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中国抒情诗的环境描写
1
作者 胡元坎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5-39,共5页
众所周知,叙事类文学以叙事为主,作者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抒情诗就没有人物与环境的描写了。中国诗词作品就常常以“代言体” 的方式,截取生活片断,描绘出感人的人物与环境... 众所周知,叙事类文学以叙事为主,作者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抒情诗就没有人物与环境的描写了。中国诗词作品就常常以“代言体” 的方式,截取生活片断,描绘出感人的人物与环境。即使是那些表面上不描写人物的山水诗,其抒情主人公“我”,不就是身处这山水景物的自然环境中的“人物” 吗?叙事文学比较发达的西方,主张“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抒情诗可观的中国,认为“心不孤起,仗境方生”,主张“诗之为道,缘情而发,亦即境而生”。中国抒情诗篇幅短小,抒情是其根本特性,“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是它的任务,它注重抒写的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典型情感及其借以萌生、赖以存在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主人公 抒情诗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 春江花月夜 景物描写 典型环境 自然景物 感物兴情 中国古代抒情诗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抒情诗如何推进大众化叙事?
2
作者 杨四平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突破抒情诗的抒情主义之后,中国现当代抒情诗里的大众化叙事就拥有了合法性。在白话新诗写实被泛化的背景下,五四抒情诗涂抹上了较重的叙事色彩;五四落潮后,中国现代抒情诗的大众化叙事明显弱化。而抗战抒情诗的大众化叙事成分越来越多... 突破抒情诗的抒情主义之后,中国现当代抒情诗里的大众化叙事就拥有了合法性。在白话新诗写实被泛化的背景下,五四抒情诗涂抹上了较重的叙事色彩;五四落潮后,中国现代抒情诗的大众化叙事明显弱化。而抗战抒情诗的大众化叙事成分越来越多,且篇幅有所增加,旨在召唤国魂、凝结国体和重建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牧歌体的抒情诗、颂歌型和战歌型的政治抒情诗,以及新时期“不满”的政治抒情诗,一路高歌,且大众化叙事始终相生相伴。总之,无论是哪个时段抒情诗里的大众化叙事,都是吟咏时代事件,发挥了启蒙、革命、抗战、建设的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抒情诗 大众化叙事 时代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抒情诗如何创设纯诗化叙事
3
作者 杨四平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1-65,共5页
不像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的大众化叙事通常是写实的、具体的和特殊的,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的纯诗化叙事往往是浪漫的、超越的和普通的。它们尽管纯粹,但并不单纯,而比较繁复。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纯诗化叙事的现代性就开始拥抱... 不像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的大众化叙事通常是写实的、具体的和特殊的,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的纯诗化叙事往往是浪漫的、超越的和普通的。它们尽管纯粹,但并不单纯,而比较繁复。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纯诗化叙事的现代性就开始拥抱时代性;进入新时期以后,其时代性愈发浓烈和高涨。中国现当代抒情诗叙事的纯诗化与大众化,在现代性和时代性之间,强弱消涨,彼此激荡,相互推进,共同奏响了中国现当代抒情诗的华美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抒情诗 纯诗化叙事 现代性 时代性
下载PDF
浅议抒情诗的生成及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意象美
4
作者 张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抒情的诗歌是我们这蒙昧的大地上最先擂响的鼓声,对它起源的每一种猜测甚至都是一首诗。文学起源于诗歌,而各民族最早的诗歌样式又无一不是抒情诗,诗歌以语言展开,善于抒情,故有“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抒情诗是诗中之诗”的说法。... 抒情的诗歌是我们这蒙昧的大地上最先擂响的鼓声,对它起源的每一种猜测甚至都是一首诗。文学起源于诗歌,而各民族最早的诗歌样式又无一不是抒情诗,诗歌以语言展开,善于抒情,故有“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抒情诗是诗中之诗”的说法。在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生成和欣赏中,“意象”的审美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可以说,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成长历程是在意象美的浸润里走向辉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 中国抒情诗 中国古典抒情诗 意象
下载PDF
新巧别致的《诗经》译本——海伦·沃德尔的《中国抒情诗》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雷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8,189,190,共11页
本文以海伦·沃德尔的《诗经》节译本《中国抒情诗》为研究对象,文章第一部分以人物传记和信件为依据,介绍了沃德尔译诗始末;第二部分从正文和副文本两个角度,从整体上介绍这本译诗集,并试图还原每首译诗所对应的《诗经》原篇;第三... 本文以海伦·沃德尔的《诗经》节译本《中国抒情诗》为研究对象,文章第一部分以人物传记和信件为依据,介绍了沃德尔译诗始末;第二部分从正文和副文本两个角度,从整体上介绍这本译诗集,并试图还原每首译诗所对应的《诗经》原篇;第三部分以部分译诗为例,分析了沃德尔译诗对时间的敏感与重视、注重诗节意义的递进关系、独特意象的再创造和"归化"的尝试等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沃德尔 中国抒情诗 《诗经》 创造性翻译
原文传递
从互文性看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外故事”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任何一位作家在其创作中都会受到前人或同时代人创作的影响,这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中尤为明显,其中所出现的互文现象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互文性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嵌入文本与原有文...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任何一位作家在其创作中都会受到前人或同时代人创作的影响,这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中尤为明显,其中所出现的互文现象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互文性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嵌入文本与原有文本形成多重关系,在抒情文本中显现出不断延伸的"外故事"。这种互文性关系不仅加强了诗歌的语义浓度,也使诗歌前后贯通,构成为连绵的诗歌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中国古典抒情诗 “外故事”
