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翻译观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识解与重构——以《中国文脉》为例
1
作者 林优华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236-242,共7页
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看,英译中国散文作品的翻译活动涉及对原文作者意图进行识解和再现,以及在原文转换中的识解和重构两个关键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理解和重新构建文化负载词对于推动中国独特文化走向国际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翻译时... 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看,英译中国散文作品的翻译活动涉及对原文作者意图进行识解和再现,以及在原文转换中的识解和重构两个关键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理解和重新构建文化负载词对于推动中国独特文化走向国际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准确理解原文,即“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以期最大化地接近原作者对现实的理解,从而极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这种方法有助于保留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国文学作品及文化在国际间更好地传播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脉 认知翻译学 识解观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文明的忧思与文脉的传接——读余秋雨《中国文脉》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思捷 《黑河学刊》 2013年第8期41-43,共3页
余秋雨撰写《中国文脉》一书的问题意识源于当下出现的"文化改写"的现实,这一现实的直接表现就是人们误读、误用文化的等级品位,对文化做出"夷平化"的理解与运用。"中国文脉"以文学之脉作为分析对象,从... 余秋雨撰写《中国文脉》一书的问题意识源于当下出现的"文化改写"的现实,这一现实的直接表现就是人们误读、误用文化的等级品位,对文化做出"夷平化"的理解与运用。"中国文脉"以文学之脉作为分析对象,从中窥探出中国文化之脉的运行气势与发展趋向;以文明的忧患意识作为价值关切,从中生发出中华文明之脉的传接之道与重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脉 文明 文化改写 重建
下载PDF
试论余秋雨先生《中国文脉》中的精神主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靖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7期41-45,共5页
《中国文脉》是现代中国在文史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本书以我国古代的文字历史起源为理论指引,从《诗经》开始讲起,到古代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再到秦汉时期、魏晋六国时期、唐宋及明清,逐一对其进行详细的梳理,使古代的文化历... 《中国文脉》是现代中国在文史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本书以我国古代的文字历史起源为理论指引,从《诗经》开始讲起,到古代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再到秦汉时期、魏晋六国时期、唐宋及明清,逐一对其进行详细的梳理,使古代的文化历史与当今的现代相紧密连接,通过生动的文化历史形象深刻表达出其内在的历史文学,为社会广大读者深入解读了古代中国五千年来文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国文脉》不仅介绍了古代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更是唤醒了这个历史时代对于传统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本论文将从这本书当中的一些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入手,对《中国文脉》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概述,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脉 文化 精神
下载PDF
中国文脉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菏泽龙翔中央檀府住宅为例
4
作者 林希维 《福建建材》 2022年第12期60-63,共4页
新中式景观设计以现代人的需求为导向,在传统园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形成独具一格且充分个性的设计风格。以菏泽龙翔中央檀府住宅为例,对中国文脉的提炼与符号的融入及运用进行了分析,将中国文脉设计逐步落位到住宅景观方案... 新中式景观设计以现代人的需求为导向,在传统园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形成独具一格且充分个性的设计风格。以菏泽龙翔中央檀府住宅为例,对中国文脉的提炼与符号的融入及运用进行了分析,将中国文脉设计逐步落位到住宅景观方案设计的各方各面,提升了新中式景观设计实用性与价值性,从而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景观设计 中国文脉 传统文化 地域特色
下载PDF
仰望高山——读《中国文脉》
5
作者 施崇伟 《青春期健康》 2022年第10期80-81,共2页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文脉》作者:余秋雨ISBN:978-7-5354-6196-4装帧:精装定价:68元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5月读《中国文脉》,被余秋雨先生的文笔深深吸引。那些远去的人物,栩栩如生,就在眼前;那些历史风尘,宛在昨天,尚...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文脉》作者:余秋雨ISBN:978-7-5354-6196-4装帧:精装定价:68元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5月读《中国文脉》,被余秋雨先生的文笔深深吸引。那些远去的人物,栩栩如生,就在眼前;那些历史风尘,宛在昨天,尚闻风啸马嘶。《中国文脉》,是余先生梳理的中国文学的脉络。而我,把“文脉”解之为文化的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中国文脉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下载PDF
中国文学的历史星空
6
作者 安锋 王忠伟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B07期235-243,共9页
阐明中华文学经四千年的演变潮流,形成中国文脉。上古文存、春秋笔墨、两汉散赋、魏晋骈咏、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历代文人佳作汇集,构成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繁星满天,璀璨夺目。
关键词 中国文脉 百家文存 散赋骈咏 诗词曲剧
下载PDF
中国通俗文学:流转与兼类——公案小说研究
7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31,共2页
