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建筑欣赏
1
作者 昝佳利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绚丽的一角,从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可见,中国古建筑自始至终以特有的方式延续、创新着。自史前社会构木为巢,到秦皇汉武兴建宫室,再至集中国传统建筑大成者故宫的落成,中国古建筑以独特的...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绚丽的一角,从梁思成先生的大作《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可见,中国古建筑自始至终以特有的方式延续、创新着。自史前社会构木为巢,到秦皇汉武兴建宫室,再至集中国传统建筑大成者故宫的落成,中国古建筑以独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持续影响着当代建筑的发展。本文意在从单体建筑构成、建筑群组合、建筑色彩、建筑装饰、建筑与环境、建筑意匠六方面,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的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单体与建筑 建筑色彩与装饰 环境 意匠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建筑术语翻译
2
作者 和伟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建筑艺术、审美艺术与科学艺术。在古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用术语,这些术语是在古建筑的施工、修建、竣工、保存、修缮等阶段渐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专业性,表现出一定...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建筑艺术、审美艺术与科学艺术。在古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用术语,这些术语是在古建筑的施工、修建、竣工、保存、修缮等阶段渐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专业性,表现出一定的建筑特点和建筑规律并长期流传下来。从古建筑术语的分类、常见译法及特点出发,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使译文向原文趋同为目的对常用的古建筑术语英译法进行系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论视角 中国古建筑术语 翻译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的生态特征与应用探析
3
作者 刘伟冲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6期35-36,50,共3页
受国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理念、设计手法,也深刻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而这种理念恰好跟现在世界低碳趋势,跟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节能低碳绿色的思想相契合。我们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古建筑生态特征,应... 受国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理念、设计手法,也深刻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而这种理念恰好跟现在世界低碳趋势,跟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节能低碳绿色的思想相契合。我们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古建筑生态特征,应用到现代建筑的建设中,以下提供几种思路:①大体块建筑可利用内庭院并在立面打开部分空间,形成穿堂风与天井的结合;②建筑首层利用水环境(最好利用自然水源),为建筑营造舒适环境同时通过水面降低室内温度,节能环保;③院落式是办公、度假酒店、文化建筑可采用冷巷布局形式,增加空间趣味感,降低建筑能耗。生态建筑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学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建筑 生态 绿色 运用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中的象征表现分析
4
作者 陈雅琦 《包装世界》 2023年第5期37-39,共3页
象征,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对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象征文化进行分析的过程,实则是对建筑的物质语言和中国古代文化的本义进行关联的过程。明清作为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保留的建筑古迹最为完好和丰富,是分析建筑空间... 象征,就是用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对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象征文化进行分析的过程,实则是对建筑的物质语言和中国古代文化的本义进行关联的过程。明清作为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保留的建筑古迹最为完好和丰富,是分析建筑空间所蕴含的中国古典哲学的合适切入点。以明清现存建筑为例,探讨礼乐哲学文化与古建筑中的等级秩序,以及实用主义哲学观念与古建筑中对祥瑞的追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象征 等级 祥瑞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构成法则之结论篇
5
作者 孟慧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古建筑的古文字构件;汇总了建筑类词汇的取象规律;提出了“古文字形体分析法”;建立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法则之内在科学启示。通过研究与古建筑有关的象形古文字,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形态,还能看到其所展现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文字 古文字形体分析法 建筑考古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构成法则之解
6
作者 孟慧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古建筑的古文字构件;汇总了建筑类词汇的取象规律;提出了“古文字形体分析法”;建立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法则之内在科学启示。通过研究与古建筑有关的象形古文字,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形态,还能看到其所展现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文字 古文字形体分析法 建筑考古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策略初探
7
作者 刘玥彤 《门窗》 2023年第5期208-210,共3页
