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5
1
作者 柴文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哲学观,其中既 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又有具体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重新 解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有着... 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哲学观,其中既 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又有具体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重新 解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观 儒学 道家 佛学
下载PDF
论张岱年早期的中国哲学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
2
作者 柴文华 刘桃秀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21,共10页
张岱年建国前撰著的《中国哲学大纲》开创了问题史、范畴史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并在界定哲学、中国哲学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方法、研究方法、优长、缺失等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以《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的中国哲学观... 张岱年建国前撰著的《中国哲学大纲》开创了问题史、范畴史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并在界定哲学、中国哲学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方法、研究方法、优长、缺失等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以《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的中国哲学观和方法论,不论对于把握张岱年整个中国哲学观和方法论的动态发展还是整个中国哲学史学科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中国哲学观 方法论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逻辑脉络
3
作者 李淑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4,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逻辑脉络可循。大体而言...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逻辑脉络可循。大体而言,其逻辑脉络及其影响下的中国哲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结为情感依恋(认同)与整理"国故"——理性反思与文化调和——实践自觉与理论创新这一路线。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该逻辑脉络只是一种宏观描述,各阶段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及其中国哲学研究大多兼具上述特征,但在每一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及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哲学观 逻辑脉络 中国哲学建构
下载PDF
梁漱溟中国哲学观论略
4
作者 李淑敏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2期210-211,共2页
20世纪50年代之后,梁漱溟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仍延续了其之前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学术品格。这一时期梁漱溟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除坚持原有的原则与理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包括了中国哲学的本质... 20世纪50年代之后,梁漱溟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仍延续了其之前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学术品格。这一时期梁漱溟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除坚持原有的原则与理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包括了中国哲学的本质、核心问题、对中国哲学应有之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哲学体系之建构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哲学观 体系建构
下载PDF
从《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看白乐桑的中国哲学观——以教材当中的“CIVILISATION”文化版块为研究中心
5
作者 林许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4-90,共7页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他编著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包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智慧,折射出他与汉语言文化结缘的人生经历。这是一部堪称经典且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教材。其中"CIVILISATION"文化版块较剀切地解析了中国文化诸特征,...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他编著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包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智慧,折射出他与汉语言文化结缘的人生经历。这是一部堪称经典且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教材。其中"CIVILISATION"文化版块较剀切地解析了中国文化诸特征,同时也集中地展示了他的中国哲学观。后者具体表现于三个方面:一,阐述了"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观;二,揭示了"经世致用"为旨归的先秦诸家价值观;三,解读了"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这部教材是白乐桑向外国汉语学习者介绍中国语言文化的平台。反观之,也是学界研究白氏中国哲学观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乐桑 《汉语语言文字启蒙》 中国哲学观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三大文化思潮中国哲学观比较
6
作者 李淑敏 《求索》 CSSCI 201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因此,单一去评判某一思潮的中国哲学观是片面的。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为背景,将三大思潮的中国哲学观进行比较综合,阐明其中国哲学观的特质及其历史价值,以期对当今文化多元时代背景下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30年代 文化思潮 中国哲学观
原文传递
具体之学·为己之学·之间之学--一种新的中国式的哲学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再林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与西方传统的立足于"思"的哲学观不同,真正的中国式的哲学观应以"身"为其立足点,并为我们展现出迥然异趣的三个面相。它是从现实出发的"具体之学",而非从意识出发的"抽象之学",是从身行出发的&... 与西方传统的立足于"思"的哲学观不同,真正的中国式的哲学观应以"身"为其立足点,并为我们展现出迥然异趣的三个面相。它是从现实出发的"具体之学",而非从意识出发的"抽象之学",是从身行出发的"为己之学",而非从言说出发的"为人之学";是从行止出发的"之间之学",而非从思辨出发的"分辨之学"。在人类哲学业已步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今天,对上述中国哲学观念的重新开显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其既体现了一种向更为"原生态"的人类哲学形态的历史回归,又作为对人类现代哲学中愈鹜愈远的诸如"本质主义"、"文本主义"、"极端主义"等等取向的纠偏,而为我们指出了未来人类哲学理想重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的哲学观 具体之学 为己之学 之间之学
下载PDF
从《我的『七零』印迹》看白乐桑的中国哲学观
8
作者 林许洋 《探求》 2019年第6期98-103,共6页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其汉语教学充满了中国哲学智慧。研究其与汉语结缘的人生与教学经历,《我的"七零"印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此书清晰勾勒出白乐桑的哲学轨迹,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他与中国哲学的结缘;第二...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其汉语教学充满了中国哲学智慧。研究其与汉语结缘的人生与教学经历,《我的"七零"印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此书清晰勾勒出白乐桑的哲学轨迹,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他与中国哲学的结缘;第二,他对中国哲学的深层次学习;第三,他对中国哲学的化用。概括而言,白乐桑的《我的"七零"印迹》是其追忆留学中国的故事汇集,也是探析其中国哲学观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乐桑 《我的"七零"印迹》 中国哲学观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一个面相--从牟宗三、劳思光看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翔海 卢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21,共6页
