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研究——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为例
1
作者 蔡瑞珍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项目的翻译,并在项目进行中成功招募到出版社、基金、编辑人员、学界专家等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完成翻译生产的网络。译本出版后,出版机构的运作、专家学者以及网络读者的评论构成译本传播的行动者网络,各网络之间相对自主,但在行动进程上层层递进、交互联结,共同促进中国哲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中国哲学典籍 翻译传播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会文化资本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译释层次分析——以《传习录》英译文本为例
2
作者 张帆 刘华文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以王阳明《传习录》的英译本为对象考察译者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的译释层次。研究表明,译者的译释行为是由表及深的多层立体结构,从最表层到最深层,翻译的创造性经由五个层次逐渐加大,翻译也逐渐由工具上升到本体地位,最终与思想... 本文以王阳明《传习录》的英译本为对象考察译者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的译释层次。研究表明,译者的译释行为是由表及深的多层立体结构,从最表层到最深层,翻译的创造性经由五个层次逐渐加大,翻译也逐渐由工具上升到本体地位,最终与思想熔铸为一。译释层次分析在诸多方面具有理论优势,可以融入对译释学的系统性建构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释层次 中国哲学典籍 诠释学 翻译
下载PDF
译经意识与中国典籍翻译
3
作者 吴志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古代宗教文本翻译实践的“译经意识”对中国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氏兄弟提出并坚持的“直译法”则是其“译经意识”的直接体现。“译经意识”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原典型实证研究方法,促成了当前中国典籍翻译领域所必备的基本条... 古代宗教文本翻译实践的“译经意识”对中国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氏兄弟提出并坚持的“直译法”则是其“译经意识”的直接体现。“译经意识”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原典型实证研究方法,促成了当前中国典籍翻译领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或素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经意识 直译法 中国典籍 翻译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哲学典籍译介路径研究
4
作者 毋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之下,借助翻译传播学“6W”的理论框架,围绕翻译传播主体、译者、客体、媒介、受体和效果等六个要素,通过丰富主体、中外合译、...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之下,借助翻译传播学“6W”的理论框架,围绕翻译传播主体、译者、客体、媒介、受体和效果等六个要素,通过丰富主体、中外合译、甄选客体、融通媒介、分析受体、保障效果等方法,探索中国哲学典籍译介路径,该研究可为提升中国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号召力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哲学典故,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中国哲学典籍 译介路径
下载PDF
形合意合视角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翻译策略研究——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英译为例
5
作者 孟秋容 程建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31-35,共5页
历史典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如何在译本中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成为译者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翻译行为活动受多方因素影响,如西方翻译学研究方法、译者主体身份、翻译理念、翻译路径、文化及社会层面认知差异等因素。该文将从语言学出... 历史典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如何在译本中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成为译者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翻译行为活动受多方因素影响,如西方翻译学研究方法、译者主体身份、翻译理念、翻译路径、文化及社会层面认知差异等因素。该文将从语言学出发,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及其华兹生(Burton Watson)的英译本为语料,从概念、特点、成因、对比语言特征和逻辑形式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原文中经典例句与剖析英译文的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结构,阐述并归纳其相应的翻译策略。准确地把握原文与译文的语言差异,有利于提高历史典籍译本在译入语国家的接受度,促进中国历史文化“走出去”以及“走进”英语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合 意合 语言差异 翻译策略 历史典籍 古代文化
下载PDF
国家形象构建下中国法律典籍译介规划研究
6
作者 岳靖峰 李双颖 郭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4-39,127,128,共8页
国家形象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而中国法律典籍外译是自塑并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法律典籍译介的国家形象塑造功能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其研究也多局限于随机、自发式的个体翻译层面,难以对接国家战略、... 国家形象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而中国法律典籍外译是自塑并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法律典籍译介的国家形象塑造功能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其研究也多局限于随机、自发式的个体翻译层面,难以对接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一种国家翻译实践,中国法律典籍的译介应被置于国家翻译规划的范畴下进行讨论,文章从基本规划、话语规划、教育规划、传播规划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规划分析,希冀能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推动国内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典籍译介 国家形象 国家翻译规划 软实力
下载PDF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
7
作者 郭璐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4期89-91,共3页
中国文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然而,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文学典籍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文基于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理论,从目标语读者的... 中国文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然而,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文学典籍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文基于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理论,从目标语读者的视角来研究中国文学典籍外译与传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中国文学典籍 翻译与传播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多模态翻译探索——以蔡志忠《老子说》(中英文对照版)为例
