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挖掘思想资源与主动深耕人民创造性实践: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知识体系的两大前提
1
作者 于桂凤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95-116,共22页
构建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哲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对于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构建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哲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对于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知识体系,从思想资源的层面看,既要重视开掘本土的思想资源,又要重视吸收非本土的思想资源;既要深入挖掘“马中西”哲学资源,又要深度融合当代最新“部门”科学知识。从创新实践的层面看,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知识体系提供鲜活的“实践”素材。为此,必须主动深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场域,重点深耕人民创造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知识体系 思想资源 人民创造性实践
原文传递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学理论资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和整合下,共同观照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促成,并且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探索出时代精神的精华。换言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实践为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到具有中国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构建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的伟大创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蕴含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诗 李圣楠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2-37,共6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为当前重要的时代任务。延安时期中国社会内外复杂尖锐的矛盾、各种错误思潮造成的社会思想混乱、党自身建设等现实需求,驱使以艾思奇、陈伯达、陈...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为当前重要的时代任务。延安时期中国社会内外复杂尖锐的矛盾、各种错误思潮造成的社会思想混乱、党自身建设等现实需求,驱使以艾思奇、陈伯达、陈唯实为代表的党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研究与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通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辉煌时期。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启示我们要坚持以经典著作研究为路径的基础理论探索、立足现实问题、注重发挥不同主体间的良性互动、遵循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喜平 王思然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8,共7页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的印证,是时代的要求,是从理论上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从思想上深化认识世界变革、时代变革的现实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作为底色和基调影响着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的印证,是时代的要求,是从理论上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从思想上深化认识世界变革、时代变革的现实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作为底色和基调影响着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这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哲学社会科学必然是由马克思主义引领的,因而要进一步建强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构建,推动学科融合成新文科,实现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构建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宪伦 张卫平 李恩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4,共5页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获得的直接启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职能,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为才有位、到有位更有为"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用语体系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改变中国”进程中对中国问题作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进行阐释,以及对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梳理,能够获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本质和特点在于能够立足实践、回应现实,在“改变中国”进程中对中国问题作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进行阐释,以及对其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进行梳理,能够获得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路径和研究空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界关注的主题。为了回应世界性的现代化思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的理论研究,在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双重维度上探索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学科体系 哲学学科 “改变中国
下载PDF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正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3-389,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和阐发中国传统哲学,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和阐发中国传统哲学,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F0003,共7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某几个思想家任意的和人为的虚构,而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学术启蒙带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变化的理性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启蒙:一次是20世纪70...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某几个思想家任意的和人为的虚构,而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学术启蒙带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变化的理性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启蒙: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讨论。在这两次大的学术启蒙推动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开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形成了以创造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为学术平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资源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就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文本,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就是把这个文本从自发的形成提升为理性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启蒙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下载PDF
论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明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45,共6页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掀起了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风。以艾思奇、杨松、和培元为代表的延安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中国化之路径,同时他们...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掀起了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风。以艾思奇、杨松、和培元为代表的延安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中国化之路径,同时他们批判地改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结合提供历史文化的根据。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引领了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和文化大众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俭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共6页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术话语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下载PDF
从各个领域研究毛泽东思想--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11
作者 彭泽农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7-62,共6页
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思考哲学体系的改革,不能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国化”问题。哲学体系一般建构原则的确定,同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特点的界定,两者具有一致性。我们准备从这样的角度探讨大家所关心的“建构原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 中国化 哲学思想体系 一致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体系探析
12
作者 李键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12期14-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生前没有为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是构建一个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基本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因此,要把握他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生前没有为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是构建一个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基本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因此,要把握他们哲学思想的逻辑线索和基本结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同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把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逻辑体系 一体三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哲学话语体系构建
