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现场的勘探与重构——评傅修海《马克思主义传播语境下的中国左翼文学现场研究》
1
作者 曾喆莹 《学术评论》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左翼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密切相关,本身就是现代中国革命愿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的思想纷争风起云涌,形成了左翼文艺运动中政治立场的分歧与... 左翼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密切相关,本身就是现代中国革命愿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的思想纷争风起云涌,形成了左翼文艺运动中政治立场的分歧与文艺思想的差异及其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艺运动 中国左翼文学 文学现场 革命历程 文艺思想 传播语境 政治立场 历史背景
下载PDF
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国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现代性诉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现代性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显著差异的。从梁启超率先提出"革命"的概念开始,现代性的想象就与革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现代性的实践,它所遗留的问题导致了... 现代性诉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现代性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显著差异的。从梁启超率先提出"革命"的概念开始,现代性的想象就与革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现代性的实践,它所遗留的问题导致了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发生。启蒙现代性的终极目标是与革命现代性一致的,但在实施的方案和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启蒙现代性在中国遭遇了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其内在理路存在着重大缺陷,导致其自身的目标很难通过其自身的手段来实现,从而被一种新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现代性所取代。新的革命现代性规范了左翼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建立了一套新的文学话语,在现代性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左翼文学话语的内在构成并不是单一的。它的理论形态处于动态平衡中,虽有变化,但总的看是注重文学的政治功能;它的文学形态在艺术成就上参差不齐,其中优秀的部分代表了一种追求文学的政治文化功能与审美性统一的特色鲜明的风格。在世俗化思潮风起云涌、文学的方向变得越来越含混的当下,左翼文学的历史承担意识、民族正义想象、社会公正的追求以及文学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观念等,可以作为一种宝贵的遗产被合理地吸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中国左翼文学 文学遗产
下载PDF
文艺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7-183,共7页
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和"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创作与理论论争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它有文艺的革命性与革命的文艺性两个最基本的向度,二者之间既有矛盾冲突也有相契合之... 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和"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创作与理论论争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它有文艺的革命性与革命的文艺性两个最基本的向度,二者之间既有矛盾冲突也有相契合之处,且与新的伦理和认知维度绞缠在一起。具体而言:政治意义上的革命实践与具有先锋性的革命文学的艺术探索,均需要同样具有变革性的革命语言能够被民众所接受;中国革命文学蕴涵着一种流血的冲动与新伦理道德建构的理想寄寓;革命作家力图使文艺成为与物质或其他实践手段一样的助进社会改造的工具性力量;有着"Simple and Strong"等美学风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体现了革命文艺界发展新的文学形态乃至艺术本质的精神诉求;以"普罗"作家为主体的左翼知识界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创造未来文化的历史责任,他们强化的文艺阶级论和革命道德观打破了许多传统的审美惯例与接受者的心理秩序。文艺的革命性和革命的文艺性均是"带着镣铐和枷锁"的审美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审美之维 文艺的革命性 革命的文艺性
下载PDF
“日本体验”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4-97,共4页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体验”为中国文艺界带来了新的生命感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异域文化,同时,它激活了中国左翼作家的强国梦想、革命欲望和建构无产阶级文化的诉求,这对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意义重大。
关键词 日本体验 中国左翼文学 发生
下载PDF
“拉普”和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恩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0-35,共6页
“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受前期“拉普”的影响。“拉普”在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在文艺自身规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因此受到批判,被迫做了修正。“拉普”对中国左翼文学的积极影响是帮助克服了“革命的... “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受前期“拉普”的影响。“拉普”在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在文艺自身规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因此受到批判,被迫做了修正。“拉普”对中国左翼文学的积极影响是帮助克服了“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拉普”的解散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普” 中国左翼文学批评 历史反思
下载PDF
中国左翼文学的可能性
6
作者 陈红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2-135,共4页
中国左翼文学自发生时起就存在多种可能性,这基于其自身的精神特质、迫近政治的文化诉求的多样性,也源于左翼作家多重的主体体验以及左翼文学团体、刊物内部的差异性。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发生 可能性 多样性 差异性
下载PDF
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中两个有待深化的课题
7
作者 聂国心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8,共5页
中国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它的兴起与流变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中有两个具有双向开拓意义的亟待深化的课题:一是厘清其概念的基本涵义,合理地确定研究对象的基本范畴;... 中国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它的兴起与流变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中有两个具有双向开拓意义的亟待深化的课题:一是厘清其概念的基本涵义,合理地确定研究对象的基本范畴;二是破除整体性观照的思维定势,深入研究其内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概念 内在差异
