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文勋 杨玉晴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4期27-38,共1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保护、传承、传播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斯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保护、传承、传播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五个维度出发,分析该项非遗传播中存在的传承人缺失、传播内容陈旧、传播手段滞后、受众群体少、传播效果差等问题,鉴于“5W”理论的局限性,本文对双向互动性、传播动机对数字化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联动多元传播主体、运用弧线叙事生产内容、拓展数字传播渠道、技术融合共创、建立传播反馈体系等数字化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路径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2
《学习月刊》 2023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技艺 传统木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 大木作 传统手工技艺 彩画 主要建筑材料 瓦作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访谈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玉春 张欣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赵玉春:中国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赵玉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中国人关于传统木结构建筑设计、建造的完整知识和实践体系,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分布范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技艺 传统木结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体系 赵玉春 国家非遗 木结构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托 《世界遗产》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非遗概念的引入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代表性传... 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非遗概念的引入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保护范围,并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木结构 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工作 2009年 第四次会议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展示设计的思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颢霖 李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文章立足于当下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实践,在分析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将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作为展示对象,通过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内容、展示空间与展示方式三个方面内容分别论述,整合目前传统营造技艺展... 文章立足于当下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实践,在分析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将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作为展示对象,通过对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内容、展示空间与展示方式三个方面内容分别论述,整合目前传统营造技艺展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遵循展示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传统营造技艺展示的自身属性与叙事需求,探索符合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展示设计路径,试为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 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营造技艺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曦 《风景园林》 2022年第8期8-9,共2页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升华完美,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园”,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永恒的时代话题,如何实现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新时代的人居环境...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升华完美,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园”,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永恒的时代话题,如何实现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新时代的人居环境营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营造技艺的挖掘和总结是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营造技艺 中国山水园 人居环境 传承与创新 推陈出新 继承与发展 独树一帜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方法研究
7
作者 吴亚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7期49-52,共4页
在封建社会,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传统建筑基本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千百年来,它沿着自己的方向稳步发展,在建立自己的建筑体系的同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以及周边自然资源的影响,建... 在封建社会,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传统建筑基本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千百年来,它沿着自己的方向稳步发展,在建立自己的建筑体系的同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以及周边自然资源的影响,建筑风格各种各样,建筑类型迥然不同,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形式以及制造形式凝聚了中国先民的无限智慧,这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工匠技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历代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时期,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稳步提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元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发展过程之中。从另一层面分析,中国传统制造技尤其是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正在面临灭绝现状。文艺座谈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合理保护多元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深入融合与发展,不仅仅意味着在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创造性转化,更加需要合理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之中的优秀文化以及各种历史遗迹,着重凸显我国的民族文化,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营造技艺 保护与传承方法
下载PDF
法式营造木构巧机——我国木结构建筑特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曦 《中国勘察设计》 2017年第5期36-39,共4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建筑同样历史悠久,并且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使用以木结构为主、土木砖石相结合的营造方式,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建筑传统。其中,木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五行学说中,木属东方,是生气...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建筑同样历史悠久,并且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使用以木结构为主、土木砖石相结合的营造方式,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建筑传统。其中,木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五行学说中,木属东方,是生气所在,而木材又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材料。能工巧匠们通过世代传承,形成了完善的木构建筑建造体系,是我国传统建造智慧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建筑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 法式 中华文明 营造方式 建筑传统 五行学说
下载PDF
浙江庆元东部匠派传统木构建筑的大木构件组织体系
9
作者 沈楠菲 张玉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空间与构件命名体系是匠师认识与营造一栋建筑的前提。而传统木构建筑由大量木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而成,因此工匠又建立了一套构件定位系统用以确定每个构件的位置,依此设计构件尺寸、榫卯做法,并在制作与组装时进行区分。文章通过对庆元... 空间与构件命名体系是匠师认识与营造一栋建筑的前提。而传统木构建筑由大量木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而成,因此工匠又建立了一套构件定位系统用以确定每个构件的位置,依此设计构件尺寸、榫卯做法,并在制作与组装时进行区分。文章通过对庆元东部匠派营造现场的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匠派针对当地建筑特征形成的地域性的空间、构件命名体系与构件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定位 浙江庆元东部匠派 大木作营造技艺
下载PDF
因地制宜的建筑风光——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瑰宝——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有感
10
作者 李子睿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第2期94-94,共1页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巨大。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让生活更舒适,都会因地制宜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房子。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夏朝以前的时代)的苗蛮族。后来,...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巨大。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让生活更舒适,都会因地制宜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房子。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夏朝以前的时代)的苗蛮族。后来,苗族人不断迁徙,其中一支来到了黔东南地区(贵州省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技艺 居住环境 因地制宜 贵州省东南部 黔东南地区 苗寨吊脚楼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环境差异
原文传递
吉祥中国——中华传统建筑实木拼接模型玩具设计
11
