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念的转型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出路——读《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观念转型研究》
1
作者 敦鹏 《政治思想史》 2024年第1期163-167,共5页
中国的现代转轨已经进入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对此,人们似乎早有准备。从历史维度看,传统与现代的分野始自晚清洋务运动,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来与近代文化的传播,中国在事实上已被卷入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现代转轨已经进入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对此,人们似乎早有准备。从历史维度看,传统与现代的分野始自晚清洋务运动,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来与近代文化的传播,中国在事实上已被卷入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遭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并且伴随着深刻而又剧烈的中西文明之争的背景下展开的。不过,按照学界长期的习惯性表述,中国的现代转型还远未完成,在这其中,两大因素决定着中国是否达到了规范性意义上的现代国家:一是政治上的突破;二是观念(思想)上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 洋务运动 中西文明 历史维度 西方列强 观念转型 历史进程 文化的传播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当代解读和国际视角——评Kim Youngmin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2
作者 李绍猛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外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当代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的国家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间断的历史。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国家,或者“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 外国人如何理解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当代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的国家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间断的历史。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国家,或者“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①)。所以,基辛格说,“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复原而无须创建的既有国家”^(②)。这样一个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背后离不开一个深厚的政治思想传统。伴随着全世界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兴趣,哲学界对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也在悄然兴起。KimYoungmin的《中国政治思想史》^(③),是这方面的一个比较新颖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国家建构 国际视角 中国古代政治 基辛格 世界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哲学的一般意涵与总体特征
3
作者 李婉芝 江畅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中国政治哲学一般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中国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过一定影响,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或启示意义的各种理论形态的政治哲学,包括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基本层次... 中国政治哲学一般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在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中国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过一定影响,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或启示意义的各种理论形态的政治哲学,包括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基本层次。它运用经验体悟、理智直觉和思辨构想一体的方法研究家国天下一体,重点关注道与德、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王道与霸道等问题。中国政治哲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与同样历史悠久的西方政治哲学相比较,具有历史演进的一贯性、理论根基的深厚性、思想旨趣的道德性、理想追求的崇高性、学术观点的归宗性等标志性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哲学 家国天下一体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 王道 人民至上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
4
作者 李笑宇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1,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二元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进行反思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序渐进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立足现实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紧扣民心政治,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基本国情,探索发展中国式民主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政治发展 民心政治
下载PDF
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工作机制、话语分析及话语体系
5
作者 尹铂淳 唐品业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特指中国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的隐喻。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是一种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言语方式,是一种将抽象政治概念具象化、生动化的认知操作,是一种哲理深刻、滋养丰厚、人民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的... 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特指中国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的隐喻。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是一种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言语方式,是一种将抽象政治概念具象化、生动化的认知操作,是一种哲理深刻、滋养丰厚、人民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的大实话。这种隐喻的工作机制为话语主体将心智中相关日常经验映射至与之具有相似性的政治概念之中。这种隐喻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坚定的人民立场、广博的人民智慧以及丰富的理论滋养的人民话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既要加强对人民话语的研究,还要主动学习人民话语并将其运用至实际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话语 隐喻 工作机制 话语分析 人民话语
下载PDF
严复与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以严氏《政治讲义》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吴汉全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严复是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开创者,其所著《政治讲义》系统地表达了严氏对于政治学的意见。该著承继西方政治学国家研究的学术传统,主张政治学着力于“国家权力”的研究,不仅就政治学本土化提出了学术分类、范畴研究、发明新知等具体要求,... 严复是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开创者,其所著《政治讲义》系统地表达了严氏对于政治学的意见。该著承继西方政治学国家研究的学术传统,主张政治学着力于“国家权力”的研究,不仅就政治学本土化提出了学术分类、范畴研究、发明新知等具体要求,而且还阐发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建设性意见,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学文本之一。严氏研治政治学,体现了经世致用、以西学为根基、历史政治学等特点,为推进西方政治学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中国政治学起源 政治讲义》 中国现代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的话语体系与标识性概念
7
