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鱼文化情结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宏 薛其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7-51,共5页
渔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产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古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借鱼来抒发隐逸情怀、阐述哲学玄思和畅谈生活感受,因而士大夫与鱼结成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 鱼文化 中国大夫 关系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士大夫“陶渊明情结”的十种境界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文 《湖湘论坛》 2007年第3期48-50,共3页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多封建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多封建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种不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士大夫 陶渊明情结 十种境界
下载PDF
《南京条约》与中国士大夫散论
3
作者 沈渭滨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42,共9页
《南京条约》与中国士大夫散论沈渭滨按照我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士大夫散论》一文中对“士大夫”一词的界定①,本文据此考察《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签订前后,中国士大夫作出的反应,作为前文的续篇,以探讨近代开端时期中国知识阶层对不... 《南京条约》与中国士大夫散论沈渭滨按照我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士大夫散论》一文中对“士大夫”一词的界定①,本文据此考察《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签订前后,中国士大夫作出的反应,作为前文的续篇,以探讨近代开端时期中国知识阶层对不平等条约的感知心路,寻求爱国反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条约》 中国大夫 新传统 反帝反封建 鸦片战争 反侵略斗争 革命传统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清王朝
下载PDF
禅宗对中国士大夫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越 《美术大观》 2010年第8期16-16,共1页
禅,在梵语中是“禅那”的音译简称,是沉思的意思,意在将散乱的心念集中,进行冥想。它起源于印度,相传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而默默不语,在场听众只有迦叶默然神会,微微一笑,于是佛祖便把这种伟大的佛法传给迦叶尊者。不需文... 禅,在梵语中是“禅那”的音译简称,是沉思的意思,意在将散乱的心念集中,进行冥想。它起源于印度,相传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而默默不语,在场听众只有迦叶默然神会,微微一笑,于是佛祖便把这种伟大的佛法传给迦叶尊者。不需文字,不屑语言,以心传心的方法便是禅宗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夫 禅宗 审美情趣 人生哲学 梵语 沉思 灵山 佛陀
下载PDF
藏书印与中国士大夫
5
作者 彭海斌 《图书馆》 1988年第5期57-61,共5页
一、文化遗存与符号根据文献和考古的发掘证明,印章早在商周时期即已萌芽。开始,它是作为交接凭信的一种手段。“印者,信也”,最初用于器物记名、封存财物,递送文书、殉葬等等方面。将印章蘸上印色盖于绢面或纸面,直到南北朝方始通行。... 一、文化遗存与符号根据文献和考古的发掘证明,印章早在商周时期即已萌芽。开始,它是作为交接凭信的一种手段。“印者,信也”,最初用于器物记名、封存财物,递送文书、殉葬等等方面。将印章蘸上印色盖于绢面或纸面,直到南北朝方始通行。唐宋以降,公私鉴藏图书字画;常用印章代鉴名,表信用、所有,同时也增加了原物的美感。故印章篆刻列于艺林。古代印章实物保存至今的并不多,我们要了解古代印章的内容,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艺术特征更主要的是从图书字画着手,藏书印作为一种古代文化遗存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印 中国大夫 中国古代士大夫 图书字画 文化遗存 印章 艺术特征 入世精神 心理特征 藏书家
下载PDF
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道德信念和人生取向
6
作者 周勃 达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5-50,共6页
在中国历史上,纯粹的文人是很少见的,读书与进士,文人与官僚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而优则仕”不仅是读书人奉行的人生信条,也是社会认可知识分子的人生动因和途径。文人的退隐,往往不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而是在“学不... 在中国历史上,纯粹的文人是很少见的,读书与进士,文人与官僚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而优则仕”不仅是读书人奉行的人生信条,也是社会认可知识分子的人生动因和途径。文人的退隐,往往不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而是在“学不优”或“仕难成”时,对“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反向的补充。对大多数“退隐”的文人说来,他们只不过是在仕途进取与人格完善(或人生取向)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罢了。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河之远,则忧其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念 中国历史 人格完善 孔子 血缘关系 孟子 不可分割 道德修养 道德责任感 中国大夫
下载PDF
论中国士大夫的不朽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97-100,共4页
论中国士大夫的不朽观杨建华人,是自然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人们都渴望生存,渴望不朽。这不仅是一种生理的本能,而且,还是人类精神面对暂存性生命所作的最为悲壮、最为惊心动魄的努力。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欲望、一种冲动。那就... 论中国士大夫的不朽观杨建华人,是自然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人们都渴望生存,渴望不朽。这不仅是一种生理的本能,而且,还是人类精神面对暂存性生命所作的最为悲壮、最为惊心动魄的努力。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欲望、一种冲动。那就是:对永恒的追求,对创造的渴望,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夫 价值观念 价值序列 价值理论 价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范宣子 人的现代化 灵魂不朽 功利观
下载PDF
试论甲午战争前后士大夫的中国观
8
作者 刘伟 《江汉学术》 1995年第5期38-44,共7页