作为学术大家,牟宗三和劳思光以其学术成就从一个方面代表了20世纪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达到的理论高度。两人在解构"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而以符合中国哲学之"自性"的方式诠释中国哲学这一理论关节点上保持了高... 作为学术大家,牟宗三和劳思光以其学术成就从一个方面代表了20世纪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达到的理论高度。两人在解构"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而以符合中国哲学之"自性"的方式诠释中国哲学这一理论关节点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他们所揭示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与以知识论为主流的西方哲学之间表现出了相当的差异,而与以"天人之学"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传统之间保持了明显的正向联系。牟宗三和劳思光所分别代表的"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哲学史书写方法对于面向未来"重写中国哲学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研究构成了20世纪中国哲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劳思光 中国哲学观 中国哲学的特质 方法论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牟宗三“中国哲学”观论略
10
作者 李淑敏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6期212-213,共2页
20世纪下半叶,在其前期对中国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知性哲学的基础上,牟宗三开始重新疏解中国哲学,力图疏通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大动脉,并借助于西方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重建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相较于早期的中国哲学研究,这... 20世纪下半叶,在其前期对中国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知性哲学的基础上,牟宗三开始重新疏解中国哲学,力图疏通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大动脉,并借助于西方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重建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相较于早期的中国哲学研究,这一时期其"中国哲学观"呈现出更多的现代性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中国哲学观 道德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及其鉴赏方法
11
作者 陈刚 《艺术评鉴》 2023年第7期45-48,共4页
中国画具有东方文化蕴含的特殊艺术魅力,它在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后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外现”。写意精神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这种精神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观,是传统文化的内容、精神与画... 中国画具有东方文化蕴含的特殊艺术魅力,它在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后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外现”。写意精神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这种精神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观,是传统文化的内容、精神与画家思想深度融合后的产物。“写意”之下,绘画不再拘泥于“似与不似”,而在于“意重于形”。这种绘画风格经历史积淀和传承后,现已逐步稳定,并表现出了较高的审美和鉴赏价值。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写意的概念,阐述了中国画蕴含的写意精神,最后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对中国画的鉴赏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写意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观
下载PDF
中国现代哲学观的缘起
12
作者 黄前程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1-64,共4页
中国现代哲学观的缘起,探讨的是中国哲学观发生现代转化时所依的背景、根据、契机、条件等情况。中国学术现代化的发端,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观缘起的学术背景;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之初,也是中国现代哲学观的缘起之时。严复的西学译介是中国... 中国现代哲学观的缘起,探讨的是中国哲学观发生现代转化时所依的背景、根据、契机、条件等情况。中国学术现代化的发端,构成了中国现代哲学观缘起的学术背景;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之初,也是中国现代哲学观的缘起之时。严复的西学译介是中国现代哲学观荫生的一大学术渊薮。"义理之学"及其与西方哲学的交流,是中国现代哲学观缘起的历史根芽。"哲学"一词在中国的通行助推了中国现代哲学观的发轫,也是中国现代哲学观开始兴起的一个标志。哲学学科在中国的设置是促成中国现代哲学观扎根生长的一个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观 哲学学科
原文传递
论金忠烈的中国传统哲学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澜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金忠烈是韩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是中国现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方东美的学生。金忠烈对中国传统哲学情有独钟,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勾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全幅图景,提炼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文主义特色,较为准确地... 金忠烈是韩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是中国现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方东美的学生。金忠烈对中国传统哲学情有独钟,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勾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全幅图景,提炼出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文主义特色,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为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有助于推进中国哲学的国际化传播,为不同国度的人士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重要窗口。当然,他的中国传统哲学观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失或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忠烈 中国传统哲学观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20世纪50~60年代马一浮“中国哲学”观论略
14
作者 李淑敏 《学园》 2012年第23期24-24,共1页
马一浮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精通理学、佛学、诗学,其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以其中国哲学观为核心的。学术界对于马一浮的研究多集中在其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中国哲学思想,而对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相关研究... 马一浮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精通理学、佛学、诗学,其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以其中国哲学观为核心的。学术界对于马一浮的研究多集中在其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中国哲学思想,而对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主要分析马一浮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哲学观,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求马一浮“中国哲学”观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60年代 马一浮 中国哲学观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历史维度
15
作者 柴文华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51-351,共1页
