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开放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以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为例
1
作者 纪宗桃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年第6期37-39,共3页
开放教育中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属于本科语言文学的主要课程内容之一,具有知识点庞杂、内容容量较大的特点。为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学导互... 开放教育中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属于本科语言文学的主要课程内容之一,具有知识点庞杂、内容容量较大的特点。为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学导互动的教学方法,实现“举一反三”学习目标。同时也要回归文学本位,利用“四步教学法”,结合面授与网络研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课程教学 能力培养
下载PDF
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读《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2
作者 熊国华 《写作(中)》 1996年第6期30-30,共1页
文学史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立足于历史年代的划分,有的侧重作家作品的成就,有的专注文学思潮的演变,有的倾向文学体裁的研究,各擅胜场,异彩缤纷。近读黄树红副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觉得又是一种新视角。作者通过专题的形式... 文学史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立足于历史年代的划分,有的侧重作家作品的成就,有的专注文学思潮的演变,有的倾向文学体裁的研究,各擅胜场,异彩缤纷。近读黄树红副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觉得又是一种新视角。作者通过专题的形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当代文学中的文学思潮、文学风貌,以及小说、诗歌、散文、影视戏剧文学等领域内重点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一部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新的研究模式的学术性专著。"专题研究"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研究体例的视角新,而且也表现在作者选择专题的独特眼光。黄树红先生六十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长期在高等院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新视角 文学思潮 作家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风貌 历史年代 六十年代 学术性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3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下载PDF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4
作者 李宗刚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3-86,155,共15页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和理念研究作为切入点,探索共和国教育体制对文学创作的正反作用,为当下文学教育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国教育 文学教育 大学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角与路径创新——评斯炎伟《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5
作者 刘卫东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前,当代文学研究正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此前的当代文学研究,更多的是面对作家、作品,较少涉及史料,这是因为学科比较年轻,史料积累并非重点。21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历史化”转向①——研究当代文学的路径,... 目前,当代文学研究正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此前的当代文学研究,更多的是面对作家、作品,较少涉及史料,这是因为学科比较年轻,史料积累并非重点。21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历史化”转向①——研究当代文学的路径,不再仅仅是对文学现象和思潮的评论,还有了对史料的挖掘和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逐步成熟。实际上,这个转向不难理解,因为随着“当代”所涵盖的时空后延,进行史料方面的整理和研究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学科比较 逐步成熟 路径创新 文学现象 史料 自然而然
下载PDF
文化多元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6
作者 庞家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研究者与教育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中国当代...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研究者与教育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和价值。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书,对此作出了很好的回应。作者对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综合研究,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国际视野 多元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 本土文化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的体系建构与微观透视——评斯炎伟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7
作者 刘起林 郑新馨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坛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时候,文学会议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嬗变。因其如此重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就开启了关于当代文学会议的论述。然而受“历史距离”的制约,这种论述往往...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坛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时候,文学会议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嬗变。因其如此重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就开启了关于当代文学会议的论述。然而受“历史距离”的制约,这种论述往往止于会议的事件性介绍和文学史的价值判定,对会议本身的肌理、学术价值等还缺乏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日常化 价值判定 体系建构 学术价值 当代文坛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8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8-98,共1页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学的鲜活内容,也是当代文坛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学制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斯炎伟著《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5月)首次对中国当代文学会议作了全局性与系统化的专门研究。“上编”主要...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学的鲜活内容,也是当代文坛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学制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斯炎伟著《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5月)首次对中国当代文学会议作了全局性与系统化的专门研究。“上编”主要回答中国当代文学会议“是什么”以及“如何影响文学的生成”这两个问题,涉及当代文学会议的身份、性质、功能、组件、衍变、运作等多个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坛 身份 系统化 全局性
下载PDF
微观史学、谱系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9
作者 温潘亚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学史,形成了丰富的文学史理论和文学史观,譬如中国文学史学具有“以史为主”进而“以史为鉴”的独特的历史逻辑思想,表现为“文史一体”的文体论与“合于名教”的史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文体论 文学史观 文学史理论 微观史学 逻辑思想
下载PDF
重勘历史“现场”——评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10
作者 陆立伟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7期121-128,共8页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关于方法论的辩争,该书在史料的“释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对拓展新的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均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历史现场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1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以下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晓东:《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文章对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用于小说...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以下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晓东:《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文章对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用于小说内景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于时代、观念、个体经验的糅杂背景中将“从文式的小说诗学”勾勒出来,对沈从文其人其文充满“了悟”与“同情”,也于“抒情”与“叙事”的理论悖逆中寻找到交叉叠合的沟通路径。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沈从文 小说诗学 前期小说 吴晓东 运作机理 湘西题材小说 评审专家
下载PDF
创意写作与当代文学生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道军 刘卫东 +2 位作者 张永禄 谭旭东 雷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28,共24页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作家泛滥化”等新现象,而在与既有文学生态因素如学术机制、学科体系、作家组织等的“磨合”中,某些创意写作的倡导与实践者也出于急于获取正常学科地位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事实 当代文学 创意写作 文学生态 概念泛化 写作观念 作家培养
下载PDF
历史转型期的当代文学教育思想变化趋势与特征——评《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13
