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与Defamiliarization--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生新诗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海坤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3,189,共10页
“生”是中国古代用以概括文艺创造方法的重要范畴,以此为核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新诗学。中国古代生新诗学运用“生”“生新”“新奇”“生涩”“生拙”“生僻”“生强”“生致”等概念范畴,形成了相当完备的艺术创造论。在俄国形式...
“生”是中国古代用以概括文艺创造方法的重要范畴,以此为核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新诗学。中国古代生新诗学运用“生”“生新”“新奇”“生涩”“生拙”“生僻”“生强”“生致”等概念范畴,形成了相当完备的艺术创造论。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参照下,中国古代生新诗学显示出独特的诗学内涵和理论价值。首先,生新诗学构筑了从音生、字生、句生到意生、味生的层级序列,突破了陌生化的形式主义局限。其次,生新诗学坚持自然中和的审美原则,要求生而不涩、生而不僻、生而不强等,反对一味地求生求异,始终以美感为创造的目标和尺度。再次,生新诗学以阴阳互补论为学理基础,遵循通变日新的创新原则,把生熟相济作为基本方法,强调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关系,与取源于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现象学方法的俄国形式主义诗学迥异。最后,中国古代生新诗学是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能够增强语言艺术效果并深化其审美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
中国古代生新诗学
比较诗
学
陌
生
化
艺术创造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生”与Defamiliarization--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生新诗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海坤
机构
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
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3,18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阐释学的方法论与本体论之争研究”(23CZW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生”是中国古代用以概括文艺创造方法的重要范畴,以此为核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新诗学。中国古代生新诗学运用“生”“生新”“新奇”“生涩”“生拙”“生僻”“生强”“生致”等概念范畴,形成了相当完备的艺术创造论。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参照下,中国古代生新诗学显示出独特的诗学内涵和理论价值。首先,生新诗学构筑了从音生、字生、句生到意生、味生的层级序列,突破了陌生化的形式主义局限。其次,生新诗学坚持自然中和的审美原则,要求生而不涩、生而不僻、生而不强等,反对一味地求生求异,始终以美感为创造的目标和尺度。再次,生新诗学以阴阳互补论为学理基础,遵循通变日新的创新原则,把生熟相济作为基本方法,强调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关系,与取源于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现象学方法的俄国形式主义诗学迥异。最后,中国古代生新诗学是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能够增强语言艺术效果并深化其审美层次。
关键词
生
中国古代生新诗学
比较诗
学
陌
生
化
艺术创造论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与Defamiliarization--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生新诗学
朱海坤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