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峻先生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群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石峻教授(1916~1999)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哲学研究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并且有它悠久历史和丰富典籍以及各种文物资料的佛教,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他这样解释佛教哲学:佛教哲学不是指广义的佛学... 石峻教授(1916~1999)的学术生涯中,佛教哲学研究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并且有它悠久历史和丰富典籍以及各种文物资料的佛教,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他这样解释佛教哲学:佛教哲学不是指广义的佛学,它一向重视宇宙和人生“常”和“变”的关系、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各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范畴之间相互依存、互不分离的关系。他对于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有着整个宗教研究的背景,而不是单纯就佛教研究佛教,他专门撰有《世界三大宗教》介绍宗教的基本观点和三大宗教的内容,也有中印佛教比较的背景,从比较中突出中国佛教的特点,又有着中国哲学与文化关系研究的背景,从这种关系中显示佛教的重要性。至于其研究的重点,则重在魏晋和隋唐,尤其重僧肇和宗密。其研究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是简单化地对待佛教,而是全面、深人地分析之,因此其研究结论,富有深刻见解且有科学依据。本文仅以其形成文字的论文为据来叙述其研究成就和贡献,除此之外,还必须提及的是他牵头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对于佛学研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宗教研究 先生 佛学研究 一般和特殊 马克思主义 学术生涯 哲学研究
下载PDF
研几入微 体大思精——读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
2
作者 戴继诚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22,共4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方立天先生的大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以下简称《要义》),该书是方先生几十年佛学研究的结晶,是当代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五编,三十二章,近百万字。集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方立天先生的大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以下简称《要义》),该书是方先生几十年佛学研究的结晶,是当代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五编,三十二章,近百万字。集中探讨了中国佛教哲学几乎所有至关重要的问题,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细腻的剖析;既有纵向的中国佛教发展脉络的准确勘定,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立天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书评 佛学研究 治学理念
下载PDF
从中国哲学的层面研究中国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著者方立天先生访谈录
3
作者 张冬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3年第6期8-9,1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方立天 人物访谈 人文社会科学 宗教哲学
下载PDF
简论中国佛教哲学的否定辩证法思想
4
作者 许抗生 《中国哲学史》 1993年第1期82-87,共6页
中国有着辩证思维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古代的中国又可分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系统。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系统。三是以中国佛学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系统。这三大辩证法... 中国有着辩证思维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古代的中国又可分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系统。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系统。三是以中国佛学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系统。这三大辩证法系统都讲对立统一的学说,但各自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儒家的辩证法尚“动”,道家的辩证法主“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学 龙树 僧肇 三论宗 道家 吉藏 儒家 非有非无 二谛
下载PDF
问题与解释——读方立天先生《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5
作者 韩焕忠 《佛学研究》 2003年第0期344-348,共5页
读书治学,必须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并且要寻找到解释问题的角度和原则。方立天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佛教研究专家,他的近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以下简称《要义》)甫一出版,即在学术界、读书界。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心性论 问题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研究 印度佛教 要义 佛教经典 实践论 思想资源
下载PDF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出版
6
作者 钟仁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佛教思想 特点 文风 结构
下载PDF
评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立道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方立天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书评 中国 佛教哲学 宗教哲学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方立天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东汉以来的思想发展史上是颇为独特的。本文拟通过纵向考察,着重论述这一过程,并揭示各个历史阶段的争论焦点、中心问题和不同特征,以期对把握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规律有所裨益。一... 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东汉以来的思想发展史上是颇为独特的。本文拟通过纵向考察,着重论述这一过程,并揭示各个历史阶段的争论焦点、中心问题和不同特征,以期对把握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规律有所裨益。一、"格义"式哲学的产生东汉、三国、西晋是佛教在我国内地流传的最早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文化思潮也处于不断调整和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佛教经典 历史演变 哲学思想 心性论 哲学体系 争论焦点 理想人格 黄老之学 般若学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佛教哲学体系
