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未来记》叙事模式分析
1
作者 陶宇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28-30,33,共4页
目的:晚清之际,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小说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文人参与小说创作。李欧梵曾提到,在(现代性)兴起之前有一个想象的过程,这个想象的过程是一种公开化、社群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说和报纸是非常重要的两种载体,晚... 目的:晚清之际,在梁启超等人的呼吁下,小说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文人参与小说创作。李欧梵曾提到,在(现代性)兴起之前有一个想象的过程,这个想象的过程是一种公开化、社群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说和报纸是非常重要的两种载体,晚清报刊的兴盛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文人通过报刊针砭时弊、辛辣讽刺,企图在面向大众的报刊中寻求认同感,营造一种“虚空的共时性”,而当读者阅读时,会拥有共同的日常生活、共同的日常时间之感,从而达到共同想象的目的。方法:梁启超在中国近现代第一份以登载小说为主的杂志《新小说》的第一号第一篇连载《新中国未来记》,展示了其政治抱负和学术理念。他在小说叙事中构建了层层嵌套的叙述主体,并且在每一层级中对叙述主体进行一定的创新,引入“演讲呼告”与“一问一驳”的独特文体形式,借助大段政论文字,体现其“发表政见,商榷国计”的写作目的。结果:文章对小说中各叙述层级进行分析,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梁启超在小说写作中的新实践与新探索。结论:《新中国未来记》继承与创新了传统叙事模式,梁启超用文学外衣包裹先进的政治理念,在新旧交杂的叙事模式下,打造虚实相间的阅读效果,传递出对未来社会的独特构想与无限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未来记》 叙事模式 叙事结构 叙述主体
下载PDF
走向世界和走向自我:《新中国未来记》的叙事艺术
2
作者 罗欣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6-90,98,共6页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包括对叙事时间、空间、视角的处理。《新中国未来记》中三维时间体的建构和时间流速的变化,显示出他在晚清变革浪潮中的思想困境和历史意识。小说中空间设定的焦点及散点背后也颇具文...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包括对叙事时间、空间、视角的处理。《新中国未来记》中三维时间体的建构和时间流速的变化,显示出他在晚清变革浪潮中的思想困境和历史意识。小说中空间设定的焦点及散点背后也颇具文化意味,反映了近代都市的发展及近代文人“走出去”的世界意识。此外,小说有四层叙述者,多重隐身叙事者与现身叙事者并存,梁启超的自我主体性十分蓬勃,展现出对叙事的强大介入力,用以宣扬己见。通过对《新中国未来记》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从文本层面揭示梁启超文学正在努力摆脱传统叙事话语,走向世界文学领域的新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时间体 文化空间 叙事视角
下载PDF
“不死者”之“未来”--论梁启超的《世界末日记》与《新中国未来记》
3
作者 张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7-44,共8页
1902年,《新小说》创刊号上刊登了梁启超所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与所译的《世界末日记》,此前书目预告中的《世界未来记》却并未出现。对于以激励爱国精神为宗旨之刊物的创刊号而言,“末日”的出现值得深究,其所体现的是梁启超在“末日... 1902年,《新小说》创刊号上刊登了梁启超所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与所译的《世界末日记》,此前书目预告中的《世界未来记》却并未出现。对于以激励爱国精神为宗旨之刊物的创刊号而言,“末日”的出现值得深究,其所体现的是梁启超在“末日”与“未来”之间所建构的逻辑理路。梁启超运用佛教及进化论思想对源自基督教的“末日”观念进行了改造,借用“无量”“世相续”“生死”“进化”等观念,将“末日”重新阐释成一种过渡环节,一种历史进化中的“劫”,同时也是“未来”的起点。在“末日”通向“未来”的过程中,“不死者”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不死者”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动,且唯有在进化的时间之流中才有意义。梁启超在“末日”与“未来”之间所架起的这座桥梁颇为重要,它意味着重塑现实是可能的,也即,在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样的问题时,作为行动或准则的“不死者”将使历史的可能走向得以显明。“末日”与“未来”在《新小说》上的同框体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现代知识分子在复杂的历史境遇中为探求中国道路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死者” 未来 梁启超 《世界末日记》 《新中国未来记》
下载PDF
小说作为“革命”——重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德威 王吉 陈逢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0,61,共11页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的现代寓言及未来想象。在他的理念预设框架内,小说与革命的重要...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的现代寓言及未来想象。在他的理念预设框架内,小说与革命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文章检视了梁启超展开革命话语的路径,以及他之所以将小说视为宣传革命最有力的工具的理由,关注梁启超如何在小说的"将来完成式"中调动起对革命的种种理念,以及种种叙事策略如何构成其革命日程表中的标的物,关注《新中国未来记》所指涉的"未来",并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考量该小说的启示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 革命 《新中国未来记》
下载PDF
向着“未来”前进——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新解 被引量:5
5
作者 贾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未来记》(1902)的细读,分析其中正文与批注之间的时态对话关系,以说明作品既非单纯地叙述"未来",亦非仅仅评论"现在",而是在两者之间往复运动,由此构成其根本性的叙事特征。此外,通过考察其中此...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未来记》(1902)的细读,分析其中正文与批注之间的时态对话关系,以说明作品既非单纯地叙述"未来",亦非仅仅评论"现在",而是在两者之间往复运动,由此构成其根本性的叙事特征。此外,通过考察其中此前未被关注过的多处时间错误,来讨论梁启超在试图穿行中西纪元、现在与未来时的困难,并对这一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和意义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未来 新小说
下载PDF
人本宪政:中国未来的宪政走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先伦 张子礼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129,133,共4页
人本宪政是对以人为本和宪政思想的有机统一,它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层面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人本宪政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人本宪政发展经验。当前的以人为本在经济、政治和思... 人本宪政是对以人为本和宪政思想的有机统一,它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层面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人本宪政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人本宪政发展经验。当前的以人为本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遭遇到了不少的现实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办法就是加快人本宪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宪政 中国未来 宪政走向
下载PDF