甲午战争后,面临着中国的惨败,士大夫们在传统中国观念受到动摇的同时,开始从国家生存地位的角度认识到中国国势衰弱和必须改革自强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士大夫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自强变革主张:官僚型士大夫主张实行部分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 甲午战争后,面临着中国的惨败,士大夫们在传统中国观念受到动摇的同时,开始从国家生存地位的角度认识到中国国势衰弱和必须改革自强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士大夫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自强变革主张:官僚型士大夫主张实行部分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激进型士大夫主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而介于二者之间的普通型士大夫则更多地提出兴办实业、广育人才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争 中国大夫 维新变法
下载PDF
日本汉学研究的新方向——评《对中国士大夫阶级和地方社会的关系的综合研究》
9
作者 J·A·福格尔 王薇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5年第12期37-42,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一向是日本编纂中国史的主要方法,人们可通过表明生产方式发展阶段的各个时期来指出中国社会的特征。但是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却不可能单纯地由生产方式所产生。早在五十年代初,仁井田即声称,中国封建时代的特征就是中国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一向是日本编纂中国史的主要方法,人们可通过表明生产方式发展阶段的各个时期来指出中国社会的特征。但是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却不可能单纯地由生产方式所产生。早在五十年代初,仁井田即声称,中国封建时代的特征就是中国历史本身的同一反复。但这个观点在理论上并未增加什么新的内容,一些研究著作对此也持有异议。日本各大学的汉学研究者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共同撰写了本书,共收有十五篇论文,著名史学家谷川道雄为本书写了序言。谷川道雄认为,士大夫作为一个史学范畴,早在东周便已形成。谷川并不侧重研究地方士大夫的阶级出身与对庶民的压迫手段,而是试图说明这个士大夫集团的根源。统治阶级依靠封建主的分封土地的产物为生,土地为宗教仪式和军事征伐所需的物品提供经济基础。统治阶级享有特权,同时还负责管理整个社会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研究 中国大夫 研究著作 五十年代 道雄 中国历史 著名史学家 士伍 综合研究 宗教仪式
下载PDF
浅论李白式中国士大夫的仕隐矛盾——以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为例
10
作者 谭雅心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3期67-70,共4页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中,若要发挥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价值,仕宦之路是中国士大夫的不二选择,理想意志也因此与进退仕隐相联系。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抑、时代的鲜血和玄学的兴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广泛地思考仕隐冲突的问题,此后...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中,若要发挥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价值,仕宦之路是中国士大夫的不二选择,理想意志也因此与进退仕隐相联系。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抑、时代的鲜血和玄学的兴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广泛地思考仕隐冲突的问题,此后,仕隐矛盾成为中国士大夫共同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隐矛盾 中国大夫 主流价值观 李白 仕宦 魏晋时期
下载PDF
明清士大夫与琉球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必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5,共7页
明清时期 ,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 ,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 ,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 ,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 ,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 明清时期 ,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 ,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 ,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 ,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 ,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 ,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中国大夫 中琉关系
下载PDF
亦空亦有的佛教世界观与亦僧亦俗的中国文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志祥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佛教世界观 中国文化 "缘起论" 中国大夫
下载PDF
晚清旅日士大夫的日本妇女印象
13
作者 张光华 侯德仁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7-61,共5页
晚清时期,中国士大夫留下数量众多的日本游记。在他们笔下,日本妇女社会生活与中国相比呈现出巨大差异。她们出入公共场所,热衷于社会交往;婚姻基本自主,婚俗崇简务实;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成为生产领域的重要力量。妓女职业虽夹杂一... 晚清时期,中国士大夫留下数量众多的日本游记。在他们笔下,日本妇女社会生活与中国相比呈现出巨大差异。她们出入公共场所,热衷于社会交往;婚姻基本自主,婚俗崇简务实;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成为生产领域的重要力量。妓女职业虽夹杂一些庸俗下流的东西,但已从中蜕变出近代意义上的娱乐业。所有这些,均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日本的近代化历程。而中国士大夫并没有认识到上述变化的真正意义。对他们来说,从这些方面学习日本无疑是一种触及灵魂的痛苦。这也预示着中国的近代化,仍然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国大夫 日本妇女生活 近代化
下载PDF
浅近入理 理趣盎然——简评《禅宗与中国文化》
14
作者 胡道静 《中国图书评论》 1987年第2期54-59,共6页
禅宗是佛教中的一个宗派,是佛祖嫡传的一个教系,它胚胎成长在印度,却开花结果在我国。它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学和道家延伸的玄学结合起来,在一千几百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渗透到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各类生活里面,影响非常广泛。正如... 禅宗是佛教中的一个宗派,是佛祖嫡传的一个教系,它胚胎成长在印度,却开花结果在我国。它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学和道家延伸的玄学结合起来,在一千几百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渗透到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各类生活里面,影响非常广泛。正如本书作者葛兆光同志在书中所作的既风趣生动,又恰如其分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大夫 佛教研究 印度 玄学 道家 儒学 外来文化 禅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把中华民族凝聚起来的?
