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法先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2,共5页
人们通常喊他建法。我是晚辈,叫他林老师或建法老师。现在,我愿意称他建法先生。最后一次见建法先生是在北京某饭店的包间,那应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他设宴招待中国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年在苏州大学,参加他和王尧主持的“小说家讲坛... 人们通常喊他建法。我是晚辈,叫他林老师或建法老师。现在,我愿意称他建法先生。最后一次见建法先生是在北京某饭店的包间,那应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他设宴招待中国台湾作家张大春。有一年在苏州大学,参加他和王尧主持的“小说家讲坛”,我提到刚给张大春的《小说稗类》写的书评。我说张大春这个人,才学识皆备,是罕见的人才。吃饭的时候,建法先生就问我是否认识张大春?我说不认识,以前只是看过他的小说《四喜忧国》,我觉得是部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春 王尧 中国台湾作家 苏州大学 “小说家讲坛” 杰作 老师
下载PDF
《桃花井》:跨越海峡的怀乡恋歌
2
作者 任蓉华 《时代邮刊》 2024年第6期61-61,共1页
去乡时,为藏行踪,妻儿未送,趁夜灯昏暗,掩泪眼蒙;还家时,老态龙钟,幸见妻儿,虽病逝于途,然含笑而终。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蒋晓云所著长篇小说《桃花井》里前两个章节的大致情节。血脉与乡情,仿佛拥有无限的引力,既能化解累积数代的恩怨情... 去乡时,为藏行踪,妻儿未送,趁夜灯昏暗,掩泪眼蒙;还家时,老态龙钟,幸见妻儿,虽病逝于途,然含笑而终。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蒋晓云所著长篇小说《桃花井》里前两个章节的大致情节。血脉与乡情,仿佛拥有无限的引力,既能化解累积数代的恩怨情仇,又深情演绎出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怨情仇 蒋晓云 人间真情 《桃花井》 怀乡 中国台湾作家 恋歌 行踪
原文传递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读《寻找祖国三千里》有感
3
作者 鲁宣呈 《语文学习》 2023年第3期57-59,共3页
中国台湾作家蓝博洲的《寻找祖国三千里》一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台湾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激动人心的历史。在风雨如嗨、重压如磐的中国台湾日据时期,吴思汉、林如、李中志、张金海等中国台湾热血青年,克服重重团难,经过... 中国台湾作家蓝博洲的《寻找祖国三千里》一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台湾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激动人心的历史。在风雨如嗨、重压如磐的中国台湾日据时期,吴思汉、林如、李中志、张金海等中国台湾热血青年,克服重重团难,经过跨越千万里的惊心动魄的旅程,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参加抗日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中国台湾日据时期 三千里 血沃中华 张金海 中国台湾作家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想起了龙应台的“官不聊生”
4
作者 苏中杰 《乡镇论坛》 2003年第216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龙应台 中国台湾作家 政府官员 德国总理 施罗德 生活水平 个人行为 官场 民众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