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国哲学方法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
1
作者 田子兴 《居业》 2020年第2期54-55,共2页
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形象整体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性的,形而上的,将形象化方法与整体观方法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受到中国哲学思想影响的现代景观营造将会怎样展现出既能体现文化特色,又能表达时代气象的设计。
关键词 中国哲学方法 当代景观 影响
下载PDF
吕嘉戈《中国哲学方法》
2
《中医药文化》 2007年第3期27-27,共1页
吕嘉戈先生——著名老中医、卫生部前中医司司长吕炳奎的长子,其前期大作《挽救中医》发出保护中医、宏扬中医的号召,在海内外中医界掀起了强烈反响,应者甚众。
关键词 中国哲学方法 中医界 吕嘉
下载PDF
基于哲学维度的研究生“翻转式”互动教学探索——以2022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
3
作者 柴文华 于跃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48-50,共3页
“翻转式”互动教学是指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演讲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总结、点评、答疑,属于互动式教学的一种。基于哲学维度的“翻转式”互动教学依据哲学对人的本体论规定,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施过程是以... “翻转式”互动教学是指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演讲为主,辅之以教师的总结、点评、答疑,属于互动式教学的一种。基于哲学维度的“翻转式”互动教学依据哲学对人的本体论规定,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施过程是以选择、演讲、评价的方式进行,分别对应“思考、准备、领悟”3个阶段。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2022届研究生班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为例,对“翻转式”互动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维度 研究生教育 “翻转式”互动教学 中国哲学方法论”课程
下载PDF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中、西视野论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炽成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36-43,193,共8页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以西释中法是最典型、最正宗的方法。冯友兰运用它对公孙龙子、朱熹等人的哲学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胡适等也是运用此法的代表。不能否认这种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任何用以西释中模式写出来的中国哲学史,都难免...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以西释中法是最典型、最正宗的方法。冯友兰运用它对公孙龙子、朱熹等人的哲学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胡适等也是运用此法的代表。不能否认这种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任何用以西释中模式写出来的中国哲学史,都难免成见。在这些成见之观照下,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色便难免隐而不现。以西方哲学作为标准、尺度来衡量中国哲学,越接近它的中国内容就越像哲学;离它越远的中国内容,就越不像哲学;越没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就越像哲学。面对中国的崛起,以西释中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果要把中国的学术产品(包括哲学产品)贡献给世界,继续走以西释中之路似乎难以达到这个目标。相反,走以中评西或以中应西之路更合适。在以中评西的视野下,中国哲学自身的价值方可凸显,它的吸引力方可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 以西释中 以中评西 冯友兰 梁漱溟
下载PDF
“接着讲”——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秀昌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接着讲”是冯友兰对自己研究中国哲学史、创立新理学的经验总结 ,也是他对前期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的升华 ;它既是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也是一种哲学创新的方法。冯友兰所倡导的“接着讲”的态度和精神、原则和方法 ,已成为学术界... “接着讲”是冯友兰对自己研究中国哲学史、创立新理学的经验总结 ,也是他对前期研究中国哲学史方法的升华 ;它既是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也是一种哲学创新的方法。冯友兰所倡导的“接着讲”的态度和精神、原则和方法 ,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充分显示出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接着讲" "照着讲" 中国哲学方法
下载PDF
试论30年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秀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6,共9页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方法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秀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提出、确立、深化、拓展和综合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由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所形成的方法论系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 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提出、确立、深化、拓展和综合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由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所形成的方法论系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近现代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试图从方法论上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主义方法、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法打通,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启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冯友兰把历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相结合,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方法 中国哲学方法
下载PDF
