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文心”作为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重要概念
1
作者 罗怀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传统叙事思想根植于古代中国独特的哲学与文学传统,形成了与西方叙事学具有很大异质性的理论体系。西方叙事学的大行其道使得中国传统叙事思想中一些颇具涵义和特色的概念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无视或简单式解读。中国文论中的"文心... 中国传统叙事思想根植于古代中国独特的哲学与文学传统,形成了与西方叙事学具有很大异质性的理论体系。西方叙事学的大行其道使得中国传统叙事思想中一些颇具涵义和特色的概念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无视或简单式解读。中国文论中的"文心"概念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例。从弘扬民族文学理论的立场出发,有必要梳理"文心"的思想理论渊源,并对于其在传统叙事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加以归纳。另一方面,在比较文学理论的视野中,有必要厘清其与西方叙事学中的艺术四要素、隐含作者、因果关系等的关系,从而既明晰双方的一些重要理论事实,又彰显"文心"独特的文学理论价值。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将有力论证"文心"是中国传统叙事思想中具有多维结构意义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 叙事 结构 叙事 中国传统叙事思想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叙事诗不发达原因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来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传统的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是不发达的 ,它们情韵浓厚 ,往往以情挟事 ,以事抒情 ,而不重视叙事的连贯、情节的铺排和人物的刻划 ,有别于纯粹的叙事诗。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的不发达 ,只能从农耕社会所造成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性 ,从这种民... 传统的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是不发达的 ,它们情韵浓厚 ,往往以情挟事 ,以事抒情 ,而不重视叙事的连贯、情节的铺排和人物的刻划 ,有别于纯粹的叙事诗。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的不发达 ,只能从农耕社会所造成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性 ,从这种民族性格及其思维特征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上来探求内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传统叙事 不发达原因 探析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叙事模式下的异化与归化翻译——《工程师大拇指案》译本分析
3
作者 栗龙 《海外英语》 201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该文对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系列中较为冷门的篇目《工程师大拇指案》进行译本分析。结合案例,从中国传统叙事模式的视角对比研究两种译本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从而探究归化法与异化法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叙事模式 异化 归化 翻译变形
下载PDF
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国传统叙事技巧分析
4
作者 董丹蕊 《环球首映》 2020年第9期13-13,15,共2页
“叙事学”概念在1969年由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首次提出。在西方叙事学发展影响下,中国叙事学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教授1996年出版专著《中国叙事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 “叙事学”概念在1969年由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首次提出。在西方叙事学发展影响下,中国叙事学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教授1996年出版专著《中国叙事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方式,考察其与西方叙事文学理论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杨义教授1997年出版专著《中国叙事学》,指出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与历史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在叙事结果中的差异。本文希望立足中国叙事传统的角度,对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进行叙事技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马背上的法庭 中国传统叙事 叙事技巧分析
下载PDF
论国产剧续作叙事的形式及其势能问题--以中国叙事传统为视角
5
作者 李轩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对某一故事进行特定的叙事延续,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更无论在哪种叙事形式中,都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现象。为热播作品筹拍续集,对电视剧来说屡见不鲜。电视剧的续作,是指在某一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接续创作,在人物、情节、时空等要素... 对某一故事进行特定的叙事延续,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更无论在哪种叙事形式中,都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现象。为热播作品筹拍续集,对电视剧来说屡见不鲜。电视剧的续作,是指在某一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接续创作,在人物、情节、时空等要素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从叙事角度看,续作类剧集区别于其他剧集的特质就在于它的“续”,若无此“续”,它便与普通作品无异。续作类剧集的情节发展中,时刻存在着一股由“前作”剧集创造的叙事势能。以中国叙事传统为视角来看,国产电视剧的续作实践并未超越“续书”的艺术思维范畴,其续作方向也无外乎三类:后传、前史和外篇。在演绎后续故事、探索起源故事、续衍平行故事的过程中,续作剧集只有对前作叙事之势有所延续,才能保证自身情节合理顺畅地发展。“后传类”剧集无论如何续写,它对于前作的势能延续总体都是符合自然叙事规律的,具有一定的自然化特征;“前史类”剧集多是借由同源人物、同源时空,或凭托前作营造情节导向,创造逆向化的势能延续;“外篇类”剧集主要是在并行原则下构建属于自己的进程,形成内向化的势能延续。当然,除“前势”“潜势”外,续作必须还要创造新的叙事动力,对叙事进程再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电视剧 续作 续书 叙事动力
