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系统与中国侠文化语际传播——从框架理论看金庸武侠小说英译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开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101,175,共8页
武侠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武侠小说英译因多重文化信息的负载而更为困难,而背景知识的缺失是译文读者阅读翻译小说最大的障碍。从知识系统表征的框架理论视角来看,武侠小说的译者可通过框架操作,实现源语言文化知识系统与目标... 武侠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武侠小说英译因多重文化信息的负载而更为困难,而背景知识的缺失是译文读者阅读翻译小说最大的障碍。从知识系统表征的框架理论视角来看,武侠小说的译者可通过框架操作,实现源语言文化知识系统与目标语言文化知识系统的对接,以框架对应而非语言对等为原则,实现知识系统的渐进性传递,使目标读者以较小的认知负担,获得接近于原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为中国侠文化的广泛传播及产业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系统 中国侠文化 框架理论 小说 金庸小说 《鹿鼎记》 英译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中国侠文化负面批判 被引量:12
2
作者 韩云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黑社会性质组织 中国侠文化 负面影响 一分为二
下载PDF
现实与观念:中国侠文化的双重性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白贤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0-44,共5页
中国古代的侠,应该有现实之侠与观念之侠的区别。大约唐代以后,由于观念中的侠符合人们的许多心理期待,从而日渐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侠,成为人们对侠的主体认识。在此过程中,侠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标志。把握侠的这种现实与观念的... 中国古代的侠,应该有现实之侠与观念之侠的区别。大约唐代以后,由于观念中的侠符合人们的许多心理期待,从而日渐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侠,成为人们对侠的主体认识。在此过程中,侠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标志。把握侠的这种现实与观念的双重性特征,是解读中国侠文化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侠文化 现实 观念 唐代
下载PDF
孤傲之剑与忠诚之刀——中国侠士同日本武士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大先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中国的侠士与日本的武士同为古代尚武术精神的产物,本文从源起、本质特征、思想渊源和文化品质等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力求发掘出其各自特色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侠 日本武士 文化比较 文化品质 尚武精神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侠文化研究: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邱香华 刘国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34,196,共15页
中国侠文化研究包括侠的历史文化研究、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以及武侠产业研究。中国侠文化历史悠久,但学术研究却从改革开放初期才真正起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侠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基于CSSCI期刊论文进行统计,运用Execl表格和Cit... 中国侠文化研究包括侠的历史文化研究、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以及武侠产业研究。中国侠文化历史悠久,但学术研究却从改革开放初期才真正起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侠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基于CSSCI期刊论文进行统计,运用Execl表格和CiteSpace可视化图谱进行统计分析,有27个期刊、19个机构发表过10篇以上论文,13篇论文被引40次以上,10位学者发表过9篇以上论文。从关键词统计发现,中国侠文化有7个主要议题,总体成就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未来的中国侠文化研究应从新的站位高度、技术背景、研究体制3个方面入手,为中国文化繁荣与文化自信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侠文化研究 CSSCI期刊 小说 电影 产业
下载PDF
论侠与侠文化的享乐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三 被引量:6
6
作者 韩云波 《天府新论》 1994年第2期68-73,共6页
论侠与侠文化的享乐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三韩云波一谈到侠,令人不禁想起《史记·游侠列传》的以道义相期许,以致有人把快定义为“即有不畏国家法律而为人排忧解难之行为的人”[1],这无疑是种误解。如果我们更全面地考... 论侠与侠文化的享乐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三韩云波一谈到侠,令人不禁想起《史记·游侠列传》的以道义相期许,以致有人把快定义为“即有不畏国家法律而为人排忧解难之行为的人”[1],这无疑是种误解。如果我们更全面地考察历史,就可以看到《史记》中还有两段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享乐 特征 中国侠 文化形态 文化人格