下载PDF
超越30年代左翼文艺界视阈的价值指向——鲁迅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之三
8
作者 陈红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77-82,共6页
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参与了"文艺大众化"讨论、对"民族主义文学运动"的斗争和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他展现了超越当时左翼文艺界的价值指向。同时,他的学理透视、论战... 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参与了"文艺大众化"讨论、对"民族主义文学运动"的斗争和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他展现了超越当时左翼文艺界的价值指向。同时,他的学理透视、论战智慧和精神选择也成就了一种同代人难以企及的生命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左翼文艺界 视阈 生命风度 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下载PDF
评《理性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阐释》
9
作者 陈夫龙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25-126,共2页
2009年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贾振勇的《理性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阐释》(以下简称《理性与革命》),以开放的多维度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左翼文学重新解读,力求还原它的本真面目,并以全新的理论模式对左翼文学研究中的不少难点或疑点... 2009年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贾振勇的《理性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阐释》(以下简称《理性与革命》),以开放的多维度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左翼文学重新解读,力求还原它的本真面目,并以全新的理论模式对左翼文学研究中的不少难点或疑点作出了令人心悦诚服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文化阐释 革命 人民出版社 2009年 文学研究 贾振勇 多维度
下载PDF
异中求同: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鲁迅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之二
10
作者 陈红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7-43,共7页
1928年,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这场论争给双方乃至整个左翼文艺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异中求同"使双方实现了"人和",使左翼文艺界内部的原动力被激活,使左翼文艺界实现了"优胜劣汰",... 1928年,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这场论争给双方乃至整个左翼文艺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异中求同"使双方实现了"人和",使左翼文艺界内部的原动力被激活,使左翼文艺界实现了"优胜劣汰",使进步知识界明确、认同了无产阶级文艺和文化的存在合理性,进而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创造社 太阳社 异中求同 中国左翼文学
下载PDF
中国左翼文学的嬗变与新的文学格局的形成
11
作者 陈红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7-55,96,共9页
1927-1937年间的中国左翼文学在发难与演进过程中发生了嬗变:它开启了一条文学的实用之路并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从"大众化"和"化大众"入手,旨在建构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相匹配的文化系统、美学维度和道德体系... 1927-1937年间的中国左翼文学在发难与演进过程中发生了嬗变:它开启了一条文学的实用之路并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从"大众化"和"化大众"入手,旨在建构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相匹配的文化系统、美学维度和道德体系,这带来了一种文学的新格局;它形成了半皈依于政治的文学思潮,并"重塑"了一些极为强悍的"新文体"。左翼文学思潮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思想转型期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学思潮,它的历史光影和当下意义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嬗变 意义生成 文学格局
下载PDF
评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1923-1933》
12
作者 贺波彬 《云梦学刊》 2011年第3期159-160,共2页
中国左翼文学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文坛内外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在不同的时代研究者以不同的话语方式进行评说,但毫无疑问,左翼文学总是和意识形态关系密切、和政治文化纠结在一起,因此在较长的时间之内,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陈红 话语方式 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 研究者
下载PDF
关于“中国左翼文学研究”课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陈红旗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学界对中国左翼文学的重新认识及其开创了一个文学时代的客观事实,使得"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作为一门课程成为可能。"中国左翼文学研究"课程应该讲解左翼文学得以发生、发展、演进和嬗变的情形,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左翼... 学界对中国左翼文学的重新认识及其开创了一个文学时代的客观事实,使得"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作为一门课程成为可能。"中国左翼文学研究"课程应该讲解左翼文学得以发生、发展、演进和嬗变的情形,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左翼文学创作的复杂情况和相关理论问题。"中国左翼文学研究"课程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引发他们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观照,进而加强他们对底层民众的关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研究”课程 可能性 教学目标 关怀意识
下载PDF
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中的“日本元素”及其产生的正负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美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中国20世纪30年代曾形成的左翼文学思潮,日本是重要的传播源,中国左翼思潮中的"日本元素"就非常突出。此种"日本元素"对于我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但由于日本的左翼文学自身的不完善性,对其盲目接受,也... 中国20世纪30年代曾形成的左翼文学思潮,日本是重要的传播源,中国左翼思潮中的"日本元素"就非常突出。此种"日本元素"对于我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但由于日本的左翼文学自身的不完善性,对其盲目接受,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日本元素 正负效应