主持人语:中国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时期的流传和接受过程中,中国小说逐步类型化,其美学呈现也逐步模式化。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类型化、模式化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评估。首先应该看到这些类型化、模式化是经过市场淘洗而沉淀下... 主持人语:中国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时期的流传和接受过程中,中国小说逐步类型化,其美学呈现也逐步模式化。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类型化、模式化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评估。首先应该看到这些类型化、模式化是经过市场淘洗而沉淀下来的小说创作程式,其美学特征是被市场证明了的能够被中国读者所接受且行之有效的表现形态。可以说,类型化、模式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小说的基因和面孔,成为中国文脉。没有这样的基因和面孔,就很难称其为中国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传统小说 公案小说 通俗文学 美学呈现 模式化 类型化 中国文脉 创作程式
下载PDF
新的跨越:从“千城一面”到“双塔理论”再到城市IP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元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是人类最伟大的变革之一。然而也发生了千城一面的顽疾,出现了“如数家珍”“资源魔咒”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实施城市形象战略,建构包含城市理念、城市环境、城市行为和城市视觉标志的城市形象的综合构成体,需要...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是人类最伟大的变革之一。然而也发生了千城一面的顽疾,出现了“如数家珍”“资源魔咒”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实施城市形象战略,建构包含城市理念、城市环境、城市行为和城市视觉标志的城市形象的综合构成体,需要转换思路,从“木桶原理”走向“双塔模式”;从“细节决定成败”转换为高质量发展的“视野和目标决定成败”。因此,构筑中国全境四级文脉系统的文脉云,依托四级文脉体系的大数据架构,从而实现对全国省、地市、区县、乡镇四级的在地文脉以及文脉IP的全网热度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为评判各级行政单位文化建设综合效果及相关产业推进实际效能提供可视化的量化分析。基于精准数据研判,中国文脉云能够为各在地文脉和文脉IP定制个性化热度管理服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城一面 “资源魔咒” 城市形象战略 双塔模式 中国文脉 城市文IP
下载PDF
历史、通观与自然之镜——贾平凹小说的一种读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杨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古炉》迄今,以"自然"之道为参照,表达其对历史人事的思考,属贾平凹小说的重要特征。《古炉》中作为核心视域的"四时"观念,《老生》中四个故事所体现的循环特征,均与中国古典思想的"自然"观念密切相关... 《古炉》迄今,以"自然"之道为参照,表达其对历史人事的思考,属贾平凹小说的重要特征。《古炉》中作为核心视域的"四时"观念,《老生》中四个故事所体现的循环特征,均与中国古典思想的"自然"观念密切相关。《山本》所涉,虽为1920、30年代的历史人事,但重心并不在对历史事件如其所是的描述,而是将历史人事返归至与天地自然共在的状态,以使其互为镜像、相互参照。其所敞开的,乃是一种具有"全息"特征的文本世界,包含着远较文学的现代性传统更为复杂的世界感觉。是为中国古典文学通观的自然延续。如是努力,属中国文脉当下赓续的重要尝试,其意义有待深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历史叙述 文学通观 自然诗学 中国文脉
下载PDF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文脉与观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厉震林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中国电影表演文脉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体现出由文化承传、产业需求和政治规范所集合赋予的特点,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者和中国电影人所集合赋予的银幕形象创新特征与表述方式。中国电影表演历史陈述,可以逐步发展到理论认知和观念总结,探索和... 中国电影表演文脉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体现出由文化承传、产业需求和政治规范所集合赋予的特点,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者和中国电影人所集合赋予的银幕形象创新特征与表述方式。中国电影表演历史陈述,可以逐步发展到理论认知和观念总结,探索和认定全史域的表演美学“文脉”,提升和凝聚全局性与规律性的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想,并深入探讨民族电影表演体系乃至中国电影表演学派命题,确认其对于中国电影表演以及中国电影文化的意义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 中国文脉 美学价值 文化观念
原文传递
关于《尚书》的几个问题——与刘国忠博士商榷
11
作者 何志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1-36,共6页
与刘国忠博士《走近清华简》一书中的观点商榷,提出10个问题,并阐述下列看法:《尚书》中的诰、誓、训、命是事前草拟,届时宣读的原始文献,而谟、典是史官记录,后人美化而形成的历史故事;《尚书》小序非孔子所作,是西汉人张霸伪托孔子而... 与刘国忠博士《走近清华简》一书中的观点商榷,提出10个问题,并阐述下列看法:《尚书》中的诰、誓、训、命是事前草拟,届时宣读的原始文献,而谟、典是史官记录,后人美化而形成的历史故事;《尚书》小序非孔子所作,是西汉人张霸伪托孔子而作;西汉《今文尚书》28篇非孔子录百篇尚书残本,其中《禹贡》、《尧典》、《皋陶谟》是战国人编写的历史故事;西汉《古文尚书》16篇,是孔安国所献孔子家藏本;梅赜《尚书》不是西汉《古文尚书》,但两者并非毫无联系,是利用了先秦书籍曾引用的尚书篇名及语句,加以自己的阐发而另作;清华简中的两篇商书,命名为《尹至》,《尹诰》均不妥,应改命《汤尹之誓》和《尹谟》,真正的《尹诰》并不存在;《尹谟》非伊尹亲作,《史记.殷本纪》所记《咸有一德》是伊尹亲作,前者记灭夏前事,后者作于灭夏后,所以《尹谟》不是《咸有一德》;梅赜《尚书》中的《咸有一德》是魏晋人编写的伊尹训戒太甲的历史故事,《尹谟》是战国人编写的商汤与伊尹筹划反夏的历史故事,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文字全然不同;用《伊谟》与梅赜《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对照,而断其为伪作,方法不可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闪耀着思想智慧,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延续中国文脉,朱熹不掩其思想智慧,不忍中断中国文脉,所以不完全否定梅赜《尚书》;对于西汉古文尚书16篇而言,梅赜《尚书》是伪作,但它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延续中国文脉,形成许多格言成语,深刻注塑中国人的观念,是真实存在的书,是价值丰富之书,当代人不可斥其为伪书,应该直称其为梅赜《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尹之誓》 《尹谟》 十六字真传 中国文脉
下载PDF
曲终人散未了意——说《小春秋》
12
作者 刘恩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3,共7页