下载PDF
中国侠文化研究2017年年度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亚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5-57,共13页
自先秦以降,中国历史上的"侠"一直作为重要的文化存在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侠文化"。中国侠文化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也相继不绝。就2017年来看,中国侠文... 自先秦以降,中国历史上的"侠"一直作为重要的文化存在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侠文化"。中国侠文化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也相继不绝。就2017年来看,中国侠文化研究主要涉及武侠小说研究、武侠影视研究、武侠网络媒体研究以及侠的历史文化研究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既突出了年度中国侠文化研究的重点,也呈现出年度侠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些年度研究在为中国侠文化研究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为后继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侠文化 研究 年度报告
下载PDF
中国侠文化研究2019年年度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叶翔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26,共16页
中国侠文化(以下简称"侠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2019年的侠文化研究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条脉络"的基本格局:武侠文学研究以金庸小说研究为中心,侠文化衍生研究以武侠影视研究和金庸小... 中国侠文化(以下简称"侠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2019年的侠文化研究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条脉络"的基本格局:武侠文学研究以金庸小说研究为中心,侠文化衍生研究以武侠影视研究和金庸小说译介研究为重点,侠文化形态研究以历史、文学、文化为取向。2019年可称为侠文化研究的"金庸年",金庸文学成就定位和金庸小说"走出去"得到了重点关注。此外还涌现出了不少创新点和热点议题,在理论模型的构思、方法的创新、研究范式的构建上均迈进了一大步。在以往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侠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围绕各自的重点和线索并驾齐驱,继往开来,在深入挖掘自身优良潜质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开启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进程。2019年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侠文化研究的总体逻辑和阶段进程,为侠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指明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侠文化 金庸 小说 文化形态 影视 英译 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中国侠文化研究2018年年度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亚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24,121,共10页
中国侠文化研究在2018年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其一是武侠文学研究;其二是武侠影视研究;其三是侠的历史文化研究。这些研究不仅突出了本年度中国侠文化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而且呈现出年度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主要内容。同时,这些研究一方面为中... 中国侠文化研究在2018年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其一是武侠文学研究;其二是武侠影视研究;其三是侠的历史文化研究。这些研究不仅突出了本年度中国侠文化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而且呈现出年度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主要内容。同时,这些研究一方面为中国侠文化研究格局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持,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侠文化研究发展的轨迹与脉络。在此,通过对年度侠文化研究状况的梳理,以期对下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侠文化 类型知识体系 暴雨专案 小说评点
下载PDF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侠性人格内涵初探及其当代现实意义
10