下载PDF
简论瞿秋白在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蕾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0期89-91,共3页
瞿秋白1931年到1933年一直参与中国左翼文学活动,对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文学阶级性、思想性的强调,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都成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重要内容。但是,他过分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影响作品价值、忽视文... 瞿秋白1931年到1933年一直参与中国左翼文学活动,对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文学阶级性、思想性的强调,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都成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重要内容。但是,他过分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影响作品价值、忽视文学的艺术性也成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理论上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 作用
下载PDF
老舍与中国左翼文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兴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00-104,93,共6页
一从欧风西雨中走来的老舍,一踏上国土,就感受到左翼文学的热浪强光。此后,他和左翼作家部在三十年代那复杂的意识河里航行博击,同源共振,桨帆相映,其文学思想和理论走向间或相交,既互相影响,又时时牴牾当左翼文学进入老舍视野的时候,... 一从欧风西雨中走来的老舍,一踏上国土,就感受到左翼文学的热浪强光。此后,他和左翼作家部在三十年代那复杂的意识河里航行博击,同源共振,桨帆相映,其文学思想和理论走向间或相交,既互相影响,又时时牴牾当左翼文学进入老舍视野的时候,他还是个不成熟的作家。其文学思想还带有形成时的特点:模糊朦胧,似清不清,有明显意向、但滞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自觉。他很清楚,要从事文学创作,就要发展,充实,调整,提高。在其过程中,他吸收了各种思想材料,对左翼文学理论自然表现出很大兴趣。这种理论对他说来新鲜而富于刺激,以其强大的冲击力撞击着他,使他“猛地前进了好几丈”。标志着前进与发展的,主要是文学功利意识的加强。初步文坛,他的文学意识一片模糊,既不明了文学的功利指向,也不知道艺术三味还建构在社会功利上。他或者为排解思乡情绪而写,或者“有所为”而作,均站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做启蒙工作,既不想过多地干预社会,更不想干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左翼作家 文学自觉 文学世界 牴牾 功利意识 文学意识 思想材料 第三种人 猫城记
下载PDF
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三种形态及文学史意义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4-234,共1页
黄万华撰文《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三种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指出,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左翼文学发展最充分的时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左翼文学形态,即随着“解故区文学”的迅速扩展而逐步进入“体制”的大陆左翼文学、处于政治高压下而以在... 黄万华撰文《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三种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指出,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左翼文学发展最充分的时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左翼文学形态,即随着“解故区文学”的迅速扩展而逐步进入“体制”的大陆左翼文学、处于政治高压下而以在野文学力量存在的台湾左翼文学和在“体制”外“自由竞争”状态中与右翼文学并存的香港左翼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中国左翼文学 形态 文学
下载PDF
历史的探索与沉思——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
18
作者 陈改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对中国左翼文学思潮进行研究,这一课题的选择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当代性意义。作为现代文学的主流,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仅改变和制约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且对于当代文学,也提供了一系列规范性的价值尺度和经验教训。
关键词 中国左翼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胡风 鲁迅精神 文学传统 “革命文学 藏原惟人 文学思潮 福本主义
下载PDF
镜像的认同:斯特朗对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书写
19
作者 黄静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0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红色三十年代”的历史语境营造了世界左翼作家的对话,美国左翼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1930、1940年代也遭遇了中国的左翼文学运动。她笔下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其在精神信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多重视角下建构的镜像世... “红色三十年代”的历史语境营造了世界左翼作家的对话,美国左翼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1930、1940年代也遭遇了中国的左翼文学运动。她笔下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其在精神信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多重视角下建构的镜像世界,她认同中国左翼文学的启蒙宣传功能,向往中国左翼作家“且写且作”的生活状态,肯定中国左翼文学生态和文艺秩序。与此同时,借着对中国左翼文学盛况的诗意书写,斯特朗也间接表达出对美国左翼政治运动的反思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中国左翼文学运动 认同与想象
下载PDF
《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出版
20
作者 文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03-403,共1页
方维保教授新著《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个部分,25万字。首先,对左翼文学中若干关键词如“左翼”“革命”“左翼文学”等进行了知识性考察和厘定;其次,考察了中国现代左... 方维保教授新著《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个部分,25万字。首先,对左翼文学中若干关键词如“左翼”“革命”“左翼文学”等进行了知识性考察和厘定;其次,考察了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发生的历史和文化契机,认为左翼文学的发生始于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 新文化运动 文学风格 文本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