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中、西视野论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炽成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36-43,193,共8页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以西释中法是最典型、最正宗的方法。冯友兰运用它对公孙龙子、朱熹等人的哲学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胡适等也是运用此法的代表。不能否认这种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任何用以西释中模式写出来的中国哲学史,都难免...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以西释中法是最典型、最正宗的方法。冯友兰运用它对公孙龙子、朱熹等人的哲学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胡适等也是运用此法的代表。不能否认这种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任何用以西释中模式写出来的中国哲学史,都难免成见。在这些成见之观照下,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色便难免隐而不现。以西方哲学作为标准、尺度来衡量中国哲学,越接近它的中国内容就越像哲学;离它越远的中国内容,就越不像哲学;越没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就越像哲学。面对中国的崛起,以西释中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如果要把中国的学术产品(包括哲学产品)贡献给世界,继续走以西释中之路似乎难以达到这个目标。相反,走以中评西或以中应西之路更合适。在以中评西的视野下,中国哲学自身的价值方可凸显,它的吸引力方可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 以西释中 以中评西 冯友兰 梁漱溟
下载PDF
逻辑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承贵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逻辑之为学术研究方法,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介绍逻辑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应用上,并表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从而形成一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性影响:第一,开掘了中国古... 逻辑之为学术研究方法,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介绍逻辑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应用上,并表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从而形成一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性影响:第一,开掘了中国古代思想中逻辑学的资源,促进了逻辑学史学科的建立;第二,揭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特点与缺点,从而把握着修正和发展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方向;第三,吸收应用了西方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推动着中国哲学思维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认知范式 形成 检讨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从老子宇宙观谈中国哲学思维的模糊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幼田 《求索》 1986年第3期104-105,112,共3页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中,过去有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就是总想把一个本来就是模糊的概念解释清楚,而解释的手段不过是西方人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归纳和逻辑演绎方法。然而怀疑论者早就指出过这些手段的局限性,康德对理性问题的局限性也提...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中,过去有一种错误的思考方法,就是总想把一个本来就是模糊的概念解释清楚,而解释的手段不过是西方人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归纳和逻辑演绎方法。然而怀疑论者早就指出过这些手段的局限性,康德对理性问题的局限性也提出过批判。我们不可能从所有的角度认识外部世界,这“角度”的含义包含几何的,也包含感觉的方式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本文拟从老子的宇宙观出发,谈谈中国哲学思维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宇宙观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 万物 理性 直觉思维 经验归纳 本体 逻辑演绎 物质与精神
下载PDF
唐君毅与印度哲学
4
作者 彭国翔 《哲学门》 CSSCI 2012年第1期185-217,共33页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自始即处在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的中国哲学自始即是一种比较哲学。但是,中国哲学传统现代发展的参照系除了西方哲学之外,还有印度哲学。20世纪以来,尽管印度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诠...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自始即处在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的中国哲学自始即是一种比较哲学。但是,中国哲学传统现代发展的参照系除了西方哲学之外,还有印度哲学。20世纪以来,尽管印度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诠释与重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远不如西方哲学那样深广,中国知识人中却已有关注印度哲学者。其中,唐君毅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但唐君毅与印度哲学的关系,以往学界一直没有探究。本文即是唐君毅与印度哲学的专论。本文的讨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唐君毅是透过哪些文献了解印度哲学的;其次,唐君毅讨论了印度哲学的哪些内容;第三,唐君毅是如何分析和说明印度哲学的;最后,对于“唐君毅与印度哲学”这一议题、特别是他探讨印度哲学的方式所具有的意义,本文将结合晚近学界有关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略陈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印度哲学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Later Greek Philosophy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5
作者 王晓朝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2年第3期19-30,共12页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later Greek philosophy. Using current European and American work as a reference poi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and gaps betwe...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holars hav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later Greek philosophy. Using current European and American work as a reference poi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and gaps between foreign and Chinese scholars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 the quest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Chinese scholars have, through long years of exploration, come up with independent opinions and solutions tha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ir European and Ameriean counterparts, and that they have a better grasp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Their work, however, clearly falls short with regard to historical source material. As far as methodology is concerned, there is a clear tendency towards convergence between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ir foreign colleag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 Greek philosophy boundari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later Greek philosophy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later Greek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ic world European and American academic wor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