8
作者 梁萍 朱斌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外译面临新的挑战。蔡志忠《老子说》(中英文对照版)通过模态内的叙事转换、模态间的语图互文等多样化的译介形式、多元化的叙事方式给传统文化典籍译介带来新的尝试,在让大众读者想读、爱读的同时,也助推中国典籍...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外译面临新的挑战。蔡志忠《老子说》(中英文对照版)通过模态内的叙事转换、模态间的语图互文等多样化的译介形式、多元化的叙事方式给传统文化典籍译介带来新的尝试,在让大众读者想读、爱读的同时,也助推中国典籍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多模态翻译 《老子说》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典籍书名翻译——从“四书”、“五经”英译名谈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涛 《运城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中国古代典籍的完美输出,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书名翻译画龙点睛。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书名翻译,需要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和细腻的审美感受。译名不仅要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更要... 中国古代典籍的完美输出,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书名翻译画龙点睛。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书名翻译,需要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和细腻的审美感受。译名不仅要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更要帮助外国友人理解中国典籍的内涵深意及蕴含的灿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典籍 文化 翻译标准 基本策略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视角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平 《电子制作》 2014年第3X期275-275,共1页
1问题现状与研究意义1.1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现状述评与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注意力投向文化,现实和文化间的联系更加广泛,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加... 1问题现状与研究意义1.1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现状述评与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注意力投向文化,现实和文化间的联系更加广泛,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加强,翻译界展了大量的关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其中不乏关于中国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方法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文化典籍 解构主义 中国典籍 翻译处理 典籍翻译 “解构主义” 文化差异性 翻译事业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英译译者主体性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君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4期76-77,共2页
生态翻译学属于跨学科研究下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生态翻译学在近十年内的发展中获得众多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者中受到许多关注,其中对于“译者主体性”的探讨一直存在,译者作为翻译的重要因素有着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将生态翻译从... 生态翻译学属于跨学科研究下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生态翻译学在近十年内的发展中获得众多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者中受到许多关注,其中对于“译者主体性”的探讨一直存在,译者作为翻译的重要因素有着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将生态翻译从生态系统学角度出发,将翻译看作译者通过翻译中的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的选择和适应的过程,与译者主体性产生关联。为探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于中国古代典籍在英译译者主体上体现,通过对列举的古代典籍的英译进行比对,来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其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英译译者 主体性
下载PDF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君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3期79-80,共2页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彰显文化底蕴,在全球受到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地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传播目前大都只能依靠着翻译,优秀的翻译对于文化交流更是锦上添花,而现实则是翻译市场良莠不齐,很多时候文化典籍得不到完美的表...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彰显文化底蕴,在全球受到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地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传播目前大都只能依靠着翻译,优秀的翻译对于文化交流更是锦上添花,而现实则是翻译市场良莠不齐,很多时候文化典籍得不到完美的表达。生态翻译学这一新理论的出现,平衡了文化差异,使人类紧紧相连,共同构建人类共同体,通过英译使文化原汁原味又易于接受地传输向世界,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英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莉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166-170,共5页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中西方哲学差异 当代译者使命 中国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结合古代典籍,读懂《乡土中国》
14
作者 唐家龙 《学语文》 2023年第3期91-93,共3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书目《乡土中国》不易读懂,引用多、引文难是一个重要原因。《乡土中国》中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引语至少有70条,对学生的理解接受形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解决好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引语问题,是读懂《乡土中国》的关键。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中国古代典籍 引语 教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及其海外传播研究
15
作者 邓燕玲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1期39-41,共3页
