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汉字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钱伟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第22期80-81,90,共3页
汉字常能折射出社会的文化烙印,并在历史演变中进一步透视出文化变异的信息,所以,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化是造字的依据,汉民族文化又深刻影响着汉字的构造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 汉字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关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浅析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传统精神
2
作者 张秋萍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5,13,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传统精神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3
作者 孙思冰 姜楠 《学理论》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嵇康
下载PDF
西学以外——从片头看纪录片《武梁祠》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纪录片《武梁祠》片头以独特且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武梁祠》片头的灵感与理念来源于汉代画像石的传拓概念,具有历史的“重量”;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大量石膏板进行刻制、锤拓,... 纪录片《武梁祠》片头以独特且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武梁祠》片头的灵感与理念来源于汉代画像石的传拓概念,具有历史的“重量”;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大量石膏板进行刻制、锤拓,以物理的“重量”追求汉代画像石真实的肌理质感,呈现出古朴浑厚的汉画效果。《武梁祠》片头最终体现的是思想的“重量”,即在技术和西方审美之外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和东方审美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一次生动且成功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武梁祠》 创作理念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体现
5
作者 郝正远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38-40,共3页
绘画技术的不断变革使我国综合材料绘画不断进步,在此环境中,艺术家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绘画创新模式展开探讨,并着重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体现方式展开研究。该文通过分析综合材料绘画及其特点,对综合材料绘画中... 绘画技术的不断变革使我国综合材料绘画不断进步,在此环境中,艺术家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绘画创新模式展开探讨,并着重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体现方式展开研究。该文通过分析综合材料绘画及其特点,对综合材料绘画中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体现开展深入研究,旨在提高综合材料绘画水平,促进我国综合材料绘画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表述 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绘画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材料重组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小团圆》封面设计中的创新
6
作者 严荷菱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书籍封面设计不但要把书籍内容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还要赋予书籍封面丰厚的精神内涵,达到传播文化与提高受众审美情趣的目的。以张爱玲的《小团圆》封面设计为例,搜集相关的文献为支撑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设计师是通过封面设计架起了一... 书籍封面设计不但要把书籍内容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还要赋予书籍封面丰厚的精神内涵,达到传播文化与提高受众审美情趣的目的。以张爱玲的《小团圆》封面设计为例,搜集相关的文献为支撑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设计师是通过封面设计架起了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让读者感受到书籍的内容并得到精神享受。设计作品是有形的,而设计精神是无形的,书籍设计的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来,《小团圆》的书籍设计师领悟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选取传统纹样中的“凤穿牡丹纹”,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的日常之美、对比之美、含蓄之美、留白之美融入书籍封面设计这个载体中,并以崭新的形式升华了出来,也契合了作者张爱玲的创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小团圆》封面设计 凤穿牡丹纹
下载PDF
通情达理: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的精神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卫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通情达理可视为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的精神逻辑。在“天—命—性—情—道—教”本体建构中,“性—情”通过通情达理贯通天道和人道:“通情”在己之好恶与他人好恶的理性沟通中形成共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即“理”。“理”要获... 通情达理可视为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的精神逻辑。在“天—命—性—情—道—教”本体建构中,“性—情”通过通情达理贯通天道和人道:“通情”在己之好恶与他人好恶的理性沟通中形成共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即“理”。“理”要获得现实性,又需要“达”的实践智慧。“达理”虽呈现为理性形式,但其实际展开中始终以理性和情感的互融为进路。由此,通情达理所展现的精神逻辑为:“理”从“情”出,“情”据“理”而通,“情”通则“理”得,“理”由“情”而“达”,并由此开辟了以克己、爱人和万物一体为核心的中国伦理精神传统。这一传统,为提升人性能力、培育向善的人性情感、促进内在道德与外在伦理有机统一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哲学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精神传统
下载PDF
中国传统公共精神及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康 夏鸿博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第5期75-87,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传统公共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建设的重要议题。中国传统公共精神是以“公”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为根基,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传统公共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建设的重要议题。中国传统公共精神是以“公”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为根基,以保障人民利益和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中国传统公共精神的七大精髓,即天下为公——场域的公共性、民为邦本——价值的指向性、为政以德——行为的约束性、道法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法治精神——制度的保障性、革故鼎新——内涵的时代性和天下大同——未来的完美性之间存在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国传统公共精神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民性的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生态文明、全面依法治国、创新型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公共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鑫 《品位·经典》 2023年第21期33-35,共3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学...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与具象表现绘画色彩关联性研究
10
作者 张耀文 《流行色》 2023年第3期33-35,共3页
具象表现绘画是一种以艺术现象学作为理论依托,强调视觉直接性的一种绘画方法论,其通过对视觉性和创作主体心性的不断求真,来表现画家对事物的原初感受和画家内在主体性。具象表现绘画与我国传统绘画中存在诸多共同的表征特点,尤其是在... 具象表现绘画是一种以艺术现象学作为理论依托,强调视觉直接性的一种绘画方法论,其通过对视觉性和创作主体心性的不断求真,来表现画家对事物的原初感受和画家内在主体性。具象表现绘画与我国传统绘画中存在诸多共同的表征特点,尤其是在色彩方面,因此在具象表现绘画传入中国后,在众多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形成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在色彩方面,它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本文首先对具象表现绘画的内涵和色彩表现方式进行交代,进而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对具象表现绘画的色彩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具象表现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在色彩方面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精神 具象表现绘画 色彩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中国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气”探微
11
作者 宋虹燕 《天工》 2023年第4期76-78,共3页
“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美学也将“气”作为艺术品最为重要的精神标志。中国的写实油画在维持“写实”的基本特性的同时亦须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融汇其中。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究中逐... “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美学也将“气”作为艺术品最为重要的精神标志。中国的写实油画在维持“写实”的基本特性的同时亦须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融汇其中。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究中逐渐发展出三种转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写实油画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精神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中国智慧——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要义及其当代拓展
