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静爱 商彦蕊 +2 位作者 苏筠 王志强 杨春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基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区域组合,得到中国旱灾中心与农业承灾体的分布规律;选择雨养农业(兴和)、灌溉农业(邢台)和水田农业(鼎城)为主要承灾体类型(典型区),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 基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区域组合,得到中国旱灾中心与农业承灾体的分布规律;选择雨养农业(兴和)、灌溉农业(邢台)和水田农业(鼎城)为主要承灾体类型(典型区),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农业的易损-适应模型、灌溉农业的生产-生活压力模型和水田农业的需水-灌水模型,并以兴和为例,进行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依据构建的3个典型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制定适应降水变化的波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区域政策、建立农业生态-生产范式、建立“水银行”管理机制、建立用水效益和开源节流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截水—抽水—控水”为一体的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应急能力等对策,以期为农业旱灾的防御和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灾体脆弱性 雨养农业 灌溉农业 水田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国旱灾
下载PDF
2009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 被引量:5
2
作者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 2011年第1期14-30,共17页
一、综述2009年我国天气复杂多变,洪旱频发。西江干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长江上游发生了200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太湖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位;全国七大流域除海河流域外,其他六大流域的210余条中小河流相继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 一、综述2009年我国天气复杂多变,洪旱频发。西江干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长江上游发生了200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太湖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位;全国七大流域除海河流域外,其他六大流域的210余条中小河流相继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柳江干流发生了20年一遇的大洪水,柳江支流龙江、赣江支流章水、黄河支流汝箕沟口、鳌江支流南港、曹娥江支流黄泽江等12条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干流 中小河流 洪水灾害 中国旱灾 最大洪水 洪涝灾害 山洪灾害 防汛抗旱指挥部 绝收面积 抗旱应急
下载PDF
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开拓者──气象学家、气象教育家涂长望
3
作者 王秀芹 草右 《学会》 1994年第6期17-19,共3页
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开拓者──气象学家、气象教育家涂长望科技人物研究所王秀芹,草右涂长望,1906年10月28日生于湖北省双口市。1930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英生,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地理。后来,他觉得中国... 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开拓者──气象学家、气象教育家涂长望科技人物研究所王秀芹,草右涂长望,1906年10月28日生于湖北省双口市。1930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英生,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地理。后来,他觉得中国水旱灾害频繁,气象学更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长望 气象科学 气象学家 伦敦大学 气象事业 中国旱灾 气象研究 气象业务 夏季风 热带海洋气团
下载PDF
Assessing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Based on Exposure,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A Case Study in Middle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被引量:20
4
作者 LIU Xiaoqian WANG Yanglin +2 位作者 PENG Jian Ademola K BRAIMOH YIN 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3-25,共13页
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cosystem strategies prepared for enhancing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in the face of hazards due to climate change.The framework highlights the pos... 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cosystem strategies prepared for enhancing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in the face of hazards due to climate change.The framework highlight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CHANS) by introducing adaptive capacity as an evaluation criterion.A built-in regional vulnerability to a certain hazard was generated based upon interaction of three dimensions of vulnerability:exposure,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We illust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ramework in the temperate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in the middle Inner Mongolia of the northern China,where drought hazard is the key threat to the CHANS.Specific indices were produced to translate such climate variance and social-economic differences into specific indica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exposed regions are the inner land areas,while countie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are potentially the most adaptive ones.Ordos City and Bayannur City are most frequently influenced by multiple climate variances,showing highest sensitivity.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e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spatial differences.After depiction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reasons,climate zones were divided to depict the differences in facing to the drought threats.The climate zones were shown to be similar to vulnerability zone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of indexes drafted by a triangular map.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effective in validating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but potentially ineffective because of their limited time scope.This research will be a demonstration of how to combine the three dimensions by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will thus provide a guide for government to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EXPOSURE sensitivity adaptive capacity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防洪排涝实时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
作者 王船海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2006到2021年期间,全国年均有157座以上城市发生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53亿元,累计受灾人口约为15亿人.我国城市化率已从建国之初的10.64%增长到2020年的63.89%,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20... 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2006到2021年期间,全国年均有157座以上城市发生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53亿元,累计受灾人口约为15亿人.我国城市化率已从建国之初的10.64%增长到2020年的63.89%,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20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城市群,包括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济损失 中国旱灾 受灾人口 京津冀 城市化率 防洪排涝 世界性影响 实时调度
原文传递
城市内涝岂能变成持续性牙疼
6
作者 安文 《安全与健康》 2021年第12期51-51,共1页
城市的价值之一,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倘若一雨成灾、门口看海、出行受阻、财产泡汤,甚至还有生命之虞,何谈美好?城市内涝似乎变成持续性牙疼。近年来,城市内涝的频率大有节节攀升之势。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统计公报》的... 城市的价值之一,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倘若一雨成灾、门口看海、出行受阻、财产泡汤,甚至还有生命之虞,何谈美好?城市内涝似乎变成持续性牙疼。近年来,城市内涝的频率大有节节攀升之势。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50座县级以上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约有62%的城市发生过暴雨内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中国旱灾 县级以上城市 牙疼 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 持续性 暴雨内涝灾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