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学研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与趋势预测——基于中国创新指数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占永志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基于知识生态视角,将产学研联盟各知识种群分为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与知识服务者3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3类知识种群共生演化的拟合模型,并运用该拟合模型预测中国产学研联盟知识生态系统1985-2050年的共生演化趋势。结果表明,3类知... 基于知识生态视角,将产学研联盟各知识种群分为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与知识服务者3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3类知识种群共生演化的拟合模型,并运用该拟合模型预测中国产学研联盟知识生态系统1985-2050年的共生演化趋势。结果表明,3类知识种群均按照生态学Logistic增长规律演化发展,其演化过程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饱和期4个阶段。中国产学研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种群共生演化已进入成熟期的中后期阶段,且属于互利共生模式;Logistic拟合曲线表明,预计2030-2050年为中国产学研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种群共生演化的饱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联盟 知识生态系统 共生演化 趋势预测 中国创新指数
下载PDF
中国创新指数预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昱亮 李雨倩 李秀媛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指数则反映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真实水平,实现精准的创新指数预测对我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2005-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CII)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模型为基本研究方法,为提高预...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指数则反映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真实水平,实现精准的创新指数预测对我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2005-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CII)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模型为基本研究方法,为提高预测精度对其进行残差修正,在对比传统GM(1,1)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后采用灰色残差修正模型进行预测,“十三五”时期2019-2020年中国创新指数分别为:209.34、220.59。本文针对预测结果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成效为提高我国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中国创新指数 创新指数预测 灰色残差修正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8)(节选)——基于286个创新元的测度 被引量:4
3
作者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课题组 李后强 +13 位作者 郭晓鸣 廖祖君 廖冲绪 冉敏 刘伟 刘静 张霞 肖华堂 高洁 张志强 肖国华 周飞 韩文艳 熊永兰 《中国西部》 2019年第1期19-32,共14页
2018年,创新“新时代”的诸多特征以超出人们预期的速率快速显现。不论传统创新领域,抑或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AR技术等新兴领域,所创造、分享的知识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次次新的“颠覆性”影响,勾勒出一幅幅创新时代的“... 2018年,创新“新时代”的诸多特征以超出人们预期的速率快速显现。不论传统创新领域,抑或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AR技术等新兴领域,所创造、分享的知识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次次新的“颠覆性”影响,勾勒出一幅幅创新时代的“量质”转化画面。《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连续第四年将全国2 8 6个“创新元”作为区域创新指数评价的逻辑起点与观察载体,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综合指数,力图尽可能勾勒式展现我国区域创新活动最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 创新 创新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节选)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课题组 李后强 +12 位作者 郭晓鸣 廖祖君 廖冲绪 刘伟 张霞 冉敏 高洁 肖华堂 王理 张志强 肖国华 熊永兰 韩文艳 《中国西部》 2020年第2期90-101,共12页
本年度,《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着重从三个维度对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做出回应:理论与经验,坚持科学理论立场,客观呈现“创新元”时空动态之变;结构与功能,阐释创新“共同体”结构“一体”和功能“多元”;量化与质性,强化质性研究与行动... 本年度,《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着重从三个维度对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做出回应:理论与经验,坚持科学理论立场,客观呈现“创新元”时空动态之变;结构与功能,阐释创新“共同体”结构“一体”和功能“多元”;量化与质性,强化质性研究与行动研究“扎根”策略,注重对创新规律科学、理性研判,尽可能呈现我国区域创新全景式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 创新 共同体 全球秩序
下载PDF
从《全球创新指数2016》看世界及中国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懿 孙云杰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6年第9期60-63,共4页
《全球创新指数》是国际上评价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核心报告之一。本文基于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创新格局及中国的创新表现,从中国创新能力提高和统计方法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并总结出若干有关创新能... 《全球创新指数》是国际上评价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核心报告之一。本文基于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创新格局及中国的创新表现,从中国创新能力提高和统计方法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并总结出若干有关创新能力提升的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创新指数 创新排名 评价指标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下载PDF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20)(节选) 被引量:3
6
作者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课题组 《中国西部》 2021年第4期96-104,共9页
