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思变”到“变思”──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嬗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立群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18,共6页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在挑战中应运而生。从意识到“变”的必要性到致力于变革技术,从主张变法到主张变体,从制度革新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变,近代中国公共领域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虽然近代中国公共领域有着某些先天不足,但它对于当代中国公共...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在挑战中应运而生。从意识到“变”的必要性到致力于变革技术,从主张变法到主张变体,从制度革新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变,近代中国公共领域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虽然近代中国公共领域有着某些先天不足,但它对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 思变 变技 变法 变体 变思
下载PDF
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严利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
公共领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蓝本。抛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 公共领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蓝本。抛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共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理论 中国公共领域 发展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剑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文学公共领域的充分发展是健全政治公共领域的前提, 解读中国近世政治演进的过程要从解读这一时期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入手。自明中叶以后, 中国近世的社会批判思潮和倡导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并通过明代的文社、清代的茶馆... 文学公共领域的充分发展是健全政治公共领域的前提, 解读中国近世政治演进的过程要从解读这一时期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入手。自明中叶以后, 中国近世的社会批判思潮和倡导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并通过明代的文社、清代的茶馆及书场、晚清的报刊等载体向社会民间传播, 这说明中国近世具备了萌生文学公共领域的条件。但文化专制主义横行的生存环境也使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批判性不足, 二是地域色彩浓厚, 三是独立性不强, 四是向政治公共领域转型不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世公共领域 文学公共领域 市民社会
下载PDF
新纪录运动对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
4
作者 刘娟 《湘潮(理论版)》 2011年第4期71-71,共1页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纪录运动的发展,已经它对"私人领域"的侵犯和影响,研究新纪录运动对中国公共领域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影像作为视觉文化对中国社会公共领域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 新纪录运动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中国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当前公共领域研究问题综述
5
作者 张宝生 《烟台南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8-61,31,共5页
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使公共领域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共领域的内涵、历史演变、构成要素以及中国公共领域的历史争论、特征及构建必要性做了归纳说明,最后对研究情况做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中国公共领域 述评
下载PDF
中国艺术公共领域的当代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一川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9,155,共14页
考察当前中国艺术公共领域问题,有可能对艺术公赏力的社会环境及机制提出一种观察。围桌而坐的人们或人们可围坐的桌子这一比喻,对理解艺术公共领域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中国艺术公共领域的复苏式构建取决于国家艺术管理战略及政策改... 考察当前中国艺术公共领域问题,有可能对艺术公赏力的社会环境及机制提出一种观察。围桌而坐的人们或人们可围坐的桌子这一比喻,对理解艺术公共领域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中国艺术公共领域的复苏式构建取决于国家艺术管理战略及政策改变、思想界的自由呼唤、市场经济环境、艺术界探索、外来全球化力量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其存在要素则包括国家改革战略、政府艺术政策、市场经济环境、艺术传媒平台、艺术家和公众等。这种艺术公共领域的实质在于建构和维护公民与艺术活动相关的公共自由,也就是以他人(或他者)艺术自由为自我(或我者)艺术自由前提的相互的艺术自由(即艺术公共自由)。其运行机制在于处理政府管理与审美自律、商业消费与社会关怀、全球时尚与地方传统、媒体自由与艺术伦理等几组关联范畴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公共领域 围桌而坐的人们 国家意志与个人意愿 艺术公共自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