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貢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
1
作者 尧桐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7-22,共6页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早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前,他就向全党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早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前,他就向全党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在这个问题上当时党内存在的右倾危险。大革命失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革命道路 农民斗争 世界无产阶级 一九二七年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七 中国革命胜利 解放事业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偲 刘丽琼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共产国际强调了农民、土地问题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大革命失败后所作出的政策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特点的正确分析,以及对毛泽东某种程度的重视和支持等为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共产国际强调了农民、土地问题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大革命失败后所作出的政策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特点的正确分析,以及对毛泽东某种程度的重视和支持等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而共产国际坚持的"左"的理论政策和"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导致中共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乃至失败,则说明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重要条件 消极影响
原文传递
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伯流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63-69,共7页
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余伯流中国革命是沿着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独... 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余伯流中国革命是沿着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独特创造,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奋斗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国革命 中央苏区 中央革命根据地 诞辰100周年 “工农武装割据” 红四军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本质区别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卫平 《长白学刊》 CSSCI 2001年第6期67-69,共3页
西方学者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 ,但事实上 ,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 ,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申出来的 ,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 西方学者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 ,但事实上 ,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 ,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申出来的 ,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民粹派 “到民间去”
下载PDF
“城市中心论”对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影响
5
作者 吕偲 刘丽琼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城市中心论"首先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的盲动主义表现出来。在共产国际第九次执委会和中共六大后,共产国际仍坚持城市是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阻碍中央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李立三中央时期又以... "城市中心论"首先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的盲动主义表现出来。在共产国际第九次执委会和中共六大后,共产国际仍坚持城市是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阻碍中央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李立三中央时期又以"进攻大城市"的冒险主义表现出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党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支持王明上台,使得"城市中心论"在中国的盛行达到了顶点,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城市中心论”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消极影响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靖 王静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6期2-3,共2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夺取政权的方式也不相同。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夺取政权的方式也不相同。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本文介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 武装夺取政权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 大革命失败 中心任务
下载PDF
对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史的考察
7
作者 徐文俊 吴兴农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对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史的考察徐文俊,吴兴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 对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史的考察徐文俊,吴兴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而且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国共产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红色政权理论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 农民运动 重要性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桂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8,共5页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家市会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家市会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标志着“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理论”的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家市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付春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58-6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既包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时间与标志、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及启示,也包括早期革命者的探索与贡献,武装起义与道路的关系,道路的形成与共产国际...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既包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时间与标志、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及启示,也包括早期革命者的探索与贡献,武装起义与道路的关系,道路的形成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等方面。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但这些成果无疑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国革命 武装割据
下载PDF
道路自信:毛泽东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21-23,共3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探索,不仅为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我们今天坚定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探索,不仅为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我们今天坚定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道路自信",不仅源自于对中国国情的正确研判,而且源自于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更源自于勇于探索、善于探索的执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道路自信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三大理念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健英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五个必备条件。在将工农武装割据上升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在1929年红四军前委与中共中央的通信来往中,以其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理...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五个必备条件。在将工农武装割据上升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在1929年红四军前委与中共中央的通信来往中,以其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理念:"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理念,为中国革命政权的取得找到了新的正确的路径;"灵活多变游击战术"的军事理念,为红军发展壮大、武装夺取政权提供了军事指导;"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理念,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提供了政治保证。这些理念的提出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三块坚实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游击战略战术
下载PDF
中国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关系
12
作者 虞崇胜 王贤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 在土地革命时期,蓬勃兴起的苏维埃运动,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国苏维埃运动虽然基本上是依据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发展“三阶段论”的框架和模式而兴起的,但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客观历史环境下,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正是由于苏维埃运动模式的影响,又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求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迟滞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直至1935年以后,随着中共政策由苏维埃工在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毛泽东 中国革命发展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 苏维埃政权 国民党
下载PDF
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长秋 《党史文苑》 1996年第6期5-7,共4页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冈”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冈”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看法。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萌发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27年年中。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人寻求新的革命出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如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董必武等),开始提出“上山”问题,但以毛泽东最为突出。第一,他提出“上山”主张早。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党内最先提出“上山”问题的,除瞿秋白外,就是毛泽东了。第二,他提出 “上山”的概念明确。据袁任远回忆:马日事变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思想渊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文家市 攻打长沙 农民问题 工农革命军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视域下的瞿秋白土地革命理论及实践
14
作者 王永乐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被迫转入农村的环境下,他的土地革命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瞿秋白关注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阐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要素,制定了土地纲领和文献,推动土地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梳理瞿秋白的土地革命...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被迫转入农村的环境下,他的土地革命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瞿秋白关注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阐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要素,制定了土地纲领和文献,推动土地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梳理瞿秋白的土地革命理论及实践对当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视域下 瞿秋白 土地革命理论和实践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再认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树军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8年第2期90-95,共6页
近年来,党史界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何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依然观点各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对“形成”的标准认识不同;二是在考察形成问... 近年来,党史界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何时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依然观点各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对“形成”的标准认识不同;二是在考察形成问题时,往往从某一篇着作出发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思想 实践过程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贡献
16
作者 金玉芳 叶美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9-84,共6页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这条道路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中毛 理论贡献 抗日游击战争 武装夺取政权 民族斗争 武装斗争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下载PDF
试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应官 万长青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36-37,13,共3页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包括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而...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包括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出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能性,也就是指出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这些条件是:中国的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给革命力量的发展以可乘之机;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道路理论 联系和区别 中国革命 土地革命 红色政权 毛泽东 武装斗争 农村根据地
下载PDF
略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德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6期74-78,87,共6页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在中国如何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结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在中国如何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结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同志 理论形成 红军 毛泽东思想 相结合 马列主义 游击战争 红色政权
下载PDF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主要观点评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福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92,共5页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所开辟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全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全面地、深入地研究这一道路的理论,无疑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所开辟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全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全面地、深入地研究这一道路的理论,无疑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就近年关于这一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的主要学术观点作一分析,并就如何在分歧中求得一致的认识提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同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和标志进行了长时间地、全方位地研究和争鸣,所发表的文章多达200余篇,见仁见智,众说不一。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学术观点 长时间 学术界 理论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选集 观点评析 基本内容 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史
下载PDF
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妹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1期297-298,共2页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从八七会议之后初具形态,到抗日战争时期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最终于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以中国的革命道...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从八七会议之后初具形态,到抗日战争时期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最终于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以中国的革命道路提出,以及毛泽东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其进行总结,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革命道路最终形成。本文就其理论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