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徐水群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守望者。严复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船政学堂求学期间研读各种经典著作,在海外留学期间分析对比中西文化,因此严复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富且相对成为一个系统,具有...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守望者。严复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船政学堂求学期间研读各种经典著作,在海外留学期间分析对比中西文化,因此严复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富且相对成为一个系统,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生成逻辑。严复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当前理性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然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中国传统文化观 文化发展
下载PDF
习近平对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天雄 夏小凤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5,255,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是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 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是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四个方面继承了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为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古为今用 守正创新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左铁峰 高巍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产品设计是一种文化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解决的是产品设计的中国特质问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构建现代、未来文化之需;是构建中国化的产品设计理论体系及其特色之需;是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需;是中... 产品设计是一种文化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解决的是产品设计的中国特质问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构建现代、未来文化之需;是构建中国化的产品设计理论体系及其特色之需;是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需;是中国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型之需,它给予了现代产品设计以极大地丰富、拓展与完善,促进了产品设计理念、内涵与实践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观 产品设计 价值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观的逻辑理路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朝晖 林志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6-37,共2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社会价值。本文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观,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观的逻辑理路[1]和当代价值,从而理解民族的丰富精神和智慧,并提出了融涵养于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文化自信”价值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社会价值。本文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观,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观的逻辑理路[1]和当代价值,从而理解民族的丰富精神和智慧,并提出了融涵养于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文化自信”价值实现机制,以期通过传统精神塑造的“文化自信”达到社会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观 文化自信 价值实现
下载PDF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迪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权丽竹 权立枝 《西部学刊》 2020年第9期27-29,共3页
近年来,习近平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的基本认识与评价、关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关于创新发展中国... 近年来,习近平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的基本认识与评价、关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关于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在大力弘扬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大学生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勇于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大学生
下载PDF
士的人格理想和儒家文化心态─—试析赛珍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7
6
作者 董晨鹏 刘龙 《高校教育管理》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赛珍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对科举制的赞赏。从“士”的伦理出发,视道德人格为“士”的人生最高目标。她视野开阔,在文化观念上有一种超越性,奠定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桥”的地位。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国传统文化观 人格理想 文化心态
下载PDF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哲学思维 被引量:2
7
作者 翟媛 《未来与发展》 2020年第4期12-16,63,共6页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以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的哲学角度规划中国传统文化未来传承发展的路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辨智慧和价值理念应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以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的哲学角度规划中国传统文化未来传承发展的路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辨智慧和价值理念应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哲学视角揭示要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独特魅力,巧妙地处理与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的哲学视角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在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结合,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沉力量;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的哲学视角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心,系统地、整体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根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精神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哲学思维
下载PDF
略论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丹 《知与行》 2018年第3期44-48,共5页
对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的热点之一,我们应该立足文本,把其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化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的研究。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内容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对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的热点之一,我们应该立足文本,把其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化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的研究。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内容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民族性、现实性、辩证性等多重维度。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民族性维度,集中体现在纠正近代以来由于偏重时代性、忽视民族性而导致的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错误倾向上,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历史地位。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现实性维度,主要体现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确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身份、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是毛泽东"古为今用"方针的新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态度。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辩证性维度,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上。他虽然主张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也指出了其所包含的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并辩证地得出,这部分需要抛弃的文化糟粕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因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根据时代精神进行正确取舍,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能"照套照用""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认真坚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 民族性 现实性 辩证性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演变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海亮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2,M0004,共1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中国传统文化观 现实启示
原文传递
艾思奇早期传统文化观四维论析
10
作者 张新丽 吴世韶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在摆脱民族危亡命运的进程中,艾思奇重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用世界的眼光以及开放的姿态来恢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做斗争,推进... 在摆脱民族危亡命运的进程中,艾思奇重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用世界的眼光以及开放的姿态来恢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做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融合,致力于创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使之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中国传统文化观 民主革命时期
