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
1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戏曲“红梅奖” 河南 郑州市 中国戏剧家协会 陕西代表团
下载PDF
争做开一代新风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写在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陕西代表团凯旋之际
2
作者 杨兴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 陕西代表团 秦腔艺术 剧目 表演艺术家
下载PDF
大象无形——中国戏曲“大美论”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国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4-61,92,共9页
“大象无形”,本是老子论述世界万物生成规律时所提出的哲学概念。“大”是无所不包的意思,即老子自已所说的:“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王弼为其作注曰:“万物皆归之以生。”因而,他将“大象”理解为“能包统万物”的“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大象 生成规律 王弼 天象 “大” 表演程式 戏曲表演 哲学概念 表演艺术
下载PDF
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荣芹 杭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0-96,共7页
“大团圆”这种文学现象,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前人对此的论述不少,且多采取贬斥的态度。本文把“大团圆”放在“社会心理”这一座标点上,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加以探究,并从生活需求、伦理文化、心理补偿诸角度,对“大团圆... “大团圆”这种文学现象,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前人对此的论述不少,且多采取贬斥的态度。本文把“大团圆”放在“社会心理”这一座标点上,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加以探究,并从生活需求、伦理文化、心理补偿诸角度,对“大团圆心理”进行审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中国戏曲艺术 大团圆结局 戏曲观众 古代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 喜剧 审美心理定势 中国古典悲剧 戏剧家
下载PDF
残缺的团圆——论中国戏曲“大团圆”结局的个体意识缺失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燕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6-78,共3页
中国传统戏曲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大团圆"结局的形式、原因以及前人的评价,主要论述了传统戏曲作品因追求"大团圆"的结局而造成的对人物个体意识的忽视,从而反映出整... 中国传统戏曲多以"大团圆"为结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大团圆"结局的形式、原因以及前人的评价,主要论述了传统戏曲作品因追求"大团圆"的结局而造成的对人物个体意识的忽视,从而反映出整个汉民族个体意识的缺失。最后指出,人物个体意识的缺失并不影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团圆”结局 个体意识 中国戏曲
下载PDF
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 被引量:3
6
作者 谌许业 《档案时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目连戏 中国戏曲 高腔 辰河 活化石 档案资料 戏剧工作者 市档案馆 阅览室 湖南省 教授
下载PDF
中国戏曲“中和之美”探析
7
作者 黄金龙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上。中国戏曲以音乐为本位,追求音乐与天、地、人的和谐,是"和"的外在体现;其次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结构模式,表现了中国人...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上。中国戏曲以音乐为本位,追求音乐与天、地、人的和谐,是"和"的外在体现;其次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结构模式,表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安定的追求,这也是"和"文化在戏曲中的又一体现,本文就拟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中国戏曲的"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和之美 戏曲音乐 大团圆
下载PDF
陕西省新剧(节)目观摩演出暨中国戏曲“金三角”金丝猴杯交流演出在西安举行
8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6,共1页
九二深秋,陕西省新剧(节)目观摩演出暨中国戏曲“金三角”金丝猴杯交流演出在西安举行,古城管弦齐奏,载歌载舞,呈现出一派艺术氛围。历时九天的陕西省新剧(节)目观摩演出于1992年10月28日开幕,九个地市及省直的20多个单位的2000余名演... 九二深秋,陕西省新剧(节)目观摩演出暨中国戏曲“金三角”金丝猴杯交流演出在西安举行,古城管弦齐奏,载歌载舞,呈现出一派艺术氛围。历时九天的陕西省新剧(节)目观摩演出于1992年10月28日开幕,九个地市及省直的20多个单位的2000余名演职人员,演出了25台新创作的剧(节)目,观众约四万余人次。歌剧《张骞》一举奇魁,获得演出特别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摩演出 中国戏曲 艺术氛围 九二
下载PDF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记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翁国生
9
作者 赵菲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3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翁国生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曲 张金龙 李维康 杜近芳 人民剧场 规定情境 乾元山 汪世瑜
下载PDF
中国戏曲“字腔唱法”概念探析
10
作者 张安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世界各国声乐的歌唱方法和而不同,唱法称谓理应有所多元异样。由民歌原生态唱法到现代演唱方法。传承发展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基础理念,以致音乐风格.不同的民族有其独具的特性。由此有考究不同内涵性质的唱法称谓之概念的必要。
关键词 原生态唱法 中国戏曲 概念 歌唱方法 演唱方法 基础理念 传承发展 音乐风格
下载PDF
弘扬主旋律 坚持多样化 第三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 好戏连台 硕果累累
11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4,共1页
由文化部艺术局、河南、陕西、山西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活动于1996年9月29日—10月6日在郑州市隆重举行。
关键词 中国戏曲 “金三角” 弘扬主旋律 郑州市 舞美设计 河南省 文化部 剧团 现代小戏 评委会
下载PDF
中国戏曲“字腔唱法”概念探析
12
作者 张安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世界各国声乐的歌唱方法和而不同,唱法称谓理应有所多元异样。由民歌原生态唱法到现代演唱方法,传承发展的教与学方式和基础理念,以致音乐风格,不同的民族有其独具的特性,由此而考究不同内涵性质的唱法称谓之概念。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唱法 声乐 歌唱艺术 咬字吐字
下载PDF
打造中国戏曲“百老汇”
13
作者 葛欣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4期41-43,共3页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3年,让我国目前现存的348个剧种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同登舞台,在昆山市实现了"大团圆",这是我国戏曲艺术界的一件盛事。2020年,百戏盛...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3年,让我国目前现存的348个剧种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同登舞台,在昆山市实现了"大团圆",这是我国戏曲艺术界的一件盛事。2020年,百戏盛典升格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这是对这项工作最好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百老汇 中国戏曲 木偶剧 百戏 戏剧形态 大团圆 艺术界
下载PDF
古希腊悲剧“歌队”与中国戏曲“帮腔”的功能比较探析
14
作者 王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38,共5页