下载PDF
近代诗歌对叙事传统的归化与创通
6
作者 杨绪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 陈衍、袁昶、钱仲联等开启了从叙事角度概述近代诗史的尝试,有待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展开。近代新旧诗坛在现代性思想的积淀、现代性人格的熔铸、现代艺术技巧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性,展示出新旧中西文学传统发展的内在合力。而这些特质用来概括近代诗歌的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都同样贴切。故在“中国诗歌叙事传统”这一大框架下对“近代诗歌叙事”的核心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其落脚点则在于叙事伦理、叙事主体和叙事艺术诸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诗歌传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叙事传统 近代诗歌叙事 归化 创通
下载PDF
华人学者中国叙事传统建构及其对抒情传统的补充
7
作者 周飞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5-55,共11页
中国叙事传统是华人学者继抒情传统后建构的又一理论话语体系,集中展现了海外学界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论的中国性发掘和现代性建构。早期中国叙事传统主要围绕小说文本和小说史研究,开拓了前叙事学阶段的中国小说传统,逐步实现了由文... 中国叙事传统是华人学者继抒情传统后建构的又一理论话语体系,集中展现了海外学界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论的中国性发掘和现代性建构。早期中国叙事传统主要围绕小说文本和小说史研究,开拓了前叙事学阶段的中国小说传统,逐步实现了由文本研究向理论体系建构的转化;20世纪70年代,王靖宇、鲁晓鹏等人征用西方叙事概念,在与西方叙事传统的比照中重构了中国小说叙事理论,描绘出一条从历史性到虚构性的理论体系;高友工、黄卫总、顾明栋等人则从单一的西方叙事概念中挣脱出来,拓展了中国叙事传统的多元可能性,揭示出其跨文类的抒情性和跨文化的非西方性。华人学者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抒情传统的纠正与补充,而且共同促进了本土中国叙事传统研究及世界叙事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历史性 虚构性 抒情性 非西方性
下载PDF
回望这边风景: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转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强 李永东 《艺术广角》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罗兰·巴特认为:“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不过,对国内外叙事资源的取舍、褒贬,会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人其中。因此,对本土文化采取简... 罗兰·巴特认为:“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不过,对国内外叙事资源的取舍、褒贬,会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较量的意义日渐凸显,文学传统的选择亦卷人其中。因此,对本土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蔑视和排斥态度,刻板模仿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创作套路,以至于唯“洋”是崇,注定吃力不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当代 风景 本土文化 社会因素 全球化时代 叙事资源 文学传统
下载PDF
《阅微草堂笔记》与中国叙事传统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文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8-157,共20页
《阅微草堂笔记》在题旨上鄙视艳遇故事,在叙事上反对过度虚构,叙述服务于议论,用简淡数言的方式陈述故事梗概,它与传奇小说的区别是鲜明的。因此这是一部渊源于子部叙事传统的经典,在叙事文学发展史上,其重要性可与《史记》(史部叙事经... 《阅微草堂笔记》在题旨上鄙视艳遇故事,在叙事上反对过度虚构,叙述服务于议论,用简淡数言的方式陈述故事梗概,它与传奇小说的区别是鲜明的。因此这是一部渊源于子部叙事传统的经典,在叙事文学发展史上,其重要性可与《史记》(史部叙事经典)、《聊斋志异》(偏重集部叙事传统的经典)等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叙事传统
下载PDF
《史记》与中国叙事传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党大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7-29,共3页
《史记》在中国叙事传统的构成过程中承前启后 ,一方面它建立了纪传体这一制度化的叙事文本 ,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传记的本体论意义 。
关键词 《史记》 叙事 叙事文本 中国叙事传统 传记 本体论 纪传体 文体意义
下载PDF
在现实与传统之间——格非的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
11
作者 刘禹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1995年,格非首部理论专著《小说艺术面面观》正式出版,试图构建一套以“文学反映个人化现实”为核心的小说理论;随后,在《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研究》《雪隐鹭鸶》等多本著作中,进一步完善其小说理论。同时,格非在创作实践中尝试探索... 1995年,格非首部理论专著《小说艺术面面观》正式出版,试图构建一套以“文学反映个人化现实”为核心的小说理论;随后,在《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研究》《雪隐鹭鸶》等多本著作中,进一步完善其小说理论。同时,格非在创作实践中尝试探索西方现代叙事技巧与中国传统叙事资源融合之路,从而形成独特的小说理及其实践之路。一、以“文学反映个人化现实”为核心的小说理论文学反映个人化现实是格非小说理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小说叙事 中国传统叙事 理论专著 叙事技巧 实践之路 融合之路 文学反映
