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总理衙门: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被引量:7
1
作者 梁严冰 刘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总理衙门 中国政治体制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 晚清政府 北洋通商大臣 中华书局 李鸿章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卫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8年第4期14-16,共3页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黄卫平所谓“全球化”现象,指的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动空间正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其正以一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黄卫平所谓“全球化”现象,指的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动空间正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其正以一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逻辑和严峻现实而受到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 亚洲金融危机 现代信息技术 全球化趋势 党政分开 经济改革 全球化问题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争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春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6-199,共4页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重要的制度原因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向何处去的争论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这些争论大体包含三个层次: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重要的制度原因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向何处去的争论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这些争论大体包含三个层次: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质和方向的争论;关于我国采用何种具体政治体制模式的争论;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突破口的争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势主要包括:以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导向;以党内民主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转变;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将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方向 争论 中国民主模式
下载PDF
共和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理念、制度与绩效 被引量:1
5
作者 万绍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98,共6页
共和主义的一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与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既存的政治文化传统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这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或者其具体形式可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程度的有益借鉴,增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共... 共和主义的一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与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既存的政治文化传统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这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或者其具体形式可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程度的有益借鉴,增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共和主义法治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作用,共和主义公益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在活力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主义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
下载PDF
“面子”文化、舆论监督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改革思路,在具体途径选择上应注重发挥中国传统"面子"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社会规范功能,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供给相关信息的作用,为"面子"文化社会规范功能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文化 舆论监督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0年——两次“蜕皮”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萧斌 《学习与实践》 1998年第7期28-29,共2页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的确是一个“蜕皮”过程,至少有过两次。政治体制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方式。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蜕皮 邓小平 市场经济要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运行方式 机构改革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劳开准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6-6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明显进步,有的则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什么的成绩。事实上,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明显进步,有的则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没有什么的成绩。事实上,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正确看待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认识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加以改善,以促进政治文明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历程 思考与建议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9
作者 韩康 周为民 卢中原 《改革与战略》 1986年第6期37-42,共6页
一、选择的依据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正在不断遇到来自传统政治体制方面的阻碍。许多迹象表明,没有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展开的经济改革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复归故辙。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程... 一、选择的依据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正在不断遇到来自传统政治体制方面的阻碍。许多迹象表明,没有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展开的经济改革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复归故辙。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使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失去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撑和推动,经济改革就会呈现旷日持久、难以奏效的局面。一旦出现重大政治变动,改革的成果还可以丧失殆尽。 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哪里发端?可以有多种选择:明确党政分工;精简行政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权力机构 经济改革 执政党 高度集中 双重领导 管理机构 中国共产党 改革发展 行政机构
下载PDF
2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放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2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逐步转轨到市场经济,经济年增长率达到9.8%,人民生活状况大有改善,这是举世公认、交口称赞的。可是有人认为,中国只是单一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依旧原封不动,... 2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逐步转轨到市场经济,经济年增长率达到9.8%,人民生活状况大有改善,这是举世公认、交口称赞的。可是有人认为,中国只是单一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依旧原封不动,踏步不的;即使有所变化,也只有量的变化,并无质的变化。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偏颇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变化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毛泽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经济体制改革 各民主党派 基本路线 职务终身制 刘少奇
下载PDF
从历史与国际视野看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改革
11
作者 刘智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3,共6页