作者 周绍东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度概念上,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延伸经济制度和基础经济制度。立场阐明态度,矛盾揭示方法,战略指明方向,制度夯实保障,“立场—矛盾—战略—制度”这一话语体系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表达形式,彰显了中国政治经济学鲜明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 自主知识体系 标识性概念 话语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与创新路径
8
作者 王川元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3期46-47,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政治学需要加强“三大体系”建设,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政治学需要加强“三大体系”建设,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与创新路径,为中国政治学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政治 三大体系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中国政治的变与常:长时段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里峰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2,I0003,共13页
中国具有悠久、复杂而独特的政治传统,长时段的历史透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渊源和特质。3000年、200年、100年三个时间坐标,彰显了中国政治的变与常。“殷周之变”和“周秦之变”后,大一统、中央集权、官僚君主制、... 中国具有悠久、复杂而独特的政治传统,长时段的历史透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渊源和特质。3000年、200年、100年三个时间坐标,彰显了中国政治的变与常。“殷周之变”和“周秦之变”后,大一统、中央集权、官僚君主制、儒法兼用的政治形态形成并长期延续和发展,这奠定了传统中国政治的底色。19世纪以降,为实现独立、统一、富强、民主和现代国家建构的目标,近代启蒙传统得以融入中国政治体系。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三千年来,中国政治在制度和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演变为一种现代政治文明,但一元主义和民本主义的政治传统得以长期延续,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独特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长时段 官僚君主制 国家建构 一元主义
下载PDF
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贤明 张力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5,197,198,共11页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走互鉴与对话之路,这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国际学术界政治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推动国际交流,全方...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走互鉴与对话之路,这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国际学术界政治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推动国际交流,全方位加强中国政治学和世界的广泛对话,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国际认同度。其次是学科之间的互鉴与对话,即合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以政治学为中轴的交叉学科体系,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政治学回应当下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方法之间的互鉴与对话,打通历史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对政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不同的研究特色构建中国政治学研究版图并推进不同研究流派之间的交流合作。互鉴与对话旨在本土诉求和全球视野中,既遵循政治学普遍的学科逻辑又彰显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自主知识体系 互鉴与对话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的建制性概念及其知识地图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向民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7,共14页
经验世界依赖于我们的理解,理解的概念图式就是知识地图。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界形成了一系列旨在描述与解释中国经验的建制性概念。将这些概念纳入一张知识地图,既有助于厘定既有概念,也有助于建构新概念、赋予其理论意涵与定位。文章从... 经验世界依赖于我们的理解,理解的概念图式就是知识地图。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界形成了一系列旨在描述与解释中国经验的建制性概念。将这些概念纳入一张知识地图,既有助于厘定既有概念,也有助于建构新概念、赋予其理论意涵与定位。文章从五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建制性概念形成的知识地图:(1)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的现代转化;(2)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与权力结构;(3)经验中国的发掘与描述;(4)世界政治学;(5)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创新的两个路向,即历史政治学与田野政治学。文章认为,中国政治学内在转向的建制性概念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愿景到经验的第一步,但仍需要在反思与诘难中补充、修订、增删甚至替换,有些领域仍有待发展出建制性概念。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政治学经历了漫长的形式建构之后,开始了知识生产意义上的再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建制性概念 知识地图 “何为中国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炳权 杨睿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0-137,共1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学人以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线,大力推进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政治学学科体系的本土特色更加突出,积极回应了我国政治发展要求;政治学学术体系的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学人以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主线,大力推进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政治学学科体系的本土特色更加突出,积极回应了我国政治发展要求;政治学学术体系的中国意蕴更为恢弘,有力彰显了我国政治文明的新贡献;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中国声音日益强劲,更好匹配了我国大国地位。面向未来,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立足中国实际,重视中国经验,传承中国基因,全面提高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新时代 “三大体系” 学术体系 学科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第一本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舒文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我国第一本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该书与当时流行的同类著作特别是与陶希圣的同名著作相比,具有鲜明特点:重视下层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肯定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对被统治阶级思想家给予正... 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我国第一本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该书与当时流行的同类著作特别是与陶希圣的同名著作相比,具有鲜明特点:重视下层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肯定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对被统治阶级思想家给予正面分析;对古代每一位思想家的阶级背景进行考证,从文本入手来解读思想家的思想。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此书出版后,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以至在抗战期间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显示了吕振羽运用唯物史观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面突出的革命性和实践性。该书针对陶希圣而生,带有明显的论战性质,其中纯熟的阶级分析法比起陶希圣而言,更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史领域树立革命合理性的一个标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陶希圣 中国政治思想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述论
