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语境下国家身份建构的人际语用研究——以“CGTN”哔哩哔哩账号为例
1
作者 王雪莹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264-270,共7页
本研究基于人际语用学视域下身份建构的社会建构主义原则、交互原则、站位原则和指示原则,以“CGTN”哔哩哔哩账号发布的相关视频为语料,定性分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身份建构。研究发现,“CGTN”哔哩哔哩账号相关视频通过主动展现、... 本研究基于人际语用学视域下身份建构的社会建构主义原则、交互原则、站位原则和指示原则,以“CGTN”哔哩哔哩账号发布的相关视频为语料,定性分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国家身份建构。研究发现,“CGTN”哔哩哔哩账号相关视频通过主动展现、关注外部、互动交流,并在话语中建立“真实/虚假”“相似/差异”交互关系对,进行趋同或趋异站位、标识身份、呈现身份类属等方式从多方面建构多元的中国国家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语用学 新媒体语境 身份建构 中国国家身份 “CGTN”哔哩哔哩账号
下载PDF
美国取消我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鹏 赵硕刚 《发展研究》 2020年第6期15-18,共4页
2020年2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修改了反补贴调查标准,并将大批新兴经济体排除在发展中国家名单之外,旨在削弱中国等新兴大国的贸易优势,扭转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取消我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将进一步加大双边贸易风险,我国应坚持底线思维... 2020年2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修改了反补贴调查标准,并将大批新兴经济体排除在发展中国家名单之外,旨在削弱中国等新兴大国的贸易优势,扭转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取消我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将进一步加大双边贸易风险,我国应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一方面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补贴的适用范围,打赢与美国的反补贴“官司”,另一方面要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在WTO框架下制定公平合理的发展中国家身份标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身份 中美贸易
下载PDF
论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基于结构-单元模式的研究
3
作者 王存刚 王瑞领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3,共10页
结构-单元模式的国家身份理论是体系理论。它既重视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又考虑了国际体系的构成单元对国家身份的塑造。在将这一模式用于解释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平、发展等国际体系层次的... 结构-单元模式的国家身份理论是体系理论。它既重视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又考虑了国际体系的构成单元对国家身份的塑造。在将这一模式用于解释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平、发展等国际体系层次的文化结构,有助于塑造中国合作型的战略文化。而抱持这一战略文化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可以破除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上升的陈旧理念,可以破解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时,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实践也已引起了中国观念的深刻变化。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则是这些变化的国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身份理论 中国国家身份 负责任大国 结构-单元模式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中国外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成付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国家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对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提出质疑。本文从认同理论出发,阐述身份认同,即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适合中国的不同身份,以谋取国际社会对...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国家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对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提出质疑。本文从认同理论出发,阐述身份认同,即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适合中国的不同身份,以谋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发展中国身份 中国外交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身份应该谁说了算
5
作者 冯维江 《中国外汇》 2020年第7期20-21,共2页
2020年2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修订《反补贴法》中有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认定标准,即日起生效。其实,美国早有改变WTO发展中国家地位标准的要求。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就把这件事列上核心议程。2017年12月,WTO布宜诺斯... 2020年2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修订《反补贴法》中有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认定标准,即日起生效。其实,美国早有改变WTO发展中国家地位标准的要求。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就把这件事列上核心议程。2017年12月,WTO布宜诺斯艾利斯部长级会议上,美国代表便酝酿推动WTO改革的提案。2019年2月18日,美国以理事会决议草案形式提交了WTO修改特殊与差别(S&D)待遇条款仅适用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倡议。由于中国、印度等成员国反对,这个提议未获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不发达国家 反补贴法 WTO 特朗普 决议草案 发展中国身份 认定标准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原文传递
加入WTO若干问题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凯 《南方经济》 2000年第6期61-63,共3页
本文首先分析“入世”带来的利弊的实质 ;其次 ,笔者主张把产业保护的对象确定为幼稚产业而不是民族产业 ;再次 ,对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过程中政府的应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国 入世 产业保护 发展中国身份问题 政府
下载PDF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述评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超 《国际关系研究》 2013年第4期61-68,共8页
本文围绕"要不要参与"、"以什么身份参与"和"如何参与"三个问题,评述了中外学者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多数学者已基本认同中国必须参与全球治理,只是在参与的程度和重点上还存在分歧:一部分... 本文围绕"要不要参与"、"以什么身份参与"和"如何参与"三个问题,评述了中外学者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多数学者已基本认同中国必须参与全球治理,只是在参与的程度和重点上还存在分歧:一部分学者强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点在国内;一部分学者主张中国要更大程度地在国际层面争夺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但他们都普遍强调,中国应坚持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现状国"、建设者的定位,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属性,并且认同中国应以加大国际公共品提供、联合金砖国家和培育公民社会作为具体抓手,以承担与中国自身实力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为原则来参与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治理 发展中国身份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文传递
新一轮世贸组织特殊和差别待遇之争及其前景 被引量:5
8
作者 柯静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34,67,共10页
世贸组织中特殊和差别待遇(S&DT)概念自诞生以来,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始终围绕其内涵、范围及实现方式存在严重分歧。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美国政府总体对华战略转变,S&DT之争进一步激化。新一轮争论由美国为首的发... 世贸组织中特殊和差别待遇(S&DT)概念自诞生以来,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始终围绕其内涵、范围及实现方式存在严重分歧。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美国政府总体对华战略转变,S&DT之争进一步激化。新一轮争论由美国为首的发达成员率先挑起,向发展中成员适用S&DT的资格条件发起全面挑战,矛盾焦点和斗争进程呈现出不同于此前的复杂性、针对性和紧迫性。未来S&DT如何演进,主要取决于世贸组织各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利益认知和互动方式。鉴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特别是中美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未来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S&DT回旋空间可能会逐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和差别待遇 发展中国身份 世界经济 世贸组织
原文传递
With the dragon as a foil: American imagining of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9
作者 Wang Lix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98-112,共15页
Throughout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to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China was invariably "the other" contrasted with the US in the latter's imagination. Imagining this "other" reflected the fears, aspira... Throughout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to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China was invariably "the other" contrasted with the US in the latter's imagination. Imagining this "other" reflected the fears, aspirations and yearnings of Americans, and helped define American identity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worl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t was a w^iy for the US to reflect on and conceive of itself, and was therefore profoundly autobiographical. Americans should give up their manner of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ing Chin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ir own values and interests and obtai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feelings, desire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so as to lay a sound emo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identity image of China OTHER MISSIONA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