在五千年历史的洗礼下,古建筑也汇集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血汗,这是任何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但在经济发展浪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与发展中国古建筑,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探索了当下中国古建筑保护现状,针对古建筑保护的现存问题,探索有效的古... 在五千年历史的洗礼下,古建筑也汇集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血汗,这是任何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但在经济发展浪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与发展中国古建筑,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探索了当下中国古建筑保护现状,针对古建筑保护的现存问题,探索有效的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策略,以便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保护与发展 策略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1 位作者 周锡元 纪金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故宫英华殿为例,引入了反应中国古代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并将斗简化为三向减震弹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动力分析,得到了英华殿的前10阶自振周期及振型;通过输入三向天津波进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了英华殿跨中部位屋顶... 以故宫英华殿为例,引入了反应中国古代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并将斗简化为三向减震弹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动力分析,得到了英华殿的前10阶自振周期及振型;通过输入三向天津波进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了英华殿跨中部位屋顶节点、柱顶节点及柱根单元的地震响应曲线,并对比分析了榫卯连接、斗及侧脚等构造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英华殿的基频较低,在x向振动以第一振型为主,在y向振动以第二振型为主,在地震作用下屋顶的加速度响应要小于柱顶,榫卯连接、斗及侧脚等构造措施均有利于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振动特性 动力响应 抗震性能 中国古建筑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薛建阳 赵鸿铁 张鹏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1,共6页
通过一殿堂木结构 1∶3 5 2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将榫卯和斗拱的力学模型比拟为变刚度弹簧单元 ,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大震下柱底与础石的滑移和榫卯与斗拱的摩擦阻尼作... 通过一殿堂木结构 1∶3 5 2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将榫卯和斗拱的力学模型比拟为变刚度弹簧单元 ,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大震下柱底与础石的滑移和榫卯与斗拱的摩擦阻尼作用 ,大幅度减少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因此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与减震性能 ,它所蕴涵的受力机理 ,对现代建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反应 变刚度弹簧 耗能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爱群 周坤朋 +1 位作者 王崇臣 解琳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传统木构修缮技术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需求,而现代技术尚不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技术体系不足.对此,借鉴国内外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最新的实践探索,从理念、工作流程、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在理念上,应满足建筑遗产价值保护需求,并考虑中国建筑文化、审美特点;在流程体系上,应综合多学科的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系统严谨的流程体系;技术上,应在传承和探索传统技术基础上积极引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弥补传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修复加固 技术现状 展望
下载PDF
人工光照对中国古建筑油饰彩画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天鹏 马剑 李昭君 《照明工程学报》 2005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古建筑景观照明中光照对油饰彩画颜料的褪色老化作用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并采用实体模型实验、定量化测量分析、辅以人眼主观评价的方法确定人工光照对油饰彩画的褪色老化影响程度,从而为中国古建筑景观照明应用提供科... 本文针对中国古建筑景观照明中光照对油饰彩画颜料的褪色老化作用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并采用实体模型实验、定量化测量分析、辅以人眼主观评价的方法确定人工光照对油饰彩画的褪色老化影响程度,从而为中国古建筑景观照明应用提供科学和客观的依据。最后提出了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的方向和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油饰彩画 人工光照 中国古建筑 人工光照 彩画 油饰 老化作用 景观照明 模型实验 测量分析 影响程度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受力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二军 王建永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3,共6页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系统探讨建筑结构的研究很少。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结构类型、结构构造以及地基处理、夯土、隔震等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为...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系统探讨建筑结构的研究很少。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结构类型、结构构造以及地基处理、夯土、隔震等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 结构构造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监测Benchmark平台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娜 李天昊 +1 位作者 刘威 白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共14页
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已被引入中国古建筑木结构领域,用以实现古建木构的“预防性”保护,但上述过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一个能够为不同健康监测方法的验证、比较和评估提供条件的平台。该文建立了包含实验室物理模型、有限元模型、平台试... 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已被引入中国古建筑木结构领域,用以实现古建木构的“预防性”保护,但上述过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一个能够为不同健康监测方法的验证、比较和评估提供条件的平台。该文建立了包含实验室物理模型、有限元模型、平台试验和配套网站4个模块的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监测Benchmark平台。平台首先综合其他领域健康监测Benchmark平台优势和古建木构自身特征,以既有古建为原型进行简化得到实验室物理模型,并给出构件尺寸、用材材性、监测设备选取和损伤设计等信息。其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别建立能够提取静力和动力信号的有限元模型,以作为实验室物理模型的补充。进而,对成型平台进行动态监测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对比证明本平台能够为不同的健康监测方法的分析、比较和评估提供条件,并缩小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同时,证明目前其他领域常用的模态分析流程同样适用于古建木构领域。最后,建立包含8个模块的网站,对上述信息进行公开,以方便后续研究人员调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健康监测Benchmark平台 实验室物理模型 有限元模型 网站建立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的社会学含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孝良 冯文广 曹俊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2,共6页