下载PDF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抒情诗的艺术表现
7
作者 潘明霞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通过对抒情方式、章法结构、表现手法的分析对比,旨在探讨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抒情诗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以及两者艺术个性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关键词 古希腊抒情诗 中国先秦抒情诗 艺术表现
下载PDF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研究——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微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5-217,共3页
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首先应该对叙事的概念作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对叙事诗与抒情诗的界定含糊不清,因而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实... 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首先应该对叙事的概念作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对叙事诗与抒情诗的界定含糊不清,因而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实际。其理论根源在于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误用。在此基础上,应该对中国的叙事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以便为绝句的叙事性研究奠定基础。基于故事情节完整性,可以给绝句划分为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故事片段的两大类别。通过对绝句这样一种抒情诗体的叙事性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民族特色并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抒情诗阅读与欣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抒情诗 唐(诗)绝句 叙事性
下载PDF
黑格尔的抒情诗美学与中国古代抒情诗美学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蓝华增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4期89-94,共6页
读黑格尔《美学》,发现他的抒情诗美学:内容上以“意象”为中心审美范畴,表现上以“显喻”“隐喻”为手段这一基本点,同中国古代抒情诗美学:内容上以“意境”为中心审美范畴,表现上以“比”“兴”为手段这一基本点,二者之间有着许多近... 读黑格尔《美学》,发现他的抒情诗美学:内容上以“意象”为中心审美范畴,表现上以“显喻”“隐喻”为手段这一基本点,同中国古代抒情诗美学:内容上以“意境”为中心审美范畴,表现上以“比”“兴”为手段这一基本点,二者之间有着许多近似之处,所使用的概念也较为切近。但是,由于这两个抒情诗美学体系所赖以产生的民族和历史的背景不同,二者的理论内涵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诗学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还,是以叙事为主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抒情诗 意象 美学 审美范畴 浪漫主义 柏拉图 西方抒情诗 艺术境界 浪漫型 黑格尔
下载PDF
失衡的天平——论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情感特征
10
作者 李桂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中国现代抒情诗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从而传统的群体关怀与西方影响下产生的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抒情诗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
关键词 中国现代抒情诗 自我情感 群体关怀(情感) 失衡
下载PDF
中西抒情诗文化精神差异探析
11
作者 袁仕萍 《襄樊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中西抒情诗作为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地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在文化领域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西抒情诗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诗文化核心观念的不同;二、崇德... 中西抒情诗作为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地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在文化领域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西抒情诗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诗文化核心观念的不同;二、崇德与爱智是中西抒情诗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三、直觉与分析是中西抒情诗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抒情诗 西方抒情诗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中国抒情源头之辨——论高友工对《古诗十九首》文学史意义的再阐释
12
作者 石了英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5,115,共8页
对于中国抒情诗的源头,海外华人学界主要有"起于《诗》《骚》"和"起于《古诗十九首》"两种认识,前者以陈世骧为代表,后者以高友工为代表,颇具可比性。在"中国抒情传统"建构的视野下,高友工以《诗经》为... 对于中国抒情诗的源头,海外华人学界主要有"起于《诗》《骚》"和"起于《古诗十九首》"两种认识,前者以陈世骧为代表,后者以高友工为代表,颇具可比性。在"中国抒情传统"建构的视野下,高友工以《诗经》为参照域,聚焦于文体分析,历史性考察《古诗十九首》在"自省模式"和"五言诗体"等方面的形式创新及其对中国抒情诗的源头性影响,不仅重新定义了《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价值,也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抒情诗的美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友工 陈世骧 《古诗十九首》 中国抒情传统 中国抒情诗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外故事”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君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7-183,共7页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作为叙事学研究基础的故事与话语的二...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作为叙事学研究基础的故事与话语的二项对立,在抒情文本中并不必然地存在;然而,可以探讨与之相对应的抒情文本中话语与"外故事"的对应关系,后者可以典籍记叙、诗人标记、与叙事文本相融、记叙评述等方式存在,并与抒情文本交互影响。对外故事及其与抒情文本相互关系的探讨,将有益于揭示抒情文本中蕴含的故事要素,深化对抒情文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抒情诗 话语 故事 外故事
