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照着说 接着说 对着说 说自己的——中国叙事学的创新发展路径浅谈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开焱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92,共13页
中国叙事学研究是最近四十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和对话对象,中国学者采取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说自己的”多种研究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照着说”的方式,主... 中国叙事学研究是最近四十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和对话对象,中国学者采取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说自己的”多种研究方式,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照着说”的方式,主要致力于对西方叙事学成果的介绍、转述和将其运用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接着说”的方式,按照顺向性延伸的路径,从西方叙事学结束的地方开始拓展性研究,或对已有西方叙事学成果进行深化、发展、反省、审视性研究。一部分中国学者采取“对着说”的方式,遵循逆向性思维,追求寻找与西方叙事学已有成果相异相反的角度和领域展开研究。其中最重要而且有民族特色的,是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清理总结,以及从中国古代丰富的叙事现象中归纳出系统的叙事理论的成果。“说自己的”,即按照追求独创性超越的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具有超越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成果,许多学者先后进入过这四种路径,并在不同阶段取得了不同成果。其中申丹、杨义、傅修延、赵毅衡、谭君强、董乃斌、乔国强、赵炎秋、尚必武、龙迪勇等学者研究的创新性最为引人注目,有些学者和成果已经产生明显的国际性影响。中国叙事学的创新发展过程和路径对中国人文学术如何创新具有某种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创新路径 复述 顺向 逆向 超越
下载PDF
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君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0,共6页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中国叙事学 比较叙事学
下载PDF
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7-35,共9页
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进行了文化阐释:回到中国文化原点;从叙事结构到叙事时间;小说发生学和发展过程的叙事形态;视角新解与中国智慧。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文化阐释 结构 时间
下载PDF
从“视觉转向”到“听觉转向”——兼评重建视听平衡的《中国叙事学》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定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图像文化的风生水起是一个全球化文化现象,中国学者也不失时机地在理论上作出了积极回应。不少当代学者都密切关注过视觉文化且多有精彩论述。在相关问题上的反思与评判方面,呼唤"听觉文化"觉醒以对抗"视觉文化"侵... 图像文化的风生水起是一个全球化文化现象,中国学者也不失时机地在理论上作出了积极回应。不少当代学者都密切关注过视觉文化且多有精彩论述。在相关问题上的反思与评判方面,呼唤"听觉文化"觉醒以对抗"视觉文化"侵袭的理念尤为值得关注。以傅修延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听觉文化"领域的深耕与广拓,可谓卓有成效且成绩斐然,例如其《中国叙事学》从"转换研究范式""更新既有观念"等方法入手,"回望中国叙事历史自身的传统",超越西方经典与后经典叙事之"影响迷雾",以融贯中西、守正创新的胸怀,试图在视听严重失衡的背景下重构中国叙事学的当代形态,在对"重听""音景""聆察"等概念与范畴的创造性阐发过程中,为重建"视听平衡"的中国叙事学、弥补听觉之维的缺失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转向 听觉文化 视听平衡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中国叙事学事体流变论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书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叙事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叙的层面,一是事的层面。叙事学的研究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对中国叙事学事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经过了实有之事、或有之事、虚构之事与文生之事四个发展阶段。这不仅是对事体的重大揭示,对于“叙”体的认识... 叙事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叙的层面,一是事的层面。叙事学的研究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对中国叙事学事体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经过了实有之事、或有之事、虚构之事与文生之事四个发展阶段。这不仅是对事体的重大揭示,对于“叙”体的认识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事体 实有之事 或有之事 虚构之事 文生之事
下载PDF
空间叙事:中国叙事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视觉思维方式 中国叙事学 理论形态
