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人类学家伯特霍尔德·劳弗(Berthold Laufer, 1874—1934)参与“雅各布·希夫中国考察项目”(The Jacob Schiff China Expedition;1901-1904),三年间走遍中国东部,于上海、北京等地录制502枚蜡筒,内容包括戏曲、器乐...20世纪初,人类学家伯特霍尔德·劳弗(Berthold Laufer, 1874—1934)参与“雅各布·希夫中国考察项目”(The Jacob Schiff China Expedition;1901-1904),三年间走遍中国东部,于上海、北京等地录制502枚蜡筒,内容包括戏曲、器乐、民歌等音乐体裁,并计划将录音译谱出版。劳弗蜡筒目前多保存于美国传统音乐档案馆,2017年印第安纳大学采用尼古拉斯·伯格(Nicholas Bergh)设计的蜡筒播放系统,开始数字化工作。劳弗在录制一首作品时大多同时使用两台留声机分别撷取人声、乐声,然受限其时未有标准录制转速,故音频工程师需校准每组蜡筒音频的播放速度,匹配两份音档乐句位置,并平衡两台留声机马达出现的颤动现象,经修复后的音档出现了近似于立体声的音响效果。而劳弗蜡筒录音时间虽较穆麟德(Paul Georg von M9llendorff)晚,但后者录制内容为诗集朗诵。因此,劳弗蜡筒明确的音乐内容,乃目前已知最早于中国录制的音乐档案。展开更多
文摘20世纪初,人类学家伯特霍尔德·劳弗(Berthold Laufer, 1874—1934)参与“雅各布·希夫中国考察项目”(The Jacob Schiff China Expedition;1901-1904),三年间走遍中国东部,于上海、北京等地录制502枚蜡筒,内容包括戏曲、器乐、民歌等音乐体裁,并计划将录音译谱出版。劳弗蜡筒目前多保存于美国传统音乐档案馆,2017年印第安纳大学采用尼古拉斯·伯格(Nicholas Bergh)设计的蜡筒播放系统,开始数字化工作。劳弗在录制一首作品时大多同时使用两台留声机分别撷取人声、乐声,然受限其时未有标准录制转速,故音频工程师需校准每组蜡筒音频的播放速度,匹配两份音档乐句位置,并平衡两台留声机马达出现的颤动现象,经修复后的音档出现了近似于立体声的音响效果。而劳弗蜡筒录音时间虽较穆麟德(Paul Georg von M9llendorff)晚,但后者录制内容为诗集朗诵。因此,劳弗蜡筒明确的音乐内容,乃目前已知最早于中国录制的音乐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