目前,国内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颇多,但对古建筑本质概念方面的揭示却不够深刻。运用科学社会学的观念,揭示中国古建筑在其形式背后的"空间-社会结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的社会哲理,将会为古建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科学社会学 社会学 儒家学说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与计算机视觉的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娜 张翀 李天昊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9,共13页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中裂缝繁多,裂缝成因与发展规律复杂,易引起木结构构件脆断,从而严重威胁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健康情况。该文基于无人机与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含无人机系统、相机...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中裂缝繁多,裂缝成因与发展规律复杂,易引起木结构构件脆断,从而严重威胁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健康情况。该文基于无人机与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含无人机系统、相机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在无人机系统中,该文设计了一款适合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监测的无人机,并分析其悬停拍照的可行性。在相机系统中,进行了相机畸变矫正、像素解析度标定,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IFT+RANSAC方法以提高裂缝图像拼接精度。在图像处理系统中,选择了适用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图像的预处理方式,并将Hessian矩阵与自适应阈值分割法融合,有效地提取了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特征,进而通过计算机视觉测量方法准确识别构件和裂缝的尺寸。最后,基于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亭子模型验证了所提出中国古建筑木结构裂缝监测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结构健康监测 裂缝 无人机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发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文洁 伍星 《设计》 2016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风格鲜明、分布地域广阔的独特建筑艺术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财富。而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在无形中影响和启发着设计师。但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导致中国...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风格鲜明、分布地域广阔的独特建筑艺术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财富。而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在无形中影响和启发着设计师。但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导致中国古建筑文化遗失。本文主要提出怎样把古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结合,重新提炼、发掘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现代建筑 影响 启发
下载PDF
旅游文本中的中国古建筑术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梅 赵进 纵兆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75-479,共5页
旅游文本中的建筑术语的英译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古建筑术语的多样性、迷惑性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其英译过程存在不少问题。译者可灵活运用移译、音译加注解、意译以及图文结合等策... 旅游文本中的建筑术语的英译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古建筑术语的多样性、迷惑性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其英译过程存在不少问题。译者可灵活运用移译、音译加注解、意译以及图文结合等策略准确、生动地对其进行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本 中国古建筑术语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乃涛 《文物春秋》 2008年第6期43-46,共4页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保护理念 结构 材料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 被引量:26
19
作者 吴庆洲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6,共9页
中国古建筑的脊饰有深远的文化渊源。文章引经据典,考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脊饰,指出中国古建筑脊饰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脊饰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脊饰 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中国古建筑 建筑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审美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艺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5期69-74,共6页
中国古建筑美属于建筑艺术美,但是它融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乃至社会美于一体,成为内涵丰富的旅游审美对象。中国古建筑种类繁多,其美有共同点,但又各具特点。最高层次、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是宫殿和寺庙,它们有三大审美特征... 中国古建筑美属于建筑艺术美,但是它融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乃至社会美于一体,成为内涵丰富的旅游审美对象。中国古建筑种类繁多,其美有共同点,但又各具特点。最高层次、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是宫殿和寺庙,它们有三大审美特征,即:由台基、木头圆柱、开间、大梁、斗拱、屋顶、山墙、藻井、装饰构成的木结构审美特征;由点、线、面构成的群体布局审美特征;由布局思想、色彩运用、内外陈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审美特征 木结构 群体布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