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台站勘选方法探讨——以文山和曲靖地区为例
1
作者 毕树伟 张光顺 +5 位作者 高洋 台梓含 黎朕灵 邓存华 李圣 字承柱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20,共11页
地震监测台站勘选的合理性是决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台站功能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的勘选要求,对云南文山、曲靖地区24个意向台站进行实地勘选,梳理总结了宽频... 地震监测台站勘选的合理性是决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台站功能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的勘选要求,对云南文山、曲靖地区24个意向台站进行实地勘选,梳理总结了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勘选的重要环节,可划分为室内资料收集、台址图勘、野外踏勘确定意向台址、场地协商及租地意向书签订、室内勘选资料整理5个阶段,其中台址图勘对野外踏勘确定意向台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意向台站勘选的工作效率。以CD151意向台站勘选为例,详细论述了5个阶段的工作方法;同时以4个意向台站噪声水平测试分析验证勘选方法的可行性,勘选的意向台站均符合Ⅰ级台基背景噪声水平,满足按照Ⅲ级地噪声台站勘选的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本研究对宽频带地震监测台站勘选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宽频带地震监测 意向台站勘选 工作方法 台址图勘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流动观测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丽莉 杨微 +2 位作者 葛洪魁 袁松湧 欧阳飚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3期16-21,共6页
地震科学台阵是由一定数量的地震仪组成,并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布设成一定几何形状的地震观测系统。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探测能力的提高,大规模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将成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 地震科学台阵是由一定数量的地震仪组成,并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布设成一定几何形状的地震观测系统。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探测能力的提高,大规模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将成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开展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现状以及差距,并针对我国目前流动地震观测技术,提出了要加强我国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深部结构探测成像的精度,增强对深部孕震环境和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水平,为社会防震减灾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 流动地震观测 深部结构探测 高分辨率台阵
下载PDF
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 被引量:47
3
作者 董树文 李廷栋 +8 位作者 陈宣华 高锐 吕庆田 石耀霖 黄大年 杨经绥 王学求 魏文博 陈群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25,共25页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单元大小为160km×160km,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多条超长深地震反射与折射剖面联合探测、宽频带地震与大地电磁剖面观测,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约6 160km,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中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在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矿集区三维'透明化'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揭示了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深部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专项部署了罗布莎、金川、南岭、庐枞和铜陵矿集区和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等12口大陆科学钻探实验与异常验证钻孔,在西藏罗布莎等地发现一系列深部地幔物质,在南岭于都-赣县和安徽庐枞矿集区发现深部厚大矿体、矿化异常和重要矿化线索。专项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的地应力监测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水平,深化了地震与地质灾害链成因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专项开展的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综合研究,加深了对中国中生代以来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专项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超深科学钻探钻机,在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成功研制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系统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软硬件系统。专项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中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测问题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基地,为组织实施中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部探测已经成为我国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深部探测 地壳结构 深部过程 地震反射 大地电磁 科学钻探 地应力监测
下载PDF
核查台阵、美国台阵与科学探测台阵现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爽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第12期24-33,共10页
台阵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因而在各自科学研究和地震探测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正在运行的核查台阵(Seismic array)、美国台阵(USArray)以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China array)的情况,在此详细解释核查小孔径地震台阵与... 台阵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因而在各自科学研究和地震探测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正在运行的核查台阵(Seismic array)、美国台阵(USArray)以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China array)的情况,在此详细解释核查小孔径地震台阵与美国探测台阵、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查台阵 美国探测台阵 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
下载PDF
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揭晓
5
《中国科技奖励》 2017年第10期8-8,共1页