9
作者 方立天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50-57,共8页
中国佛教哲学作为整个体系来考察,它是一种包含着丰富而复杂内容,表现出特定思想功能、作用的有机结构体,是一个既区别于印度佛教思想体系,又区别于中国儒、道两家思想体系,具有自身特殊结构的独特思想体系。这里,我们仅对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作为整个体系来考察,它是一种包含着丰富而复杂内容,表现出特定思想功能、作用的有机结构体,是一个既区别于印度佛教思想体系,又区别于中国儒、道两家思想体系,具有自身特殊结构的独特思想体系。这里,我们仅对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基本思想元素、结构层次、思想核心、多重联系、功能、作用诸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思想体系 印度佛教 理想境界 神不灭论 儒家 心性论 宇宙 天台宗 禅宗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10
作者 方立天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3-58,共16页
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佛教哲学形成的根源与途径,认为中国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中国古代佛教学者通过译经,讲经、编撰佛典和判教立宗等途径使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结合中国封建社会政... 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佛教哲学形成的根源与途径,认为中国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中国古代佛教学者通过译经,讲经、编撰佛典和判教立宗等途径使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结合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特定的"哲学生态环境"进行加工取舍,使印度佛教逐渐中国化而形成一种既不同于儒、道等中国传统哲学,也区别于印度佛教哲学的相对独立的中国佛教哲学体系。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佛教宗派 哲学思想 中国 印度佛教 印度佛学 中国文化 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
11
作者 方立天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63,共4页
俗社佛会教政哲治学、可经以济从、某法些律方所面缺提乏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身的的解心决灵思建路设,,这以就调是整高人度的重价视值人取自身的心灵建设,以调整人的价值取向,改变人的心态,转换人的意识,提升人的智慧,从... 俗社佛会教政哲治学、可经以济从、某法些律方所面缺提乏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身的的解心决灵思建路设,,这以就调是整高人度的重价视值人取自身的心灵建设,以调整人的价值取向,改变人的心态,转换人的意识,提升人的智慧,从而有助于人类社会诸多矛盾、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现代价值 人的价值取向 社会政治 人的意识 人类社会 世俗 智慧
原文传递
中国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2
作者 邱双成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208-210,共3页
人性问题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伊斯兰学者以人性思想的研究为契机,为中国穆斯林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源于《古兰经》又深受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学说的影响;同时,还与中国化的佛教佛性思想有密切的... 人性问题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伊斯兰学者以人性思想的研究为契机,为中国穆斯林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源于《古兰经》又深受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学说的影响;同时,还与中国化的佛教佛性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以王岱舆、刘智等伊斯兰学者的人性学说为例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人性学说的深层价值对弘扬伊斯兰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 王岱舆 刘智 人性学说
下载PDF
1991年中国佛教研究概述
13
作者 李冀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2-94,共3页
1991年度,中国佛教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全国各刊物共发表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110余篇,且研究的趋势愈来愈深广。现从关于禅宗的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台湾佛教研究、五台山佛教研究、对藏经的研究、对中国佛教哲学的... 1991年度,中国佛教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全国各刊物共发表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110余篇,且研究的趋势愈来愈深广。现从关于禅宗的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台湾佛教研究、五台山佛教研究、对藏经的研究、对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几个方面加以概述。一、关于禅宗的研究魏道儒在《宋代禅宗的“文字禅”》(《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中,探讨了宋代禅宗“文字禅”的发展历程,认为文字禅的各种形式都是围绕公案展开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标志着宋代禅学思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研究 中国佛教哲学 五台山研究 文字禅 禅宗 世界宗教 禅学思想 佛教理论 藏传佛教 台湾佛教
下载PDF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立天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旨趣最为契合之点,也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佛教哲学思想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就形成这种契合的文化根据和历史根据作一纵向横向结合的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佛教哲学思想... 中国佛教心性论是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旨趣最为契合之点,也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佛教哲学思想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就形成这种契合的文化根据和历史根据作一纵向横向结合的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佛教哲学思想主要是倡导内在超越的一种宗教文化,是重视人的主体性思维的宗教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论 中国佛教哲学 内在超越 哲学思想 契合点 理想人格 心性修养 儒家 核心内容 固有
