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河模式试养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喜获成功
1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0,共1页
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系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状BLUP复合育种技术,经过10代连续选育获得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发病少的特点。为做好"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推广,2010年初,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并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 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系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状BLUP复合育种技术,经过10代连续选育获得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发病少的特点。为做好"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推广,2010年初,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并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6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黄海2号"健康养殖示范推广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对虾 水产技术推广 试养 庄河 养殖技术推广 育种技术 BLUP
下载PDF
野生和“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的MSAP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杜盈 何玉英 +3 位作者 李健 刘磊 孙铭 王清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6-543,共8页
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讨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不同组织间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别对... 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讨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不同组织间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别对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肌肉、鳃、血液3种组织样品基因组DNA的CCGG甲基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影响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的分子机制。采用30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带型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1%,22.3%和19.7%;而"黄海1号"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1.4%、19.6%和18.9%。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同一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多态性水平不同,肌肉、鳃和血液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多态性水平亦不同。DNA甲基化多态性带型分析显示,鳃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水平在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间变化趋势最大,肌肉最稳定。本研究旨为甲基化修饰与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号”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与中国对虾“黄海系列”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鲁兴华 张洁 +5 位作者 张根柱 刘永刚 孙绍永 张雪 蒋丹 刘学会 《河北渔业》 2022年第8期19-20,33,共3页
为提高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探索生态混养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引进了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2号”,开展了虾蟹生态混养试验示范,与海捕梭子蟹混养相比,新品种“黄选2号”养成规格明显提高,成活率提高1%,单位产量提高229.5 kg/hm^(... 为提高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探索生态混养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引进了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黄选2号”,开展了虾蟹生态混养试验示范,与海捕梭子蟹混养相比,新品种“黄选2号”养成规格明显提高,成活率提高1%,单位产量提高229.5 kg/hm^(2),平均售价提高10元/kg,单位效益提高1.5万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 中国对虾“黄海系列” 池塘 高效
下载PDF
“黄海1号”中国对虾体长遗传力的估计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付友 何玉英 +2 位作者 李健 马甡 王学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ne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nes chinensis)孵化后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6尾亲虾均来自人工养殖的“黄海1号”第9代选育群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9个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3月龄和4月龄时30尾后代个体的体长。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I-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估计体长性状的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海1号”中国对虾3月龄和4月龄体长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在0.46~0.53和0.44~0.48之间。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P〈0.05),说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非加性效应或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雌性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由3月龄的0.53下降到4月龄的0.48,下降程度最大,说明雌性方差组分可能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 体长 遗传力 全同胞
下载PDF
高pH胁迫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2 位作者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6,共4页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检测发现,在pH8.2~8.6,"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存活率均高于90%,两群体机体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能力;在pH8.8~9.0时,"黄海1号"及野生群体死亡率都急剧增加,几种免疫相关酶类较在pH8.6时都有较高幅度的变化,"黄海1号"的死亡率及酶突变程度均小于野生群体;在pH9.2时,2群体的死亡率及体内的几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幅度继续增大,但2群体间差异减弱;在pH9.4时,两群体中国对虾全部死亡。比较发现,当海水pH在一定的范围内升高时,"黄海1号"免疫能力要高于野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1 PH胁迫 酶活力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3号”新品种的培育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健 何玉英 +3 位作者 王清印 刘萍 李吉涛 王学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 2006年收集中国对虾"黄海1号"保种群以及海州湾、莱州湾2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构建核心育种群,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仔虾Ⅰ期耐氨氮胁迫成活率和收获时对虾体重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5代选育,培育出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新品种耐氨氮胁迫能力强,仔虾Ⅰ期成活率较商品苗种提高21.2%,养殖成活率提高15.2%;生长速度快,收获对虾平均体重较商品苗种提高11.8%。AFLP技术分析获得5代选育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2.28%、40.64%、40.32%、39.95%和38.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世代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群体选育 黄海3 氨氮胁迫
下载PDF