放飞体育梦想:青少年运动与中国未来——“南京青奥会:青少年·运动·未来”论坛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米娜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正值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组织的春季论坛,以"南京青奥会:青少年·运动·未来"为主题,讨论青奥会背景下南京青奥会的精神与教育理念、青少年运动现状、青奥会与青少年体育、运动青年之于... 正值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组织的春季论坛,以"南京青奥会:青少年·运动·未来"为主题,讨论青奥会背景下南京青奥会的精神与教育理念、青少年运动现状、青奥会与青少年体育、运动青年之于未来中国、青奥会与城市发展等问题。论坛中,各位专家的报告、发言以及与参会者的思想碰撞,对南京青奥会本身、南京青奥会的主旨和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会 青少年 运动 中国未来
下载PDF
中国未来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颂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运用教育预测原理及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试图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学校体育发展的动态中,寻求几个共同的趋势和特征,以期为我国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者。
关键词 中国未来学校体育 目标系统 个性发展 终身体育 社会化 未来人才
下载PDF
从《新中国未来记》来看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选择与接受 被引量:3
9
作者 曹亚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2010年出版的《世博梦幻三部曲》又重新炒热了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为这部未能完成的政治狂想曲找到了新的市场契机。20世纪初年的梁启超期望借助政治小说的文本形式以实现启蒙民众的目的,最终实现其"新民"与"新国&... 2010年出版的《世博梦幻三部曲》又重新炒热了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为这部未能完成的政治狂想曲找到了新的市场契机。20世纪初年的梁启超期望借助政治小说的文本形式以实现启蒙民众的目的,最终实现其"新民"与"新国"的理想图景。《新中国未来记》是梁启超受西方政治小说影响而写下的一部标本式的"新小说",其政治化的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晚清及五四时期的文学译介和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政治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 选择 接受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世界历史谱系中的“中国未来”——兼论J.B.柯布院士的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典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当今世界依然有国家和学者在向世界传播作为现代化建设逻辑的现代性发展观。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家、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柯布(John B.Cobb,Jr)教授则认为,作为资本主义理论支柱的现代性发展观是错误理性的显现,虽然有其历史合... 当今世界依然有国家和学者在向世界传播作为现代化建设逻辑的现代性发展观。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家、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柯布(John B.Cobb,Jr)教授则认为,作为资本主义理论支柱的现代性发展观是错误理性的显现,虽然有其历史合法性,但不应是当下可重复的社会建设道路。当下中国道路的反思,表象上理解是发展模式的反思,本质上既有对现代性发展观困境的反思,也有对超越世界历史谱系中现代化建设逻辑的重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已经不属于现代社会建设的道路,应该是走向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第三代文明的过渡性文明形式,即属于社会建设的后现代道路。合理构建中国生态文明道路,是中国道路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价值的尝试,是"中国未来"愿景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世界历史 中国未来J.B.柯布
下载PDF
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由士向知识分子的转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克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梁启超受康有为的启迪,以"魁儒硕学,仁人志士"的外国小说家为榜样,亲自创作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以其创作实践向国内小说家示范,又以"小说界革命"理论,导引越来越多的士加入小说家队伍。《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及... 梁启超受康有为的启迪,以"魁儒硕学,仁人志士"的外国小说家为榜样,亲自创作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以其创作实践向国内小说家示范,又以"小说界革命"理论,导引越来越多的士加入小说家队伍。《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及其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都表明梁启超转型为一个近代知识人。作为向知识分子转型的士大夫,梁启超身上明显存在新旧杂糅的痕迹,这正是中国传统之士向现代知识分子发生转型时普遍存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未来 近代转型
下载PDF
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重评《新中国未来记》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50-57,共8页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至晚清而大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新小说"的诞生和中国小说史新纪元的到来.但是,这部划时代的杰作,长期以来却受到种种不公正的贬抑和曲解.如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将...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至晚清而大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新小说"的诞生和中国小说史新纪元的到来.但是,这部划时代的杰作,长期以来却受到种种不公正的贬抑和曲解.如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将问世于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放在第七章《立宪运动两面观》中加以论述,固已完全失却了"史"的意味,而在具体论述中又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激刺,在晚清产生了康(有为)粱(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反映在政治方面,便是君主立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未来 新小说 开山之作 君主立宪 中国小说史 专制政体 晚清 民主政治 改革
下载PDF
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二重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义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文本上具有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结构,它表露了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的隐忧,以及他在日美欧强势文化迫力下的精神反抗。正是由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因素的复杂影响,小说的写作进程被中断。《新中国未...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文本上具有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结构,它表露了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的隐忧,以及他在日美欧强势文化迫力下的精神反抗。正是由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因素的复杂影响,小说的写作进程被中断。《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政治与文化文本,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种新小说的范式,更在于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政治与文化观念,由此提供了一个透析作家自身政治、文化困境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未来记》 政治 文化
