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年实践与历史经验
1
作者 崔志胜 《长江论坛》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忠诚信奉者与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富有创造力的践行者,各个历史阶段都高度重视在批判继承、合理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精华部分运用于革命、建设、改革和...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忠诚信奉者与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富有创造力的践行者,各个历史阶段都高度重视在批判继承、合理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精华部分运用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这一饱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伟大实践历程表明:唯有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筑牢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唯有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需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唯有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切实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理政实践的各方面、各领域,其作为文化根基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治国理政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机融合——以“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为例
2
作者 储天虎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28期11-14,共4页
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有机融合,需要主题、学法、教法的融合,应关注教学主题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为魂统摄课堂教学,采取合作学习与融通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 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有机融合,需要主题、学法、教法的融合,应关注教学主题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为魂统摄课堂教学,采取合作学习与融通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成为学生主动的、真正的领悟,让学生在形成立体历史认知中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助力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 课程 融合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回顾和前瞻思考
3
作者 齐晓明 魏安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1-14,20,共5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向全民族呼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本来”和“本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不可估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向全民族呼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本来”和“本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不可估量。20世纪中国思想界有两次影响较大的文化讨论,在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逐步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以“双创”方针为指导,推进“第二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引和理论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流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轨迹
4
作者 郭彬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其语境展现出四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推进,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其语境展现出四重变奏: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今发展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的这一历史流变,清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从青涩走向成熟,映射到文化观上展现为从“中西对立、批判否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到“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如今发展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转变与发展过程,擘画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生成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历史考察、逻辑生成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林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历史考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历史考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遵循进课标—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生命这一内在逻辑演进的过程。要深入而有效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须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定位各门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优化课程内容的文化表达,科学构建各门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丰富课程学习过程的文化体验,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课程 历史考察 逻辑生成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进路、历史进程及价值展望
6
作者 马彦涛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百余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伴而行,互为关联,从文化上思考中国的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主题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中呈现三条不同的进路:西化派的现代化路径是全盘西化,他们是文化虚无主义的代表;现代... 百余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伴而行,互为关联,从文化上思考中国的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主题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中呈现三条不同的进路:西化派的现代化路径是全盘西化,他们是文化虚无主义的代表;现代新儒家主张消除文化与政治的纠缠,重建传统的形而上,恢复儒学的道统地位,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新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次升维提级,也是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开创性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论要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增岽 修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为我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包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启迪。中国式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为我们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包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启迪。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目标既与传统文化中“天下大治”的最高政治理念相契合,又与传统社会中数千年积淀的社会理想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寻到极为丰富且厚重的思想渊源,因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角度研究中国走上独特现代化道路问题,首要的应阐释其最主要或是从思想源起上最为久远的内容。具体来看,中华传统哲学中内含的“保合太和”和“容民富众”国家治理观内生出“大道之行也”的社会图景,伴随几千年的文化下移过程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形成了期待“太平盛世”的民心常情。士人阶层的政治抱负与普通百姓的朴素生活理想“上下相通”,为中国人在追求民族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基本规范,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中华文化根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周易》 社会理想
下载PDF
历史·现实·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的三重论析
8
作者 张雁钦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历史文化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历史文化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应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底蕴,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两个结合”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生成 现实建构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根脉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 确立教育学的文化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增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意味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中,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以中国古典园林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瑾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2,共6页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其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深度...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其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深度挖掘古典园林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课程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实践。并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涵养”和“评价”相结合的角度,积极探索依托专业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国古典园林课程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12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初探
13
作者 李良品 彭福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都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中华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自在前”共同体时期;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拓展与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发展时期;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深入与中华民族“自觉”共同体不断巩固时期;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升华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共同体建设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和历史根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且推动其传承和升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共生发展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共创共传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
14
作者 肖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认识现状与学习两种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值得重新思考与分析。为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精神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高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认识现状与学习两种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值得重新思考与分析。为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精神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打造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氛围,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重新审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来引导高职校园文化的传播,满足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文化追求,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校园文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15
作者 周石其 赵鸽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丰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它既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理念与民惟邦本、...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丰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它既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理念与民惟邦本、天下大同、协调统一、天人合一及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高度契合。深入分析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跨媒介特性——以《诗画中国》为例
16
作者 董龙昌 孙子涵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跨媒介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演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诗画中国》在发挥跨媒介优势以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方面作出了积极地努力。由题材集中创作、意象符... 跨媒介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演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诗画中国》在发挥跨媒介优势以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方面作出了积极地努力。由题材集中创作、意象符号系统与情感精神共鸣三层文化机制造就的中国文化继承性、综合性特质是《诗画中国》跨媒介呈现的内在动力与支撑;《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呈现在展演方式、情境营造、艺术叙事、艺术接受等方面实现了艺术表现效果的突破;就跨媒介的意义旨归而言,《诗画中国》根植文化传统,立足现代语境,面向大众群体,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当下需要。以《诗画中国》为代表的跨媒介艺术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路径探索提供了经验借鉴,激发出经典文艺作品的新内涵,实现了中华文脉的现代续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性 跨媒介 《诗画中国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研究
17
作者 彭延光 《体育世界》 2024年第8期27-29,共3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广博,底蕴绵长,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它不仅是宝贵的教学素材,更为这一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广博,底蕴绵长,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它不仅是宝贵的教学素材,更为这一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鉴于此,文章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出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价值,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将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并推动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体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脉络
18
作者 何艳 宿造营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时期的主题与任务,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探索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时期的主题与任务,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新征程,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脉络,有利于总结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筑牢道路根基、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演进 发展脉络
下载PDF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评《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
19
作者 孙彪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由王文建、夏梦联合编著的《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一书于2022年10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分析高校德育教育。第三章,具体介绍周秦伦理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第四... 由王文建、夏梦联合编著的《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一书于2022年10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分析高校德育教育。第三章,具体介绍周秦伦理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第四章,主要讲述儒家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书籍选题相对集中,侧重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内容。本书现实性较强,其主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问题,因此应用价值较高,对于教育者、学习者、思政工作者等来讲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工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突破信息茧房:新媒体引领中国青年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
作者 蔡梦虹 曾晓林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文从同质化这一角度出发,阐述其对信息茧房造成的影响,分析新媒体中的信息茧房如何导致中国青年降低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比例,并提出突破信息茧房同质化的应对策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多元传播的路径,可以进一步促进... 本文从同质化这一角度出发,阐述其对信息茧房造成的影响,分析新媒体中的信息茧房如何导致中国青年降低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比例,并提出突破信息茧房同质化的应对策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多元传播的路径,可以进一步促进激发中国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媒体 信息茧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