该著旨在展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发展演化历程,同时也涉及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另外,由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以哲学观、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观为基础的,由此作者也把每位中国哲学史家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观作为叙述... 该著旨在展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发展演化历程,同时也涉及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另外,由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以哲学观、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观为基础的,由此作者也把每位中国哲学史家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观作为叙述的重要内容。全书共分“绪论”及4章内容,分别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萌芽”“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自觉”“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化”“我国港台学者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哲学史观 中国哲学观 哲学史家 马克思主义化 历史维度 演化历程
原文传递
宗白华“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16
作者 张国栋 《艺术家》 2021年第5期152-152,共1页
《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于1906年在德国出版,标志着艺术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宗白华是我国在当时的国际艺术学独立运动浪潮中最先做出应答的学者。“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整体价值观念,在审美境界上贯穿整个中国文化背景。我们从中国... 《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于1906年在德国出版,标志着艺术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宗白华是我国在当时的国际艺术学独立运动浪潮中最先做出应答的学者。“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整体价值观念,在审美境界上贯穿整个中国文化背景。我们从中国绘画中谈这一思想,是因为中国哲学观中提出了“天人合一”是沟通中国的文化和美术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观 宗白华 中国文化背景 审美境界 独立运动 价值观念
下载PDF
The Global Contribu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Aesthetics
17
作者 GU Zu-zh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657-668,共12页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Aesthetics, as an important Other from the West, has made global contributions which are of major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theoretical building. Most Western schol...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Aesthetics, as an important Other from the West, has made global contributions which are of major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theoretical building. Most Western scholars and some modem Chinese scholars so far have fail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se critical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ound the global contributions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ree ways. One is Laozi's interpretative mode of grandeur, another is Zhuangzi's notion of mutual generative aesthetics and the other Mencius's view of philosophical beau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retative mode conceptual system the mutual generation of trinity and plurality philosophicalbeauty
下载PDF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Contemporariness: a common field for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被引量:1
18
作者 Huang Yushu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76-188,共13页
If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an displaying the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n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is term means. Contemporariness is not a purely historical ... If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an displaying the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n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is term means. Contemporariness is not a purely historical concept but one from historical philosophy. It differs from both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occurring and being present simultaneously with our immediate existing. Si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represents the unfolding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its contemporariness, this means that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occurs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ottr immediate existing and is moreover present simultaneously with contemporary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y. This provides the common ground that makes dialogue between them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i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no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simultaneous occurring co-presence common ground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Convergence of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reflections on a meta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for innov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被引量:1
19
作者 Zhou Kezhe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89-200,共12页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at should be embodied in a new philosophy and the necessary academic character determined by the spirit of th...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at should be embodied in a new philosophy and the necessary academic character determined by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t mean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hilosophy that returns to primitive philosophy in terms of research scope, follows the example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terms of research approach, and inherits and develops previous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 This new philosophy centered on the spirit of harmony is termed "post-modern Marxist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views of philosophy return toprimitive philosophy spirit of harmon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