,祝贺京剧艺术又获新成果。说起这份奖金,得为高占祥记下一笔。北京市青年团的《拜相记》在此次汇演中也获了奖。副市长张百发拿出5万元奖金为青年们鼓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杜近芳 京剧艺术 张百发 袁世海 承天太后 优秀剧目奖 高占祥 巴丘 单项奖
原文传递
《杨门女将》“出征”深圳——中国京剧院三团“深圳行”小记
14
作者 封杰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29,共2页
6月17日、18日,应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的邀请,中国京剧院三团的《杨门女将》首次'出征'深圳。该剧是中国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郭嘉 京剧 票房 中国国家京剧 平剧 戏曲 奚派 《杨门女将》 戏迷 袁慧琴 穆桂英 深圳 广东
原文传递
小武旦 大演员——记中国京剧院优秀演员刘琪
15
作者 巢顺宝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4-25,共2页
好一个威风凛凛,立地顶天,桀傲不驯的女将! 好一身稳如秀峰,动起狂飚,翩若惊鸿的功架! 那“起霸”真叫“帅”,那“开打”真叫“猛”,那“下场”真叫“绝”。尤其是脚下的功夫更不饶人,让你看了真得喊“解气”,上身纹丝不动,只凭两条腿... 好一个威风凛凛,立地顶天,桀傲不驯的女将! 好一身稳如秀峰,动起狂飚,翩若惊鸿的功架! 那“起霸”真叫“帅”,那“开打”真叫“猛”,那“下场”真叫“绝”。尤其是脚下的功夫更不饶人,让你看了真得喊“解气”,上身纹丝不动,只凭两条腿闪转腾挪,即塑,成无数个令人目不暇接、转瞬即逝的优美造型。剧场里掌声、赞叹声四起,我的眼睛却渐渐模糊了……舞台上勇冠三军的“一丈青”是她吗? 是那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几,体重不过五十公斤,瘦小精干、年近五旬的刘琪吗? 是那个历经风雨剥蚀,艺术之火犹旺,风采依然不减当年的刘琪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刘琪 翩若惊鸿 宋德珠 打焦赞 李少春 同台演出 老一辈艺术家 赞叹声 杨文广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何时走出低谷——访中国京剧院院长吕瑞明
16
作者 晓耕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9,共2页
京剧不景气。中国京剧院在低谷中徘徊了10年。几多仁人志士试图将它拉出低谷,再显辉煌。然而它却象一架运转失灵的机器,在那里痛苦地磨擦着。责怪它甚至痛斥它的同时,是否也应听听它那无奈的呻吟……僧多粥少何以为计京剧院问题成堆。... 京剧不景气。中国京剧院在低谷中徘徊了10年。几多仁人志士试图将它拉出低谷,再显辉煌。然而它却象一架运转失灵的机器,在那里痛苦地磨擦着。责怪它甚至痛斥它的同时,是否也应听听它那无奈的呻吟……僧多粥少何以为计京剧院问题成堆。院长吕瑞明首先谈到经费问题。据他介绍,50年代的中国京剧院不足400人,国家拨款70多万元。现在全院近800人,国家才给近200万。单从数字上看,与过去差不多,其含金量则大打折扣。这些经费,仅用于发工资还有缺口,就甭说那日益沉重的公费医疗和各种福利补贴。吕院长道,毫不夸张,50年代的70万顶现在700万。那时物价稳定,东西便宜,生活待遇好,广大艺人翻身感强,有理想、守纪律,好管理。如今,火车票翻番,剧团出不去,旅馆涨价,剧团住不起,剧场场租高,广告费用大,劳务补贴多,哪儿没钱也行不通。连日常的开销都拮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吕瑞明 杜近芳 物价稳定 于魁智 广告费用 江其虎 刘长瑜 李维康 刘琢瑜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推出“五一”演出季
17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中国国家京剧 京剧 平剧 戏曲 《文成公主》 李胜素 于魁智 旺久 张火丁 西藏
原文传递
五十多年前中国京剧院的新编戏
18
作者 古振威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87,共2页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京剧院新编、整理了不少剧目。如果说北京京剧团是明星制的话,那么中国京剧院则是编导制,他们设置了艺术室,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编剧、导演,形成了以翁偶虹、范钧宏、郑亦秋、阿甲等为代表的群体,再加上...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京剧院新编、整理了不少剧目。如果说北京京剧团是明星制的话,那么中国京剧院则是编导制,他们设置了艺术室,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编剧、导演,形成了以翁偶虹、范钧宏、郑亦秋、阿甲等为代表的群体,再加上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国家院团的优势尽显无余。其中以范钧宏为主整理、改编、新编的戏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50年代 明星制 京剧 翁偶虹 整理 剧目 艺术
原文传递
五十年再聚首——记中国京剧院学员班50周年
19
作者 封杰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27,共1页
1960年,中国京剧院为了补充各团的后备演员的力量,决定招收一批青春少年,以团带班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表演。这一年的8月10日上午10点,这些对京剧充满热情的少年走进了京剧的最高殿堂——中国京剧院,聆听了梅兰芳、马少波等领导的... 1960年,中国京剧院为了补充各团的后备演员的力量,决定招收一批青春少年,以团带班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表演。这一年的8月10日上午10点,这些对京剧充满热情的少年走进了京剧的最高殿堂——中国京剧院,聆听了梅兰芳、马少波等领导的讲话。在王志勤、李殿华等领导的具体安排下,他们细致地跟鲍盛启、张世桐、刘斌升先生学习基本功,向叶盛兰、李世霖、雪艳琴、侯玉兰、阎世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学员 梅兰芳 基本功 少年 领导 演员
原文传递
中国京剧院成立艺术指导委员会
20
作者 江月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艺术指导 艺术团体 京剧表演 艺术作品 艺术人才 创作 成立 深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