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失在“诉诸后果”谬误中的中国哲学学术 被引量:2
1
作者 翟振明 陈少明(点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54,共7页
中国当代哲学界的不少学者对哲学理论的评价,是以哲学理论对社会政治进程的影响为标准的,而不是以哲学理论本身的学理根据为标准。这样的情况说明中国哲学界的很多学者都犯了"诉诸后果"的错误。"诉诸后果"是西方学... 中国当代哲学界的不少学者对哲学理论的评价,是以哲学理论对社会政治进程的影响为标准的,而不是以哲学理论本身的学理根据为标准。这样的情况说明中国哲学界的很多学者都犯了"诉诸后果"的错误。"诉诸后果"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一种推理错误,就是以某命题为真或我们相信某一命题为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好与坏来判决命题是否为真。过去把哲学等同于意识形态留下的习惯可能是这种谬误的根源之一,中国的传统思维习惯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理论环境也有可能是造成哲学学术还没步入正轨的因素,将"价值"混同于"意识形态"则是导致相关概念混乱的一个理念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诸后果 中国哲学学术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术体系的原则
2
作者 汪信砚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0年第2期13-16,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时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根据这一重要论述,构建中国特色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时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根据这一重要论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术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学术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下载PDF
“智慧”说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3
作者 王向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17,共5页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构成,是具有原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智慧"说是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路子前进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智慧”说 转识成智 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下载PDF
“学术史”研究范式自觉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兼论孙正聿先生的当代中国马哲史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海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17,共17页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学人正是在主体性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了"学术史"的研究范式自觉。在改革...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学人正是在主体性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了"学术史"的研究范式自觉。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中,以孙正聿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基于现实变革的需要,在"学术史"研究范式的自觉与反省中,在思想解放与解放思想、现实变革与变革现实、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术史"方法论自觉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已构成学界的"集体共识"。在新时代,倡导"学术史"研究范式的出场和在场,必将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来路"、看到"正路"、探索"前路",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为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富有生命力的哲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正聿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学术史”研究范式
下载PDF
困于康德与罗蒂之间?——“罗蒂、实用主义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5
作者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罗蒂、实用主义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康德 道德哲学 实用主义
下载PDF
“正德、利用、厚生”:实践概念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兼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6
作者 解嘉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践理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概念。新时代,同样应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文化基底上,把“人民中心”“创新本质”“生态文明”“问题意识”等重要思想与实践概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实践概念内涵,从而重新发掘“人”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实践概念中的主体性含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实践概念;同时,也应立足于中国话语,通过反思实践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概念 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下载PDF
“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第十届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在东北大学召开
7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第十届技术哲学学术年会 东北大学 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的一点思考
8
作者 何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F0002,共1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源流关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次哲学论争:第一次是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第二次是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第三次是20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源流关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次哲学论争:第一次是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第二次是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在探索中国市场经济建构道路中展开的“哲学有什么用”的讨论;第四次是在21世纪头十年中国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展开的讨论。在这四次哲学论争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受到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质疑,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学术性品格挑战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语境的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变革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结构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新的重要思想资源。这一过程表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源,关键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流,在于这个流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精神、世界精神和自我革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结构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化”——基于唯物史观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海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8,共9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晚年恩格斯所做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做出"系统化"的阐释和"体系化"的表达,使其得以首次以&...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晚年恩格斯所做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做出"系统化"的阐释和"体系化"的表达,使其得以首次以"科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哲学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更为其在苏联、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唯物史观的学术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的"系统化"阐释和"体系化"表达主要体现三个层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及其内在逻辑;概括和归纳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要义并完善和补充其思想内容;构建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思想体系。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化"表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为我们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恩格斯 马克思哲学 唯物史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下载PDF
学术信息
10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7-238,共2页
本刊讯2013年4月21日,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与会者围绕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本刊讯2013年4月21日,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与会者围绕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学者认为,动力与秩序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双重关怀。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哲学已经开始从对动力的关怀转变为对秩序的关怀。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是通过哲学参与当下社会秩序建设表现出来的,亦即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并加以提炼,从而为转型期社会秩序建设提供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学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 武汉市
