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前期中国对日政策中的台湾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世龙 《晋阳学刊》 CSSCI 2015年第4期44-56,64,共14页
冷战前期,为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新中国对日奉行了三手政策:一是反对日本的"两个中国"政策(打);二是鼓励日本扩大对华贸易(拉);三是与日本人民联手,迫使日本政府废除日台"和约"(压)。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对日政策 台湾问题 关系
下载PDF
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研究
2
作者 胡德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79,共7页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是对内立足抵抗,对外争取外援。按照这一总的对日政策,中国将精锐之师投入上海作战,重创日军。在认真组织抵抗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积极争取国际...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是对内立足抵抗,对外争取外援。按照这一总的对日政策,中国将精锐之师投入上海作战,重创日军。在认真组织抵抗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积极争取国际援助熏宣传中国抗战,揭露了日本的侵略行径,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也获得了宝贵的国际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会战 中国对日政策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亚太安全形势和中国对日政策
3
作者 张历历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61,共4页
21世纪初 ,如何思考确定中国的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是个重要课题。根据对 2 1世纪初亚太地区总体和平形势将得以保持 ,但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发展的分析 ,需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未来的亚太战略和策略。并在亚太战略的... 21世纪初 ,如何思考确定中国的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是个重要课题。根据对 2 1世纪初亚太地区总体和平形势将得以保持 ,但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发展的分析 ,需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未来的亚太战略和策略。并在亚太战略的框架内 ,依据对历史的分析和对日本今后政治、经济、军事发展走势的判断 ,从中国国家发展的总战略出发 ,提出加强中日关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亚太形势 中国对日政策
原文传递
两次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政策比较
4
作者 徐梁伯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4期190-194,共5页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关系密切。中国的汉唐文化曾对“大和民族”的开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步入近代,日本民族经过“明治维新”以后,异军突起,日益强盛。而中国则蹒跚不前,反而落后并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侵略对象。从1874年日本侵...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关系密切。中国的汉唐文化曾对“大和民族”的开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步入近代,日本民族经过“明治维新”以后,异军突起,日益强盛。而中国则蹒跚不前,反而落后并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侵略对象。从1874年日本侵略我国的台湾起,至1945年中国抗日胜利止,其间,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日政策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甲午中战争 李鸿章 本军国主义 西安事变 慈禧太后 两国 攘外必先安内
原文传递
池田内阁对华贸易中的“两个中国”政策以及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楠 宋志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1960年代初,池田内阁预谋实施“两个中国”新政策以恢复对华贸易,设想既维持同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又承认中国政府为“事实上”的国家政权,并在否认中方所述“政治三原则”的前提下对华订立政府间贸易协定。同时,池田方面隐藏真实意... 1960年代初,池田内阁预谋实施“两个中国”新政策以恢复对华贸易,设想既维持同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又承认中国政府为“事实上”的国家政权,并在否认中方所述“政治三原则”的前提下对华订立政府间贸易协定。同时,池田方面隐藏真实意图,并运用欺瞒、安抚和拉拢等策略与美、台、欧三方协调,取得成效后遣人访华。谈判期间,中方鉴于日方不承认政治原则的情况,虽同意恢复两国贸易,但明确规定新贸易体制为民间属性,贸易协议在法律上仍为非官方性质并重新阐释贸易三原则,以此抵制池田“两个中国”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内阁 LT贸易 “两个中国政策 中国对日政策
下载PDF
中国的对日政策及其国内背景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共12页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政局动荡,政策多变。与此相比,中国对日本政策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中国对日本政策重点和具体做法也会有所调整。这些主要是针对日本方...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政局动荡,政策多变。与此相比,中国对日本政策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中国对日本政策重点和具体做法也会有所调整。这些主要是针对日本方面发生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同时也与中国国内外一些因素的变化有关。相关研究通常是日本专家学者热衷研究的题目,但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增进相互理解,中日两国互不为敌,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符合两国共同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对日政策 关系 钓鱼岛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冷战前期中国的对日政策研究——兼论两国复交后存在的两个隐患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世龙 《日本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30-46,共17页
冷战前期中国对日政策可概括为:以化敌为友为目标,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为路径,以打、拉、压为手段。1949—1972年,中国在对日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该政策,并不断丰富其内容。1972年中日化敌为友只是初步的,两国要真正友好,还... 冷战前期中国对日政策可概括为:以化敌为友为目标,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为路径,以打、拉、压为手段。1949—1972年,中国在对日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该政策,并不断丰富其内容。1972年中日化敌为友只是初步的,两国要真正友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复交后的中日关系仍存在两大隐患:一是《日美安全条约》的"远东条款"涉及中国;二是日本若重搞干涉主义,中日友好就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中国对日政策 化敌为友 干涉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