下载PDF
民族的立场 差异性研究 比较的方法——论中国叙事学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振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几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强烈的理论建设"冲动","冲动"来自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学者普遍的"文化认同的焦虑","中国"叙事学建构是这种焦虑的表征。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要秉持开放的民族立... 几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强烈的理论建设"冲动","冲动"来自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学者普遍的"文化认同的焦虑","中国"叙事学建构是这种焦虑的表征。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要秉持开放的民族立场,坚持差异性研究,中国叙事学建构是对这一立场与姿态的呼应。我们的立场是民族的,中国叙事学必须立足中国深厚的民族叙事传统之中,我们的研究是差异化研究,叙事学发端于西方,中国叙事学当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在东西方相互注视中显示差异性,寻找普遍性和共同性。中国叙事学建构要始终贯穿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处理"古、今、中、外"的复杂矛盾与张力,建立既融会中西又贯通古今、既有强大包容性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叙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民族的立场 差异性研究 比较的方法
下载PDF
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振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中国叙事学的建设已经成为学界积极讨论的理论话题,讨论中国叙事学应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叙事学是兴起于上世纪的西方理论话语体系,经典叙事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深刻影响,当语言学这个"引航科学"由于过渡开发而失去动力时,... 中国叙事学的建设已经成为学界积极讨论的理论话题,讨论中国叙事学应以西方叙事学为参照。叙事学是兴起于上世纪的西方理论话语体系,经典叙事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深刻影响,当语言学这个"引航科学"由于过渡开发而失去动力时,结构主义叙事学必然走向衰落,由于引进众多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叙事学进入后经典时期并显示出跨学科、跨文类、跨媒介与跨国界特征。但跨国界并没有实现跨文化,中国叙事学研究的现状和中国作为叙事作品的"大国"并不相称,同时中国叙事学的建构也是中国文论研究防止趋同性,强调差异性,向中国文学传统、文化传统、民族传统回归的要求。中国叙事学的建构要立足于中国叙事作品,整理中国叙事传统,钩稽中国叙事思想,建构中国叙事诗学的范畴体系,中国叙事学的建构"已经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西方叙事学 差异性研究 建构
下载PDF
《林海雪原》中的“中国叙事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3,共10页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据作者自述是依其真实战斗经历撰写而成,但考之史实,可知该小说基本上未能呈现东北剿匪残酷、危险、立体的原生态历史。不过就叙事生产而言,这部"离开了现实主义的方法"的小说在复活、再造"中国叙事...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据作者自述是依其真实战斗经历撰写而成,但考之史实,可知该小说基本上未能呈现东北剿匪残酷、危险、立体的原生态历史。不过就叙事生产而言,这部"离开了现实主义的方法"的小说在复活、再造"中国叙事学"方面却有罕见之成就。它以"儒表奇里"的故事策略、"斗智斗力"的叙述机制,成功地将纷杂的剿匪本事重构为一场兼含"文戏""武戏"的"旧小说"底色鲜明的"新革命故事"。"旧小说"与"新革命"之间的竞争与"妥协",构成了1950—70年代文学生产内部值得反复"勘探"的复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雪原》 中国叙事学 儒表奇里
下载PDF
华夏神话天文学与中国叙事学——基于三部叙事学著作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云红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2-49,共8页
当代叙事研究的重要发展在于:第一,破除"时间"的优先性,重新审视"空间叙事"问题;第二,加强叙事学与文化分析的研究;第三,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阈中发掘中国叙事学的本土文化内涵与表现特征。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杨... 当代叙事研究的重要发展在于:第一,破除"时间"的优先性,重新审视"空间叙事"问题;第二,加强叙事学与文化分析的研究;第三,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阈中发掘中国叙事学的本土文化内涵与表现特征。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杨义的《中国叙事学》,张世君的《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三部著作对中国叙事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叙事学具有在时-空一体中重视空间表现的文化特征。具体来说,蒲安迪认为,西方叙事学的特点是"叙述性+时间化",中国叙事学的特点是"非叙述性+空间化";杨义指出,中国叙事文学特征呼应着中国文化的"天人之道",具有深刻的宇宙学意蕴和哲学思想;张世君指出中国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多取自于建筑学术语,深受中国礼经建筑空间思维的影响。