原文传递
冯友兰中国哲学视域中的《大乘起信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成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2,127,共8页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差异。在他看来,印度主流佛教及其传入中国后衍化而成的三... 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视域中,中国佛教哲学特色鲜明,义理深刻。在梳理中国佛教“格义”“教门”“宗门”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差异。在他看来,印度主流佛教及其传入中国后衍化而成的三论宗、唯识宗乃至神秀禅宗,其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具有鲜明中国化特征且为中国佛教发展主流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慧能禅宗等,其哲学思想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哲学思想之核心,几乎都奠基于《大乘起信论》之“众生心”即“宇宙的心”概念及其思辨结构。这一“宇宙的心”的哲学思想及其展开对后来宋代理学的兴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中国佛教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原文传递
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琨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唯物主义本体论 僧肇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哲学思想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空” 宇宙生成论 思想发展
原文传递
佛教因果学说的中国化——以《弘明集》与《广弘明集》为中心的研究
17
作者 江向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4,共8页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佛教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亦是“中国佛教哲学”因果学说初步形成之早期酝酿阶段,而中国佛教哲学早期的因果学说既不完全等同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因果理论,亦同样有别于隋唐时期及后世佛教哲学的因果学说。本文在...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佛教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亦是“中国佛教哲学”因果学说初步形成之早期酝酿阶段,而中国佛教哲学早期的因果学说既不完全等同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因果理论,亦同样有别于隋唐时期及后世佛教哲学的因果学说。本文在深入具体分析《弘明集》与《广弘明集》等文本的基础上,对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作出了新的诠释:其一、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所撰写的《牟子理惑论》至晋代孙绰所作《喻道论》的完成即可被视为其理论建构之第一阶段,即“被动调适阶段”,以“善恶报应”为其基本主张;其二、慧远之“三世报应说”的提出,可视为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理论建构之第二阶段,即“主动调适阶段”;其三、李师政之“因缘果报说”的建构完成,可被视为第三阶段,即“调适完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早期 因果学说 新诠 《弘明集》 《广弘明集》
原文传递
近年来佛家美学研究概述
18
作者 王典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8-102,共5页
印度佛教,自汉代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斗争、渗透、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或正面的渗透融汇或反面的刺激作用。因而任继愈指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不研... 印度佛教,自汉代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斗争、渗透、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或正面的渗透融汇或反面的刺激作用。因而任继愈指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不研究佛教,是不堪设想的(见严北溟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序”)。佛学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研究和批判吸收的是其“心性之学”(这也是其落后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明学”(逻辑学)和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近年来对佛家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有的从佛教哲学同佛教艺术的相互关系着眼研究佛家的美学思想,如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见《中国佛学论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研究 佛家 中国佛学 艺术思维 佛教艺术 禅宗美学 禅宗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
下载PDF
2015天工奖铜奖作品盘点(一)
19
作者 奥岩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4-92,共9页
禅心观净土法相现红尘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至今,佛教一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经过大约两千年的发展,佛教在中国发展出多个不同的宗派,并且衍生出独特的中国佛教哲学,佛教雕刻艺术也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占据了极为... 禅心观净土法相现红尘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至今,佛教一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经过大约两千年的发展,佛教在中国发展出多个不同的宗派,并且衍生出独特的中国佛教哲学,佛教雕刻艺术也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到散布各地的大小佛堂庙字,再到玉雕领域之中越来越普遍的佛教题材作品,中国佛教造像的传承发展可谓是绵延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哲学 佛教传入 雕刻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造像 传承发展 理解深度 令人
下载PDF
特色新书推荐站
20
作者 刘薇 《出版参考》 2003年第9期19-19,共1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方立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本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述出发。
关键词 新书推荐 中国佛教哲学 卡夫卡 哲学思想 拿破仑 哲学研究 历史考察 军事谋略 佛教思想 肯尼迪政府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