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从《文心雕龙》英译谈起
1
作者 胡作友 张兰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说明要想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必须要拥有话语权,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然而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转换;二是对...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说明要想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必须要拥有话语权,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然而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转换;二是对西方文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三是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国文论走出去;四是立足中国现实,扎根本土实践,让中国文论为中国文学实践服务,以文学实践为根本,防止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中国当代文论必须进行话语重建,走从文本到实践再到理论生成的正确路线。中国需要充分发挥文论建设的主体性,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洋为中用,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文学实践
下载PDF
以理论自觉助力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2,共8页
理论自觉要有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的本土情怀,同时以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能力的提升来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觉还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以天下情怀的世界观发掘优秀传统文论话语资源,并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 理论自觉要有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的本土情怀,同时以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能力的提升来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觉还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以天下情怀的世界观发掘优秀传统文论话语资源,并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最后,理论自觉要着力于方法论创新,强化“世界的就是中国的”意识,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从理论研究的特殊形态走向世界的一般形态,既要有效回应“时代之问”,又能从根本上回答“世界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自觉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方法论 文明型崛起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与阐释学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韩伟 李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是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理论视域,阐释学重构是中国古代文论不断获得完善和创化、逐步呈现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学术性"与"现实性&qu...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是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理论视域,阐释学重构是中国古代文论不断获得完善和创化、逐步呈现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学科自觉、"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内在融通、"本土性"与"世界性"之间的理论张力四个向度论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与阐释学重构问题;理论与现实、历史与当代、本土与世界在专业化与个性化研究中可以达到多维度融合。以这样多向度、开放性、反思性和整体性品格推进学术实践,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强制阐释"为鉴,走向坚持民族的立场与方法的"本体阐释",进一步丰富中国当代的文学活动、强化中国文学理论自信、彰显理论研究的中国立场,从而构建更加多样合理的文学理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 理论自觉 阐释学重构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三种表述形式
4
作者 刘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中国自己的文学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论史中,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理论表述形式,即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中国自己的文学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论史中,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理论表述形式,即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21世纪之后的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不同表述形式各有其核心诉求,多重诉求叠加融合,形成了当前形态的新表述形式,即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在中国本土产生,吸收了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全部精华,符合中国文学现实和中国人精神内核与审美习惯的文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从“翻译诗学”到“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路径与指归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6-188,75,共14页
作为中国本土诗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古典文论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诗学话语体系,其对外翻译与传播是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鉴于当前中国古典文论基本囿于本土而国际文化场域又以西方为中心的现状,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应... 作为中国本土诗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古典文论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诗学话语体系,其对外翻译与传播是建构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鉴于当前中国古典文论基本囿于本土而国际文化场域又以西方为中心的现状,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应以中国古典文论的对外译介为切入,逐步实现其从本土诗学到“翻译诗学”,再到“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跨越,由此推动中国古典文论从本土走向西方、进而走向世界。而在此进程中,以中国古典文论为根基的整个中国文论可以逐渐在国际文艺理论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获得国际话语权力,赢得国际话语地位,从而为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诗学 比较诗学 世界诗学 话语权力 中国文论国际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文艺理论70年的分期及发展历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建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4,281,共14页
1949年至2018年这70年间的中国文艺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1978—2009年、2009年至今。这三个阶段各有其发展特点,总体来说,第一个阶段的30年,中国文艺理论在曲折中前行,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形成的文艺思想和... 1949年至2018年这70年间的中国文艺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1978—2009年、2009年至今。这三个阶段各有其发展特点,总体来说,第一个阶段的30年,中国文艺理论在曲折中前行,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形成的文艺思想和从苏联引入的文艺理论是后来文艺理论发展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文艺理论在改革开放中继续前行,获得极大发展,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和融合;第三个阶段是当下的10年,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任务已经提到工作日程上来。这三段整合起来,就形成了70年文论的基本线索。70年文论发展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预示了中国文论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理论 中国成立70年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Discourse in Literary Studies Based on Current Practice
7
作者 高建平 Cheng Yanq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3期126-138,共13页
There are two mistaken tendenc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in academia. One is the "red dancing shoes" phenomenon, where scholars run helter- skelter after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Wester... There are two mistaken tendenc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in academia. One is the "red dancing shoes" phenomenon, where scholars run helter- skelter after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the other is the "bound feet" phenomenon, where tradition-bound scholars believe that tradition must be kept unchanged and tha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should be cleansed of all alien elements. Neither approach is desirable.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should be grounded in present realities and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substance and function. "Substance" has to consist of China's present literary creation and critical practice; only thus can we appropriate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theories in the service of today's needs, and make the ancient serve the modern and the foreign the Chinese. This will enable us to develop a literary discourse that is both contemporary and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substance and fixnctio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原文传递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8
作者 南帆 Liu Hu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A common symptom of the blanket coverage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was the way Chinese intellectuals "kept harping on Greece," to the neglect of their own literature's distinctive features. Even worse were attempt... A common symptom of the blanket coverage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was the way Chinese intellectuals "kept harping on Greece," to the neglect of their own literature's distinctive features. Even worse were attempts to force Chinese literature into the Procrustean bed of Western literary propositions. How ca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be used more effectively to interpret n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r Chinese experience? How can it throw off Western theoretical models and become a compon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s own narr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must be a high priority. It is a complex project, one that necessarily entails stepping on to the discourse platform of modernity, accepting various kinds of open dialogue, and thence envisioning a new form of discourse system set amid multilayered overlapping perspectives and even the challenge of different id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RECONSTRUCTION indigenous resources multiple dialogues discourse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