逻辑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承贵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逻辑之为学术研究方法,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介绍逻辑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应用上,并表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从而形成一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性影响:第一,开掘了中国古... 逻辑之为学术研究方法,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介绍逻辑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应用上,并表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从而形成一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性影响:第一,开掘了中国古代思想中逻辑学的资源,促进了逻辑学史学科的建立;第二,揭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特点与缺点,从而把握着修正和发展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方向;第三,吸收应用了西方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推动着中国哲学思维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认知范式 形成 检讨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戴震“因言明道”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冰娥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9年第3期48-53,共6页
戴震"因言明道"的治经思想来源于清代经学思想与戴震本人的哲学思想。"因言明道"可解读为:"言"即是圣人所立之说,它包括字、词、名物、典章制度四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道"即是&qu... 戴震"因言明道"的治经思想来源于清代经学思想与戴震本人的哲学思想。"因言明道"可解读为:"言"即是圣人所立之说,它包括字、词、名物、典章制度四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道"即是"圣人"借其"言"所阐发的思想内容。"由言以明道"的展现过程需要满足"言"的语文学及历史学的解释等客观条件与解释者和"圣人""同心同情"的主观条件。"因言明道"思想对现今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表现为:"语文学、历史性及心之同然"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道 因言明道 中国哲学方法
下载PDF
方东美论中国哲学形上学的方法论反省
10
作者 杜保瑞 张雅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76,共9页
方东美对中国当代儒学的发展在形上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从哲学基本问题审视其理论可看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形上学义理形态所作的理解,是将为人处事的人生观普遍化为整体存在界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是既有超... 方东美对中国当代儒学的发展在形上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从哲学基本问题审视其理论可看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形上学义理形态所作的理解,是将为人处事的人生观普遍化为整体存在界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是既有超越维度又有普遍的内在义涵。儒家哲学以易传哲学为儒家形上学的理想形态,《论语》则是儒家哲学的境界哲学;在道家哲学中老子哲学的形上学表征为“体用相征”四个面向。但方东美的理论体系中没有明确言及工夫论哲学,即未能指向现实的实践领域,致使儒释道的同异辩证不易清晰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中国哲学方法 形上学 境界哲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答
11
作者 赵纪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8,共8页
这篇文章,是根据赵纪彬教授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六日,在中央党校讲课记录稿整理而成。因篇幅太长,略有删节。
关键词 唯物主义者 中国哲学方法 唯心主义者 哲学思想 阶级斗争 洪秀全 唯心论 毛主席 农民战争 政治斗争
下载PDF
再造“太极图”——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再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238,共7页
现今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建设面临着和宋明理学兴起前夜几乎同样的时代语境、时代课题,由此,一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坚持中国文化本色的中国哲学全新理论体系的开出成为当务之急。这种全新理论体系不仅首先要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方法论给予重... 现今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建设面临着和宋明理学兴起前夜几乎同样的时代语境、时代课题,由此,一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坚持中国文化本色的中国哲学全新理论体系的开出成为当务之急。这种全新理论体系不仅首先要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方法论给予重新反思,使"直觉式"方法与"工具式"方法在中国哲学中均予以确立,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即工夫即本体地最终使一种以"身"为本而非以"思"为本,体用并重、道体与器用兼综的中国本体论的理论图式得以生动展示。我们相信,惟有这一新"太极图"图式的真正推出,才能使中国哲学理论以一种"返本开新"的方式,在昂首走向现代世界的同时,真正实现向自己古老的而又充满活力的传统的历史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太极图” 中国哲学方法
下载PDF
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宗桂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1期11-20,共10页
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无论在社会结构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哲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客观地总结、理性地反思中国哲学研究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研究 现代新儒学 中国哲学方法 文化研究 人文精神 唯心主义 张岱年 现代新儒家 中国社会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欧阳询 《船山学刊》 2013年第4期179-180,共2页
2013年4月20至21日,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一百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 2013年4月20至21日,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一百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80篇。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创新、中国哲学史具体问题等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从多方面将中国哲学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现状 中国哲学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研究机构 武汉大学
下载PDF
