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实践路径
1
作者 周琳娜 黄馨宇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在精神力量,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着重大而特殊的价值。因此,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是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在精神力量,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着重大而特殊的价值。因此,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在新时代通过有效促进话语主体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话语受众客体研究、积极推动文化话语内容发展、加强文化话语传播能力建设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历史演进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向度 被引量:2
2
作者 索世帅 《理论导刊》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从逻辑向度上来说,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向度上来说,蕴含着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从逻辑向度上来说,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向度上来说,蕴含着政党、国家、人民三重维度的价值指向;从原则向度上来说,要遵循融通中外、纵观古今、上下联动、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从路径向度上来说,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人民立场、强化批判反思、广泛凝聚共识,探寻提升文化话语体系阐释力、说服力、引导力、传播力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建设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我国文化国情的几个基本特征——基于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体系(CCDIS)的测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婧 胡惠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2,共9页
CCDIS是旨在反映中国文化国情的定量化体系,其测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文化国情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稳健发展、文明转型发展正在建构当前中国文化总体发展的趋势性和制约性特征;(2)中国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同时改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 CCDIS是旨在反映中国文化国情的定量化体系,其测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文化国情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稳健发展、文明转型发展正在建构当前中国文化总体发展的趋势性和制约性特征;(2)中国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同时改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基础设施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正向驱动力量,文化人力资源、社会文化参与和文化保护传承是未来推动中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结构;(3)主要文化机构的自身营收能力正在形成,政府的文化财政投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它们构成支持中国文化发展的收入结构;(4)西部地区的"提升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寻优发展",构成了深化开放型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空间结构特征;(5)农村文化建设"补差式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质量结构,提高和优化农村文化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结构,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体系 中国文化发展综合指数 中国省区市文化发展指数 中国农村文化发展指数
下载PDF
论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石玉秋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主张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由主干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和... 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主张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由主干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和两门拓展选修课"文学欣赏"和"中华美学"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下载PDF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多层次文化体系构建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爱莲 刘心一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共4页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多层次文化体系建设,既要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各自的内容与作用,又要求在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精英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三种关系的基...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多层次文化体系建设,既要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各自的内容与作用,又要求在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精英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三种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各文化要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多层次文化体系 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下载PDF
中国本土文化体系下的伦理型管理模式探究
6
作者 王润稼 《社科纵横》 2017年第3期24-29,共6页
文化体系与管理模式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不同文化体系下会形成符合自身文化特质的独特管理模式。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现存至今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级文化体系,受诸多特有因素影响形成了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文化生态。管理的精神气质类... 文化体系与管理模式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不同文化体系下会形成符合自身文化特质的独特管理模式。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现存至今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级文化体系,受诸多特有因素影响形成了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文化生态。管理的精神气质类型、管理所依凭的根本手段、对组织成员关系的考量以及成员管理所要达成的理想目标是管理模式赖以依凭的四个最基本要素。以中国本土文化为基础,依据管理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可以得出中国本土文化体系下所特有的伦理型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成熟且影响深远的管理范型,伦理型管理模式有着自身鲜明的组织样态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文化体系 管理模式 四重要素 伦理型管理模式
下载PDF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构筑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7
作者 王凤双 张明霞 +1 位作者 庞海云 沈丽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了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下载PDF
人类学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开题暨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索南措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共6页
以人类学学科的视野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不吝为学科理论前沿和人类学家参与国家战略的需要。人类学学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特别关注,以及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遗产运动的反思,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 以人类学学科的视野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不吝为学科理论前沿和人类学家参与国家战略的需要。人类学学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特别关注,以及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遗产运动的反思,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而广阔的视野。以人类学者的讨论和共识,基于对人文价值的反思与再思考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是对当下我国遗产文化事业的反思,以人类学的眼光树立新的人类遗产意识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人类学 探索
下载PDF
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佛教的一种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洪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80-84,103,共6页
佛教和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关系上走过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具有各自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可以借鉴佛教在此问题上的利弊得失,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全面认识中国本土文化的价值,支持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全方面深入研究,发挥中国... 佛教和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关系上走过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具有各自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可以借鉴佛教在此问题上的利弊得失,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全面认识中国本土文化的价值,支持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全方面深入研究,发挥中国本土文化的积极作用,限制中国本土文化的消极作用,尽力实现二者的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体系融为一体,打造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佛教 中国本土文化 中国文化体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阈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涂艳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6期33-34,共2页
