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根未死,终必复振”——论陈寅恪的“中国文化本位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皎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6-28,122,共4页
陈寅恪治学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是他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基于对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也包括了他的文化自信与学术坚持,这既是一种学术观念,又是他作为史学家的可贵的个人品质,成为他... 陈寅恪治学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是他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基于对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也包括了他的文化自信与学术坚持,这既是一种学术观念,又是他作为史学家的可贵的个人品质,成为他治史的潜在的又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也使得陈寅恪成为当时学术界连接东西方并贯通近现代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中国文化本位论
下载PDF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建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郭建宁(北京大学哲学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弓泼的文化论争,是五四时期文化论争的继续。它提出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等概念,对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影响重大。在...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郭建宁(北京大学哲学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弓泼的文化论争,是五四时期文化论争的继续。它提出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等概念,对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影响重大。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回顾与审视三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文化论争 陈序经 “全盘西化” 三十年代 文化建设 全盘西化论 现代化 胡适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鞠巍 杨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98,共3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就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问题展开了专门讨论。本位文化派从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民族性出发,主张文化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出现了创新就是模仿、创造的综合、有选择的模仿等方案。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文化创新 文化模仿
下载PDF
1935年“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问题的论战 被引量:4
4
作者 关海庭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9-84,共6页
1935年初,陶希圣、萨孟武、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了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引起国内文化人士的强烈反响,由此而展开了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问题的论战。这次论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很多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次... 1935年初,陶希圣、萨孟武、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了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引起国内文化人士的强烈反响,由此而展开了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问题的论战。这次论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很多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次论战的基本问题作以简要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建设 教授 中国本位文化 国民党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 全盘西化 世界文化 论战 蒋介石
下载PDF
超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张东荪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费先生”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下载PDF
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史春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由10位教授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引发的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的论战,直到今天,仍引起学界不断关注。本文拟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考察。20世纪30至70年代,对于该问题基本还谈不上系统... 20世纪30年代,由10位教授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引发的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的论战,直到今天,仍引起学界不断关注。本文拟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考察。20世纪30至70年代,对于该问题基本还谈不上系统研究,只是学者借机发表自己对中西文化问题的见解。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尤其是大陆学界,对于这场论战,在一致认同其"政治"、"党化"背景的同时,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关注这场论战发生的时代、社会背景,从"政治"以外的其他角度去考察这场论战。90年代至今,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超越意识形态框架,而现代化视角的引入,使得这场论战的文化及现代化意义开始渐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现代化
下载PDF
重评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方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86,共7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主张视作保守主义的反动文化理论。"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提出符合20世纪30年代思潮转...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主张视作保守主义的反动文化理论。"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提出符合20世纪30年代思潮转向的历史趋势,"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及其所引发的思想论战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某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保守主义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管窥——以文化民族主义为视角
8
作者 郭红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64-67,共4页
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文化领域统一思想认识的客观要求,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运动兴起,呈现出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并兴的特点。不守旧,不盲从,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进行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建设... 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文化领域统一思想认识的客观要求,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运动兴起,呈现出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并兴的特点。不守旧,不盲从,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进行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文化凸显了其文化建设路径选择,彰显了自主发展民族新文化的思路,而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其核心和精髓。由于其文化取向上的现代性,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文化民族主义 传统文化现代化
下载PDF
在“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之间——以胡适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韦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qu...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单一线性"的文化进化论通过努力就可实现彻底"西化"的看法。他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预言在中国主张"全盘西化"的结果恰恰是产生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为调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观点,胡适提出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建议改用"充分世界化",其持论理由有三,即文化惰性说、无法用理智指导文化选择说,以及进化论和文化世界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盘西化 中国本位文化 胡适 文化惰性 文化世界主义
下载PDF
简析张爱玲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自译——以其自译小说The Golden Cangue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凡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4期170-172,182,共4页