作者 王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设计说明:作品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华传统建筑营造法式之美。作者以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为蓝本,基于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抬梁式”构架方式,通过简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既能拼接简便,又能准确展现木结构建筑构架特点的模型搭建方式,将亭、台、... 设计说明:作品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华传统建筑营造法式之美。作者以中国古典木结构建筑为蓝本,基于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抬梁式”构架方式,通过简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既能拼接简便,又能准确展现木结构建筑构架特点的模型搭建方式,将亭、台、楼、阁、房屋、水榭,戏台等典型建筑表现得生动到位。使用户在拼接组装产品的同时,能够深切体验到中国传统建筑构架的精妙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营造法式 玩具设计 设计说明 中国传统建筑 简化设计 设计灵感 构架
下载PDF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研究
12
作者 蔡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7,共13页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种类繁多、组合灵活,巧妙地运用了泛太湖流域传统木作营造技艺。文章从礼拜大殿的空间组成与关联入手,探讨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构成、样式演变及构件细部,发现...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种类繁多、组合灵活,巧妙地运用了泛太湖流域传统木作营造技艺。文章从礼拜大殿的空间组成与关联入手,探讨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构成、样式演变及构件细部,发现礼拜大殿大木构架不仅充分地满足了自身的功能需求,还完美地展示了外来建筑文化与地域传统营造技术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 礼拜大殿 大木构架 营造技艺 泛太湖流域
下载PDF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初探
13
作者 陈美者 《艺术生活》 2012年第6期72-73,共2页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福建泉州,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代表。2009年,该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一,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现代建筑正严重地挤...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福建泉州,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代表。2009年,该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一,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现代建筑正严重地挤压着传统木结构建筑以及相应的营造技艺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技艺 民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结构建筑 中国传统 2009年 居住观念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瑰宝——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旭东 李佳琦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第3期58-61,共4页
苗寨吊脚楼远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的干栏式建筑(在木柱底架上建造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并在适应山地环境中不断变化、完善。2006年,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寨吊脚楼远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的干栏式建筑(在木柱底架上建造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并在适应山地环境中不断变化、完善。2006年,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平房抬起来的楼苗寨吊脚楼(以下简称“吊脚楼”)为穿斗式榫(sǔn)卯(mǎo)结构的木建筑,其营造技艺是苗族匠人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技艺,蕴含的生活艺术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有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和民俗价值,可谓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技艺 苗寨吊脚楼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 穿斗式 新石器时代文化 民俗价值
原文传递
传统建筑分会积极探讨传统木构技艺的现代演绎
15
《古建园林技术》 2017年第1期4-4,共1页
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加拿大木业协会、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木结构建筑专业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品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 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加拿大木业协会、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木结构建筑专业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品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红木鉴定评估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主题为“木构艺术的现代演绎”在北京东四如园启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演绎 中国建筑学会 民间艺术品 专业委员会 木结构建筑 技艺
下载PDF
“以少胜多”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以小型庭园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凯 查婉滢 《风景园林》 2022年第8期12-18,共7页
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技艺的深入认识需要从整体性和过程性2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开创、当代扬州叠山匠师方惠所进一步归纳的“以少胜多”为核心的造园叠山技艺,是传统叠山技艺的重要成就。以在小型庭园中... 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技艺的深入认识需要从整体性和过程性2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开创、当代扬州叠山匠师方惠所进一步归纳的“以少胜多”为核心的造园叠山技艺,是传统叠山技艺的重要成就。以在小型庭园中的运用为例,从总体布境、具体造景、叠造技法3个层面详细探讨假山叠石技艺。在布境上,技艺重点在于确定“主山”定位以及主观赏点与大面主景,并布置出生长势、环抱势与延伸势;在造景上,以山洞与山峰、山脚与岩面、水景与山径为关注对象探讨其中技艺要点;在技法上,识石与选石、拼叠与造型、层次与呼应为叠山匠师从基础到高阶的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构思与叠造的过程之中。这一技艺研究可为当代叠山提供理论指引,并可继续发展延伸,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实践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庭园 假山营造技艺 叠石 真山景境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17
作者 良成 《党员干部之友》 2024年第7期61-61,共1页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在中国古建筑营造中称为“大木”或“木作”。“大木”总管因地因时量化尺度,多以口诀和心算的...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在中国古建筑营造中称为“大木”或“木作”。“大木”总管因地因时量化尺度,多以口诀和心算的方式操作整个建筑的木结构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技艺 传统木结构 木构件 模数制 古建筑 建筑营造 榫卯 木结构施工
原文传递
建立“匠师”制度 保护传承古建筑技艺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第6期19-19,共1页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与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不同于西方建筑“石头史诗”般的表达,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精巧华美、自成体系,是人类建筑史的东方经典流派,比如故宫就是作为...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与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不同于西方建筑“石头史诗”般的表达,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精巧华美、自成体系,是人类建筑史的东方经典流派,比如故宫就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经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技艺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 匠师 哥特式建筑 建筑体系 西方建筑 木结构
下载PDF
使用CIDOC CRM构建建筑领域非遗知识本体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艺茹 史东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运用本体技术可以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管理,有利于非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共享。项目首次将文物保护领域的本体框架CIDOC CRM用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遗领域,并结合建筑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运用本体技术可以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管理,有利于非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共享。项目首次将文物保护领域的本体框架CIDOC CRM用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遗领域,并结合建筑领域的特性对CIDOC CRM模型结构进行选择和扩充,定义建筑领域非遗知识本体的概念类及其属性,并在实例化过程中运用TextRank算法处理文本语料,实现本体实例的扩充,将本体模型进行数据映射,存入Neo4j图数据库中,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实现可视化展示。实验表明:运用上述方法构建传统建筑非遗知识本体模型是可行的;创建的本体能将各种碎片化知识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该方法可用于对领域知识进行管理,将在建筑领域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CIDOC概念参考模型(CIDOC CRM) 本体 知识图谱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下载PDF
《鲁班经》研究的新拓展——评《鲁班经图说》一书
20
作者 过伟敏 《创意与设计》 2022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一句中国“木”建筑,道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鲜明建造特征以及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其实,中国“木”建筑,即指代中国木构建筑,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作为主体结构支撑体系的营造方式,同时亦表明了中国传统建造中“木匠”在营建过... 一句中国“木”建筑,道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鲜明建造特征以及在世界建筑史中的地位。其实,中国“木”建筑,即指代中国木构建筑,强调了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作为主体结构支撑体系的营造方式,同时亦表明了中国传统建造中“木匠”在营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 《鲁班经》 营造方式 木结构 世界建筑史 结构支撑体系 建造特征 鲁班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