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无声电影中的人像特写研究
1
作者 秦晓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4,共6页
在向欧美日电影学习的过程中和中国影人自己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中国无声电影中的人像特写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探索到30年代的成熟。20年代末电影中人像特写的数量占据整部影片特写数量的一半以上,30年代初电影中人像特写的运用达到了高... 在向欧美日电影学习的过程中和中国影人自己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中国无声电影中的人像特写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探索到30年代的成熟。20年代末电影中人像特写的数量占据整部影片特写数量的一半以上,30年代初电影中人像特写的运用达到了高峰,占整部影片特写总数的80%左右。进入30年代,在有声片的冲击下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国产无声影片,人像特写的运用更加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中国无声电影 人像特写
下载PDF
画中有话:论中国无声电影字幕中衬画的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无声电影字幕的衬画(包括插图、背景图案和花边)对电影风格和意义生产的影响。衬画一方面勾连了文字与影像,消解了两种表意系统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使二者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衬画具有特定的叙事功能:插图通过与文字的... 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无声电影字幕的衬画(包括插图、背景图案和花边)对电影风格和意义生产的影响。衬画一方面勾连了文字与影像,消解了两种表意系统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使二者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衬画具有特定的叙事功能:插图通过与文字的互动,左右观众对影像的期待和解读;背景图案能烘托影片的情感基调,强化主旨;花边可以突出影片的母题。字幕的衬画参与了中国无声电影意义的生产与构建,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画 中国无声电影 风格 意义生产
原文传递
图文互动与意义生产——论中国无声电影中字幕与影像的关联
3
作者 王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字幕的穿插使用是无声电影一大重要特征。在中国无声电影中,字幕与影像共同构建完整叙事。通过将罗兰·巴特的图文理论与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与镜头之间的关联相结合,从字幕与影像之间的互动透视中国无声电影意义的生产机制和建构... 字幕的穿插使用是无声电影一大重要特征。在中国无声电影中,字幕与影像共同构建完整叙事。通过将罗兰·巴特的图文理论与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与镜头之间的关联相结合,从字幕与影像之间的互动透视中国无声电影意义的生产机制和建构过程。字幕与影像有四种关联方式:字幕指认场景或场景中的元素;字幕诠释和解读影像;字幕与影像互为补充;字幕澄明影像传递的不明显信息。这些不同关联方式能够引导观众注意力,影响观众对银幕和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声电影 字幕 影像 图文关系
原文传递
论述中国无声电影发展历史
4
作者 叶恺飞 《休闲》 2020年第34期0057-0057,共1页
中国无声电影 , 诞生于 20 世纪初 , 繁荣发展于 20 世纪 20 年代 , 长达三十多年 (1896 年—1936 年 ).1930 年有声电影问世以后 , 无声电影没有立即消亡 , 反而有新的发展 , 数年后才逐渐被有声电影取代 . 中国无声电影一开始 , 就和... 中国无声电影 , 诞生于 20 世纪初 , 繁荣发展于 20 世纪 20 年代 , 长达三十多年 (1896 年—1936 年 ).1930 年有声电影问世以后 , 无声电影没有立即消亡 , 反而有新的发展 , 数年后才逐渐被有声电影取代 . 中国无声电影一开始 , 就和中国传统戏曲的说唱艺术结合起来 , 发展具有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 . 无声电影作为电影发展的一个时代 ,,通过表演的夸张 , 流畅的叙事 , 丰富的视觉 , 完整的电影审美元素呈现出来 . 无声电影用沉默的方式 , 带给我们愉悦和复杂的审美体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声电影 发展背景 发展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