10月14日,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有14项研究获奖。其中,"探测地下构造的人工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深部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核心装备研发""高精度大深度广域电磁探测系统"获得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地震... 10月14日,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有14项研究获奖。其中,"探测地下构造的人工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深部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核心装备研发""高精度大深度广域电磁探测系统"获得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雷建设荣获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查 中国地震 科学技术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学技术创新 电磁探测 技术系统 深部资源
下载PDF
可变形生命探测机器人亮相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
6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第13期38-38,共1页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协作研发的可变形生命探测机器人作为全国地震科技创新成果亮相2017年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科技创新 生命探测 机器人 可变形 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科学
下载PDF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09
7
作者 董树文 李廷栋 +9 位作者 陈宣华 魏文博 高锐 吕庆田 杨经绥 王学求 陈群策 石耀霖 黄大年 周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84-3901,共18页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开展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含78种元...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开展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四条超长深地震反射剖面,部署了罗布莎、金川、腾冲、南岭、庐枞和铜陵等大陆科学钻探实验,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地应力监测;在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同时,专项还开展了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的综合研究.专项全面实施以来,已经完成约6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我国深部探测的进度,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专项实现了技术组合创新、技术进步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我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地壳/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探测空间组合的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若干各具地质特色的探测试验基地.专项实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为全面开展地壳探测工程的组织实施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深部探测 地壳结构 地震反射 大地电磁 科学钻探 地应力监测
下载PDF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与国际同步 被引量:21
8
作者 董树文 李廷栋 +9 位作者 高锐 吕庆田 魏文博 杨经绥 王学求 陈群策 石耀霖 黄大年 陈宣华 周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3,共17页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成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完成了6000km深地震反射剖面,使我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建立了全国大地...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成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完成了6000km深地震反射剖面,使我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建立了全国大地电磁参数网和地球化学基准网,实施的6口科学钻探获得重要发现,实现矿集区立体探测,关键地区地应力监测、岩石圈动力学模拟、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探测仪器装备研制取得重要突破。专项被认为是我国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标志性重大地学计划,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有经济社会意义巨大创新价值,在大科学计划组织实施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奠定了坚实基础。专项被两院院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与国际同步",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的特别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深部探测(SinoProbe) 地壳结构 地震反射 大地电磁 矿集区立体探测 科学钻探 地球化学基准网 地应力测量 地球动力学模拟 探测仪器装备研制 特别进展
下载PDF
陈志强先生对中国地磁台网建设的卓越贡献
9
作者 周锦屏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陈志强先生(1904~1989)是地磁学家,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磁研究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与的几处地磁台站观测记... 陈志强先生(1904~1989)是地磁学家,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磁研究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与的几处地磁台站观测记录以及多处野外地磁测量,为编制首幅中国地磁图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磁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参与制定了中国地磁台网建设和野外测量的远景规划,主持、参与了6个地磁基准台的建设。他以深厚的数理功底和对地磁学的深刻了解,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实际的、系统的地磁台建设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地磁台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 地磁台网 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家地震 研究员 地磁测量 观测记录 地磁台站
下载PDF
泰安台2004年和2005年印尼特大地震钻孔应变观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厚明 卢双苓 韩守琪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5年第2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泰安地区 应变观测报告 地震 地球物理研究所 钻孔 印尼 地震台站 中国科学 国家地震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林律师捐地产 翁所长建台站
11
作者 高继宗 《防灾博览》 2004年第4期32-32,共1页
在地震工作者中,无人不知我国的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鹫峰地震台;无人不晓主持鹫峰地震台工作的是李善邦先生.对于鹫峰地震台的筹建人,我国现代地震科学的开拓者翁文灏先生则知者不多,对于捐献鹫峰台址地产的林行规律师,知者更是寥寥无几.
关键词 地震 台站 地震工作者 地震科学 地震观测 所长 地产 先生 中国 行规
下载PDF
我国地震行业70年的奋斗历程
12
《防灾博览》 2019年第5期12-19,共8页
1949-2019 1949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包括地震工作部分)由军管会接管1950西藏察隅、墨脱发生8.6级地震1953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委员1954建立新中国第一批地震台站1956《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 1949-2019 1949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包括地震工作部分)由军管会接管1950西藏察隅、墨脱发生8.6级地震1953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委员1954建立新中国第一批地震台站1956《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提出"中国地震活动性及其灾害防御的研究"范文澜主编第一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台站 中央地质调查所 地震行业 中国科学 修正草案 灾害防御 地震资料