下载PDF
一种新的文学史写作范式——《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阅读札记
12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9,共8页
以往的文学史写作都是围绕着抒情传统来写就的,即诗、词、歌、赋才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代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一书的出版,打破了这种长期以来的认知模式和写作模式。该书作者认为,中国文学史是由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这两条线索构成... 以往的文学史写作都是围绕着抒情传统来写就的,即诗、词、歌、赋才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代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一书的出版,打破了这种长期以来的认知模式和写作模式。该书作者认为,中国文学史是由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这两条线索构成的,一部真正的中国文学史必须要把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呈现出来。这种思维模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即意味着对中国文学史认识和评估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学史写作由原来的一个中心变成了两个中心,中国文学史搭建的框架基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文学史 抒情传统 叙事传统
下载PDF
好莱坞三幕剧与中国叙事传统的结合——《流浪地球》叙事研究
13
作者 周强 《艺术科技》 2019年第23期47-49,共3页
电影《流浪地球》严格按照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完成剧作,却又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和诉求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人不服输的精神,表达了几千年来中国叙事传统中的抗争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流浪地球》是如何在剧作技法... 电影《流浪地球》严格按照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完成剧作,却又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和诉求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人不服输的精神,表达了几千年来中国叙事传统中的抗争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流浪地球》是如何在剧作技法上借鉴和吸收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而又很好地与中国本土故事相结合,呈现出一个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的?本文试图从剧作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矛盾冲突的构建与解决、中国叙事传统等角度,对《流浪地球》进行分析,研究其得失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中国叙事传统 好莱坞三幕剧
下载PDF
中国叙事传统的现代转换——论葛亮的长篇小说《朱雀》《北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新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中国当代小说家普遍具有长篇小说情结,在经历了几年的短篇与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积累之后,一定要拿出一部作为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这种创作冲动并不是认为长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就高于中短篇小说,而这确实是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们创作历程的... 中国当代小说家普遍具有长篇小说情结,在经历了几年的短篇与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积累之后,一定要拿出一部作为代表作的长篇小说。这种创作冲动并不是认为长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就高于中短篇小说,而这确实是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们创作历程的普遍现象。葛亮正是沿着这样的模式进行创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家 现代转换 葛亮 创作冲动 创作经验 中国叙事传统 《朱雀》 《北鸢》
下载PDF
《红楼梦》对传统预言叙事手法的继承
15
作者 唐涛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当前学界对《红楼梦》中诸如开篇预言叙事、诗词预言叙事、用梦境、谜语、谶语、谐音等预言叙事手法的论述,成果颇丰,但同时却忽略了《红楼梦》中的这些预言叙事手法对中国传统叙事手法的继承以及其出现的原因。文章就这两方面来再次... 当前学界对《红楼梦》中诸如开篇预言叙事、诗词预言叙事、用梦境、谜语、谶语、谐音等预言叙事手法的论述,成果颇丰,但同时却忽略了《红楼梦》中的这些预言叙事手法对中国传统叙事手法的继承以及其出现的原因。文章就这两方面来再次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预言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预言叙事 中国传统叙事 继承 原因
下载PDF
叙事学研究的跨媒介趋势——“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3
16
作者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66,共10页
