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世界文明——以G.L.狄更生的中国文明观为中心
1
作者 白薇臻 杨莉馨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9-234,共6页
英国学者G.L.狄更生的中国文明观与世界文明观,形成于世纪之交中西方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他的中国文明观包括倡导儒家文明的道德价值、伦理体系,谴责西方侵略主义、帝国主义,主张平和冲淡、自然人性的人生哲学。其对中国文明的阐释... 英国学者G.L.狄更生的中国文明观与世界文明观,形成于世纪之交中西方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他的中国文明观包括倡导儒家文明的道德价值、伦理体系,谴责西方侵略主义、帝国主义,主张平和冲淡、自然人性的人生哲学。其对中国文明的阐释出自西方反思启蒙现代性的自身需要,对中国的误读也有悖于当时中国的真实境况,这使得他的中国文明观无法摆脱西方本位的他者想象。但在东方之旅后,狄更生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提出多元文明间开放包容、互通理解、共谋发展的世界文明观,体现了他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观照。同时,其主张的世界文明新模式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价值,值得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狄更生 文化历史语境 审美现代性 中国文明观 世界文明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研究
2
作者 孙鹏宇 孙明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是其首要意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其本质属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提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自信,昭示了东方文明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化解人类文明交往困局的中国方案,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引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显著特征
3
作者 赵继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从唯物史观看,文明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概括性总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成果,人类文明有其自身内在的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不仅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得益于对西方现... 从唯物史观看,文明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概括性总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成果,人类文明有其自身内在的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不仅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得益于对西方现代文明成果的批判性反思与超越,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内容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以唯物史观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的文明观,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最终指向“自由人的共同体”,指引着人类文明前进进步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平等性、包容性、开放性等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凸显了文明的独特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培育探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晓晖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3-186,共4页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要...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发展观等观念。"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应当加强宣传;注重教育;倡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培育 和谐发展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的丰富和发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为考察视角
5
作者 周有健 谢世诚 《桂海论丛》 2016年第4期24-29,共6页
以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为视角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内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以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为视角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内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演变过程从两位一体逐渐演变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把握其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理解,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丰富发展 重要文献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建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全球面临生态困境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危机的根源和人与自然"和解"的途径。"... 在全球面临生态困境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危机的根源和人与自然"和解"的途径。"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探索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美丽中国"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巩永丹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2-57,共6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科学揭示和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基本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它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文明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内的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科学揭示和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基本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它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文明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内的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改善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8
作者 常东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话语体系,传承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转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概括升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与实践根基。其建构应遵循党的领导与人民性并重的话...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明观话语体系,传承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转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概括升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与实践根基。其建构应遵循党的领导与人民性并重的话语意涵、坚持文明实践与话语实践的辩证统一、在守正中实现文明话语的创新、让文明观说“大众话”等方法论原则。从其内容逻辑来看,鲜明地体现了新时代文明观建构中“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话语表达。这一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建构规范的中国特色现代文明话语表达范式,实现自主话语供给,在解构西方诋毁性话语中塑造党和国家形象,进而在引领文明进程中更好赢得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文明 话语体系 文明自信 国际话语权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哲学与叙事创新
9
作者 孙代尧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3,127,共10页
在西方学界的文明史研究中,文明叙事是以话语为载体的意义空间生产,在这一范式中,文明概念既是概念史研究的对象,也是意识形态特征鲜明的思考“他者”的方式,并在现代化和现代性理论中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实践,经由理论抽象生成... 在西方学界的文明史研究中,文明叙事是以话语为载体的意义空间生产,在这一范式中,文明概念既是概念史研究的对象,也是意识形态特征鲜明的思考“他者”的方式,并在现代化和现代性理论中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实践,经由理论抽象生成了一种新的文明哲学,即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这种总体性的新文明观在现代化的中国实践的前提下,形成了对文明的独特理解框架,包括“文明的总体结构观”“文明的延续更新观”“文明的世界互鉴观”“文明的人民立场观”,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面对的难题和挑战,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线性文明观”“文明优劣论”“西方中心论”的话语垄断,是一种术语革命与叙事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生成是科学与自主的产物,以理论呼应了现实,蕴含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 文明哲学 文明叙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文明冲突论”的破解与中国新型文明观的实现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戴继诚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9,共6页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充满了霸权逻辑与冷战思维,却因迎合西方的强权政治而大行其道,阴魂不散。与"文明冲突论"相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新型文明观坚持文明交流互...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充满了霸权逻辑与冷战思维,却因迎合西方的强权政治而大行其道,阴魂不散。与"文明冲突论"相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新型文明观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对话共存,不仅是破解"文明冲突论"的良药,而且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转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亨廷顿 强权政治 中国新型文明
原文传递
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伟娟 陈永森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9,共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但又有新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美好的生态环境看作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吸收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体现社会主义精神,但又有其独特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人口、环境和资源现实的国情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The Mission and Value of Industry——Theoretical Logic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12
作者 金碚 《China Economist》 2015年第1期4-13,共10页
China is currently in a critical stag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key to which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essentially an exploration of the ori... China is currently in a critical stag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key to which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search 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essentially an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of industry and the valu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dustry offers the impetus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s to social welfar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a simultaneous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and revolutionary nature of industry. Currently, industrialization is far from being complete in China and most regions of China have yet to develop a strong social founda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China still has large gaps with the standards of developed industrial powers. In addition to the lack of a solid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re confronted by the negative inclination towards excessive "instrumental rationalism". An obsession with speed, quantity, capital appreciation, and the single-minded pursuit of profitability have constrained the real values of industry. China' s current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ssentially requires a readjus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rumental utility and real values and calls for a release of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industry.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imperative, strategic tasks for China is to continue strengthening its industry. In-depth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T application will bring China' s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a new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dustrialrationality
下载PDF
The Philosophical Wisdom and Action Implications of “Beautiful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 Junre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On planet earth, the only place so far known that is suited to human life, human beings are the life form with the greatest vitality and ability. Our attitudes and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should not stop at ... On planet earth, the only place so far known that is suited to human life, human beings are the life form with the greatest vitality and ability. Our attitudes and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should not stop at understanding and changing it; rather, they should be sublated into a new worldview through which we can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and rationally improve the world. Only on the basis of this new worldview can we find a new focus and a new set of values, a new way of living and acting. "Beautiful China," as a literary metaphor for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vidly and fully expresses a completely new vision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social scheme that needs to be based on clear, comprehensive, long-term and scientific ecological values, guided by ideas and regulated by institutions. It calls for the conscious action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utiful China literary metaphor values of eco-civilization social 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