氯化铵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2 位作者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 在不同浓度氯化铵作用条件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群体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黄海1号"的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均高于野生群体;氯化铵浓度为8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1);氯化铵浓度为16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32mg/L时,"黄海1号"体内的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64mg/L时,选育群体"黄海1号"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氯化铵浓度为128mg/L时,两群体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未出现明显差异。比较发现,随着氯化铵浓度的上升,选育群体中国对虾"黄海1号"几种与抗病力相关的生理指标都表现出了其比野生群体优良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黄海1 氯化铵 溶菌酶 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F1代生长发育规律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玉英 李健 +2 位作者 刘萍 王学忠 王清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20,共8页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0)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 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0)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黄海1号”的拐点月龄为2.87(拐点体重14.98g),野生群体F1代的拐点月龄为4.05(拐点体重26.26g);中国对虾“黄海1号”各形态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0.51~3.07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头胸甲长〉第1腹节宽〉头胸甲高〉腹1高〉头胸甲宽〉体长〉全长〉腹节5长〉腹节3和4长〉尾节长〉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6长;野生群体F1代除第2腹节长的拐点月龄为0.45之外,其它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2.38~3.08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3长〉腹节4长〉头胸甲高〉腹节5长〉头胸甲宽〉全长〉腹1高〉腹1宽〉尾节长=头胸甲长=体长〉腹节6长,除第1和第2腹节长2个性状外,野生群体F,代的其它性状均比中国对虾“黄海1号”发育迟缓了1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生长性状 黄海1 形态性状
下载PDF
水环境中K^+、Ca^(2+)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来琦芳 王慧 房文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59-1363,共5页
通过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研究K+、Ca2+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6的水环境中,K+和Ca2+浓度与幼虾存活率均呈双相剂量-反应关系;在低离子浓度中,Ca2+浓度变化对中国明对虾幼虾存活的影响略大于... 通过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研究K+、Ca2+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6的水环境中,K+和Ca2+浓度与幼虾存活率均呈双相剂量-反应关系;在低离子浓度中,Ca2+浓度变化对中国明对虾幼虾存活的影响略大于K+,K+的LC50为11.56mg.L-1,Ca2+的LC50为22.43mg.L-1;在高离子浓度中,K+浓度变化对中国明对虾幼虾存活的影响明显大于Ca2+,K+的LC50为176.93mg.L-1,Ca2+的LC50为956.99mg.L-1;在正交试验范围内,K+、Ca2+/K+及其相互作用均存在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K+>Ca2+/K+>K+和Ca2+/K+间的相互作用;在高K+、Ca2+水环境中,高K+、高Ca2+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高钙可以提高中国明对虾幼虾在高K+浓度水环境中的存活率,当Ca2+/K+为4时K+、Ca2+之间的拮抗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K^+ CA^2+ 急性毒性试验 存活率
下载PDF
ClO_2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国明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2 位作者 阎斌伦 马甡 董双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研究了盐度为5条件下,ClO2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共两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ClO2(0、1、4、7、10、13、16、19和22 mg/L)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呈下... 研究了盐度为5条件下,ClO2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共两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ClO2(0、1、4、7、10、13、16、19和22 mg/L)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 h,LC50分别为21.04、13.32、10.91和8.26 mg/L,安全浓度为1.60 mg/L。实验2研究了ClO2(0.0、0.2、0.4和0.6 mg/L)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13.89和41.76%)对中国明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两个碳水化合物水平,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四个ClO2水平,摄食13.89%碳水化合物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高于摄食41.76%碳水化合物的对虾,而摄食13.89%碳水化合物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摄食41.76%碳水化合物的对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2 碳水化合物 中国对虾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辽宁省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放流2亿尾中国明对虾
11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海洋岛渔场 黄海北部 辽宁省 放流 水产苗种 管理局 成活率
下载PDF
盐度和Ca^(2+)浓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森 王芳 +1 位作者 穆迎春 董双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2-95,共4页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5>R30>R15。其中,盐度15下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盐度5和30下的耗氧率(P<0.05);(2)不同Ca2+质量浓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2 800>R175>R700>R1 400>R350。其中,Ca2+质量浓度为35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Ca2+质量浓度为2 80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Ca2+质量浓度为175,700和1 400 mg/L组间对虾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3)盐度和Ca2+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耗氧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Ca^2+ 质量浓度 中国对虾(Fennero PENAEUS chinensis) 耗氧率
下载PDF
温岭地区“黄海2号”中国对虾示范养殖试验
13
作者 丁理法 陈飞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1-234,共4页
为探究在温岭地区养殖"黄海2号"中国对虾的混养模式,进行了"虾—鱼"、"虾—蟹"、"虾—鱼—贝"、"虾—贝"等多种养殖模式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海2号"中国对虾在7... 为探究在温岭地区养殖"黄海2号"中国对虾的混养模式,进行了"虾—鱼"、"虾—蟹"、"虾—鱼—贝"、"虾—贝"等多种养殖模式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海2号"中国对虾在7月中旬高温季节来临之前生长速度快,但进入高温季节,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放养密度在每亩1.10万~1.55万尾时,中国对虾单产为34.2~61.0 kg/亩(15亩=1 hm2,下同)。除了采用"虾—鱼"混养模式的一口池塘外,其它均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岭地区 “黄海2号”中国对虾 混养模式
下载PDF
中国对虾“黄海2号”健康养殖技术
14
作者 魏国重 张美铃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9期36-38,共3页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渤海,1990年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但由于病害、体质、环境、养殖模式等原因,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对虾养殖行业亏损严重."黄海2号"中国对虾是黄海研究所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复合育种技术,经过10年连续选...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渤海,1990年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但由于病害、体质、环境、养殖模式等原因,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对虾养殖行业亏损严重."黄海2号"中国对虾是黄海研究所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复合育种技术,经过10年连续选育获得的继"黄海1号"又一个人工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优良性能体现在:生长快,个体大,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养殖技术 中国对虾 黄海1 对虾养殖 养殖模式 育种技术 养殖行业 海水养殖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CrusFc-2基因的重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15
