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阐释论与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段吉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0-48,共9页
公共阐释论强调阐释是公共的,阐释在公共空间展开,是公共空间中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公共阐释论提出了以普遍的公共性要素为前提,以人类普遍共同所有的语言、逻辑、知识等公共精神的积累为来源的阐释观念,为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构建提供... 公共阐释论强调阐释是公共的,阐释在公共空间展开,是公共空间中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公共阐释论提出了以普遍的公共性要素为前提,以人类普遍共同所有的语言、逻辑、知识等公共精神的积累为来源的阐释观念,为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框架。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国阐释学发展的理论坐标上考量公共阐释论,可以进一步推动公共阐释论的理论探究。公共阐释论提出的理论观念如何更切实地成为中国当代阐释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公共阐释论提出的如何坚持阐释自觉,提升阐释水准等问题,还需要学界不断地挖掘与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阐释 公共空间 公共理性 中国当代阐释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阐释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回顾与前瞻——张江教授访谈录
2
作者 张江 韦昊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 访谈中,张江教授认为,从“强制阐释”走向“公共阐释”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阐释的边界性与公开性,而从传统训诂学等中国本土阐释学的独特方法入手,提出“阐衍学”的新颖概念,则既能够为训诂开拓出一个广阔的阐释前景,又能够为阐释打牢可靠的中国根基。因此,当代中国阐释学研究应当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优秀理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蕴藏的丰富阐释学思想资源,使之融入新时代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中,并结合时代精神和生活实践对其加以提炼和升华,实现现代转化,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更可持续、更具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阐释学理论,从而成为我们把握当代生活、凝练时代主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艺术阐释学 当代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用中国的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评张江的“中国当代阐释学”理论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青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20,共12页
张江提出的"中国当代阐释学"构想是旨在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可贵尝试,他通过一系列论文以及与中外学者的广泛对话初步勾勒出"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框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张江在如下重要问... 张江提出的"中国当代阐释学"构想是旨在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可贵尝试,他通过一系列论文以及与中外学者的广泛对话初步勾勒出"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框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张江在如下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观点,同时也提供了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公共阐释"与"社会阐释"的异同与关联、阐释的"公共性"的确切意指、"理解"与"阐释"的关系问题、"中国当代阐释学"的中国话语资源与理性基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学界展开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阐释学 阐释的公共性 理解 理性
原文传递
修辞学的阐释学: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的一种路径
4
作者 王伟 《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文学批评与阐释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需要充分借鉴修辞学的理论传统,将其熔铸成修辞学的阐释学。修辞学的阐释学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优势:一是有助于打破诸多单维的极端取向,如作者的霸权、作者的死亡、能指... 文学批评与阐释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需要充分借鉴修辞学的理论传统,将其熔铸成修辞学的阐释学。修辞学的阐释学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优势:一是有助于打破诸多单维的极端取向,如作者的霸权、作者的死亡、能指的嬉戏、读者的任意等,在多维的对话与交流而非任何单一取向中展开文学阐释。二是有益于回到表意实践的复杂境域,走出纯文学/纯美学的阐释空间,从而在文学与文化的连续性频谱中审视文学。三是可以缓和流行的阐释循环与解构主义之间过度追求统一性与差异性理解的两极对立,在求取统一的同时更多地尊重与包容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当代中国阐释学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阐释学建构的若干难题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江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2,177,共8页
建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的当代中国阐释学面临六大难题:一、基础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重在方法论还是本体论;三、与语言文字学研究之关系;四、多学科交叉与相融;五、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六、形态的系统和完备性。其中的核心... 建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的当代中国阐释学面临六大难题:一、基础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重在方法论还是本体论;三、与语言文字学研究之关系;四、多学科交叉与相融;五、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六、形态的系统和完备性。其中的核心和要害是,中国学术传统中虽无阐释学的概念和学科,但有丰富的阐释学思想和经验,这是构建当代中国阐释学的可靠资源和坚实基础。我们要学习借鉴西方,但不是用西方阐释学的已有框架来裁剪或规制中国阐释学经验和思想;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提取和改造中国传统阐释学资源,从本体论到方法论,提出和建构我们自己的概念、范畴、命题,以至完备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阐释学 文化传统 方法论 本体论
原文传递
在“阐”与“诠”之间——从儒学阐释学到文学阐释学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春青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94,255,共14页
近年来张江提出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的主张,这是极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有无比丰富的阐释学思想与实践,在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应该而且有能力建构起适应于中国文化语境的阐释学理... 近年来张江提出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的主张,这是极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有无比丰富的阐释学思想与实践,在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应该而且有能力建构起适应于中国文化语境的阐释学理论。儒学阐释学无疑是中国古代阐释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始儒学开出"阐"与"诠"两种阐释学路径,后世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沿着这两条路径踵事增华,为我们今天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梳理和研究这些思想资源是今日建构中国当代阐释学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阐释学 儒学阐释学 文学阐释学 汉学 宋学
原文传递
阿格妮丝·赫勒阐释学思想与公共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傅其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5-161,282,共8页
阿格妮丝·赫勒的阐释学思想基于对意义复杂机制的理解,重视阐释的规范建构,反思共识的可能性,辨析价值交往达成的条件,包含了丰富的公共阐释思想。尽管无法摆脱自身的悖论,但是其阐释学建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还在于构成了改变世界... 阿格妮丝·赫勒的阐释学思想基于对意义复杂机制的理解,重视阐释的规范建构,反思共识的可能性,辨析价值交往达成的条件,包含了丰富的公共阐释思想。尽管无法摆脱自身的悖论,但是其阐释学建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还在于构成了改变世界的可能性,形成了实践性的激进阐释学。通过这种阐释学来反思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建构,不仅可以审视中国阐释学的原创性,也能够看到其共通性以及共同面临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格妮丝·赫勒 共识 交往 公共阐释 中国当代阐释学
原文传递
晚清公羊学双轨演进及其哲理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其泰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5-17,157,F0002,共15页
清代乾隆末年以后,重视义理阐释的今文公羊学说重新受到有识见的学者的重视,这不仅成为晚清公羊学复兴的起点,而且表明到了清中叶,重视义理阐释的学术路数已经受到学者的重视,蓄势待发。而清朝统治恰恰由盛转衰,这一重视变革、“以经议... 清代乾隆末年以后,重视义理阐释的今文公羊学说重新受到有识见的学者的重视,这不仅成为晚清公羊学复兴的起点,而且表明到了清中叶,重视义理阐释的学术路数已经受到学者的重视,蓄势待发。而清朝统治恰恰由盛转衰,这一重视变革、“以经议政”的今文经学的复兴,正与社会矛盾的展开相激荡,与时代潮流相合拍,因而登上学术舞台的中心,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继承庄存与学术路数者有刘逢禄、龚自珍、魏源,以及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等人,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术变革和社会革兴的时代大潮。不过,到乾隆中叶已达极盛的考证学不会骤歇,仍然保持其“惯性运动”,因而有孔广森及其后的学者仍以文献考证的学术路数对待公羊学说,由此而形成了学术上双轨并进的独特景观。对于这一视角新颖、内容丰富的课题,我们需要进行探究和总结,深化对公羊学说史和清代学术的独特内涵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宝贵的哲理启示。而对中国本土历史阐释学的内涵和特色作深入的发掘,定将能为建构当代中国历史阐释学学科体系提供重要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今文公羊学说 双轨并进 议政派 经注派 中国当代历史阐释学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