以《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包括以土地为中心,尊重和爱护自然;以耕种和畜牧为根本;祭神的习俗和实干精神;等等。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农耕文化,挖掘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是... 以《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包括以土地为中心,尊重和爱护自然;以耕种和畜牧为根本;祭神的习俗和实干精神;等等。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农耕文化,挖掘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应有之义。文章探究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蕴含的农耕文化,研究其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特别是汉字文化圈内的越南、朝鲜、韩国、日本、泰国等,在节日习俗、古典园林等方面继承和体现了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中国古代蒙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主要依托书籍的翻译。虽然中国古代蒙学典籍的译介版本众多,但图书的受众面依然有限,很难在普通民众中流行。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也面临相似的困境,难以在除了专业汉学家和研究者之外的群体中广泛传播。因此通过互联网在海外推广和传播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影视化改编、短视频创作、利用5G和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结合,都对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扩大其在海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蒙学典籍 农耕文化 海外传播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英译中的读者关照
16
作者 王君 《今古文创》 2020年第35期87-88,共2页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依靠着翻译,优秀的翻译是锦上添花,而事实上翻译市场良莠不齐,很多时候不能良好地进行读者关照。生态翻译学的出现,平衡...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依靠着翻译,优秀的翻译是锦上添花,而事实上翻译市场良莠不齐,很多时候不能良好地进行读者关照。生态翻译学的出现,平衡了文化差异,使人类紧紧相连,共同构建人类共同体,通过英译使文化原汁原味又易于接受的传输向世界,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分析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英译中的读者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读者关照
下载PDF
再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理论框架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性峰 王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8,共11页
当前语境下,国家大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十分有必要将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视为一个整体,作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依据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事实、翻译学的发展规... 当前语境下,国家大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十分有必要将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视为一个整体,作科学系统的研究。本文依据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事实、翻译学的发展规律及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尝试从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论、目的论以及应用论等方面构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翻译的理论框架,助推中国优秀古代科技文化有效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典籍 翻译研究 理论框架 中国传统文化外译 “走出去”战略
下载PDF
论汉学家译入中国典籍过程中的规范意识及其启示——以马绛英译《淮南子》为例
18
作者 丁立福 汤靖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7-104,共8页
在翻译规范理论视域内翻译就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译者往往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接受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制约。具体到相对受欢迎的《淮南子》英译,马绛领衔的汉学家团队首先根据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相关的预备规范选... 在翻译规范理论视域内翻译就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译者往往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接受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制约。具体到相对受欢迎的《淮南子》英译,马绛领衔的汉学家团队首先根据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相关的预备规范选择出具有可译性的文本,然后遵循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相关的初始规范,再参照母体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相关的操作规范,产出既服从源语文化规范又服从译语文化规范的规范译文。马绛等汉学家在译入《淮南子》过程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范意识,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国内学者主动译出中国典籍具有十分重要且具针对性的启示:国内译者需主动争取海外汉学家加盟,采取中外译者协同翻译的合作方式;需基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的具体内涵付诸于文本翻译实践;需将翻译规范内化于惯习,推动翻译场域的整体运作,以期产出能够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经典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理论 中国典籍 规范意识 《淮南子》
下载PDF
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 被引量:87
19
作者 徐珺 霍跃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5-48,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在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时,应该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采用异化的策略,适度运用中国英语,从而使中国文化尽快走向世界,真正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的一员。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文化翻译 异化 中国英语 中国式英语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份嬗变与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以《论语》中的“仁”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福祥 徐庆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思想及孔子形象在西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及误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结合使用音译法和综合性注释法来翻译古代典籍核心词汇,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逐步建立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减少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典籍 核心词汇 文化身份嬗变 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