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逻辑何以成立
1
作者 韩伟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0-53,共4页
中国是否有逻辑学一直是逻辑学界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逻辑 ,但他们的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 ;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逻辑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逻辑... 中国是否有逻辑学一直是逻辑学界争论的问题。近代学者从求同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有逻辑 ,但他们的论证有很大的局限性 ;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当代学者在求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中国逻辑的民族特色。另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无逻辑的观点。笔者认为 ,中国有古典逻辑 ,但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 ,持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逻辑 西方古典逻辑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外逻辑思想对比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2
作者 彭漪涟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5期77-82,共6页
中国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末和廿世纪初期,逻辑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科学曾获得相对迅速的发展,一改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形式逻辑长期沉寂的局面。西方逻辑,主要是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被系统地评介;印度因明,随着晚清佛学的盛行,... 中国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末和廿世纪初期,逻辑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科学曾获得相对迅速的发展,一改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形式逻辑长期沉寂的局面。西方逻辑,主要是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被系统地评介;印度因明,随着晚清佛学的盛行,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中国古典逻辑,主要是墨家逻辑(或称墨辩逻辑),也结束了“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者殊赻……”(孙诒让《墨子间诂》序)的境况,重新得到了发掘。而且,当时对这三种逻辑体系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逻辑科学 中国古典逻辑 对比研究 形式逻辑 墨家逻辑 归纳逻辑 墨辩逻辑 演绎逻辑 逻辑体系
下载PDF
章太炎对西方逻辑、印度因明和墨家逻辑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彭漪涟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1期43-47,共5页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系统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试图对章太炎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墨家逻辑学、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是世界文化史上三个古老的民族(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逻辑 墨家逻辑 中国古典逻辑 墨经 基本内容 逻辑原理 逻辑科学 逻辑思想 推理格式 中国逻辑
下载PDF
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比较研究——兼谈辩证逻辑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4
作者 周洪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91-96,103,共7页
当前,摆在中国哲学、逻辑学界面前的一个不可迥避的问题是: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一方认为,“辩证逻辑不是逻辑”;另一方认为,“辩证逻辑是逻辑”。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关键词 形式逻辑 逻辑 逻辑研究 中国古典逻辑 思维内容 逻辑科学 逻辑 辩证逻辑 普遍性 形式结构
下载PDF
略论先秦辩论术的产生和演变
5
作者 徐继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29,共2页
辩论术是辩论技术的简称,指辩论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人们通过广泛的辩论实践,集合了许多记忆和经验,由于习惯的积累,获得了技术。更在反复辩论实践中,主客问难,正反相诘,愈转愈深,逐渐提高对事物性质和思维规律的认识,对辩论技术予以... 辩论术是辩论技术的简称,指辩论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人们通过广泛的辩论实践,集合了许多记忆和经验,由于习惯的积累,获得了技术。更在反复辩论实践中,主客问难,正反相诘,愈转愈深,逐渐提高对事物性质和思维规律的认识,对辩论技术予以概括整理分析综合,从而奠定了逻辑学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辩论术作前提,逻辑学就无从产生;如果不对辩论术进行研究,逻辑学所有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将无从说明其由来。反过来看,辩论术又可视为逻辑学的应用,它没有逻辑学也就不能完善。所以研究辩论术的人,不可不探求逻辑学,而研究逻辑学的人,也不可不通晓辩论术。逻辑学来自辩论,植根于辩论术的沃土之中。研究辩论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发展逻辑学,而且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际和对真理的把握。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常常会出现意见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研究逻辑 发展逻辑 真理 辩术 辩论 中国古典逻辑 后期墨家 学派 墨辩学
下载PDF
《逻辑学辞典》评介
6
作者 章沛 王经伦 《哲学动态》 1984年第9期34-34,共1页
由李志才副教授等编著的、沈有鼎、周礼金、莫绍揆等逻辑专家任顾问和撰稿的《逻辑学辞典》,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一本专门性的逻辑学辞典,《辞典》的出版,则填补了这一空白。《辞典》的内容包括形式逻辑、数理... 由李志才副教授等编著的、沈有鼎、周礼金、莫绍揆等逻辑专家任顾问和撰稿的《逻辑学辞典》,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一本专门性的逻辑学辞典,《辞典》的出版,则填补了这一空白。《辞典》的内容包括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中外逻辑史,以及一些新的逻辑学分支、逻辑理论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辞条,共计一千九百多条。这部《辞典》有如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全面注释世界各国逻辑辞条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国古典逻辑的研究成果和中国逻辑学家。古代中国是世界三大逻辑学策源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 辩证逻辑 辞典 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 中国古典逻辑 逻辑 逻辑理论 逻辑 沈有鼎
原文传递
关于人们一直误解的一个命题
7
作者 张忠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25,共2页
有一个命题,即“非此即彼”,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不相容选言命题,人们一直认为“此”与“彼”:是不相容的,而且有人进一步说,“非此即彼”是形式逻辑研究的范踌,而“亦此亦彼”是辩证逻辑的范畴,并认为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要... 有一个命题,即“非此即彼”,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不相容选言命题,人们一直认为“此”与“彼”:是不相容的,而且有人进一步说,“非此即彼”是形式逻辑研究的范踌,而“亦此亦彼”是辩证逻辑的范畴,并认为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非此即彼”的涵义。这里的联结词“非……即……”的涵义为“不是……就是……”,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也曾多次撰文论述,“此”、“彼”等指示代词是中国古典逻辑中的变项,现在,在逻辑中使用它们正是中国古典逻辑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容选言命题 命题联结词 不是……就是…… 亦此亦彼 中国古典逻辑 反对关系 涵义 听错 逻辑教材 矛盾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