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经意识与中国典籍翻译
1
作者 吴志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古代宗教文本翻译实践的“译经意识”对中国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氏兄弟提出并坚持的“直译法”则是其“译经意识”的直接体现。“译经意识”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原典型实证研究方法,促成了当前中国典籍翻译领域所必备的基本条... 古代宗教文本翻译实践的“译经意识”对中国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氏兄弟提出并坚持的“直译法”则是其“译经意识”的直接体现。“译经意识”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原典型实证研究方法,促成了当前中国典籍翻译领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或素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经意识 直译法 中国典籍 翻译
下载PDF
庞德中国典籍英译中的注释研究
2
作者 祝朝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6,112,共7页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庞德译作的注释问题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指出庞德时代厚重翻译流弊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庞德注释的类型、原则与目的。研究发现,庞德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脚注、前言+译者注、术语表与文内...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庞德译作的注释问题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指出庞德时代厚重翻译流弊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庞德注释的类型、原则与目的。研究发现,庞德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脚注、前言+译者注、术语表与文内注释等4类,他的注释原则是尽量不用注释,如果使用,则是为了凸显他的表意文字翻译法或让译文意义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英译 庞德 注释 类别 目的
下载PDF
中国典籍外译中的读者因素——以《道德经》和《传习录》的外译和传播为例
3
作者 李秀芳 刘义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3期5-8,共4页
中国典籍外译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了解和认可中国优秀文化,因此读者是中国典籍外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典籍外译的目标读者是国外普通读者,而非少数专业研究人员。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 中国典籍外译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了解和认可中国优秀文化,因此读者是中国典籍外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典籍外译的目标读者是国外普通读者,而非少数专业研究人员。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普通读者的知识结构和阅读品位,进而影响他们对译文的接受程度。为了提高中国典籍的翻译和传播效果,译者应该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新媒介的传播手段,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传播中国典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外译 读者因素
下载PDF
论汉学家译入中国典籍过程中的规范意识及其启示——以马绛英译《淮南子》为例
4
作者 丁立福 汤靖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7-104,共8页
在翻译规范理论视域内翻译就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译者往往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接受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制约。具体到相对受欢迎的《淮南子》英译,马绛领衔的汉学家团队首先根据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相关的预备规范选... 在翻译规范理论视域内翻译就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译者往往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接受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制约。具体到相对受欢迎的《淮南子》英译,马绛领衔的汉学家团队首先根据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相关的预备规范选择出具有可译性的文本,然后遵循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相关的初始规范,再参照母体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相关的操作规范,产出既服从源语文化规范又服从译语文化规范的规范译文。马绛等汉学家在译入《淮南子》过程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范意识,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国内学者主动译出中国典籍具有十分重要且具针对性的启示:国内译者需主动争取海外汉学家加盟,采取中外译者协同翻译的合作方式;需基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具体内涵付诸于文本翻译实践;需将翻译规范内化于惯习,推动翻译场域的整体运作,以期产出能够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典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理论 中国典籍 规范意识 《淮南子》
下载PDF
中国典籍英译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5
作者 刘苹 张若青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6期61-69,共9页
中国古代典籍是世界知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典籍翻译教学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华文化的世界化阐释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意义。针对我国各高校典籍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教学思路和具体教学方法两方面出发,从课程... 中国古代典籍是世界知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典籍翻译教学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华文化的世界化阐释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意义。针对我国各高校典籍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教学思路和具体教学方法两方面出发,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动态考核机制的建立三方面入手,探讨解决方案。从案例教学、译本比较、项目实践和译本论辩等教学方法切入,落实课堂教学。教学思路的完善能加强教师课前备课的科学性,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课后教学评估的检测效度;教学方法的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翻译水平。两者的结合将为中国高校典籍翻译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典籍翻译持续纵深发展,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坚定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英译 问题分析 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典籍对外传播路径研究——基于《论语》英译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6
作者 季红琴 刘海 《东南传播》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通过对外国受众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得知《论语》英译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基数少、受众分析匮乏、传播路径单一等,基于现状探索中国典籍的新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典籍+商业化、典籍+新媒体、典籍+... 通过对外国受众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得知《论语》英译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基数少、受众分析匮乏、传播路径单一等,基于现状探索中国典籍的新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典籍+商业化、典籍+新媒体、典籍+留学生、典籍+翻译出版、典籍+战略引领、典籍+价值理念这六种模式可以切实解决《论语》等中国典籍面临的传播困境,为中国典籍“走出去”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典籍 传播路径 《论语》英译本 受众需求