13
作者 吴昕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哲学话语体系构建问题是当前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是对现有哲学内容的更好总结和表述,而且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是更新哲学范式,重构哲学逻辑,在充... 哲学话语体系构建问题是当前我国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是对现有哲学内容的更好总结和表述,而且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是更新哲学范式,重构哲学逻辑,在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哲学话语体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论纲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立胜 周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丰富成果,要求我们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提炼更具标识性的概念范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中国...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丰富成果,要求我们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提炼更具标识性的概念范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表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加快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为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 知识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中的教科书体系问题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洲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170,共9页
教科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形态。其特殊性就在于哲学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统一和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历史渊源上受到苏联教科书的强烈影响,但是在形成过程中又是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人自己的马哲教科书体系,因此... 教科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殊形态。其特殊性就在于哲学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统一和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历史渊源上受到苏联教科书的强烈影响,但是在形成过程中又是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人自己的马哲教科书体系,因此我们的教科书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马哲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多-一-多"的阶段,而且与苏联教科书体系渐行渐远。即使是在中国教科书模仿苏联教科书体系的阶段,中国的教科书体系与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关系是形式上相似、内容上相异的貌合神离的关系。因此中国的马哲教科书体系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中国的马哲教科书的历史形成的过程为我们解决当前的教科书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就是要处理好哲学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教科书困境,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广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哲学的想象力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永恒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承继并以中国传统和现实批判历史中哲学想象力基础上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载体,用哲学在场的形式收敛了... 哲学的想象力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永恒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承继并以中国传统和现实批判历史中哲学想象力基础上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载体,用哲学在场的形式收敛了不在场的全部内容,在力求走出知识论困境、承接民族传统之精粹的努力中,为现代中国铸就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思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哲学想象力 知识
下载PDF
从分析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伯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 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问题,但也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落入感性经验的陷阱之中,使之呈现出简单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倾向;以行为主义的意义分析方法键入,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的解释推进到实证的范围,但也会相应弱化价值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分析哲学从逻辑到交往再到行为的嬗变,暗合了马克思的语言研究的社会学本性,为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
18
作者 黄静玲 林忠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6-21,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话语体系中国化的丰富历史经验,解决了中国生态建设的实际问题,同时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在生态经济中,超越了经济效益本位的经济话语,建构了生...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话语体系中国化的丰富历史经验,解决了中国生态建设的实际问题,同时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在生态经济中,超越了经济效益本位的经济话语,建构了生态效益本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话语体系。在生态政治中,超越了传统政治以权力制度为核心的政治话语,建构了以生态正义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话语体系。在生态文化中,超越了控制自然论,构建起了保护自然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话语体系。在生态社会中,超越了社会与自然分裂异化的社会话语,建构起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话语体系 建构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忠博士的文章《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从知识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学术自觉的逻辑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围绕学术自主创新和"学术发动机"问题,提出学术自觉的新思路,以期为学术自觉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沈湘平博士的文章《学术自觉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从宏观层面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不同于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它指向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无意识前提和社会基础,只有对这些表现为不同场域的决定性机制的分析与批判,真正的学术自觉才有可能,而这些分析和批判又有赖于良好公共性论辩的展开。刘怀玉博士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则从一个微观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新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和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的高度,来回答与反思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与学术思想问题的意识,要有长远的和开放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想积累的发展战略举措。唐正东博士的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从另一个微观层面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化批判线索和这一理论谱系中的经济学批判线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两者都具有某种局限性,透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这两条理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创新 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教材体系改革 中国制造” 新全球化时代 哲学形态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其林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唯物史观对于这种转型影响巨大。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象和主体、重心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学术视野、新的学术研究范式、新的学术气象和风...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唯物史观对于这种转型影响巨大。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象和主体、重心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学术视野、新的学术研究范式、新的学术气象和风格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得以开启,唯物史观学理的科学性、变革社会的革命性、实践运用的创新性进一步彰显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崭新局面开始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开始构建。陈独秀、李大钊、艾思奇、毛泽东、瞿秋白等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顾反思这一进程,既有巨大成就,催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产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有不少教训。展望未来,解放思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反对偏执一途的学风,客观辩证实践看待、分析、研究和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合理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现代学术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