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培养现状,剖析了传统文化对培育留学生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构建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的策略,旨在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来华留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体系构建
下载PDF
中国思想文化体系刍议
11
作者 周吉善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12-16,共5页
著者认为,要探讨中国思想文化体系,必须以中国古代典籍为起点,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寻找其来龙去脉。
关键词 中国思想文化体系 古代典籍 传统文化 阴阳哲学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发展理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苗 石海兵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第10期63-69,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内在的发展理路。其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其历史生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内在的发展理路。其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其历史生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世界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是其当代建构的指导思想、核心领导、物质基础、丰厚土壤、文化主题和有益滋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发展同样承担着新的时代使命。认真地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历史生成、当代建构与新时代使命,深入分析、梳理和把握其内在的发展理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历史生成 当代建构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构建初探
13
作者 宫明 赵金科 《社科纵横》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锋,使文化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锋,使文化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当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东西方文化的良性互动。探索建构"马魂、中源、西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结构特征 时代意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与建设:读《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14
作者 罗正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主体成果,彭兆荣所著《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以下简称《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一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主体成果,彭兆荣所著《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以下简称《生生遗续代代相承》)一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范式。因此,本书实际体现出的特点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反思性、谱系性和建设性四个方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中国范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代相承 探索与建设 生生 实际体现
下载PDF
海外建筑师与中国建筑文化转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本臣 梅洪元 《城市建筑》 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文化冲突 中国建筑文化体系
下载PDF
道—学—技—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图式建构的“中医”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敏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近现代以来,中医在中国不断地被边缘化,在"申遗"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和悖论,一方面揭示了中医作为"遗产"到了不得不大力"拯救"之境;另一方面却折射出古老中国作为遗产大国,并未对自身遗产本土性、多样性... 近现代以来,中医在中国不断地被边缘化,在"申遗"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和悖论,一方面揭示了中医作为"遗产"到了不得不大力"拯救"之境;另一方面却折射出古老中国作为遗产大国,并未对自身遗产本土性、多样性和理论体系加以分析、论述、阐释和提炼。本文从"医道——遗存之道"、"医学——遗存之相"、"医技——遗存之技"和"医承——遗存之法"四个层面,对中医作为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分析和论述,从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和价值进行新的认知和阐释,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和图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
下载PDF
浅析中国文化外交策略的构建——基于日韩文化外交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玥婷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9期214-215,共2页
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中占据的位置日益重要。面对日韩等世界各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建立以及文化渗透,我国需要构建起本国的文化外交政策。要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文化... 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中占据的位置日益重要。面对日韩等世界各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建立以及文化渗透,我国需要构建起本国的文化外交政策。要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文化战略方针;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大力扶植民间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交 日本 韩国 中国文化外交战略体系
下载PDF
探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之主流文化价值观建设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拟以"主流文化价值观"为论点,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为支持该论点的应用平台,从少数民族文化实力建设方面入手,探索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的途径,进而拓展各族源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 本文拟以"主流文化价值观"为论点,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为支持该论点的应用平台,从少数民族文化实力建设方面入手,探索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的途径,进而拓展各族源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时,提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对外话语体系之上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八大具体路径,冀望将本命题在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结合起来,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 主流文化价值观 主体意识 建设路径
原文传递
“新神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保存方式
19
作者 玛·瓦·贝利科娃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74-83,92,共11页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在国家和文化发展范式发生变异、社会构建的原则和规律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决的新途径问题。人性深处信奉人道主义是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或许,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东...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在国家和文化发展范式发生变异、社会构建的原则和规律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决的新途径问题。人性深处信奉人道主义是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或许,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东方文化符号的特点包括对世界的非理性态度、感性认识、传统的神话。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具有强大的文化记忆,能够创造出“新神话”,其核心是作为家庭、民族、社会体成员的人。通过家庭,中国人代代相传,即使远离故土,依然保存其文化的“公理内核”,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将传统神话与新神话相结合,诠释这样的真谛:源自外部世界并被中国社会所掌握的新事物也不能根本改变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元素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一体化 民族文化认同 人道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新神话
下载PDF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重构中国特色文化体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立杰 《理论界》 2006年第5期123-125,共3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文化内涵、体制弊端及深化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阐述分析,深刻论证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文化体制 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文化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