下载PDF
《大中华文库》的全景式解读赋能中国典籍的国际传播——评《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书目提要》
7
作者 李颖 李宇 《外语与翻译》 2023年第4期88-90,共3页
1引言五千年中华文明,典籍浩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典籍外译历史悠久,但传播效度有限。典籍译传及研究的历史重任需由国人主动承担(辛红娟2017),《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书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的推出恰逢其时... 1引言五千年中华文明,典籍浩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典籍外译历史悠久,但传播效度有限。典籍译传及研究的历史重任需由国人主动承担(辛红娟2017),《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书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的推出恰逢其时。《大中华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典籍外译出版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华文库》 中国典籍 书目提要 文化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 大中华文库 汉英对照 传播效度
下载PDF
新时代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国典籍英译》教学研究
8
作者 张英雪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3期76-85,共10页
课程思政与典籍英译课程的融合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及政治素养内涵式培养的双重时代要求,最终目的是为全面构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建言献策,培养更多“讲好中国典籍故事”的优秀翻译人才。通过梳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典籍英译》课程的... 课程思政与典籍英译课程的融合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及政治素养内涵式培养的双重时代要求,最终目的是为全面构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建言献策,培养更多“讲好中国典籍故事”的优秀翻译人才。通过梳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典籍英译》课程的价值意蕴,借助罗杰斯情感教育理论,探析将课程思政贯穿翻译专业课程过程的基本准则,有利于探索课内外翻译教学的情感教育模式构建,发掘符合外语类翻译人才发展趋势的实现路径,为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国典籍翻译课程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典籍英译》 情感教育 教学课程研究
下载PDF
德籍传教士黎力基对中国典籍的接受、译介与传播
9
作者 王昱茜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0期147-151,共5页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传教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中的有些人赢得了当时士大夫的认可,与其遵从“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是分不开的。黎力基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以布道传教为根本宗旨,将“经史子集”作为探讨对象,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风...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传教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中的有些人赢得了当时士大夫的认可,与其遵从“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是分不开的。黎力基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以布道传教为根本宗旨,将“经史子集”作为探讨对象,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风貌、中国人的思维意识和以“仁德”为主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寻求异教文明与基督教义相融合为旨归。同时将中华文明经典带回西方,通过对中国典籍的介绍和评价,促进了“东学西传”,吸引更多传教士来华,推动欧洲汉学的发展,搭建了东西方两大古老文明沟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力基 新教传教士 中国典籍 近代中西交流
下载PDF
中国典籍外译中读者意识的研究
10
作者 龚云霞 王天剑 《海外英语》 2023年第9期19-21,共3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积淀的典籍被翻译成不同语言推广到全世界。读者意识作为其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指引因素,是译者统筹兼顾,在翻译时谨记读者的需求、接受审美以及文化价值取向...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积淀的典籍被翻译成不同语言推广到全世界。读者意识作为其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指引因素,是译者统筹兼顾,在翻译时谨记读者的需求、接受审美以及文化价值取向。本文通过研究读者意识驱动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习得读者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读者意识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中国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与早期中医食疗文献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沛沛 孙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5-67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典籍 中医食疗学 文献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伟荣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0-73,共4页
20世纪以来,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经历了从最初零星的推介,到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而欣欣向荣发展的成长历程。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历史,分析了21世纪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相应... 20世纪以来,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经历了从最初零星的推介,到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而欣欣向荣发展的成长历程。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历史,分析了21世纪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中国典籍出版走出去的相应发展对策及未来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出版走出去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中国典籍外译:“逆向翻译”与“直接翻译”——一项基于《文心雕龙》英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施佳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8,163,共6页
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应主要着眼于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化立场、语言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翻译的方向性和译者的语言隶属关系。中国译者的"逆向翻译"和汉学家的"直接翻译"都是中国典籍外译合理有效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 中国典籍 《文心雕龙》 逆向翻译 直接翻译
下载PDF