下载PDF
参加国际宇航科学院大会总结
13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15年第2期21-21,共1页
应国际宇航科学院邀请,2015年10月8~13日由中国地震局王剑及地壳应力研究所申旭辉和黄建平组成的空间对地相关项目代表团一行3人访问以色列,参加2016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大会,交流中国地震局承担的2个国际宇航科学院项目进展情况,了... 应国际宇航科学院邀请,2015年10月8~13日由中国地震局王剑及地壳应力研究所申旭辉和黄建平组成的空间对地相关项目代表团一行3人访问以色列,参加2016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大会,交流中国地震局承担的2个国际宇航科学院项目进展情况,了解欧空局等其他组织和国家的空间探测现状和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宇航 国际 中国地震 空间探测 地壳应力 以色列 代表团
下载PDF
高台台2008年汶川大地震钻孔应变观测报告
14
作者 刘鸿斌 李东生 丁宏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一、台站简介1.台站位置及台站属性高台基准地震台,在甘肃省张掖地区高台县境内,距县城6km。台站海拔高程1341m,岩性为花岗岩。该台1965年建台,台站类别为国家一类台。台站附近人烟稀少,在测震基本台站中,是背景干扰最小的台,也是中国... 一、台站简介1.台站位置及台站属性高台基准地震台,在甘肃省张掖地区高台县境内,距县城6km。台站海拔高程1341m,岩性为花岗岩。该台1965年建台,台站类别为国家一类台。台站附近人烟稀少,在测震基本台站中,是背景干扰最小的台,也是中国地震局地震基本台网中的第一类基本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仪 高台 花岗岩 地震 地球物理研究 台站 差应变 四分量 观测曲线 中国科学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将建地震观测站
15
《防灾博览》 2006年第2期46-46,共1页
中国将在东海大陆架建立固定式的海洋地震观测站,这一地震观测站将建在上海以东200公里的位置。据初步设计,将钻一口300米深井,把各类监测仪器放在井底,同时考虑建一个固定式的综合平台。据介绍,中国目前尚未建立海洋地震科学观测... 中国将在东海大陆架建立固定式的海洋地震观测站,这一地震观测站将建在上海以东200公里的位置。据初步设计,将钻一口300米深井,把各类监测仪器放在井底,同时考虑建一个固定式的综合平台。据介绍,中国目前尚未建立海洋地震科学观测与试验台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陆架 海洋地震 观测站 初步设计 监测仪器 综合平台 科学观测 固定式 中国 台站
下载PDF
厦门、漳州、泉州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完成论证
16
作者 龙清风 苏旭耀 《福建地震》 2002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城市直下型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活断层探测 中国地震 技术工作组 技术方案 目标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评审会
下载PDF
我国步入深部探测大国行列
17
《地质装备》 2012年第4期4-5,共2页
【本刊讯】2012年6月10日,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在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南段)探测实验项目野外采集数据验收专家评审会上表示,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6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超... 【本刊讯】2012年6月10日,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在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南段)探测实验项目野外采集数据验收专家评审会上表示,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6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超过我国过去50年同类工作量的总和,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人深地震反射剖面上万公里大国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探测 地震反射剖面 中国地质科学 野外采集数据 实验项目 科学 评审会 副院长
下载PDF
技术先行的科学搜救
18
作者 杨杨 《新知客》 2008年第7期56-60,共5页
俄罗斯救援队来到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区10号宿舍楼前。地震发生后,这栋楼塌陷了一层,原来的一楼已成了地下室。他们收到当地居民提供的线索,这里有两处有幸存者。5月17日16时10分,救援队员开始执行定点搜索。
关键词 救援队 科学施救 生命探测 消防队员 搜救犬 国际救援 应急救援 建筑物倒塌 中国地震 清晰合理
下载PDF
在太空探测地震行踪的张衡一号
19
作者 林宽雨 《初中生之友》 2023年第25期14-16,共3页
公元132年,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开创了世界地震监测的先河。1800多年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卫星在太空中继续开展地震监测。这颗卫星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它的秘密。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太空探测 地动仪 中国古代科学 张衡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 自主研制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南缘远震S波分裂:对地壳上地幔复杂变形的启示
20
作者 zhouchuan huang liangshu wang +10 位作者 mingjie xu zhifeng ding yan wu pan wang ning mi dayong yu hua li 曹旭(译) 韩青(译) 黄周传(校) 吴何珍(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6年第5期443-456,共14页
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地区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站(C h in A ra y )一期3 0 0 多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到的X K S 波形(包括SKS,S K K S, PKS)进行了 S 波分裂分析.X K S 分裂结果最主要的特征是快波偏振方向(φ) 在26-27&... 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地区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站(C h in A ra y )一期3 0 0 多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到的X K S 波形(包括SKS,S K K S, PKS)进行了 S 波分裂分析.X K S 分裂结果最主要的特征是快波偏振方向(φ) 在26-27°N 附近,从北部的近N -S 向突变为南部的近E-W 向.研究区西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附近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岩石层左旋剪切变形下发育的各向异性.26°N 以南地区,快波分裂方向以E-W 向为主,与中上地壳最大张应力的方向一致,表明云南地区整个岩石层都可能处于纯剪切变形环境.但是该区岩石层厚度不足80k m ,产生的X K S 分裂快慢波时差(〈0.7s)仅能解释部分观测值(0.9-1.5s) .因此,软流层中的各向异性对于该地区的S 波分裂结果(快波偏振方向为N W -S E 和近E-W 向)可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N W - S E 向快波偏振方向可能反映了缅甸块体的俯冲及其随后撤退引起的上地幔流动造成的各向异性.另一方面,伴随着高原构造演化发生的从青藏高原向中国东部的软流层物质流动,以及由于绝对板块运动造成的软流层顶部的剪切作用,将产生快波方向为近E-W 向的各向异性.本研究结果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深度的变形特征及其差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尤其在研究青藏高原的构造抬升及其向东南缘的扩展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 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站 S波分裂 地震各向异性 岩石层耦合 软流层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