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傩面具的凸目造型与太阳神崇拜——从三星堆青铜纵目像看中国傩面具的主要特征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志巩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52-68,共17页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100余件凸目(立眼、纵目)青铜人像与现今流传于西南各省区和湖南、江西西部及东北部凸目(鼓目、突珠)面具惊人相似,是中国傩面具的一大类型。而陕西固城出土的商代青铜脸壳和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双面人神器(镂...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100余件凸目(立眼、纵目)青铜人像与现今流传于西南各省区和湖南、江西西部及东北部凸目(鼓目、突珠)面具惊人相似,是中国傩面具的一大类型。而陕西固城出土的商代青铜脸壳和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双面人神器(镂空眼球),则与江西以东及其他省区流传的鼓眼(镂空眼球或眼白)面具也很相似,是中国傩面具另一类造型。这两类傩面具的盔帽冠饰的葵花纹、龙凤纹、鸟尾纹、兽面纹等也可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玉石人面像的兽首冠、高冠和太阳纹、鸟纹、回字纹等装饰中以及古籍文献中找到它们的源头。将大量的凸目傩面具和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像进行比对研究,有理由相信,商周时期的傩,无论是宫廷傩或民间傩,凸目(纵目)形象应是其傩面具中的一种主要类型和重要特征,而太阳神崇拜则是中国傩面具凸目造型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文化内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傩面具 凸目造型 太阳神崇拜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畅游戏海 甘苦自知——我与前海学派的戏曲之缘 被引量:1
2
作者 薛若琳(口述) 毛小雨(整理) 《传记文学》 2020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耄耋之年的薛若琳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他长期从事历史剧、宗教仪式戏剧和明末清初戏剧领域的研究,著有《尤侗论稿》《艺苑丛谈》,主编《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一书。自20世纪80... 耄耋之年的薛若琳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他长期从事历史剧、宗教仪式戏剧和明末清初戏剧领域的研究,著有《尤侗论稿》《艺苑丛谈》,主编《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一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中国戏曲志》这一浩大文化工程的编撰工作,历时16年,先后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并与同事们一起创建了"戏曲方志学"。退休前,薛若琳先生曾经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方志学 前海学派 中国戏曲志》 戏曲志 中国面具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