2008年8月2-3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近4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这次会议专题性强,与会者围绕"跨媒介叙事"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广... 2008年8月2-3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跨媒介叙事"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近4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这次会议专题性强,与会者围绕"跨媒介叙事"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从提交论文和会议发言的有关情况来看,会议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一、跨媒介视野中的中国叙事传统;二、跨媒介叙事与广义叙事学的建立;三、叙事中的"出位之思"、媒介模仿与媒介转换问题;四、跨媒介传播演变中的叙事问题;五、互文性叙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中国叙事传统 广义叙事 出位之思 模仿与转换 互文性叙事
下载PDF
试论《史记》的世系叙事
17
作者 龙迪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2-53,共12页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纪传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叙事体裁,自司马迁开创这...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被称之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主流或"正统",而作为二十五史体裁的纪传体叙事,则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的主要传统。纪传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叙事体裁,自司马迁开创这一体裁的《史记》一书言之,它其实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等五个组成部分。考虑到本纪在所有二十五史中都处于位列第一的核心位置,因此,我们认为本纪所代表的世系叙事在中国历史叙事传统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它构成了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主要模式。这种世系叙事当然不是仅仅存在于叙事文本中的能指游戏,而是真实反映了中国古代血缘意识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对于世系叙事来说,阐明世系是第一要务,只有在世系已明的前提下,才展开对各类重大事件的叙述,并对人物性格进行概述或刻画。《史记》中年代越往后的本纪或世家,在世系叙事上就越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世系叙事 纪传体 本纪 中国历史叙事传统
下载PDF
杜甫詩史與六義之比興——兼論叙事歌行與《春秋》筆削 被引量:1
18
作者 張高評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1期113-160,共48页
晉杜預,爲杜甫十三世祖,著《春秋經傳集解》,其《序》文特提微、婉、顯、晦之法,懲惡勸善之義。揭示叙事傳統無數法門,爲《春秋》學之一大功臣。杜甫三十歲時,曾作《祭遠祖當陽君文》,宣稱不敢忘本,不敢違仁。於是《春秋》與詩,同爲杜... 晉杜預,爲杜甫十三世祖,著《春秋經傳集解》,其《序》文特提微、婉、顯、晦之法,懲惡勸善之義。揭示叙事傳統無數法門,爲《春秋》學之一大功臣。杜甫三十歲時,曾作《祭遠祖當陽君文》,宣稱不敢忘本,不敢違仁。於是《春秋》與詩,同爲杜氏家學。杜甫流離隴蜀,所作敍事歌行,世號“詩史”,《本事詩》所謂“推見至隱,殆無遺事”者。叙事傳人之際,遂多《春秋》書法之體現。諸如屬辭比事,筆削顯義;據事直書,美惡自見;微婉顯晦,推見至隱;以小該大,因彼見此;偏載略取,舉輕明重;直斥不宜,曲筆諱飾;彼此相形、前後相絜,行屬辭比事之法;詳略、異同、重輕、忽謹,指義見乎筆削,其大者焉。杜甫於安史之亂前後所作敍事歌行,如《麗人行》、《哀江頭》、《贈花卿》、《戲作花卿歌》、《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韋諷録事宅觀曹將畫馬圖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諸什,除轉化《春秋》書法爲詩史之外,且多寓抒情於叙事之中。正杜甫稱元結《舂陵行》,所謂“比興體制”;章學誠所稱:“必通六義比興之旨,而後可以講春王正月之書。”叙事傳統,可以兼涵抒情傳統,由杜甫詩史,“比興發於真機,美刺該夫衆體”,可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詩史 六義比興 筆削見義 叙事歌行 《春秋》書法 中國叙事傳統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与中国叙事传统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季红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4,共7页
莫言继承了神话思维开启的艺术想象的一脉传统,借助泛神论的原始宗教,升华出自己"朴素的庄严"的美学理想,并建立起自己质朴而瑰丽的大地诗学。六朝志怪到《聊斋志异》影响了他取材的向度,唐传奇的"叙事婉转,文辞华艳&qu... 莫言继承了神话思维开启的艺术想象的一脉传统,借助泛神论的原始宗教,升华出自己"朴素的庄严"的美学理想,并建立起自己质朴而瑰丽的大地诗学。六朝志怪到《聊斋志异》影响了他取材的向度,唐传奇的"叙事婉转,文辞华艳"决定了他质朴而瑰丽的文风,宋人平话至明清小说启发了他作为说书人的自觉,几部古典名著从人物到叙事技巧都渗透在他小说的骨骼肌肤中,而元曲、明清传奇、民间说唱艺术与近代兴起的故乡戏剧猫腔,则从人物故事场景、叙事策略到语言形式全面造就了他的小说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传统 莫言小说 《聊斋志异》 民间说唱艺术 人物故事 艺术想象 神话思维 原始宗教
原文传递
叙事的欲望询唤及其超越:中国叙事传统对当代电影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解建峰 张卫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电影不只是意识形态生产机器,也是欲望生产机器。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感官文化生产方式,电影通过视听刺激来引发观众生物意义上的感官反应。这种被米莲姆·汉森称为“生物学硬接线”的感官反应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以欲望... 电影不只是意识形态生产机器,也是欲望生产机器。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感官文化生产方式,电影通过视听刺激来引发观众生物意义上的感官反应。这种被米莲姆·汉森称为“生物学硬接线”的感官反应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以欲望询唤为核心的感官刺激模式电影得以具有全球普适性,同时使叙事异化为欲望生产的工具。中国叙事传统强调叙事与伦理传统的密切关联性,强调对感官欲望满足的抑制、净化和升华,为电影叙事超越畸形的欲望询唤模式提供了可能。当代中国电影需要借助中国叙事传统对抗这种欲望生产的叙事逻辑和机制,克服叙事的异化,将个体询唤为道德主体而非欲望主体,回归电影的中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询唤 生物学硬接线 中国叙事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