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丽李齐贤《眉州》诗的中国文化情结和民族意识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春茹 《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到四川峨嵋山进香期间所写的《眉州》诗,运用了多处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典故,显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他的中国文化情结。但李齐贤提及诸位文人,也是为了衬托、类比高丽的三位著名文人,盛赞他们的才学;同时诗歌... 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到四川峨嵋山进香期间所写的《眉州》诗,运用了多处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典故,显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他的中国文化情结。但李齐贤提及诸位文人,也是为了衬托、类比高丽的三位著名文人,盛赞他们的才学;同时诗歌也表达了李齐贤对祖国和亲人的牵挂和思念,这些又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 李齐贤 中国文化情结 民族意识
下载PDF
论黑塞成长小说的中国文化情结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家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成长小说是描写少年在13至18周岁这一阶段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经历的成长故事的小说类型。黑塞的成长小说中充溢着很多中国影像,对此进行扫描可以发现中国的老庄之道对黑塞的影响及黑塞的中国文化情结。而黑塞创作的成长小说在得到中... 成长小说是描写少年在13至18周岁这一阶段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经历的成长故事的小说类型。黑塞的成长小说中充溢着很多中国影像,对此进行扫描可以发现中国的老庄之道对黑塞的影响及黑塞的中国文化情结。而黑塞创作的成长小说在得到中国文化滋养的同时,又反哺了中国的成长小说创作,尤其是立极的《龙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黑塞《德米安》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成长小说 中国文化情结 《德米安》 《龙金》
下载PDF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心理内涵——以卡夫卡对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为例
3
作者 林和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中国文化情结 袁枚《寒夜》
下载PDF
托尔斯泰的中国文化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正先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8-21,共4页
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他不仅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倾注了巨大的关注之情,而且对中国古典哲学有着巨大的兴趣。世界观发生激变后,他更是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试图从东方的古典哲学,特别是从中国古代圣贤们的学说中寻找生活的真... 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他不仅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倾注了巨大的关注之情,而且对中国古典哲学有着巨大的兴趣。世界观发生激变后,他更是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试图从东方的古典哲学,特别是从中国古代圣贤们的学说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对有人想把欧洲文明强加给中国四亿人民表示巨大的愤慨。老年时还表示,如果年轻,"一定要到中国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托尔斯泰 文学创作 中国文化情结
下载PDF
从连横的诗文看其中国文化情结 被引量:3
5
作者 茅家琦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8,共8页
198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台湾通史”和它的作者连横》。那篇文章认为:连横,应该以反日爱国和反封建的志士,《台湾通史》应该以反日爱国的著作写入中华民国的史册。6年过去了,再一次阅读连横的著作,我感到上述论点,仍然可以成立,... 198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台湾通史”和它的作者连横》。那篇文章认为:连横,应该以反日爱国和反封建的志士,《台湾通史》应该以反日爱国的著作写入中华民国的史册。6年过去了,再一次阅读连横的著作,我感到上述论点,仍然可以成立,但那篇文章尚未把问题讲透,对连横的思想感情还有必要作进一步探微,为此,我写了这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情结 台湾文化 《台湾通史》 中原文化 袁世凯 振奋民族精神 思想感情 石敢当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人民
下载PDF
中国文化情结的消解与重构——《金锁记》与《北地胭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於涵 李新国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9期85-88,共4页
选取张爱玲《金锁记》和其自译英文文本《北地胭脂》为研究对象,从其自译中采取的翻译改写策略入手,分析原著在译文中消解重构的过程及方式。研究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试图通过改写文化意象、转变叙事手法和重塑人物形象的方式来重... 选取张爱玲《金锁记》和其自译英文文本《北地胭脂》为研究对象,从其自译中采取的翻译改写策略入手,分析原著在译文中消解重构的过程及方式。研究发现,在翻译过程中,张爱玲试图通过改写文化意象、转变叙事手法和重塑人物形象的方式来重构符合英语文化审美的中国文化形象,在张爱玲的创作中体现出浓浓的抹不去的中国文化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自译 意象重构 中国文化情结 《金锁记》 《北地胭脂》
下载PDF
宗教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的话语谱系——评《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
7
作者 杨志 《娄底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 书评 文学现代性 系统分析 西方现代文明