从文学人类学"大/小传统"新视野进一步追溯中国叙事学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我们会注意到,华夏神话天文学深远影响着中国的时-空文化、时-空哲学、时-空礼俗,决定着中国叙事文类的文化心理、思想意蕴与表述方式。华夏神话天文学是中国文化之源,也是中国文化及文学之根本,它理应成为探究中国叙事文化的基础或出发点,走向文学人类学也应成为中国叙事学的发展趋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华夏神话天文学 时-空文化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空间叙事与中国叙事学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晓琳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85-87,共3页
以空间叙事与中国叙事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着手,对空间叙事的由来及空间何以叙事进行探讨,认为空间叙事是叙事学跨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并给叙事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叙事学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红楼叙事论的体系性创构与中国叙事学的经典实践——评李庆信著《红楼梦叙事论稿》
12
作者 向宝云 卢衍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1-212,共2页
当下不断涌现的"红学"佳作,很多是借助西方各类文化样式和理论方法来阐释《红楼梦》,呈现出与传统"红学"迥异的风格和景象。李庆信《红楼梦叙事论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以下简称"李著")就是这些佳作中的重要代表。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红楼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实践 创构 体系 佳作 红学
下载PDF
中国叙事学创建述略——兼评杨义《中国叙事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铁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4-31,共8页
扫视中国叙事学的创建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识的中国学者一方面借鉴和吸收西方叙事学的新思维,发现中国叙事学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梳理爬抉古代叙事史料,概括和提升中国叙事形式的基本内涵,借用、重组和创新自己的话语方式。这一过程... 扫视中国叙事学的创建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识的中国学者一方面借鉴和吸收西方叙事学的新思维,发现中国叙事学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梳理爬抉古代叙事史料,概括和提升中国叙事形式的基本内涵,借用、重组和创新自己的话语方式。这一过程艰难选择,最终以《中国叙事学》为标志完成了。其价值就在于召唤和影响一大批中国学人走自己民族化的理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民族化 杨义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评点学:中国独特的批评学与叙事学——浅识《中国叙事学·评点家篇第五》
14
作者 王清学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杨义著《中国叙事学》的第五章是评点家篇,该篇通过对明清评点学的探究,既梳理了古典小说理论,又完善了其中国现代叙事学理论框架。文章通过评点家篇中关于明清小说戏剧作品评论的评论,指出当代中国叙事学与当代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克里... 杨义著《中国叙事学》的第五章是评点家篇,该篇通过对明清评点学的探究,既梳理了古典小说理论,又完善了其中国现代叙事学理论框架。文章通过评点家篇中关于明清小说戏剧作品评论的评论,指出当代中国叙事学与当代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克里斯蒂娃,英国学者马克柯里等人关于间文本性和理论小说、元小说理论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上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明清评点家 叙事学
下载PDF
剑与灯的光芒——读杨义新著《中国叙事学》(图文版)
15
作者 梁葆莉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27-29,共3页
20世纪90年代,杨义先生从结构、时间、视角、意象、评点家五个方面观照中国的叙事资源,形成独特的叙事理论。十多年后,杨义先生增补旧作,一方面,增加了耗时十余年收集的插图,这些插图,意趣盎然,不但能配合文字论证,还具有独立的论证功... 20世纪90年代,杨义先生从结构、时间、视角、意象、评点家五个方面观照中国的叙事资源,形成独特的叙事理论。十多年后,杨义先生增补旧作,一方面,增加了耗时十余年收集的插图,这些插图,意趣盎然,不但能配合文字论证,还具有独立的论证功能。另一方面,对意象、叙事结构等概念源流的追溯,均比旧作深化不少。杨义先生的叙事学理论根植于他对作品不辍的阅读,对今天的叙事学研究,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义 中国叙事学 叙事学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叙事学视野下的端木蕻良小说——对中国叙事学传统的推陈出新
16
作者 马宏柏 《关东学刊》 2018年第5期129-137,共9页