论《中国丛报》对中国典籍的译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海军 蒋凤美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中国丛报》(1832-1851)是19世纪中期西方人在中国创办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刊物,为当时西方人全面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平台。20年间,《中国丛报》向英语世界译介了近70种中国典籍,内容涵盖语言文学、历史、科学、宗教、地理、政治... 《中国丛报》(1832-1851)是19世纪中期西方人在中国创办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刊物,为当时西方人全面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平台。20年间,《中国丛报》向英语世界译介了近70种中国典籍,内容涵盖语言文学、历史、科学、宗教、地理、政治诸多方面,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不过,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国丛报》上中国典籍译介文章中的误读现象比较严重。《中国丛报》作为19世纪中国文化西传的"桥头堡",无论是其成功之处,还是其不足之处,都可以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中国典籍 译介 误读
下载PDF
中国典籍英译事业: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中习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7-179,共3页
本文总结了中国典籍英译史发展的四个特点,指出关于典籍英译认识的五个误区,认为当前的中国典籍英译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探讨了当代典籍译者应注意的翻译策略,希望有助于发展中国典籍英译事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英译 翻译策略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中国典籍海外英译研究学术资源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静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3-90,共8页
中国典籍英译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的挖掘与整理,而海外相关学术资源作为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尚未充分发掘。本文在对中国典籍英译研究史料的三大来源及拓展方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海外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相关的图书馆及其馆藏资源... 中国典籍英译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的挖掘与整理,而海外相关学术资源作为史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尚未充分发掘。本文在对中国典籍英译研究史料的三大来源及拓展方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海外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相关的图书馆及其馆藏资源、书目及博士论文索引、学术期刊和电子数据库,从而帮助相关学者更快捷地获取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海外史料和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英译 海外馆藏资源 走出去
下载PDF
“碎片化阅读”时代中国典籍的翻译策略——以赖发洛《论语》英译本的“近译”策略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元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碎片化"是当前大众阅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长久以来"深度翻译"是中国典籍对外翻译和传播的主要策略。然而这一学者型翻译策略过于依赖注释和解说等副文本策略,在相当程度上不能满足国外普通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 "碎片化"是当前大众阅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长久以来"深度翻译"是中国典籍对外翻译和传播的主要策略。然而这一学者型翻译策略过于依赖注释和解说等副文本策略,在相当程度上不能满足国外普通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赖发洛的《论语》译本为普通读者设计,翻译策略以紧贴原文的"近译"为特色,与专家学者的"深度翻译"显著不同。其译本对儒家思想及核心术语的构建注重通篇规划而不依赖注释,译本语言简练且高度贴近原文,并取得了极好的"语力"效果,对当前典籍翻译如何顺应"碎片化阅读"潮流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阅读 中国典籍 翻译策略 《论语》 “近译”策略
下载PDF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大刚 宋莉华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17-125,205,206,共11页
本文在挖掘理雅各和王韬文献档案的基础上,细读理雅各的翻译文本和王韬的经学著作,发现王韬在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书籍,担任译经顾问和研经同伴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理雅各表现出独立的学术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反过来也影... 本文在挖掘理雅各和王韬文献档案的基础上,细读理雅各的翻译文本和王韬的经学著作,发现王韬在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书籍,担任译经顾问和研经同伴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理雅各表现出独立的学术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反过来也影响到王韬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理雅各 中国典籍
下载PDF
论中国典籍英译的三个取向——以译《徐霞客游记》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长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62-867,共6页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不仅篇幅宏达,而且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他对我国著名大河的源头、走向、水文、水系的考察,植物种群及其分布以及发生改变的原因,尤其...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不仅篇幅宏达,而且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他对我国著名大河的源头、走向、水文、水系的考察,植物种群及其分布以及发生改变的原因,尤其是有关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比欧洲人对此类地貌的科学考察要早一百多年。《徐霞客游记》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将其翻译成英文,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取向,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英译 取向 《徐霞客游记》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中国典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研究——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燕 邵谧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情感分析是获取消费者评价情感态度的新方法,将这一新方法引入翻译传播效果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通过运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采集了美国亚马逊网站《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数据,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大多海... 情感分析是获取消费者评价情感态度的新方法,将这一新方法引入翻译传播效果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通过运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采集了美国亚马逊网站《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数据,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大多海外读者对《孙子兵法》比较认可,认为该书是伟大的经典,翻译质量较高,其思想对其他领域有价值,对他们的生活或工作也能产生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版式糟、编校质量差、过多删减、字字僵硬对应式翻译等。《孙子兵法》在海外的成功告诉我们选译的典籍不仅应蕴含优秀的中国思想,还应具备时代性和世界性,同时译文的可读性与地道性也是中国典籍取得良好海外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此外,重视版式、编校等细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译本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孙子兵法》 对外翻译 传播 读者评论 传播效果 PYTH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