原文传递
中国诗论意境说的美学、哲学和历史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蓝华增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6期55-62,共8页
要真正理解中国古代诗论意境说的深刻意义和来龙去脉,必须对它进行美学——哲学——历史学的全方位考察,首先抓住其美学意义的核心问题,然后剖析它的哲学思想根源,最后深入到历史学中去考察它产生的土壤。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一中国诗学... 要真正理解中国古代诗论意境说的深刻意义和来龙去脉,必须对它进行美学——哲学——历史学的全方位考察,首先抓住其美学意义的核心问题,然后剖析它的哲学思想根源,最后深入到历史学中去考察它产生的土壤。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一中国诗学的基本问题、审美中心和最高成就作出透视。一、美学意境是由“意”和“境”这两个对立面构成的,这是西方和中国古典美学作为艺术和美的本质性范畴“意象”所包含的“意”和“象”二元的东方诗美学升华.中国古代诗论对这一范畴中客体的一元,除称为“象”外,更多的是称为“景”和“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抒情诗 意境说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中国诗论 古代诗论 美学意境 儒家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意义
下载PDF
中西文化中抒情诗的比较
15
作者 张艳华 《大观(论坛)》 2018年第7期28-29,共2页
在中西文化中的抒情诗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所创作的抒情诗大多都是在儒家文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在西方的抒情诗之中都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型文化基础。这种差异的不同就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中国的抒情诗之中其创作主题... 在中西文化中的抒情诗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所创作的抒情诗大多都是在儒家文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在西方的抒情诗之中都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型文化基础。这种差异的不同就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中国的抒情诗之中其创作主题大多都是围绕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诚这方面来进行表达的,但是在西方文学的抒情诗之中大多都是对作者的日常情感进行描绘。中国抒情诗之中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西方文学之中更多的则是对爱情、友情和光阴易逝进行感情的抒发。中国的抒情诗一直都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爱,但是在西方文学之中则对抒情诗有一定的排斥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抒情诗 西方抒情诗 比较 双重主题 意象
原文传递
从媒介功能考察美典类型——论高友工对莱辛诗画论的修正
16
作者 石了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34,共7页
莱辛在《拉奥孔》中的核心观点可以提炼成"媒介决定论"和"诗画异质论"。高友工从艺术媒介考察美典类型,认为每种艺术媒介都有"代表现实"和"象征心象"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了媒介"象征心象&qu... 莱辛在《拉奥孔》中的核心观点可以提炼成"媒介决定论"和"诗画异质论"。高友工从艺术媒介考察美典类型,认为每种艺术媒介都有"代表现实"和"象征心象"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了媒介"象征心象"功能的抽象性艺术才是抒情艺术,这种认识拓展深化了莱辛的"媒介决定论"。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论",高友工借取西方乐论反观中国抒情诗(律诗),着重论述了中国抒情诗的"空间象征性",不仅修正了莱辛将叙事诗当成诗的认识偏限,而且将中国抒情诗以时间性的艺术媒介展现一个心理空间架构的特质揭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友工 莱辛 中国抒情诗 抒情美典 艺术媒介
下载PDF
古巷幽亭 风韵独出─—戴望舒诗浅探
17
作者 高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8-31,共4页
古巷幽亭风韵独出─—戴望舒诗浅探高彦纵观中国诗史,多少诗人生生灭灭,多少诗人生前闻达却被后人慢慢遗忘。而戴望舒一这位只留下九十二首短诗的终生寂寞者,却被列入了中国现代诗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大诗人之中。作为三十年代刚刚问津... 古巷幽亭风韵独出─—戴望舒诗浅探高彦纵观中国诗史,多少诗人生生灭灭,多少诗人生前闻达却被后人慢慢遗忘。而戴望舒一这位只留下九十二首短诗的终生寂寞者,却被列入了中国现代诗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大诗人之中。作为三十年代刚刚问津诗坛的诗人,戴望舒失去了单凭勇敢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李金发 波德莱尔 审美价值 《雨巷》 法国象征派 现代派 中国现代抒情诗 抒情主人公 记忆》
下载PDF
《语文世界·初中版》致广大师生的约稿信
18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致广大 语文学科 中国现代抒情诗 思维方法 成功学 大语文 人文关怀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形式语言
下载PDF
有寄托与无寄托略论
19
作者 佟启巾 《丹东师专学报》 1999年第02X期48-50,共3页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又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这是有寄托与无寄托说的...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又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这是有寄托与无寄托说的出处之所在。后来,况周颐《蕙风词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曲 中国古代抒情诗 寄托遥深 比兴手法 寄托者 社会意义 辛弃疾 马致远 婉约词 《介存斋论词杂著》
下载PDF
发现“中国现代叙事诗”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多锦 《诗探索》 1999年第4期99-106,共8页
中国新诗即将走过几乎整整一个20世纪的路程,就在这个世纪末,我们发现中国新诗发展到现代诗的高度,却把自己的“一半”给丢了,那就是中国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的发展应当有中国的现代叙事诗。 19世纪末,“诗界革命”兴起,其时,黄遵宪... 中国新诗即将走过几乎整整一个20世纪的路程,就在这个世纪末,我们发现中国新诗发展到现代诗的高度,却把自己的“一半”给丢了,那就是中国现代叙事诗。 中国新诗的发展应当有中国的现代叙事诗。 19世纪末,“诗界革命”兴起,其时,黄遵宪的千言长诗《罢美国留学生感赋》可谓“与世界思潮合流”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叙事诗 新叙事 中国新诗 “歌” 中国现代诗 长诗 叙事性 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诗 荷马史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