从老子宇宙观谈中国哲学思维的模糊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幼田 《求索》 1986年第3期104-105,112,共3页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中,过去有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就是总想把一个本来就是模糊的概念解释清楚,而解释的手段不过是西方人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归纳和逻辑演绎方法。然而怀疑论者早就指出过这些手段的局限性,康德对理性问题的局限性也提...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中,过去有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就是总想把一个本来就是模糊的概念解释清楚,而解释的手段不过是西方人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归纳和逻辑演绎方法。然而怀疑论者早就指出过这些手段的局限性,康德对理性问题的局限性也提出过批判。我们不可能从所有的角度认识外部世界,这“角度”的含义包含几何的,也包含感觉的方式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本文拟从老子的宇宙观出发,谈谈中国哲学思维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宇宙观 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 万物 理性 直觉思维 经验归纳 本体 逻辑演绎 物质与精神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三次转向述评——以中国哲学通史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文华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4年第1期124-133,160,共11页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前身是内含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中的经学阐释方法,在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被“以西释中”所取代,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第一次转向;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中国化,“以马释中”成为主流,这是第二次重要的转向...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前身是内含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中的经学阐释方法,在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被“以西释中”所取代,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第一次转向;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中国化,“以马释中”成为主流,这是第二次重要的转向;在反思教条化、格式化、套子化的基础上,中国哲学史出现了“海阔天空我自飞”的多元化书写倾向,由“照着写”走向“写自己”,开始了方法论上的第三次转向。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应该遵循现代视域与原典的结合、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贯通等方法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推进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方法 “照着写” “写自己”
原文传递
论何瑭的二元论哲学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玉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11-14,共4页
何瑭,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曾任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使,其生平事迹《明史》、《明儒学案》均有记载。何瑭博学多才,对天文、算术、医学和音律都很有研究,然而最富有特色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何瑭哲学思想的突出特色是他的... 何瑭,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曾任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使,其生平事迹《明史》、《明儒学案》均有记载。何瑭博学多才,对天文、算术、医学和音律都很有研究,然而最富有特色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何瑭哲学思想的突出特色是他的阴阳二元论。他宣称“阳为神,阴为形”,阴阳并立,形神都是本原。何瑭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别具一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廷相 哲学思想 哲学 阴阳 一元论与二元论 《明儒学案》 《明史》 中国哲学方法 形神 唯物主义
下载PDF
老子关于心灵安顿的方法
18
作者 徐仪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1-241,共1页
《中国哲学视域下安顿心灵的方法及其意义》指出,中国哲学在论述心灵安顿问题之时,主要也是就如何解决心灵受到困扰时的情感问题,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老子关于安顿心灵的一些论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 《中国哲学视域下安顿心灵的方法及其意义》指出,中国哲学在论述心灵安顿问题之时,主要也是就如何解决心灵受到困扰时的情感问题,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老子关于安顿心灵的一些论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柔弱、谦下、退守的生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中国哲学视域下安顿心灵的方法及其意义》
下载PDF
哲学家张岱年
19
作者 侯艺兵 《中国大学教学》 1998年第4期40-40,共1页
哲学家张岱年1936年摄于北京(27岁)冬的阳光暖暖地晒进屋里,晒在张岱年身上,把老人一头白发衬得雪白。张岱年精神矍铄地坐在藤椅上,周围堆满了书,桌上、墙边、脚旁全是书,人仿佛坐在书堆里。窗台上几盆花翠绿艳红,营造了... 哲学家张岱年1936年摄于北京(27岁)冬的阳光暖暖地晒进屋里,晒在张岱年身上,把老人一头白发衬得雪白。张岱年精神矍铄地坐在藤椅上,周围堆满了书,桌上、墙边、脚旁全是书,人仿佛坐在书堆里。窗台上几盆花翠绿艳红,营造了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张岱年老人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中国哲学方法 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法思想 唯物论 逻辑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伦理学 主要研究领域
下载PDF
经史·文道·道器——在整全的文明视野中把握中国哲学的常与变
20
作者 龙涌霖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反映在中国哲学里即是常与变的辩证统一。问题在于,中国哲学的诸多变数难以在哲学史内部的连续性中得到解释,需在整全的文明视野中把握。具体分三个维度。一是经史:经是唐虞三代人、事、物构成的“经...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反映在中国哲学里即是常与变的辩证统一。问题在于,中国哲学的诸多变数难以在哲学史内部的连续性中得到解释,需在整全的文明视野中把握。具体分三个维度。一是经史:经是唐虞三代人、事、物构成的“经典世界”,史则是“历史世界”,在经的影响下展开而又不断将经置于时代问题中重新激活;经与史的互动关系,解释了中国哲学的变何以曲折复杂而又在常的方向中渐进。二是文道:经以载道,故自身又是文;文是文体、文风、载质、传承、文字等方面形成的“文献世界”,其丰富性客观上使经具备因时变通的延展力,从而打开中国哲学的创新空间。三是道器:文是载道之器的一种,而器之全体构成内含秩序的“生活世界”,其核心问题是时代资源的合理调配;即器观道,则经之所以为经,在于保存唐虞三代天下之治的成功经验,并塑造了深厚悠久的中国认同,而中国哲学的变之所以能维系经与常道,也在于能深刻回应每个时代关乎天下治乱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变 经史 文道 道器 中国哲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