下载PDF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论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翔海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8,共7页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时代意义:改变了过去主要是从时代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式;实现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通古今之变",畅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生命;突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传统间"传承...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时代意义:改变了过去主要是从时代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式;实现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通古今之变",畅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生命;突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传统间"传承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推进两者的深度结合指明了基本精神方向;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时代要求,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和"命脉"的当代价值。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奠定了更为深厚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时代意义 民族性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习近平对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新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和历史定位的思想,而且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深入阐述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和历史定位的思想,而且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深入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这是对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和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我们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观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卫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9,共6页
马克思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既是马克思的东方道路理论得以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以"新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 马克思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既是马克思的东方道路理论得以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以"新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和"东方道路"的思想维度出发,马克思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业已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以理论视域的世界历史性和思想维度的现实性、价值评价的历史性和辩证性、价值实现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为本质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如果说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东方道路理论"的原创建构、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的话,那么,其当代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不仅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和"东方道路"的思想维度,而且为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中国传统文化观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历程·特征·地位·价值: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宏观审视——以张锡勤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为中心
14
作者 柴文华 段澜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5,共7页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五代、宋明、明清之际,在强调儒家伦理道德主流地位的同时关注到非儒和反儒学派以及思想的存在,并能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进行深入解读,体现了那一代学者浓郁的历史唯物论情怀。先生十分重视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结构的分析,认为这是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基本特征的根源性问题,由此生发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要特征:家族本位—伦理型文化—重道德,家族本位—家国同构—伦理政治一体化,家族本位—重家庭血缘关系—家族伦理—社会伦理,家族本位—整体主义—尚公—重礼—贵和。先生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概括为两个“之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人类最早的伦理文化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这完全符合中国伦理文化的实际。先生既肯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普遍性,亦即超越性,也肯定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民族性,亦即特殊性。先生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他所说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内在活力”“未来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贡献出更多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张锡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 家族本位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四维论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世锋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坚持...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坚持与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做斗争,致力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新时代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和谐观对当代文化发展的启示
16
作者 段诗韵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2-83,共2页
文化的发展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我们不断推行新型文化建设的时期,需要注重中国传统和谐观对我国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良好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和谐观主要体现在个人和谐、社会和谐及自然和谐三个层面。
关键词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观 个人和谐 社会和谐 自然和谐
下载PDF
浅析“集体记忆”下中国诗画的情感投射
17
作者 么知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81-283,共3页
中国诗画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文化传承和艺术追求,更通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情感投射的媒介,为现代人营造了一个能够传递情感的情境,使我们能够在“当今之境”中深刻体会“古人之意”。文章以“集体记忆”哲学、建筑学、文化地理学三个... 中国诗画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文化传承和艺术追求,更通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情感投射的媒介,为现代人营造了一个能够传递情感的情境,使我们能够在“当今之境”中深刻体会“古人之意”。文章以“集体记忆”哲学、建筑学、文化地理学三个不同视角的理论研究为媒介,通过总结“闲情”观、美学观与空间观、宇宙观与自然观三个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解析中国诗画由古至今情感投射的发生机制,为建立新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学设计类型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投射 集体记忆 中国诗画 中国传统文化观
下载PDF
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莹 《未来与发展》 2020年第4期17-21,共5页
调研结果表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民培训愿望强烈,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不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型农业主体缺乏,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断链化";财政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 调研结果表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民培训愿望强烈,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不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型农业主体缺乏,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断链化";财政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三农"动力不足,农业融资难,生产要素下乡通道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哲学思维
下载PDF
2003年高考模拟题
19
作者 王建国 苏景欣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2003年第4期86-96,共11页
关键词 模拟题 高考 信息高速公路 词语 文字 技术标准 电话公司 中国传统文化观 搭配不当 填入
下载PDF
The Dilemma and Redemption of Culture: A Way to Interpret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May 4th and Yan'an Period*
20
作者 ZHANG J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The status and meaning of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dem China's revolution. Terry Eagleton's cultural derivation provides a basis for redefining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t... The status and meaning of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dem China's revolution. Terry Eagleton's cultural derivation provides a basis for redefining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is,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in May 4th and the Chinese Marxism aesthetics in Yan'an have taken on the common issues like national and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whereas they have their own historical phase and thus the historical relativity characteristics. As the main body of culture transfer, the intellectuals implement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from elite culture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culture,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dea of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from dilemma to rede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revolution CULTURE ELITE POPULAR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