下载PDF
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向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是指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李达、艾思奇、张岱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是指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李达、艾思奇、张岱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成阶段;冯契: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体系建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准备阶段 生成阶段 体系建构阶段
原文传递
以史为鉴,以学术为本——贺《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出版
12
作者 江怡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 中国哲学 20世纪 原则 学术 政治 关系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的体系性成果——马哲史研究范式的新进展
13
作者 冯建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5-46,共22页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哲史这一断代史,以多角度、多视域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史研究,取得大量成果。任平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就是这一领域的体系性成果,它以“方...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哲史这一断代史,以多角度、多视域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史研究,取得大量成果。任平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就是这一领域的体系性成果,它以“方法论自觉”作为视角,透过学术史表象,以体现学术史本质规定的研究范式为直接对象,分别叙述不同范式的历史成因、基本特征、创新功能、内在局限、范式转换的必然性,不同范式之间的内在结构、生成和演进机制构成的范式总体,构造了的范式图谱、学术史图谱,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哲创新学术史”内在逻辑和规律。在学术史叙述的体系性、体系构造的严谨性和完整性、研究方法论自觉的深入性、理论结论的数据化支撑性、关键概念提出和界定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它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断代史研究的里程碑,也对当代中国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研究、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当代中国马哲的整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 研究范式 学术史图谱 学术创新与贡献
原文传递
思想史的学科定位及对高校《中国思想史》课程教学的影响——立足于思想史与哲学史、学术史关系的考察
14
作者 祁琛云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1年第6期65-70,共6页
学界目前对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比较紊乱,思想史与哲学史、学术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化,思想史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边界等根本性问题正处在探索之中。学界对于思想史学科定位的诸多不确定性,对高校的《中国思想史》课程教... 学界目前对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比较紊乱,思想史与哲学史、学术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化,思想史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边界等根本性问题正处在探索之中。学界对于思想史学科定位的诸多不确定性,对高校的《中国思想史》课程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中国思想史》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写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思想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及教学的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哲学 学术 学科定位 中国思想史》课程教学
原文传递
“哲学论争”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海锋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158,共11页
哲学论争之形成与哲学的本性有着内在的关联,哲学命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与哲学论争息息相关并相互缠绕,但总体而言,正是哲学论争推动了哲学理论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学者基于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 哲学论争之形成与哲学的本性有着内在的关联,哲学命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与哲学论争息息相关并相互缠绕,但总体而言,正是哲学论争推动了哲学理论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学者基于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展开了论争,尤其是围绕一些标志性的哲学理论命题展开的“代表性的哲学论争”,实现了对哲学理论的时代性解读和阐释,进而推动了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需要我们从现实维度和理论维度入手,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命题展开深入的论争,在“学术史”研究范式主导下,在学术史的视野中审视哲学论争,在哲学论争中“续写”哲学的学术史,继而在真正意义的“哲学论争”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论争 哲学无定论 学术史的研究范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格局及其学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锋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2,共14页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即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并整体性地呈现出“一体多样”的思想格局。总体上看,这一思想格局具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一体一样”到“一体多样”再到“多样一体”的历史阶段。这一思想格局的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再度青春化”,焕发了青春活力。面向未来,构建“多样一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重在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性”和“主体性”,以梳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着眼点,研究“一体”与“多样”的辩证关系,聚焦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等,并在上述问题的反思中赋予既有哲学学术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思想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一体多样”思想格局
原文传递
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正聿 王海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现实变革促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促进现实变革的历史,即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从&qu...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现实变革促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促进现实变革的历史,即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伟大实践与实践哲学、思想解放与解放思想、学术理论自觉与主体性自觉的双向互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焕发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构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建党百年 回顾 展望
原文传递
研究范式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8
18
作者 任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F0003,共10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反思西方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研究范式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范式创新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方法论自觉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进展
19
作者 冯建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0-37,共18页
2013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突出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 2013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突出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领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标,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总体特点、针对问题和提问方式、基本原则和书写方式、具体使用的二级范式都存在差异,因此,三种研究方式都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 断代史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方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建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0,共8页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领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标,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总体特点、针对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基本原则和书写方式、具体使用的二级范式都存在差异,因此,三种研究方式各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