12
作者 杨磊鑫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中国传统“和”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共生精神、“和而不同”的社会共融精神、“协和万邦”的国际共赢精神、“人心和善”的道德共鸣精神。在“两个大局”的历史境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传承、弘扬“和”文化的精髓,是... 中国传统“和”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共生精神、“和而不同”的社会共融精神、“协和万邦”的国际共赢精神、“人心和善”的道德共鸣精神。在“两个大局”的历史境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传承、弘扬“和”文化的精髓,是对“和”精神要义的当代拓展。它不仅在思想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和”环境,提供“和”动力,凝聚“和”共识,还在实践中切实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求“和”进路,以“中国和”求“世界和”,力求建设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衷共济的责任共同体和兼收并蓄的文明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精神 当代拓展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吉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2,共9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由孔孟儒家美学、老庄道家美学和六祖慧能禅宗美学共同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唐代三位杰出诗人杜甫、李白和王维就分别代表了这三家美学,并且在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儒道禅美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机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兴华 董明利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102,共5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生成过程中,以血缘家庭为出发点,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以性善为逻辑起点,生发出血缘、情感、入世三个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家族的血缘情感是一切道德情感的源泉,从"亲亲"向"亲人"推演,推己及... 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生成过程中,以血缘家庭为出发点,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以性善为逻辑起点,生发出血缘、情感、入世三个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家族的血缘情感是一切道德情感的源泉,从"亲亲"向"亲人"推演,推己及人,于是在传统文化精神生成的有机结构中,突出了血缘本位和家族本位。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模式中,以儒家的入世为主流建构起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道家的道心和佛家的佛性为补充,构建起人生的退出机制,从而使得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结构各要素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并实现了文化精神上的自我生成和自给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有机结构 血缘情感 家国同构 人生态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阶段性、转型与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包晓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前文化时期,创生时期,古代转型时期,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发展中,儒教伦理精神、道家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前文化时期,创生时期,古代转型时期,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发展中,儒教伦理精神、道家风格态度、关怀现世人生的世俗化宗教情感,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气派。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文化创新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几代人的历史使命,为了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化创新,我们应汲取其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创新的养分,摈弃其中的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儒教伦理精神 道教风格态度 世欲经的宗教情感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以“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建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月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份"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份"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个体责任的具体转化过程,个体道德责任以社会价值为基础和根据,通过个体对道德责任的恪守,使得社会的统一价值要求逐步实现和落实,这样就形成社会价值向个体责任转换并最后复归于社会价值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链环。社会统一的价值要求就是这样通过个体道德责任一步一步地向社会生活落实,形成一个由社会的人伦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辩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 建构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的共通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念龙 《体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人身心发展一致和世界和平友好的和谐追求。二是在体育活动中贯穿教育主线,注重教化功能,以推动社会进步。三是崇尚积极进取... 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人身心发展一致和世界和平友好的和谐追求。二是在体育活动中贯穿教育主线,注重教化功能,以推动社会进步。三是崇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刻把握这些相通之处,消解其间的冲突和差异,对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深入发展、奥林匹克理想的最终实现以及中国体育的成功走向世界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奥林匹克思想 共通
下载PDF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美红 曾青云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3,共6页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既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实践,更是一项宏大的文化活动。而在“教育实践”与“文化活动”的互动中,不仅显示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急迫性,更揭示了中国成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联系...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既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实践,更是一项宏大的文化活动。而在“教育实践”与“文化活动”的互动中,不仅显示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急迫性,更揭示了中国成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联系。这也表明,重建的核心环节是以现代视阈解读传统成人教育精神,关键是科学论证重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而重构路径的理性思考则是方法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节日民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形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2期5-7,共3页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环境中,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为核心,吸收天地崇拜、五谷崇拜、祖先崇拜、佛教和道教信仰所形成的节日民俗从操作层面和创作层面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凝聚提供了环境、需求、题材和方法。在操作层面,为中...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环境中,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为核心,吸收天地崇拜、五谷崇拜、祖先崇拜、佛教和道教信仰所形成的节日民俗从操作层面和创作层面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凝聚提供了环境、需求、题材和方法。在操作层面,为中国传统艺术营造了特殊的生态环境。在创作层面,节日民俗对于神灵的虚拟方法在长期的积累与演化中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人的思维定式,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国艺术立象尽意、虚实相生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艺术追求意境、追求神韵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民俗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形成
下载PDF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玲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中华文明史中,悠久发达的手工业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孕育了中国独特工匠文化与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为古老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珍爱尊重工匠的职业定位,反对奇技淫巧、服务于民的职业伦... 在中华文明史中,悠久发达的手工业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孕育了中国独特工匠文化与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为古老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珍爱尊重工匠的职业定位,反对奇技淫巧、服务于民的职业伦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品格等,在当下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内在特质 生成机制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