从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角度去看,中国当代的政治体制是自古代以来的第三种政治模式。第一种是形成于商周时期的封建制。第二种是秦汉开始的君主集权制,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第三种政治模式是中国面临着全新的国际格局,或者说它本身就... 从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角度去看,中国当代的政治体制是自古代以来的第三种政治模式。第一种是形成于商周时期的封建制。第二种是秦汉开始的君主集权制,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第三种政治模式是中国面临着全新的国际格局,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中国进入世界后的产物,它是中国人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道路,既延续了中国政治的基本传统,又融入了来自外部的新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它基本上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应付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改革空间。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连续性和全球化时代的新特征,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也要学习其他文明中政治体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 政治模式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如何看待“权力下放”——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2
作者 朴贞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如何看待“权力下放”———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朴贞子一权力是社会各种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和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一旦过于集中将会有害于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僵化各种关系,还能导致与社会主义民... 如何看待“权力下放”———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朴贞子一权力是社会各种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和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一旦过于集中将会有害于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僵化各种关系,还能导致与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相背离的个人专断、特权、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下放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 党的领导 高度集权 权力关系 政府职能 职能分开 中国特色 中央政府
下载PDF
模式、时机、突破口——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思路的思考
13
作者 张式谷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改革界定为革命,既表明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场事关管理和运行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必将给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观念带来广泛深刻的变化;又意在强调它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党和人民一方面...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改革界定为革命,既表明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场事关管理和运行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必将给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观念带来广泛深刻的变化;又意在强调它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党和人民一方面勇于大胆地破旧立新,开拓奋进,一方面善于谨慎行事,稳步推进。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思路 经济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突破口 社会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 基本原则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立华 陶维兵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改"研究的相关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改"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政改"的必要性、"政改"的选项、"政改"的路径"、政改"的挑战"、政改"的前景等五个方面。国内外主流观点充分肯定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积极评价中国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慎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他们认为,虽然中国"政改"可能面临旧有体制惯性、认识上的误区、经济增长的困境、维护稳定的难题等一系列阻力和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及发展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研究 述评 二十年
下载PDF
行政问责制度的“中国意义”:问责制、行政管理体制与中国政治体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钟兮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随着对问责制度的研究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关注问责制对于中国的深层意义。这表现在问责制度与现代政府理念与实践、行政管理体制,乃至整个中国政治体制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问责制、问责政府、问责中国等一系列观念的流行,也... 随着对问责制度的研究深入,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关注问责制对于中国的深层意义。这表现在问责制度与现代政府理念与实践、行政管理体制,乃至整个中国政治体制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问责制、问责政府、问责中国等一系列观念的流行,也反映着问责的"中国意义"有待深化研究下去,必须探求问责制度对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制 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
下载PDF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青 刘东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们党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们党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20年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进程 社会主义民主 依法治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载PDF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等于同化,承认共同利益,但不否认各国的具体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差别;面对全球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中国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建立法治国家。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全球化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 国家政治权力 发达国
下载PDF
论中国政治体制发展与演变的三重话语结构——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9期10-14,共5页
文章在宏观上分析了生产关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分工的二重性,提出了生产关系—社会分工—生产力三位一体的宏观政治结构及其影响,将社会分工作为解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出发点。微观上,考察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素,即稳... 文章在宏观上分析了生产关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分工的二重性,提出了生产关系—社会分工—生产力三位一体的宏观政治结构及其影响,将社会分工作为解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出发点。微观上,考察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素,即稳定、效率与民主,揭示了传统政治体制低效运行的原因,即制度缺失、个人理性泛滥和政治权威相互强化将政治体制锁定在低效均衡中。在政治体制发展中,采取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克服传统官僚组织和个人理性选择所引发的社会弊端,提出政府积极主导、文化教育弥合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基本政治体制模式,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话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 历史制度主义 社会分工 规则理性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和突破口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志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1,共2页
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方面,过去我们一直用的是渐进战略或者叫隐型政治发展战略。然而,政治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我们必须直面现实中各种问题的时候了。从速度方面看,我们依然需要渐进、稳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不能... 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方面,过去我们一直用的是渐进战略或者叫隐型政治发展战略。然而,政治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我们必须直面现实中各种问题的时候了。从速度方面看,我们依然需要渐进、稳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不能再是隐型发展了,而是要“显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 机构改革 战略 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治权力 突破口 附带现象 权力制约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独特优势何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3-25,共3页
中国政治体制所特有的优势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能统一规划、全面协调、有序推进社会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政治体制也必然会自我革新、与时俱进,从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 独特优势 跨越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