作者 刘喆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4期I0013-I0013,共1页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交融与快速发展中,文学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精神世界、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途径,其思想理念与实践方式亦在不断地发生变革。特别是在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当代文学教育...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交融与快速发展中,文学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精神世界、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途径,其思想理念与实践方式亦在不断地发生变革。特别是在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当代文学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与复杂面貌。这一时期的文学教育思想,既承载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功能,也积极回应着现代社会对文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因此,系统梳理和分析当代文学教育思想的变化趋势与特征,对于深化文学教育改革、推动文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及促进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传统文化价值 历史转型 人类精神世界 当代社会生活 当代社会文化 功能与作用 传承文化
下载PDF
宏观系统的理论建构与微观细致的实证考察——评斯炎伟新著《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14
作者 丁楷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52-156,共5页
文学制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指“文学与社会发生互动关系的一种规范形式”,“包括文学性、文学观念和形式的生产方式和过程,文学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合谋与同构”[1]2。在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文学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学制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指“文学与社会发生互动关系的一种规范形式”,“包括文学性、文学观念和形式的生产方式和过程,文学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合谋与同构”[1]2。在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文学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作家、社团组织、报刊出版、批评论争等制度,都为文学获取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支撑。虽然韦勒克和沃伦将文学制度研究归为“外部研究”,但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外部的文学制度也会对内部的文学构成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决定了在特定时期什么才被视为文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观念 韦勒克 报刊出版 外部研究 社团组织 宏观系统
下载PDF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路径探索
15
作者 苏静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中国当代文学是世界读者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译介与传播有利于诠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文章探究文化...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中国当代文学是世界读者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译介与传播有利于诠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文章探究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路径,从“组建优秀译者团队,架设文化沟通桥梁”“建立译介传播机制,提升文化传播效度”“拓展作品内容选题,创新译介出版路径”方面展开分析和阐述,为更好地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增进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法国 译介 传播 文化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效果的考察与启示——以张翎的《劳燕》为例
16
作者 傅琳凌 曾小嘉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华人作家张翎的小说《劳燕》在海外出版不足一年旋即荣登亚马逊畅销榜单前三并广受读者好评。以读者评论为切入点,采用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劳燕》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其经验,能为新型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 华人作家张翎的小说《劳燕》在海外出版不足一年旋即荣登亚马逊畅销榜单前三并广受读者好评。以读者评论为切入点,采用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劳燕》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其经验,能为新型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影响力的提升带来启示。研究发现,《劳燕》的海外读者最为关注的三大维度分别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翻译质量。因此,未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与传播应更加注重以故事情节为本、以叙事手法为纲、以翻译出版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读者接受 《劳燕》
下载PDF
“冷战”·“逆行”·“新时期”——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17
作者 刘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 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应当包括中国版图内全部地区的当代文学,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中国境内(境指关境)的当代文学。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视野来观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样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对当代文学的新认识:置身“冷战”环境,但“中国当代文学”对“冷战”的参与,具有一种“非典型形态”;“中国当代文学”向现实主义挺进并不断深入,与整个世界文学潮流形成了一种“逆行”发展的势头;在经历了“拨乱反正”的过渡期后,一是向西方深度学习追求先锋,二是自觉回视传统有意寻根,“中国当代文学”放弃了“新”“新文学”的尝试,以一种既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和本土立场,又兼具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文学并致力于并入世界文学,从而造就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逆行” “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下载PDF
讲述本土特色的“中国故事”——在“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摘要)
18
作者 张清华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57,共2页
贾平凹先生自1970年代之初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历半个世纪。近五十年来,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数百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作品,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爱戴,同时也走出了国门,在海外读者中享有盛誉。这充分说明,... 贾平凹先生自1970年代之初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历半个世纪。近五十年来,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数百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作品,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爱戴,同时也走出了国门,在海外读者中享有盛誉。这充分说明,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进程,也正应和着平凹先生作为作家的成长历程,而这一进程得益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且与改革开放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进程一路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贾平凹 民族文化复兴 本土特色 文学创作 国际学术研讨会 诗歌散文 海外读者
下载PDF
是继续“历史化”,还是重建“文学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之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遇春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性”与“历史化”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此起彼伏。整体而言,“文学性”范式在1980、90年代迅猛崛起,而“历史化”范式在21世纪以降后来居上。本文剖析了两种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路径与成就,并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性”与“历史化”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此起彼伏。整体而言,“文学性”范式在1980、90年代迅猛崛起,而“历史化”范式在21世纪以降后来居上。本文剖析了两种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路径与成就,并评析了各自的利弊得失。在当前学界提出重建“文学性”研究范式的形势下,本文认为重建“文学性”范式需要正确处理“文学性”与“历史化”的辩证关系,应当在“历史化”的基础上重建“文学性”。我们需要的不再是英美新批评意义上相对封闭的文本细读内循环体系即“纯文学性”阅读体系,我们期待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体开放式的“杂文学性”或“大文学性”阅读体系,它必须在面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时具有高效的解释力,而且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具有多元审美包容性,以期最终形成一种中国学派意义上的“文学性”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范式 历史化 文学 重建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思考——以“十七年”时期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为例
20
作者 杨长胜 宋松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教学内容具有迷人的魅力,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中国故事”高度契合,在课程思政方面颇具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某些教学改革的困惑。本文从中国当代...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教学内容具有迷人的魅力,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中国故事”高度契合,在课程思政方面颇具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某些教学改革的困惑。本文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特点出发,结合“十七年”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分别从修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具体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期切实提高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课程思政 “十七年”战争题材小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