2020年度,《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创新”作为年度主题,以风险中的社会创新“座头鲸”、困局中的原始创新“破局点”、网络中的创新均衡“新分化”、时空中的创新演进“新趋势”、流动中的创新命运“共同体”整体... 2020年度,《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创新”作为年度主题,以风险中的社会创新“座头鲸”、困局中的原始创新“破局点”、网络中的创新均衡“新分化”、时空中的创新演进“新趋势”、流动中的创新命运“共同体”整体勾勒年度创新,持续从总体态势、分地区、分战略区域几个维度,呈现我国区域创新概况,提炼区域创新最新特征,剖析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 创新 共同体 全球秩序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秀武 郝泽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73,共10页
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前进。文章基于习近平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运用PIA绩效区间方法测算2012—2020年中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指数。研究发现:目前中... 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前进。文章基于习近平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运用PIA绩效区间方法测算2012—2020年中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指数。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尚有进步空间,需要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激励省级单位进行理论创新,重视孵化高校理论创新优质项目,推进科研机构创新提质增效,加强全方位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从而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中国创新指数 创新评价 评价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一次能源安全影响因素、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23
8
作者 史丹 薛钦源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5,2,共16页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离不开能源安全的保障,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针对一次能源安全问题,从能源的可得性、经济性、清洁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中国能源安全评价指标...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离不开能源安全的保障,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针对一次能源安全问题,从能源的可得性、经济性、清洁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中国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TOPSISI距离函数模型对中国2005—2024年的能源安全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价,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与中国能源安全关联程度较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9年,有6年时间中国能源安全处于预警等级,整体而言能源安全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且2020—2024年能源安全水平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通过对能源安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发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石油进口集中度、中国创新指数、石油进口经济承载力、产业结构是与能源安全水平关联程度最高的5个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应将能源可获得性作为预防能源风险的重要内容;处理好能源短期安全与长期安全的关系;把"稳价格""降成本"作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坚定推进能源清洁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石油进口集中度 中国创新指数 产业结构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MELT的测算与分析
9
作者 李朝前 刘楠 温玉卓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5,118,共15页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框架下,本文充分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价值理论,通过构建MELT模型,剔除了“信用货币”对现代经济的影响,从而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2004至2016年国民经济有关...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框架下,本文充分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价值理论,通过构建MELT模型,剔除了“信用货币”对现代经济的影响,从而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2004至2016年国民经济有关统计数据,根据构建的MELT模型,测算出我国2004至2016年的MELT有关数值。研究发现,我国MELT数值由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并与其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RDLV指标对我国社会财富积累率进行测算评估,显示我国现行收入分配体系科学合理,高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T模型 社会劳动力综合 中国创新指数 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
原文传递
知识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产学研协同共生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储节旺 李佳轩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共8页
【目的/意义】本文探讨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种群间的协同共生演化机理,通过构建企业以及高校研究所的共生模型,分析不同共生模式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演化发展。【方法/过程】对不同共生模式下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引... 【目的/意义】本文探讨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种群间的协同共生演化机理,通过构建企业以及高校研究所的共生模型,分析不同共生模式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演化发展。【方法/过程】对不同共生模式下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引入产学研创新指数作为数据来源,对共生模式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结论】仿真实验发现在知识生态系统下知识种群间的共生模式是可以逐步引导转化的,每一种知识种群的发展除了受到初始密度、发展速度的影响,还受到共生环境中其他种群的影响,而互惠共生模式是维持知识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并发现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企业快速增长的规模并不能决定其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对于整个知识生态体系而言,共生模式的合理选择是知识种群协同共生的重要条件。【创新/局限】将不同知识主体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协同共生路径予以分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态系统 知识种群 协同共生 产学研 中国创新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