15
作者 陈文兴 《创造》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国土曾经达1000万平方千米以上,人口一度占世界四分之一,科技长期领先,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国家。但近代以来的一段时间,面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国军队的抵抗连连受挫,普通人民的反抗无济于事,中国...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国土曾经达1000万平方千米以上,人口一度占世界四分之一,科技长期领先,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国家。但近代以来的一段时间,面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国军队的抵抗连连受挫,普通人民的反抗无济于事,中国政府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国人民没有享受到西方传来的近现代科技的成果,却在被奴役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特别是历来被中国士大夫当成蕞尔小国的日本,竟然通过甲午中日战争逼我们割地赔款,订立城下之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夫 甲午中日战争 割地赔款 越陷越深 人民 坚船利炮 帝国主义 代理人
下载PDF
科举、禅宗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分期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中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思想史 科举制度 历史时期 禅宗 知识分子 中国大夫 兼济天下 自得其乐 九品中正制
下载PDF
鸦片战争时期的士大夫群体意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国强 《史林》 CSSCI 1990年第4期9-15,38,共8页
一八四○年到一八四二年的中英之战以禁烟开始,议和结束。这个过程,使中国士大夫与英国资产阶级直交面逢于民族战争之中。他们的激昂和愤懑、惊疑和紧张、辛酸和悲哀虽然因人而异地表现为不同的主张和不同的心路,但又多面地汇示了那个... 一八四○年到一八四二年的中英之战以禁烟开始,议和结束。这个过程,使中国士大夫与英国资产阶级直交面逢于民族战争之中。他们的激昂和愤懑、惊疑和紧张、辛酸和悲哀虽然因人而异地表现为不同的主张和不同的心路,但又多面地汇示了那个时候的士大夫群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夫 鸦片战争时期 林则徐 民族战争 道光朝 英国人 中英 资产阶级 关天培 夷务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迁散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武 《史林》 CSSCI 1990年第4期24-31,共8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这场西方侵略者发动的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轨道的战争,不仅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而且直接促成了中国士林风气和社会思潮的亟变,成为中国从封闭走向世界的起点。因此,中国被...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这场西方侵略者发动的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轨道的战争,不仅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而且直接促成了中国士林风气和社会思潮的亟变,成为中国从封闭走向世界的起点。因此,中国被轰出中世纪,在西方列强炮口的震撼下开始艰难地走上了文明更新和再创造的艰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传统社会 自大心理 西方列强 西方侵略 中国大夫 条约制度 外国资本主义 士林风气
下载PDF
试论中国耶稣会传教重心的转移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志坤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5期75-81,共7页
明清之际,在华活动近二百年的中国耶稣会,其传教历史随着传教重心的变动,以康熙晚年禁教为标界,分成前、后二个时期。前期,它的传教重心侧重于中国上层社会——主要是士大夫阶层;后期,则侧重于下层社会——平民阶层。
关键词 天主教 耶稣会传教士 耶稣会士 利玛窦 汤若望 中国大夫 重心 南怀仁 西洋教 艾儒略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与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仁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88-94,共7页
(一)“士”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一词,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知识阶层的存在却源远流长.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这个知识阶层一般被称为“士”.顾颉刚先生在《武士与文士之蜕化》一文中认为,“士”最初是武士,其身分相当于低级的贵族... (一)“士”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一词,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知识阶层的存在却源远流长.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这个知识阶层一般被称为“士”.顾颉刚先生在《武士与文士之蜕化》一文中认为,“士”最初是武士,其身分相当于低级的贵族,它有统驭平民百姓的权利,也有保卫国家社稷的义务.商、周时代文献中提到的“士”或“庶士”,大体是指知书达理的贵族或执掌各种事务的中下层官吏.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动,“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先进知识分子 中国大夫 “士” “士大夫 知识阶层 新式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封建士大夫 河北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