中国文学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叙事学理论,但有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叙事传统。端木蕻良的小说,尤其是其转向短篇创作之前所作长篇,与这一传统的联系颇为紧密,其短篇则较多地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叙事艺术。中国叙事学视野下的端木蕻良小说,叙... 中国文学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叙事学理论,但有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叙事传统。端木蕻良的小说,尤其是其转向短篇创作之前所作长篇,与这一传统的联系颇为紧密,其短篇则较多地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叙事艺术。中国叙事学视野下的端木蕻良小说,叙事时间上富有叙事元始、预言叙事、连贯叙事;叙事视角上设置双重视角人物,常见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叙事结构上更多指向人物心理、情绪和景物的描写。这一切都表现出对中国叙事学传统的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蕻良小说 中国叙事学 叙事时间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推陈出新
下载PDF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学科新方向
17
作者 王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34-40,共7页
后经典时代,叙事学以复数形态存在。中国叙事学的存在形态也应当是复数,尽管中国叙事学复数还只是一个构想,但这个构想完全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谭君强提出的审美文化叙事学和比较叙事学作为学科方向为叙事学学科方向提供了新的... 后经典时代,叙事学以复数形态存在。中国叙事学的存在形态也应当是复数,尽管中国叙事学复数还只是一个构想,但这个构想完全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谭君强提出的审美文化叙事学和比较叙事学作为学科方向为叙事学学科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且其叙事学既可以是叙事学复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中国叙事学复数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学科方向的提出证明了除跨学科视野之外,也可在叙事学的裂缝中发现新的生机,提出新的学科方向。而且其自觉理论意识也是中国叙事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复数” 中国叙事学学科新方向 审美文化叙事学 比较叙事学
下载PDF
小说评点“春秋笔法”理论与中国叙事学
18
作者 方志红 《语文知识》 2010年第2期12-15,共4页
明清小说评点家对小说叙事“春秋字法”的揭示,对直书、曲笔艺术的探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小说叙事“春秋笔法”理论。这些理论本身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叙事学理论话语,具有巨大的理论活力.亟需我们深入发掘并加以系统、规范地整理。
关键词 小说评点 春秋笔法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中国叙事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文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4-77,共4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中国与西方的叙事传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文学中的“叙事”与西方文学中的“narrative”在含义上有很大差别,不能简单地把西方传统的叙事理论直接套用于中国明清小说的研究;“叙述人的口... 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中国与西方的叙事传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文学中的“叙事”与西方文学中的“narrative”在含义上有很大差别,不能简单地把西方传统的叙事理论直接套用于中国明清小说的研究;“叙述人的口吻”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叙事的各种文体都有主观性,有“叙中夹评”的传统。他针对20世纪学术界通行的“通俗文学”论,提出了“文人小说”理论,其核心观念是“奇书文体”说。他对“以西律中”思维模式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安迪 中国叙事学 叙事 奇书文体
下载PDF
“发现”还是“发明”?“中国叙事学”建构路径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龙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共8页
30年来,"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成就斐然,主要有四条路径:"学科本体"建构路径、"神话/故事叙事学"建构路径、"文学社会学"建构路径和"中国小说美学"建构路径。四条路径各有侧重,借助不... 30年来,"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成就斐然,主要有四条路径:"学科本体"建构路径、"神话/故事叙事学"建构路径、"文学社会学"建构路径和"中国小说美学"建构路径。四条路径各有侧重,借助不同的学科方法和理论,共同构建了"中国叙事学"的多元系统。文化论、还原论和比较论是"中国叙事学"独特的建构视角。回归中国文化传统和叙事传统是"中国叙事学"建构方法的重要特色,也是区别于"西方叙事学"的鲜明标志。但是,"中国叙事学"的建构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条建构路径都致力于去"发现"那个本来就"在"的中国叙事传统,然而,在具体操作上却走的是"发明"的路径。基于中国文化系统的建构是"中国叙事学"的另一可能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建构路径 述评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