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运动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滥觞
1
作者 陈星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62-67,共6页
“五四”运动有两种涵义:狭义的“五四”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则是指这一天前后若干年的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想运动。一般来说,其上限可以追溯到两年以前的文学革命,下限则大抵可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 “五四”运动有两种涵义:狭义的“五四”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广义的“五四”则是指这一天前后若干年的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想运动。一般来说,其上限可以追溯到两年以前的文学革命,下限则大抵可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限.的确,“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前者的主旨在救亡,后者的主旨是启蒙。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五四运动 中国现代 中国近代考古学 古史辨派 疑古辨伪 三皇五帝 地质学 中国历史 科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史前考古学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星灿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59,共7页
中国史前考古学发展的若干问题陈星灿如果从1921年仰韶村的发掘算起,中国史前考古学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通过这70多年的工作,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根深植于中国史前文化的沃土中。要了解历史时期的中国... 中国史前考古学发展的若干问题陈星灿如果从1921年仰韶村的发掘算起,中国史前考古学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通过这70多年的工作,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根深植于中国史前文化的沃土中。要了解历史时期的中国,必先了解史前时期的中国;要认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中国史前考古学 中国文明起源 聚落考古 田野工作 新石器时代早期 良渚文化 考古研究所 中原文化区 课题意识
原文传递
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七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星灿 《华夏考古》 1991年第4期39-50,共12页
一、引言中国史前考古学以及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开始是同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的名字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安特生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学者中间,安特... 一、引言中国史前考古学以及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开始是同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的名字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安特生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学者中间,安特生仅仅是中国文化西来说的作俑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仰韶文化 彩陶文化 中国史前考古学 仰韶村 史前文化 发掘 西来说 新石器时代 河南
原文传递
碳—14断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安志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3-87,共5页
碳—14断代方法的应用,使全世界的史前考古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65年首先建立碳—14实验室,并测定一批考古学年代数据,到1972年才正式公布。迄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碳—14实验室已达50余... 碳—14断代方法的应用,使全世界的史前考古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65年首先建立碳—14实验室,并测定一批考古学年代数据,到1972年才正式公布。迄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碳—14实验室已达50余处,发表40余批考古学年代数据,并编辑成专题报告或论文集。在2000多个数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考古学研究 数据 龙山文化 断代 文化序列 考古发现 绝对年代 新石器文化 齐家文化
原文传递
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七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星灿 《华夏考古》 1992年第1期83-95,共13页
四、中国史前文化的年代和分期确定考古遗址和遗物的年代,是考古学的关键问题。安特生从发现仰韶遗址起,就一直试图解决仰韶遗存的年代问题。他正确地确立仰韶遗存为中国人的史前文化(见下节),并且还对绝对年代进行了考订。但是由于他... 四、中国史前文化的年代和分期确定考古遗址和遗物的年代,是考古学的关键问题。安特生从发现仰韶遗址起,就一直试图解决仰韶遗存的年代问题。他正确地确立仰韶遗存为中国人的史前文化(见下节),并且还对绝对年代进行了考订。但是由于他的发掘方法上的问题(见下节),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搅到了一起,因此在年代上造成了不少混乱。龙山文化的发现,尤其是后岗三叠压层的发掘为认识这种混乱提供了依据,后来尹达在《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一文中,把龙山文化的遗物从所谓的仰韶文化中剥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 中国史前考古学 龙山文化 仰韶村 甘肃 绝对年代 陶器 史前遗址 类型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评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祖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3-96,共4页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陈星灿著,199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共353页(包括图23幅、表13张,另有序言及后记),32开本,约250,000字,售价18.90元。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 类型学 史前 文化起源 评介 分期 人类学 史前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心路历程─—简评《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7
作者 韩南 《华夏考古》 1999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史前考古学 心路历程 文化研究 史前文化 中国史前考古学 学史 中国考古学 考古发现 1949年以前 田野考古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雍 《文物世界》 1997年第2期77-85,共9页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思考※陈雍(天津市博物馆)1991年秋季,一群年轻人聚在山东兖州,本来打算就他们共同关心的有关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坦诚地交换意见,并展开讨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时学...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思考※陈雍(天津市博物馆)1991年秋季,一群年轻人聚在山东兖州,本来打算就他们共同关心的有关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坦诚地交换意见,并展开讨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时学术界和与会者的情绪大概是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方法论 地层学 类型学 中国史前考古学 古年代学 层位学 绝对年代 分类和排序
下载PDF
重建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中国通史》第二卷序言 被引量:21
9
作者 苏秉琦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共9页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一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它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一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它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各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诸课题。近代考古学从十九世纪后半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几十年;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刚半个多世纪。重建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是当代考古学者的重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 中国古史 中国史前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 稻作农业 考古资料 文化传统 近代考古学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本刊记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14,共8页
为集思广益,共商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繁荣与发展,1997年6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在北京召开"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研讨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 为集思广益,共商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繁荣与发展,1997年6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在北京召开"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研讨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领导王立邦、任式楠、乌恩、张国宝、刘庆柱及各部门负责人近60人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代表本着实事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中国史前考古学 精品战略 考古研究 综合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前文化 文物考古 学科发展 实事求是