“歌队”与“帮腔”分别是古希腊悲剧和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元素,它们虽然分属不同的戏剧类别,但都有着戏剧艺术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从共性看,它们在构成戏剧本体的抒情、叙事层次,与观众审美心理的输出和接受层次等方面发挥着大致... “歌队”与“帮腔”分别是古希腊悲剧和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元素,它们虽然分属不同的戏剧类别,但都有着戏剧艺术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从共性看,它们在构成戏剧本体的抒情、叙事层次,与观众审美心理的输出和接受层次等方面发挥着大致相同的功能。从个性看,“歌队”是古希腊悲剧中一种特殊的戏剧因素,而“帮腔”则是中国戏曲中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它们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审美特征各有侧重。本文从历史角度梳理“歌队”与“帮腔”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个性角度对比二者审美功能的异同,并通过当代舞台上的实际运用分析“歌队”与“帮腔”对人类情感及戏剧本体反映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戏剧 中国戏曲 歌队 帮腔 川剧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对外传播中的媒介形象建构——基于China Daily相关英文报道的分析
15
作者 欧阳悦 《今传媒》 2024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本研究收集China Daily2019至2022年有关中国戏曲的英文报道,自建英文语料库,从语篇层面进行分析发现,China Daily建构的中国戏曲形象主要表现为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底蕴深厚、认可广泛、官方重视、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年轻化、传播... 本研究收集China Daily2019至2022年有关中国戏曲的英文报道,自建英文语料库,从语篇层面进行分析发现,China Daily建构的中国戏曲形象主要表现为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底蕴深厚、认可广泛、官方重视、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年轻化、传播形式创新化、“戏曲+旅游”融合发展、戏曲助力乡村振兴等特征,为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对外传播 China Daily 媒介形象
下载PDF
中国戏曲净扮考略
16
作者 李芽 陈容安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本文对中国戏曲净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详细梳理,试图探明戏曲净扮发展背后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净扮的功能主要是使用浓重的粉墨色彩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其源于巫傩面具中的凶武之像,早期是以面具为主的形式呈现... 本文对中国戏曲净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详细梳理,试图探明戏曲净扮发展背后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净扮的功能主要是使用浓重的粉墨色彩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其源于巫傩面具中的凶武之像,早期是以面具为主的形式呈现,到了唐宋时期逐渐转变为“涂面”,但其和丑扮一样还都是局部勾脸,也都具有喜剧功能。明清时期,随着净、丑行当分野,净扮最终转变为整脸脸谱,在人物塑造上则专注于形象的专业化和性格化,并具备了说明性和评议性两个最主要的属性。步入近现代,随着脸谱流派的出现,净扮脸谱艺术走向高度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净扮 脸谱
下载PDF
中国戏曲与当代电影的美学融合——以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秋菊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12-14,共3页
作为不同的艺术种类,戏曲与电影各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式,如何能够在结合过程中取得平衡,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2013年,上海京剧院制作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运用3D技术拍摄而成的全景声戏曲电影,... 作为不同的艺术种类,戏曲与电影各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式,如何能够在结合过程中取得平衡,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2013年,上海京剧院制作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运用3D技术拍摄而成的全景声戏曲电影,为当下跨媒介视域下戏曲与电影的结合提供了参考。“还原舞台,高于舞台”是拍摄戏曲电影的金科玉律,而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的拍摄,突破了舞台局限,既有京剧的神韵,又充分展现了当代电影的影像叙事,角色调度和人物心理刻画,阐释了中国戏曲与当代电影的美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别姬》 影像叙事 中国戏曲 当代电影 美学融合
下载PDF
艺术类高校展演实践机制研究——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例
18
作者 郑唯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新时代,中国戏曲学院(行文中有时简称“国戏”)立足优良办学传统,赓续“教演一体”实践教育优势,以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戏曲艺术大学为建设目标,从艺术展演组织管理、瞄准人才培养目标、坚定戏曲文化自信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 新时代,中国戏曲学院(行文中有时简称“国戏”)立足优良办学传统,赓续“教演一体”实践教育优势,以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戏曲艺术大学为建设目标,从艺术展演组织管理、瞄准人才培养目标、坚定戏曲文化自信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戏曲文化艺术展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高校 展演实践 机制 中国戏曲学院
下载PDF
中国戏曲表演“绝活”的身体呈现及其文化意蕴
19
作者 章新强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33-144,共12页
戏曲里的“绝活”是戏曲表演体系中一类引人注目的构件,是辅助戏曲艺术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力量,有利于戏曲演出的奇绝感与完美感。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数量众多且风采各异的“绝活”。这些“绝活... 戏曲里的“绝活”是戏曲表演体系中一类引人注目的构件,是辅助戏曲艺术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力量,有利于戏曲演出的奇绝感与完美感。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数量众多且风采各异的“绝活”。这些“绝活”的产生与运用离不开演员个体的身体创造,对保障戏曲舞台的艺术与文化品质而言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与功能。以中国戏曲的这些“绝活”为研究对象,追寻其历史生成,探究其文化意蕴,可望对当代戏曲的传承发展与舞台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表演“绝活” 身体呈现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戏曲的新作为
20
作者 王培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5-38,共4页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承载着家国历史、民族记忆与人民情感。新时代下,戏曲需要不断创新与转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分析中国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探讨...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承载着家国历史、民族记忆与人民情感。新时代下,戏曲需要不断创新与转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分析中国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探讨新时代中国戏曲的新作为,或为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创新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