作者 柳峰松 王晓菲 +2 位作者 李婷 郑立 谢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CrusFc-2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并构建了pET-DsbA-CrusFc-2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得到了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血... 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中国明对虾CrusFc-2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并构建了pET-DsbA-CrusFc-2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得到了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rusFc-2蛋白主要存在于对虾血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CrusFc-2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军 王清印 +5 位作者 孔杰 孟宪红 曹家旺 王明珠 冯亚萍 吕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Wild Population,WP)和"黄海2号"第10代选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BP)的遗传多样性,以检测累代人工选育对中国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Wild Population,WP)和"黄海2号"第10代选育群体(Breeding Population,BP)的遗传多样性,以检测累代人工选育对中国明对虾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462个等位基因,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N_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3~44个和2~29个,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18~0.964。野生群体和选育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852和0.810,15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群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计算P值确定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情况,Fis结果显示,共有11个群体位点表现为杂合子过剩,Shannon指数(H)分别为2.786和2.399。2个群体的N_ei′s无偏遗传距离(u D)和无偏遗传相似度(u I)分别为0.177和0.838,遗传分化指数为0.017(P=0.001),表明群体发生了弱遗传分化。遗传变异来源分析显示,只有7.50%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结果表明,人工选育的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第10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仍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作为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克隆及其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康裕 史晓丽 +4 位作者 张莹雪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全长为1517 bp,开放阅读框长924 bp,5'非编码区长78 bp,3'非编码区长515 bp,命名为FcCasp2。推测该基因编码307...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全长为1517 bp,开放阅读框长924 bp,5'非编码区长78 bp,3'非编码区长515 bp,命名为FcCasp2。推测该基因编码30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4.21 ku,理论等电点为7.62。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FcCasp2基因与凡纳滨对虾caspase2和斑节对虾cas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88%和80%,与其他节肢动物caspase家族基因聚为一类。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FcCasp2基因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肝胰腺和鳃丝中的表达量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表明FcCasp2基因可能参与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caspase2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WSSV感染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EST的Blast2GO注释及其在免疫基因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铮 张亦陈 +2 位作者 刘逸尘 郝彤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dbEST数据库中公布的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EST序列作为数据源,利用CAP3对其进行聚类拼接,采用Blast2GO软件进行功能注释,并通过查找免疫相关的GO注释和检索免疫关键词的方法寻找免疫相关基因,经与不同物种免疫基因的比较,推测可... 以dbEST数据库中公布的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EST序列作为数据源,利用CAP3对其进行聚类拼接,采用Blast2GO软件进行功能注释,并通过查找免疫相关的GO注释和检索免疫关键词的方法寻找免疫相关基因,经与不同物种免疫基因的比较,推测可能的免疫基因序列,并进一步分析免疫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注释和关键词进行筛选这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互补性;预测了位于中国明对虾头胸部的60个可能的免疫基因以及位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hemocyte、haemocyte、肝胰腺、性腺和精巢中的250个免疫基因,这些基因包括模式识别受体、抗氧化蛋白、抗菌肽、凝集素等,其中部分参与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Toll信号通路等重要免疫过程.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免疫基因,与已有的甲壳动物免疫系统相符合.肝胰腺中发现了模式识别蛋白、蛋白酶以及数量众多的凝集素种类,提示肝胰腺在免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中华绒螯蟹 免疫基因 基因功能注释 EST Blast2GO
下载PDF
黄海北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玉雪 王珊 +2 位作者 郭良勇 王惟一 陈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8-913,共6页
为了科学评价黄海北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增殖放流效果,以1985—2017年放流数据及2014—2017年回捕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虾产量与放流量相关性分析、对虾体长与体质量频率计算、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变动分析、回... 为了科学评价黄海北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增殖放流效果,以1985—2017年放流数据及2014—2017年回捕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虾产量与放流量相关性分析、对虾体长与体质量频率计算、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变动分析、回捕率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的产量与增殖放流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2014—2017年中国明对虾的IRI分别为573.3、48.1、205.1、789.9,在渔业资源种类中排名第7~14名;其体长、体质量的频率总体呈正态分布;4年的平均回捕率为1.98%,投入产出比为0.07~0.12。研究表明,除个别年份(2015年)外,黄海北部中国明对虾已达到重要种水平,开展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对资源恢复、渔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增殖放流 资源调查 黄海北部
下载PDF
中国对虾“黄海5号”大规格苗种池塘混养技术试验
20
作者 张洁 孙绍永 +5 位作者 鲁兴华 刘学会 宋丽辉 郑宗生 蒋丹 刘永刚 《河北渔业》 2021年第8期24-25,37,共3页
中国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池塘混养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对虾池塘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本试验在培育了中国对虾“黄海5号”大规格苗种的基础上,与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混养,不仅模拟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中国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池塘混养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对虾池塘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本试验在培育了中国对虾“黄海5号”大规格苗种的基础上,与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混养,不仅模拟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黄海5号” 大规格苗种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 海水池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