14
作者 刘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级分析法,但又并未完全放弃阶级分析,他认为阶级分析依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刘泽华是从历史学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拓展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提出要加强统治思想的研究、加强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的研究和民本思想研究,以此提升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政治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 刘泽华 萧公权 阶级分析 统治思想
下载PDF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及世界意义
15
作者 李庆四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47-53,共7页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政府致力实现的发展目标。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在政治治理上起步晚、任务重、困难大。经过不断努力提升和完善,中国政治治理后来居上,成效卓著,不仅对自身政治进程影响深远,而且更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这种意义主...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政府致力实现的发展目标。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在政治治理上起步晚、任务重、困难大。经过不断努力提升和完善,中国政治治理后来居上,成效卓著,不仅对自身政治进程影响深远,而且更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治理现代化的垄断地位,为面临困境的广大非西方国家提供了不同治理思路,在西方政治治理模式一家独大的世界政治中有助于促进东西平衡和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治治理 政治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文化安全审视
16
作者 张师伟 薄萧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1,共8页
中国现代政治知识虽然从源头上不能完全排除传统时代的理论影响,但它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架构等却显然来自西方,以西释中、西主中附,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学术常态。政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具有强烈的价值属性,即使是其中的规律性内容,也不具... 中国现代政治知识虽然从源头上不能完全排除传统时代的理论影响,但它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架构等却显然来自西方,以西释中、西主中附,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学术常态。政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具有强烈的价值属性,即使是其中的规律性内容,也不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性,中国与西方在社会性质及意识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敌对性,如果中国在政治知识上缺乏对西方的必要警惕,就必定会面临根本性文化安全问题,并因文化安全问题连带产生政治安全问题。中国必须在政治知识上具有高度自主性,在学习、借鉴和消化西方政治知识的同时,保持文化安全的高度警惕,对西方政治知识中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判断进行必要的文化安全审视,抵御和化解风险,切实维护文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安全 规范性知识 规律性知识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与概念供给——以民本的传统性改造为例
17
作者 林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8-46,共9页
为了回应使命性、实践性和本土性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学需要发展其主体性和原创性,建构具有高度学术自觉的自主知识体系。自主概念体系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工程,其目标在于提炼并体系化源自中国实践、承自中国传统并且可以... 为了回应使命性、实践性和本土性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学需要发展其主体性和原创性,建构具有高度学术自觉的自主知识体系。自主概念体系是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工程,其目标在于提炼并体系化源自中国实践、承自中国传统并且可以解释中国问题的标识性概念。历史政治学对既存性概念的整理、更新与改造,可以提供一批接续和活化传统政治本土意蕴和独特基因的政治学标识性概念,对民本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历史政治学在活化本土概念方面的努力。传统民本具有道德和政治上的双重意义,但因其内在的以君本位为前提的传统性局限,必须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方能焕发当代活力。人民主权观、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政治经验有助于更新和活化传统民本,使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政治学标识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自主知识体系 概念供给 历史政治 民本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18
作者 牟成文 《长江论坛》 2023年第6期41-51,共11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制度要素和制度效能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方面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总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制度要素和制度效能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方面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总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要在制度要素方面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领导性因素、主体性因素、规则性因素和评价性因素等方面实现现代化。通过量化分析测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制度效能,并由此来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提供直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现代化 制度结构 制度要素 制度效能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政治学转向
19
作者 季乃礼 尹剑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66-77,121,122,共14页
新文科强调学科的融合,坚持问题导向,新文科概念的提出给一些学科的发展带来启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存在的困境就在于,作为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综合学科,一直未与政治学融合,一直未能融入到政治学的传统之中。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者多... 新文科强调学科的融合,坚持问题导向,新文科概念的提出给一些学科的发展带来启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存在的困境就在于,作为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综合学科,一直未与政治学融合,一直未能融入到政治学的传统之中。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者多经历历史学的训练,但踏入政治学领域之后,却没有完成政治学的转向,与政治学存在着方法、理论、术语以及关注议题上的割裂。要使政治制度史焕发新的生机,就必须重新站在政治学的学科定位上审视制度史研究,创新研究维度,以问题为导向,打通传统与现代、制度与思想、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政治制度史 政治 历史学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中国政治制度故事”讲授新路径
20
作者 郭秀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87-188,共2页
从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政治制度故事”的意义角度,分析高职思政中“中国政治制度故事”讲授的现状,在讲授现状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挖掘“整体思维,民本思维,选贤任能和和而不同”等理念讲授“中国政治... 从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政治制度故事”的意义角度,分析高职思政中“中国政治制度故事”讲授的现状,在讲授现状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挖掘“整体思维,民本思维,选贤任能和和而不同”等理念讲授“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路径,实现讲好中国政治制度的故事,促进高职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理念 爱国情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