下载PDF
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伟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胡适思想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这种中国文化情结不仅与其少年时期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关,而且为他后来“反叛”传统、走上“全盘西化”道路提供了“内驱力”。但胡适的这种“全盘西...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胡适思想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这种中国文化情结不仅与其少年时期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关,而且为他后来“反叛”传统、走上“全盘西化”道路提供了“内驱力”。但胡适的这种“全盘西化”只是一种学术主张甚至于意识形态,并不代表其具体的学术实践。终其一生,胡适的学术思想与其说是“全盘西化”,毋宁说是“西方学术的本土化”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文化情结 精神分析方法
下载PDF
时代的文学 文学的时代——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思想探幽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振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1-54,共4页
近代日本文坛新思潮派最为代表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其文学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尽管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主题深刻,艺术水准高超。前期的创作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映照现实,观察、解释人生,并以此为根基和载体,将自己的... 近代日本文坛新思潮派最为代表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其文学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尽管文字不多,情节简单,但其中所蕴涵的主题深刻,艺术水准高超。前期的创作主要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映照现实,观察、解释人生,并以此为根基和载体,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及审美渗透到作品之中。后期的创作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经历、体会、感悟等,借助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前途的失意与幻灭意识。芥川龙之介文学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传统中国文化情结,他的中国之行与自杀标志着一个时代即日本大正时代文学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新思潮派 幻灭意识 中国文化情结 大正文学
下载PDF
景到神情飘没处 更无真象有真魂
10
作者 张小静 《职教论坛》 1997年第8期38-38,共1页
景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张小静《雨中登泰山》是李健吾写的一篇游记。我认为结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导游业务》,探索《雨中登泰山》课文的教学思想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课文中,对泰山自然景物的观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这种... 景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张小静《雨中登泰山》是李健吾写的一篇游记。我认为结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导游业务》,探索《雨中登泰山》课文的教学思想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课文中,对泰山自然景物的观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专业学生 《雨中登泰山》 旅游职业教育 中国文化情结 自然美 泰山文化 多角度 导游语言 教学思想 自然景观
下载PDF
梁铨:观念化解在诗意的描绘中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恩存 《艺术界》 1997年第1期57-59,共3页
梁铨的绘画,是一种气质性的绘画,在那种诗意盎然的结构中,弥漫着深深的中国文化境界与中国文化情结。 早在80年代初,梁铨就已开始了把中国文人画中的书卷气提取出来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构成融于个人的艺术创造之中。十几年来,他一直进行并... 梁铨的绘画,是一种气质性的绘画,在那种诗意盎然的结构中,弥漫着深深的中国文化境界与中国文化情结。 早在80年代初,梁铨就已开始了把中国文人画中的书卷气提取出来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构成融于个人的艺术创造之中。十几年来,他一直进行并深化着这一课题。 这一课题在画面的流露,大体可做这样的概括:“中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中国 文化的一个重要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化 书卷气 诗意盎然 绘画 色彩构成 艺术精神 形式语言 当代艺术 悲喜 中国文化情结
原文传递
绘画不存在“冲出亚州,走向世界”——一段关于艺术的对话
12
《艺术界》 1997年第6期148-150,共3页
F:孟先生,早就听说你十几年前在中国开始抽象水墨画的创作实践,在美国的艺术舞台上,您如何去寻找个人艺术的位置? 孟:我觉得中国水墨画,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语言系统,在明未的八大山人那里已经达到了极至,无论是画面上的章法、构图、用... F:孟先生,早就听说你十几年前在中国开始抽象水墨画的创作实践,在美国的艺术舞台上,您如何去寻找个人艺术的位置? 孟:我觉得中国水墨画,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语言系统,在明未的八大山人那里已经达到了极至,无论是画面上的章法、构图、用笔、用墨、造型,还是画内的情境、气质,八大无疑是古今完人,在这个行当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人画 绘画 年画 亚克力 八大山人 人艺 印象派 创作实践 中国文化情结 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