近些年张爱玲作为译者尤其是自译者的身份备受关注,人们在对其成就极度认可的同时,也质疑了她译作中的政治色彩。该文以其经典之作《金锁记》的自译文本——The Golden Cangue为个案,简析张氏坚守中国文化语境的异化策略及保留中国古典... 近些年张爱玲作为译者尤其是自译者的身份备受关注,人们在对其成就极度认可的同时,也质疑了她译作中的政治色彩。该文以其经典之作《金锁记》的自译文本——The Golden Cangue为个案,简析张氏坚守中国文化语境的异化策略及保留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翻译艺术,证实她在自译中所坚守的中国文化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自译 《金锁记》 中国文化本位
下载PDF
情愫的执着与理性的吊诡──“中国本位文化”论者与“西化”论者的论战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苏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4年第6期18-25,共8页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文化建设 胡适 陈序经 中国文化 “西化” 民族自信心 “充分世界化” 文化论战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本位文化观比较审视
12
作者 贾维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71,共5页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中国本位文化观同诞生于民族危机深重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救亡的大背景下,两者都具有救亡启蒙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都是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大命题的回答;相对于中国本位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更具...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中国本位文化观同诞生于民族危机深重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救亡的大背景下,两者都具有救亡启蒙社会思潮的一般特征,都是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大命题的回答;相对于中国本位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由于时代性和阶级性的差异,作为国共两党代表性的文化观,两者有了不同的历史影响与作用,分别具有了不同的历史运命与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文化 中国本位文化 文化比较
下载PDF
解析陈寅恪文化本位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文化本位论是陈寅恪文化史观的核心,它是否有体系一直是学人争论的问题。通过研究,认为它有“文化”本位论、中国文化本位论、儒家文化本位论三个层面的含义。这三个层面所体现的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儒家... 文化本位论是陈寅恪文化史观的核心,它是否有体系一直是学人争论的问题。通过研究,认为它有“文化”本位论、中国文化本位论、儒家文化本位论三个层面的含义。这三个层面所体现的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儒家文化精神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等思想,对陈氏的史学方法与信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文化本位论 中国文化本位论 儒家文化本位论
下载PDF
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解析
14
作者 邓文初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2-136,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此后...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此后"抗战建国"国策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复兴运动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全盘西化 东西文化论战
下载PDF
浅议何炳松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15
作者 廖志伟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18,共8页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是由王新命、樊仲云、何炳松等人联合发出的口号,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内容作为民国思想文化的沧海一粟。然而通过考察其参与者何炳松,在其间的活动,可见国民党在宣言背后的运作。但是不能以此简单划定何炳松扮...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是由王新命、樊仲云、何炳松等人联合发出的口号,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内容作为民国思想文化的沧海一粟。然而通过考察其参与者何炳松,在其间的活动,可见国民党在宣言背后的运作。但是不能以此简单划定何炳松扮演之角色。结合何炳松的活动态度,以及之后担任暨南大学校长的表现,可以见其不愿牵扯政治。而由此可以窥见民国学人中处理和政权关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何炳松 CC系
下载PDF
试评“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
16
作者 陈江丰 《理论月刊》 1987年第12期54-57,共4页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1935年),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发生过一次有关中国文化出路问题的大论战,即“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本文仅对这场论战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总结历史教训,借鉴于现实。一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其...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1935年),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发生过一次有关中国文化出路问题的大论战,即“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本文仅对这场论战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总结历史教训,借鉴于现实。一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其间近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疮痍满目。中国的文化,一方面被西方文化所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论 西方文化 三十年代 陈序经 中国文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 外来文化 胡适 历史教训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文化救国的思考——兼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17
作者 喻堰田 《鄂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九·一八事变后,国势日衰,王新命等人发表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宣言,激发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路径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掀起了文化救国的高潮。虽然知识分子为时下文化建设提了诸多建议,但在国民党治下文化建设并... 九·一八事变后,国势日衰,王新命等人发表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宣言,激发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路径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掀起了文化救国的高潮。虽然知识分子为时下文化建设提了诸多建议,但在国民党治下文化建设并未取得显著成效。不过,处在救亡语境下,知识分子由此所体现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应当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化建设 中国本位文化 救亡图存
下载PDF
从中国本位文化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8
作者 廖光艳 《社会科学前沿》 2017年第4期508-512,共5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汲取各方有益经验:193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汲取各方有益经验: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大论战。围绕中国文化的出路,学者们探讨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思考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中国特色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论争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师渠 《史学月刊》 1988年第3期54-59,共6页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就是所谓的“十教授宣言”,或“一十宣言”。它引起了一场“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激烈论战,长达半年之久...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就是所谓的“十教授宣言”,或“一十宣言”。它引起了一场“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激烈论战,长达半年之久。这场论争,是近代文化史上颇引人注目的事件,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一开头便耸人听闻地指出:“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教授 文化 民族文化 思想 外来文化 社会 陈序经
下载PDF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妍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李妍近代以来,我国思想界曾经围绕着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进行过多次论战。其中尤以三十年代关于“本位文化”的论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过去,学术界大多把这次论战视为反动思想界的一次内讧,因而重视不够。本...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李妍近代以来,我国思想界曾经围绕着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进行过多次论战。其中尤以三十年代关于“本位文化”的论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过去,学术界大多把这次论战视为反动思想界的一次内讧,因而重视不够。本文对此问题略陈己见。1935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中国文化建设 《独立评论》 陈序经 西方文化 胡适 西化派 “中体西用”论 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