下载PDF
中国未来教育的十大危机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博传 《未来与发展》 1985年第4期23-27,58,共6页
现代社会的任何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因而离不开教育。自从教育对振兴一个民族的潜在力量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以来,教育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成为今日世界的一大潮流。。中国是有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家。二千多年来。
关键词 未来教育 教育传统 教育系统 潜在力量 教育活动 不合格 传统教育观念 文化素质 高等农业院校 中国未来研究会
下载PDF
《新中国未来记》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文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07,121,124,共7页
《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实践性文本,其文学史地位和学术史价值自不待言。自1902年平等阁主人在《新小说》第二号发表《〈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总批》以来,截至2020年10月24日关于《新中国未来记》的研究、评论文章... 《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实践性文本,其文学史地位和学术史价值自不待言。自1902年平等阁主人在《新小说》第二号发表《〈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总批》以来,截至2020年10月24日关于《新中国未来记》的研究、评论文章共计51篇,内容主要集中在小说的预言性、现代性、未完成性等方面。相对于梁启超研究的整体情况而言,《新中国未来记》研究稍显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研究成果的数量方面,也体现在研究的深度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多少土地红利支撑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国英 《国土资源》 2015年第4期4-5,共2页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严重地伤害着这个国家,也伤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令人惊奇的是,现行土地制度可以说伤害了每一个相关利益集团,但改起来却很难。其原因可能是认识问题,也可能与体制的僵化有关。所谓释放土地红利,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土...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严重地伤害着这个国家,也伤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令人惊奇的是,现行土地制度可以说伤害了每一个相关利益集团,但改起来却很难。其原因可能是认识问题,也可能与体制的僵化有关。所谓释放土地红利,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所产生的"边际收益"相等,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土地制度 中国未来经济 边际收益 建设用地 优质耕地 中国人口 非农建设 经营性用地 用途管制 承包权
下载PDF
民生建设与中国未来
17
作者 陈光金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文章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保障和改善中国民生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命题和论述进行了系统解读,从基本民生、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演变以及民生建设公共投入等方面对30... 文章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保障和改善中国民生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命题和论述进行了系统解读,从基本民生、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演变以及民生建设公共投入等方面对30多年来中国民生建设的进展和成就进行了概括,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严峻问题和重大挑战,最后在国际民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民生的若干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建设 工作重心调整 国际经验 中国未来
下载PDF
黑暗中的迷茫与追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对民族救亡路径的探索
18
作者 袁德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5-136,共2页
戊戌政变的伤痛对于初出茅庐的梁启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痛定思痛,他开始反思晚清社会的深层次弊病,进而对于救亡的路径选择感到困惑和迷茫。小说中主人公黄克强和李去病关于无血破坏或流血革命的观点交锋,体现出作者在探索拯救之道时的... 戊戌政变的伤痛对于初出茅庐的梁启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痛定思痛,他开始反思晚清社会的深层次弊病,进而对于救亡的路径选择感到困惑和迷茫。小说中主人公黄克强和李去病关于无血破坏或流血革命的观点交锋,体现出作者在探索拯救之道时的犹豫与内心挣扎,二人的辩论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深处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茫与追寻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下载PDF
大融合发展战略: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战略
19
作者 于新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97-104,共8页
当前,中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应当紧紧抓住积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而开创的战略新机遇,同时顺应国际宏观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抓紧启动并实施"大融合新战略"以取代过去的差别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价值大融合、阶... 当前,中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应当紧紧抓住积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而开创的战略新机遇,同时顺应国际宏观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抓紧启动并实施"大融合新战略"以取代过去的差别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价值大融合、阶层大融合、区域大融合、市场大融合、产业大融合和制度大融合"等六大领域,以因应时代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融合发展战略 中国未来发展 新战略 六大领域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0
作者 严立冬 《理论月刊》 CSSCI 1997年第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 经济社会发展 观点综述 学术研讨会 生态经济 中国未来 唯一选择 再生资源 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