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探析
1
作者 李雨琦 申姝怡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独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智慧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在现代化开启之初,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始终存在争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的现代化指出了一条明路,至此,中国的现代... 独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智慧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在现代化开启之初,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始终存在争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的现代化指出了一条明路,至此,中国的现代化开始走向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而转型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独特标识,使之从人民观、生态观、社会发展观上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滋养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智慧 扬弃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清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人是文化的创造物,无论他身处何境都难以摆脱化育己身的文化规制。携带异质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容易以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优越论之姿态彼此"矮化"、"妖魔化"对方。欲从"非我族类,即为异端"思维定... 人是文化的创造物,无论他身处何境都难以摆脱化育己身的文化规制。携带异质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容易以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优越论之姿态彼此"矮化"、"妖魔化"对方。欲从"非我族类,即为异端"思维定式中尽快解脱出来,现代人应该学会总结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持中守庸、和而不同、随乡入俗等交际思想与智慧,将其运用到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中去,如此,人类生活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越来越变得友善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持中守庸 和而不同 随乡入俗
下载PDF
林语堂想象中的“文化中国”
3
作者 潘水萍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81-86,共6页
自20世纪以来,林语堂思想价值在中国文坛学界一度出现了诸多争议。事实上,林语堂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研究,特别是他向世界阐明中华民族思想核心意念所体现出来的想象中的"文化中国"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现当代学者的重视与关注... 自20世纪以来,林语堂思想价值在中国文坛学界一度出现了诸多争议。事实上,林语堂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研究,特别是他向世界阐明中华民族思想核心意念所体现出来的想象中的"文化中国"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现当代学者的重视与关注。以林语堂想象中的"文化中国"为切入点,考辨、勾勒、阐扬和梳理他的儒道佛耶思想的,以达到对林语堂与现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把握。林语堂想象中的"文化中国"图景有如下四大面相:一、合情理的精神:人类文化的最高理想;二、德性:控占着人类的整个心灵;三、尽量图人生之快乐:中国人生活的艺术;四、自足于和平:中国人民的生存之道。期待对林语堂这一补充式的窥察研究,可以为当下人们深入探讨林语堂思想价值张力问题提供某种新的确证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诗意思想 新时代人文精神建构 中国文化智慧 中华文化自信
下载PDF
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自信
4
作者 潘水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7-76,共10页
在20世纪现代视域下,林语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中国文化始终持守着高度自信的第一人。他对中国文化所流露出来的高度自信,固然是建立在其对中国思想精义的自觉批判、省思、体悟与认同的基础上。然而遗憾的是,至今文坛学界真正能够... 在20世纪现代视域下,林语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中国文化始终持守着高度自信的第一人。他对中国文化所流露出来的高度自信,固然是建立在其对中国思想精义的自觉批判、省思、体悟与认同的基础上。然而遗憾的是,至今文坛学界真正能够参悟及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尚是寥若晨星。由于林语堂中国文化自信长期得不到学者的相关研究。这一点致使学界对林语堂学术贡献的评述往往显得过于极端机械化,总是与历史事实不太相宜,同时也实足影射出人们对林语堂的研究自然存有局限屏蔽、回避空疏、偏颇失察而欠缺宽阔的一面。以此观之,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现代自信此一问题恐怕就更有讨论之必要,亦是理应为当前学界补而述之的议题。据林语堂的涉猎所及,中国人处世哲思的至高智慧归纳起来有三大表显特质:1)“和平”的爱好者:中国人的性情特征;2)“近情且不越矩”:中国人的人生态度;3)“一意关心着人类的幸福”: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其实,全面深入探讨林语堂的学术影响及其对中国文化自信有所推进的历史事实,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学界对林语堂学术贡献的重视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藉以得窥、概观与补察林语堂对中国文化高度自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中国文化智慧 中华民族复兴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自信
下载PDF
展示可贵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评《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
5
作者 赵安民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7-28,共2页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代贤达智士辈出.从现存古籍文献中保存的丰富思想可见,其远见卓识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心胸之宽广及眼光之远大,使其智慧的光焰穿越时空,洞烛古今,为前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代贤达智士辈出.从现存古籍文献中保存的丰富思想可见,其远见卓识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心胸之宽广及眼光之远大,使其智慧的光焰穿越时空,洞烛古今,为前人照亮来路,为后人引导前程.这些丰富的古代智慧中关于如何看待与处理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内容--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丰富而又深刻,对当今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加强环境伦理建设启迪尤深.汲古以鉴今,察往以知来,当今人类环境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必当充分吸取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这是我读<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一书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 书评 生态伦理 价值理念
下载PDF
教之道 德为先—传统文化智慧与中等职业学校蓓育管理方略之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永浩 《广东教育(职教)》 2009年第10期27-28,共2页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出发,结合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在德育管理中的实践,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方略。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管理
下载PDF
成人之道——与叶秀山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正泉 《船山学刊》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关键词 《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 “人” “道” 人学思想 符号化 生命信息 文化信息
下载PDF
Observe Chinese Culture from Chinese Idioms
8
作者 Linying He Junhong Ma Yanmin Wa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1期42-44,共3页
Chines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the important cartier of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structur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Chinese idioms, we can see vario... Chines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the important cartier of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structur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Chinese idioms, we can see various form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Observe na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structure, content, meaning of Chinese idioms, namely the phenomenon of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culture phenomenon, we focus on elaborating Chinese idioms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hinese idiom and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Idioms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diom Structure Idioms Content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