原文传递
二元对立:30年代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新阶段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星灿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1-178,共18页
中国史前考古学从一开始就关注着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如果说20年代仰韶文化的发现确立了“中华远古之文化”的地位,那么,30—40年代一系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则将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二元对立 中国史前考古学 新阶段 30年代 中国文明 起源问题 文化遗址 20年代 40年代
原文传递
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二十年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7-19,97-98,共15页
1977—1997年的20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史前考古学空前大发展的20年。这一时期,我所得到各级文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兄弟单位协同(或合作),在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内蒙古、四川、湖北。
关键词 遗址 中国史前考古学 中原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发掘 仰韶文化 细石器 考古学文化 考古研究 考古学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文物考古
13
《全国新书目》 2003年第11期80-80,共1页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张宏彦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6.-235页;24cm.-ISBN 7-04-012246-4:$19.70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杨宽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6.-265页;20cm.-(杨宽著作系列),-ISBN 7-208-03829-5:$25.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中国古代 中国文物考古 上海人 教育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 编著 导论 陵寝制度 著作
原文传递
不再渺茫无稽的远古时代——《中国通史·远古时代》读后
14
作者 孙祖初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0-95,共6页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以下简称《远古时代》的作者,是对中国史前考古学“作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工作”的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三位先生。笔者于去年和今年两次通读全书,最近翻检笔记,产生了把自己散乱的想法强为梳理的冲动。...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以下简称《远古时代》的作者,是对中国史前考古学“作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工作”的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三位先生。笔者于去年和今年两次通读全书,最近翻检笔记,产生了把自己散乱的想法强为梳理的冲动。记一管之所窥,以就正于该书的著者及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时代 中国通史 中国史前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中国史前 铜石并用时代 中国上古史 史前时代 中国史学 张忠培
原文传递
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
15
作者 张忠培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7,共5页
今年,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从事考古工作55周年,恰好也是他诞辰80周年。他从1934年主持发掘陕西宝鸡斗鸡台基地以来,一直始终不渝地探索与追求,坚持考古科学的自身特点,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考古学文化谱... 今年,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从事考古工作55周年,恰好也是他诞辰80周年。他从1934年主持发掘陕西宝鸡斗鸡台基地以来,一直始终不渝地探索与追求,坚持考古科学的自身特点,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考古学文化谱系和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布规律与格局、考古田野工作基地建设、考古报告编写、考古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他又特别强调考古学是个独立的学科,要摆脱传统史学的影响与束缚,为考古学的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他的这些贡献,促使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范围的考古学研究中,更加成熟,更具特色。他从1952年至1982年,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考古学系)教授,兼考古教研室主任。他用广博精深的学识、严谨朴实的作风、慈爱宽厚的胸怀,培养了校内外几代考古工作者。他的这些学生,在全国考古文物工作各个层次的岗位上,正在充分发挥出核心与骨干作用。为庆贺苏秉琦教授从事学术活动55周年和诞辰8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论文在本期发表,以此作为鲜花,献给考古学导师苏秉靖教授和考古文物界的朋友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类型 考古学 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 陶器 考古工作 中国史前考古学 古文物 文化谱系 装饰
原文传递
夏鼐先生传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仲殊 《考古》 1985年第8期678-685,共8页
(一)夏鼐先生字作铭,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今温州市)。1927年以前在温州上私塾、小学和初中,1927年9月到上海上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进燕京大学,次年又转入清华大学求学。1934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 (一)夏鼐先生字作铭,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今温州市)。1927年以前在温州上私塾、小学和初中,1927年9月到上海上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进燕京大学,次年又转入清华大学求学。1934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10月初,他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以求出国深造,学习近代考古学。按照当时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考古研究 中国考古学 发掘 考古工作 中国科学院 近代考古学 清华大学 中国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夏鼐先生传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仲殊 《考古学报》 1985年第4期407-415,共9页
夏鼐先生字作铭,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今温州市)。1927年以前在温州上私塾、小学和初中,1927年9月到上海上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进燕京大学,次年又转入清华大学求学。1934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 夏鼐先生字作铭,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今温州市)。1927年以前在温州上私塾、小学和初中,1927年9月到上海上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进燕京大学,次年又转入清华大学求学。1934年7月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10月初,他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以求出国深造,学习近代考古学。按照当时的规定,出国前要在国内准备并实习一年。因此,他于1935年春以实习生的身份在河南省安阳参加由梁思永先生主持的殷墟西北冈墓群的发掘,与梁思永、石璋如、尹达、胡厚宣等相过从,在实际工作中学得许多考古学的知识和技术。这一年,便是夏鼐先生开始从事考古工作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考古研究 中国考古学 发掘 考古工作 中国科学院 近代考古学 河南省 清华大学 中国
原文传递
沉痛悼念夏鼐同志
18
《考古学报》 1985年第4期403-406,共4页
我国杰出考古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夏鼐同志,因息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 我国杰出考古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夏鼐同志,因息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九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研究 中国共产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考古工作 中国 考古学 文物保护法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与龙山文化古陶片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19
作者 孙仲田 金国樵 潘贤家 《中原文物》 1985年第1期83-85,共3页
一、引言自1957年起,考古学界发现、发掘和综合分析研究所定论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里头遗址作为探索夏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已被考古工作者所重视。从文化层叠压关系和放射性碳14测定数据判断。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 放射性碳 夏代文化 陶片 文化层 中国史前考古学 考古工作 陶器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