一我们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大叙事,比如散文,一段时间也要弄成“大的”——所谓“大文化散文”是也。但是,散而有约,从来是中国文脉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笔墨虽小,却仍然可以读经论道。大历史,如果用小视角切入,未尝不可,所以有黄仁宇的《万... 一我们习惯了各种各样的大叙事,比如散文,一段时间也要弄成“大的”——所谓“大文化散文”是也。但是,散而有约,从来是中国文脉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笔墨虽小,却仍然可以读经论道。大历史,如果用小视角切入,未尝不可,所以有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李敬泽的《小春秋》。①《小春秋》由作者发表在《南方周末》《散文》等报刊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内容多为对《春秋》《论语》《诗经》《史记》等经典的全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散文 《万历十五年》 李敬泽 黄仁宇 新星出版社 未尝不可 中国文脉 大叙事
下载PDF
回望尹默
13
作者 王涛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沈尹默是20世纪续中国文脉的独特存在。今天,回望这位百年巨匠,更能感受他带给后世的诸多启示。竖起脊梁,扶大厦之将倾,20世纪之初,在中国文化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已在北京大学任教并担任《新青年》轮值编辑的沈尹默,既与同道呼唤... 沈尹默是20世纪续中国文脉的独特存在。今天,回望这位百年巨匠,更能感受他带给后世的诸多启示。竖起脊梁,扶大厦之将倾,20世纪之初,在中国文化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已在北京大学任教并担任《新青年》轮值编辑的沈尹默,既与同道呼唤新文学新文化,又竭力扶中国传统文化大厦之将倾,表现出比同代人罕有的清醒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竖起脊梁 《新青年》 国传统文化 独特存在 中国文脉 同代人 新文学
原文传递
Integrated Geo-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city in China Urban Context
14
作者 Biao Liu Jinyeu Tsou Mingchun Chao Wen Fu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Nowadays, cities are the main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Rapid urban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issues: population explosio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energy crisis, ... Nowadays, cities are the main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Rapid urban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issues: population explosio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energy crisis, climate change and so on.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from the hug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HGs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low carbon eco-city in China. In this research, the whole process is linked by low 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High-resolution thermal IR (infrared) satellite remote-sensing is introduced to land use and urban heat island monitor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er accuracy. GIS (geo-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collecting, processing, managing, analyzing and shar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 It has been used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in low carbon eco-city study. The integrated geo-information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 which will be introduced to various government agencies in China, could enrich the concepts and me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c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low carbon eco-city China.
下载PDF
读书推荐
15
《时代邮刊》 2022年第6期64-64,共1页
《惜字亭下》作者:胡竹峰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本书是一本散文精选集。有小品文,有大文章。是随感录,是地方志。写人记物灵动洒脱,谈文论艺明心见性。既雅俗共赏,又出世入世;既直击人心,又观照世界。与天地精神往... 《惜字亭下》作者:胡竹峰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本书是一本散文精选集。有小品文,有大文章。是随感录,是地方志。写人记物灵动洒脱,谈文论艺明心见性。既雅俗共赏,又出世入世;既直击人心,又观照世界。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万千生灵呼应。传承中国文脉,书写当下精神,重返汉语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单位 小品文 明心见性 天地精神 中国文脉 雅俗共赏 地方志
原文传递
《余秋雨文学十卷》 修订出版
16
作者 路艳霞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20年第5期63-63,共1页
《余秋雨文学十卷》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该书汇集了余秋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10部文学著作,由《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中国文脉》《极品美学》《杰作之秘》《空岛•信客》《冰河》组成,10部作品横跨30年... 《余秋雨文学十卷》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该书汇集了余秋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10部文学著作,由《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中国文脉》《极品美学》《杰作之秘》《空岛•信客》《冰河》组成,10部作品横跨30年,全部由余秋雨先生在2019年做了大量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苦旅》 余秋雨 文学著作 作家出版社 中国文脉 《借我一生》 信客 20世纪80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