作者 徐皓洋 张永红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侠性人格是一种脱胎于侠文化并深受侠文化及其他思想流派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包含了侠的人性观念、价值态度、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内容,具有整合性、扬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通过对有关侠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历史记载、近现代研究著... 侠性人格是一种脱胎于侠文化并深受侠文化及其他思想流派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包含了侠的人性观念、价值态度、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内容,具有整合性、扬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通过对有关侠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历史记载、近现代研究著作以及文学作品的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初步得到侠性人格的六个基本内涵:秉义而行、慷慨助人、勇毅敢为、自由叛逆、重名好强、恣意享乐。在当今社会,侠性人格对于促进自我实现和人性解放,激发传统文化自信,影响社会法治和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以儒兼侠”和融入英雄文化,是在当今社会合理引导、正确弘扬侠文化与侠性人格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人格 中国侠 文化 人格构成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海明威式硬汉与中国侠士的完美结合——电视剧《生死线》中硬汉形象分析
11
作者 卢德春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95-196,共2页
电视剧《生死线》讲述了一群默默无闻却舍生取义的布衣之士,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演绎的一曲悲壮史诗。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平凡却伟大的英雄形象。同是英雄,这些人物却各具特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本文以海明威硬汉形象及中国侠文化中的... 电视剧《生死线》讲述了一群默默无闻却舍生取义的布衣之士,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演绎的一曲悲壮史诗。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平凡却伟大的英雄形象。同是英雄,这些人物却各具特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本文以海明威硬汉形象及中国侠文化中的侠士形象为纲,对剧中英雄人物进行分析,指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硬汉 中国侠 《生死线》 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译介中的迷失——美国影评界与跨民族的“中国女侠”(下)
12
作者 凯瑟琳·高梅兹 杨婕(编译) 何云燕(编译) 《影剧新作》 2020年第2期97-104,共8页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中跨民族的"中国女侠"形象作为叙事工具和争议性角色是当代中国电影跨国制作的产物。美国影评界通过突出这几部电影女主角的性感形象将她们电影中对应的女侠形象性感化。这显然有别于香港等...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中跨民族的"中国女侠"形象作为叙事工具和争议性角色是当代中国电影跨国制作的产物。美国影评界通过突出这几部电影女主角的性感形象将她们电影中对应的女侠形象性感化。这显然有别于香港等所谓具有跨国地区电影里的女勇士形象。对中国传统女侠形象的辨别分析为建构一个以跨国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且多元性的阐释框架提供思考,为解读泛亚洲或好莱坞电影的多面性提供微观视角,并由此呈现美籍华人等跨国群体在当代文化生态圈中的复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跨民族 中国 美国评论界 女勇士
下载PDF
译介中的迷失——美国影评界与跨民族的“中国女侠”(上)
13
作者 凯瑟琳·高梅兹 杨婕(译) 何云燕(译) 《影剧新作》 2020年第1期161-166,共6页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中跨民族的"中国女侠"形象作为叙事工具和争议性角色是当代中国电影跨国制作的产物。美国影评界通过突出这几部电影女主角的性感形象将她们电影中对应的女侠形象性感化。这显然有别于香港等... 《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中跨民族的"中国女侠"形象作为叙事工具和争议性角色是当代中国电影跨国制作的产物。美国影评界通过突出这几部电影女主角的性感形象将她们电影中对应的女侠形象性感化。这显然有别于香港等所谓具有跨国地区电影里的女勇士形象。对中国传统女侠形象的辨别分析为建构一个以跨国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且多元性的阐释框架提供思考,为解读泛亚洲或好莱坞电影的多面性提供微观视角,并由此呈现美籍华人等跨国群体在当代文化生态圈中的复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跨民族 中国 美国评论界 女勇士
下载PDF
明代泰州学派与“侠”略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宗美 张娴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0,共10页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言行以及后来的文风。同时,侠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经由泰州学派之手,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先前的特征,不仅与心学紧密联系,更与儒家、佛家思想交相辉映,在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中国侠文化 心学 狂禅派 文学影响
下载PDF
禅武僧侠:明清佛教之世俗化及僧人之侠客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宝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102,175,共13页
