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宪法史与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宏英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2,共5页
作为政治价值的民主与作为制度手段的民主构成理解民主的两个面相,作为制度安排的民主的规范性直接决定着作为政治价值的民主的质量,而作为制度安排的民主的规范性与民族国家宪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彰显高层次民主的宪法批准过程... 作为政治价值的民主与作为制度手段的民主构成理解民主的两个面相,作为制度安排的民主的规范性直接决定着作为政治价值的民主的质量,而作为制度安排的民主的规范性与民族国家宪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彰显高层次民主的宪法批准过程基于其立国的重大意义具有奠基民族国家民主模式的功能。这为我们从民族国家的制宪历史中探寻其作为制度安排与手段的民主并在比较意义上展开类型化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在当前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强调民主模式的规范依赖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与民主 中国宪法史 协商民主 民主模式的规范依赖
下载PDF
中国宪法史的新叙事——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
2
作者 孙森森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在指导思想上,中国宪法史研究存在只重视"法律观"而忽视"国家观"的倾向,应该做到二者兼顾。在方法观上,中国宪法史研究当中不仅应该注重法学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就专门领域宪法史研究而言,还需要其他关联学科的方法... 在指导思想上,中国宪法史研究存在只重视"法律观"而忽视"国家观"的倾向,应该做到二者兼顾。在方法观上,中国宪法史研究当中不仅应该注重法学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就专门领域宪法史研究而言,还需要其他关联学科的方法、知识的滋养。在研究面向上,中国宪法史研究还应该注重本土观的建构,关注本国的宪法实践,回应本国宪法实施中产生的问题。而以上这些新观念和新思想的落实,最终需要所有宪法学者的使命担当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法史 国家观 法律观 本土观 宪法学者
下载PDF
历史语境论下的宪政情怀及表达——张晋藩先生《中国宪法史》之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33,共13页
宪政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经典话题,让无数抱有宪政情怀的学者为之殚精竭虑。作为一名法史大家,张晋藩先生的宪政情怀尤令人感怀。这不仅表现在他早在1954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始就对中国宪政注入了情怀,更表现在其后一直以来对宪政的... 宪政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经典话题,让无数抱有宪政情怀的学者为之殚精竭虑。作为一名法史大家,张晋藩先生的宪政情怀尤令人感怀。这不仅表现在他早在1954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始就对中国宪政注入了情怀,更表现在其后一直以来对宪政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以历史语境论来分析和评价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政变迁历史。张先生对中国宪政的情怀和表达集中体现在其专著《中国宪法史》中。对该著作一评析,可让我们理性把握中国宪政的历史认知,更可展示张先生那种历史语境论下的宪政情怀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法史 张晋藩 语境论 宪政情怀
原文传递
“宪政”与“民主”的表达(1940—1947)——基于数据库统计的中国宪法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褚宸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6,共8页
据1986条期刊篇名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在1940至1947年的中国社会政治运动当中,宪政与民主的话语具有时效性、背离性和场域性三大基本变化规律。宪政话语反映了体制内知识分子的呼声,民主话语反映了体制外知识分子的诉求。毛泽东洞见民主... 据1986条期刊篇名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在1940至1947年的中国社会政治运动当中,宪政与民主的话语具有时效性、背离性和场域性三大基本变化规律。宪政话语反映了体制内知识分子的呼声,民主话语反映了体制外知识分子的诉求。毛泽东洞见民主主义潮流是一种可以汲取的政治资源,可用以对抗政治上的敌对力量,统合国家的各种政治势力,从而构建新的国家体制。以此为思想基础,他提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的论断。在近代中国,宪政与民主要完成制度设置与价值关怀的双重社会功能。在人民主权确立以后,重要的是政体的建设。中国宪政建设面临的难题是在价值上重塑新文化,在实践中强化政治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民主 政治正当性 中国宪法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