佛僧以"大丈夫"自许,侠义精神,渊源有自。佛法具有两面相:一是"菩萨低眉",有其慈祥、柔和的一面,目的在于劝化众生;二是"金刚怒目",有其刚的一面,目的在于震慑众魔。至明清两代,僧人之尚气,以及"鏖... 佛僧以"大丈夫"自许,侠义精神,渊源有自。佛法具有两面相:一是"菩萨低眉",有其慈祥、柔和的一面,目的在于劝化众生;二是"金刚怒目",有其刚的一面,目的在于震慑众魔。至明清两代,僧人之尚气,以及"鏖僧"的风行;僧人之尚武、从军,以及由此而形成独特的"僧兵"与少林武术;僧人成为血性男子,行侠仗义,以及侠僧的普遍出现,无不证明,以佛教世俗化为前奏,在佛僧群体中已经形成一股"崇武尚侠"之风。明清僧侠亦有两分的迹象:一方面,僧人恩怨分明,行侠仗义,这是侠之小者;另一方面,每当国家多事之时,僧人挺身而出,视"王事"为"佛事",这是侠之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禅武 佛教 世俗化 客化 中国侠文化
下载PDF
理性地对待“侠”:基于救济视角的再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0,共5页
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侠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在传统社会,公力救济信任机制的危机以及成本的高昂,为侠的在场提供了空间。当然,侠的历史退场,与侠的滥觞是有关联的,但侠的滥觞并不意味着侠所代表的私力救济机制... 从权利救济的视角言,侠的历史在场与公力救济自身的缺陷是紧密相连的。在传统社会,公力救济信任机制的危机以及成本的高昂,为侠的在场提供了空间。当然,侠的历史退场,与侠的滥觞是有关联的,但侠的滥觞并不意味着侠所代表的私力救济机制的退场,应该理性地对待侠,在体制内对侠进行改造,从而为公力救济提供更有效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侠文化 公力救济 私力救济 心理基础 经济基础
下载PDF
中国仙侠剧的国际传播:神话叙事和文化认同
17
作者 田雯丹(文/图) 石嵩 《中国民族美术》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传播中已初具影响力,观看数量和口碑质量持续性走高,出海渠道从单一的“借船出海”转向多元的“造船出海”。在众多中国电视剧类型中,仙侠类电视剧往往拥有更多的海外播放量和话题讨论度,这与仙侠剧独特的神话叙事风格... 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传播中已初具影响力,观看数量和口碑质量持续性走高,出海渠道从单一的“借船出海”转向多元的“造船出海”。在众多中国电视剧类型中,仙侠类电视剧往往拥有更多的海外播放量和话题讨论度,这与仙侠剧独特的神话叙事风格和极高的文化认同度息息相关。神话叙事母题、叙事思维、叙事原型、空间架构和仙侠小说的互文性叙事塑造了仙侠剧中的“仙”;中国文化内涵中的伦理、哲学和美学思想熔铸了仙侠剧中的“侠”。将中国仙侠剧的优势继续扩大且加强宣传或能将其塑造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块“金字招牌”。同时,中国仙侠剧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仙侠剧的国际传播能够将神话故事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人文精神,传递到世界更广泛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传播 神话叙事 文化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崇侠意识:古典舞创作的一种文化心理取向
18
作者 段兰芳 《大舞台》 2011年第9期126-127,共2页
当电影院上演《卧虎藏龙》《英雄》《无极》《叶问》《新少林寺》《功夫》……这些充满阳刚之气和荡气回肠的颇具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武打电影时,舞蹈界也不甘寂寞,
关键词 意识 古典舞创作 文化心理取向 中国侠文化
下载PDF
“梦的解析”:汪聚应等《中国古代咏侠诗史》简论
19
作者 薛世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中国古代咏侠诗史》是一部倾情投入之作,是一部向古代侠者的致敬之书,更是一部向历代咏侠者的致敬之书。全书叙述了古代侠义之人事的实存,重点梳理了人们对侠的诗性歌咏,既是对侠文化的体认,也是对侠风骨的赞美,更是对侠精神的召唤。... 《中国古代咏侠诗史》是一部倾情投入之作,是一部向古代侠者的致敬之书,更是一部向历代咏侠者的致敬之书。全书叙述了古代侠义之人事的实存,重点梳理了人们对侠的诗性歌咏,既是对侠文化的体认,也是对侠风骨的赞美,更是对侠精神的召唤。全书对历代侠之实存与历代咏侠诗中的种种侠之表现,进行了基于史识的严谨判断,表现出基于基本人性的判断正义。书中对“文之侠者”的指认,深入探求了文人与侠士的精神同构,叙述并重塑出“文之侠者”的三大形象特征:不甘平庸的思想者、不肯沉默的言说者、逸兴遄飞的想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咏诗史》 文之
原文传递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20
作者 CHEN Meng-xi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s of the citizen stratum,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reaking through the mode of Western films, the early Chinese film, referring to artistic elements in story-telling script, fiction, and dram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has created new film genres of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and martial-art film which are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Though the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failed in adapting the theme of popular literature, its groundbreaking significance is still worth appro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Chinese film LOCAL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